一种感冒咳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94069发布日期:2021-03-09 16:0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冒咳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感冒咳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本发明处方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三册的品种“感冒咳嗽冲剂”,该方主要包括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桉油6味药,具清热解毒、止咳化痰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原剂型“感冒咳嗽冲剂”已有多年的临床应用历史,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有毒副作用报道。除原有剂型“感冒咳嗽冲剂”外,现已有多家企业对其进行改剂型研究,并生产了“感冒咳嗽颗粒”、“感冒咳嗽片”、“感冒咳嗽胶囊”。
3.感冒咳嗽颗粒使用时冲水成液体,服药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但本处方中有挥发性成分桉油,桉油在颗粒中是直接加入,在水、光和热的条件下易挥发、质量不稳定,且现有技术中,本处方多种剂型药材的提取方法仍沿用原方法,随着基础科学研究的广泛开展,有必要进一步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开展研究,以改变原有的提取纯化方法或生产工艺,使产品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此,本发明针对原感冒咳嗽颗粒药材提取方法及生产工艺的不足,对药材有效成分提取及制剂生产工艺进行研究,提供一种疗效好、产品质量稳定可控、生产能耗低的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分别取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净选,干燥;
7.s2、按处方量称取组分: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桉油;
8.s3、取处方量15

25%的天花粉,粉碎,过70

90目筛,得天花粉细粉;
9.s4、取处方余量的天花粉与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药材,粉碎,过30

50目筛,加入乙醇溶液进行提取,滤过,药渣备用,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液a;
10.s5、取步骤s4的药渣,加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滤过,滤液用盐酸溶液调ph值至中性,得提取液b;
11.s6、将步骤s4的提取液a、步骤s5的提取液b合并,浓缩至清膏,加入步骤s3的天花粉细粉、蔗糖、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得颗粒;
12.s7、取桉油,用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得包结物;
13.s8、取步骤s6所得颗粒,加入步骤s7的包结物,再加入滑石粉,混合均匀,制成感冒咳嗽颗粒。
14.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提取方式为超声提取,超声前浸泡0.5

1.5小时,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55

65%,所述乙醇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材重量的6

8倍,超声提取20

40分钟,重复2~3次。更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为60%,超声前浸泡1小时,超声提
取2次,每次30分钟。
15.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浓度为0.008

0.012mol/l,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量为药渣重量的4

5倍,超声提取20~40分钟,重复2~3次。
16.进一步的,步骤s5中,所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8

1.2mol/l。
17.进一步的,步骤s6中,所述清膏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0

1.25。
18.进一步的,步骤s7中,用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桉油的方法为:取羟丙基

β

环糊精,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在38

42℃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羟丙基

β

环糊精与桉油的重量体积比kg/l为9

12:1,继续恒温搅拌0.8

2小时,置冰箱冷藏0.8

2小时,取出,抽滤,得包结物置30

40℃真空干燥3

4小时,即得挥发油包结物。更优选地,所述羟丙基

β

环糊精与桉油的重量体积比kg/l为10:1,所述恒温搅拌的温度为40℃,时间为1小时。
19.进一步的,各组分处方量为:金银花750重量份、枇杷叶1800重量份、百部550重量份、桔梗750重量份、天花粉250重量份、桉油35体积份,重量计量单位为kg时,体积计量单位为l。
20.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由本发明任一项所述的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制得。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2.1.本发明将处方中的桉油成分进行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做成包结物,可有效减少成品在储存、运输等过程中挥发油的损失,提高了产品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药效。
23.2.本发明针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类、皂苷类、三萜、有机酸等抗炎、止咳化痰成分进行提取,提高了产品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经与原生产工艺方法制备的产品相比较,绿原酸含量提高了40%以上。
24.3.本发明制备的感冒咳嗽颗粒,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化痰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改进提取方法及生产工艺的感冒咳嗽颗粒,产品疗效得到了提高,经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治疗感冒咳嗽的总有效率达96%,明显高于原生产工艺方法得到的感冒咳嗽颗粒。
25.4.本发明利用天花粉富含淀粉的特性,直接取部分天花粉药材细粉作为制粒工艺的赋形剂,减少原辅料的加入。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与原生产工艺方法相比缩短了生产时间,减少能耗,节约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27.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28.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9.一、提取工艺的研究
30.1.金银花的提取工艺
31.本发明曾对比了以下提取方法:
32.(1)方法1(原生产工艺方法):取金银花500g,分别加10倍量、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
33.(2)方法2:取金银花500g,加8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浸泡1h后超声30分钟,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稠膏。
34.(3)方法3:取金银花500g,加8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液浸泡1h后加热回流提取60分钟,滤过,滤液回乙醇,浓缩至稠膏。
35.(4)方法4:取金银花500g,加8倍重量水浸泡1h后超声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稠膏。
36.分别取以上方法所得稠膏,测定其得膏率及绿原酸含量,结果见表1。
37.表1 不同提取方法对金银花提取结果
38.方法得膏率(%)绿原酸含量(%)112.131.7029.062.13313.202.2248.141.56
39.由表1可知,方法1(原生产工艺方法)的得膏率较高但是绿原酸含量较低,方法4的得膏率、绿原酸含量均较低,方法3得膏率最高,绿原酸含量也最高,方法2得膏率较低,但绿原酸含量也较高,说明这种法提取物的杂质较少,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且乙醇溶液超声提取比较安全,综合考虑,本发明优选超声提取。
40.在以上对比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还对乙醇浓度进行了筛选试验,利用方法2,对比了40%(v/v)乙醇、50%(v/v)乙醇、60%(v/v)乙醇、70%(v/v)乙醇,分别测定所得稠膏绿原酸的含量,结果见表2。
41.表2 不同浓度乙醇溶液对金银花提取结果
42.乙醇溶液绿原酸含量(%)40%1.9150%2.0260%2.3170%2.29
43.由表2可知,60%(v/v)乙醇与70%(v/v)乙醇做为提取溶媒时,绿原酸的含量相当,结合成本考虑,本发明优选60%(v/v)乙醇做为提取溶媒。
44.考虑到中药材成分复杂,而且各种成分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部位、多靶点作用实现其功效。综上,本发明取金银花与其它的四味药材优选提取方法为:加8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浸泡1h后超声提取30分钟。
45.3.桉油包结工艺
46.桉油为桃金娘科植物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或上述两科同属其他植物经水蒸气蒸馏提取的挥发油,具有祛风止痛功效,用于皮肤瘙痒,神经痛,为本发明感冒咳嗽颗粒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原生产工艺桉油的加入方法为直接喷入,挥发油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容易挥发,有效成分含量降低,产品疗效降低。为增加其稳定性,减少挥发,本发明采用羟丙基

β

环糊精对其进行包结,制成挥发油羟丙基

β

环糊精包结物来保证其稳定性。
47.本发明以包结挥发油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表安排试验,对羟丙基

β

环糊精的用量、包结温度、包结时间进行三个因素考察,因素水平表见表3,正交试验结果见表4,方差分析见表5。
48.操作方法:取羟丙基

β

环糊精,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在35~45℃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羟丙基

β

环糊精与桉油的重量体积比kg/l为8~12:1,继续恒温搅拌1~2小时,置冰箱冷藏1小时,取出,抽滤,包结物置30~40℃真空干燥3~4小时,即得挥发油包结物。将包结物置烧瓶中,加水,连接挥发油测定器,煮沸1~2h,至油量不再增加时停止加热,放置1小时,读数,计算挥发油收率。
49.表3 包结因素水平表
[0050][0051]
表4 正交试验表
[0052][0053]
表5方差分析表
[0054][0055]
f1‑
0.05(2,2)
=19.0 f1‑
0.10(2,2)
=9.0 **表示p<0.10
[0056]
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包结桉油收率的因素依次为a>c>b,最佳组合为a3b1c2,即:桉油量:羟丙基

β

环糊精用量=1:12(ml:g),包结时间1h,包结温度40℃。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羟丙基

β

环糊精用量对挥发油包结量有显著影响(p<0.10),包结时间与包结温度有影响趋势,但不显著(p>0.10)。由实验结果可看见,a2与a3对结果影响不大,当羟丙基

β

环糊精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1:10)时,再增加用量(1:12)收率不再提高,搅拌时间亦如此。从节约角度出发,选择最优方案a2b1c2,即桉油量:羟丙基

β

环糊精用量=1:10(ml:g),在40℃
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继续恒温搅拌1小时。
[0057]
二、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
[0058]
实施例1
[0059]
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0]
s1、分别取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净选,干燥;
[0061]
s2、按以下处方量称取组分:金银花75kg、枇杷叶180kg、百部55kg、桔梗75kg、天花粉25kg、桉油3.5l;
[0062]
s3、取天花粉5kg,粉碎,过80目筛,得天花粉细粉;
[0063]
s4、取余下20kg的天花粉药材与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药材,粉碎,过40目筛,加6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浸泡1小时,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液a;
[0064]
s5、取步骤s4下的药渣,加4倍重量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用1.0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中性,得提取液b;
[0065]
s6、将步骤s4下的提取液a、步骤s5下的提取液b合并,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加入s3下的天花粉细粉、适量蔗糖、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得颗粒;
[0066]
s7、取羟丙基

β

环糊精35kg,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在40℃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继续恒温搅拌1小时,置冰箱冷藏1小时,取出,抽滤,包结物置30℃真空干燥4小时,即得挥发油包结物;
[0067]
s8、取步骤s6所得颗粒,加入步骤s7的包结物,再加入滑石粉适量,混合均匀,即得。
[0068]
实施例2
[0069]
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70]
s1、分别取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净选,干燥;
[0071]
s2、按以下处方量称取组分:金银花75kg、枇杷叶180kg、百部55kg、桔梗75kg、天花粉25kg、桉油3.5l;
[0072]
s3、取天花粉5kg,粉碎,过80目筛,得天花粉细粉;
[0073]
s4、取余下20kg的天花粉药材与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药材,粉碎,过40目筛,加7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浸泡1小时,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液a;
[0074]
s5、取步骤s4下的药渣,加5倍量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用1.0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中性,得提取液b;
[0075]
s6、将步骤s4下的提取液a、步骤s5下的提取液b合并,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加入s3下的天花粉细粉、适量蔗糖、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得颗粒;
[0076]
s7、取羟丙基

β

环糊精35kg,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在40℃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继续恒温搅拌1小时,置冰箱冷藏1小时,取出,抽滤,包结物置40℃真空干燥3小时,即得挥发油包结物;
[0077]
s8、取步骤s6所得颗粒,加入步骤s7的包结物,再加入滑石粉适量,混合均匀,即
得。
[0078]
实施例3
[0079]
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80]
s1、分别取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净选,干燥;
[0081]
s2、按以下处方量称取组分:金银花75kg、枇杷叶180kg、百部55kg、桔梗75kg、天花粉25kg、桉油3.5l;
[0082]
s3、取天花粉5kg,粉碎,过80目筛,得天花粉细粉;
[0083]
s4、取余下20kg的天花粉药材与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药材,粉碎,过40目筛,加8倍重量60%(v/v)乙醇溶液浸泡1小时,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药渣备用,合并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提取液a;
[0084]
s5、取步骤s4下的药渣,加4倍量0.01mol/l氢氧化钠溶液超声提取2次,每次30分钟,滤过,合并滤液,用1.0mol/l盐酸溶液调ph值至中性,得提取液b;
[0085]
s6、将步骤s4下的提取液a、步骤s5下的提取液b合并,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0~1.25的清膏,加入s3下的天花粉细粉、适量蔗糖、适量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得颗粒;
[0086]
s7、取羟丙基

β

环糊精35kg,加水制成饱和溶液,在40℃恒温搅拌下,加入桉油,继续恒温搅拌1小时,置冰箱冷藏1小时,取出,抽滤,包结物置40℃真空干燥4小时,即得挥发油包结物;
[0087]
s8、取步骤s6所得颗粒,加入步骤s7的包结物,再加入滑石粉适量,混合均匀,即得。
[0088]
对比例1(原生产工艺制备方法)
[0089]
一种感冒咳嗽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0]
s1、分别取金银花、枇杷叶、百部、桔梗、天花粉,净选,干燥;
[0091]
s2、按以下处方量称取组分:金银花75kg、枇杷叶180kg、百部55kg、桔梗75kg、天花粉25kg、桉油3.5l;
[0092]
s3.取除桉油外的其余金银花等五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3的稠膏,加乙醇3倍量,搅拌,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在80℃时相对密度为1.25的稠膏;
[0093]
s4、取稠膏,加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烘干,喷入桉油,混匀,即得。
[0094]
三、稳定性试验
[0095]
将上述实施例1

3以及对比例1样品分别用复合膜袋包装好,置稳定性加速试验箱内试验:温度:40
±
2℃,相对湿度:75
±
5%,加速试验3个月。结果实施例1

3样品的外观性状、挥发油含量、主要成分含量等稳定性重点考察指标与0月时样品测定结果比较,均无明显变化,而对比例1样品的外观性状、挥发油含量等稳定性重点考察指标与0月时样品测定结果比较,均有明显变化,说明本发明实施例1

3样品质量较为稳定,可满足贮存、运输、使用的稳定性要求,同时也说明本发明样品的桉油经包结后不易挥发,增加了其稳定性。另外,从表6还可以看出,实施例1

3样品的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测定结果均高于对比例1样品,说明本发明制备方法提高了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产品疗效。试验结果见表6。
[0096]
表6 感冒咳嗽颗粒稳定性试验结果表
[0097][0098][0099]
四、药理试验
[0100]
(一)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0101]
给小鼠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

3样品,12h内给药3次,总剂量为15g/kg,bw(成人(按60kg计)服用剂量为30mg/kg.d),给药7d内动物均健存,食欲、粪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限于药物浓度及体积,未能测出ld50,故其ld50必大于15与/kg,bw(成人服用剂量的500倍)。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

3样产口服的安全性很大。
[0102]
(二)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0103]
给大鼠按60mg/kg,1500mg/kg及3000mg/kg(分别为临床拟用日剂量的2倍、50倍及
100倍)连续灌服本发明实施例1

3样品28天,结果动物外观、行为、体重增长正常,血常规、血液生化、肝肾功能以及心、肺、肝、脾、肾、肾上腺、睾丸、卵巢等组织学检查未见异常。表明按拟定剂量、途径和疗程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

3样品安全无毒副作用。
[0104]
(三)主要药效学试验
[0105]
目的:通过考察本发明产品的止咳、祛痰、抗炎及抑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0106]
1试验材料
[0107]
样品:本发明实施例2、对比例1样品。
[0108]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清洁级,雌雄兼用,体质量20
±
2g,由广西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
[0109]
2方法与结果
[0110]
2.1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
[0111]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实施例2样品高(480mg/kg)、中(240mg/kg)、低(120mg/kg)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0.9%生理盐水),对比例1样品(240ml/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各组小鼠均在小鼠右耳前、后面均匀涂二甲苯50μl致炎,1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沿耳廓基线剪下左右两耳,用直径9mm打孔器分别在两耳的同一部位打下圆耳片,及时称重并按下式计算耳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
[0112]
耳肿胀度(mg)=右耳片重-左耳片重;
[0113][0114]
致炎后各组小鼠右耳立刻出现高度红肿现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高、中、低剂量组和对比例1样品组的耳肿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3个不同剂量的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给药组肿胀度和肿胀抑制率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果表明,发明实施例2样品在120~480mg/kg范围内可明显降低二甲苯致小鼠的耳廓肿胀,具有抗炎作用,且作用优于对比例1(原生产工艺方法制备)样品。具体见表7。
[0115]
表7 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x
±
s)
[0116]
组别n剂量(mg/kg)耳肿胀度(mg)肿胀抑制率(%)高剂量组10480mg/kg5.02
±
4.68
**
25.72中剂量组10240mg/kg6.45
±
4.86
**
19.75低剂量组10120mg/kg8.91
±
5.75
*
13.47空白对照组10—12.04
±
5.34—对比例110240mg/kg7.53
±
5.22
*
15.75
[0117]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
*
p<0.05,
**
p<0.01
[0118]
2.2小鼠浓氨水致咳实验
[0119]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实施例2样品高(480mg/kg)、中(240mg/kg)、低(120mg/kg)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0.9%生理盐水),对比例1样品(240ml/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lh,将小鼠逐一放入4l密闭干燥容器内,恒压喷入25%浓氨水气雾,喷雾5s引咳,观察其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每2min)。
[0120]
致咳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嘴巴张开,腹肌收缩等咳嗽现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高剂、中、低量组和对比例1样品能显著延长小鼠咳嗽的潜伏期(p<0.01或p<0.05),并减少咳嗽次数(p<0.01或p<0.05)。结果表明,随着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剂量的增加,各组小鼠咳嗽的潜伏期有所延长,咳嗽次数有所减少,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具有一定的止咳作用,且作用优于对比例1(原生产工艺方法制备)样品。具体见表8。
[0121]
表8 对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反应
[0122][0123][0124]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
*
p<0.05,
**
p<0.01
[0125]
2.3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实验
[0126]
取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样品高(480mg/kg)、中(240mg/kg)、低(120mg/kg)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同体积0.9%生理盐水),对比例1样品(240ml/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每只小鼠腹腔注射2.5%酚红nahco3溶液0.02ml/g体质量,30min后处死小鼠,解剖分离气管,将各气管段放入预先盛有1.5ml 5%nahco3溶液的试管中,超声波清洗,使气管段中的酚红完全释放,清洗液离心,取上清液于全波长酶标仪546nm处比色,测定吸光度(a)值,代入酚红标准曲线,计算酚红含量。
[0127]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高、中剂量组和对比例1(原生产工艺方法制备)样品组的酚红分泌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低剂量组酚红分泌量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高、中剂量组有一定的祛痰作用。具体见表9。
[0128]
表9 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泄量的影响
[0129]
组别n剂量(ml/kg)酚红含量(μg/ml)高剂量组10480mg/kg0.351
±
0.11
**
中剂量组10240mg/kg0.285
±
0.10
*
低剂量组10120mg/kg0.182
±
0.11空白对照组10—0.104
±
0.11对比例110240mg/kg0.237
±
0.10
*
[013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
*
p<0.05,
**
p<0.01
[0131]
2.4抑菌作用
[0132]
取一定数量的小试管,分为10组,每组10支,分别于各组各管分别加入营养肉汤培养基1ml。1

5组第一个小试管加入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溶液(0.5g/ml)1ml,6

10组第一个试
管加入对比例1样品(0.5g/ml)1ml,各组混匀后各吸出1ml加入各自第二个小试管中,依次重复进行递减稀释到第九管,第九管混匀后,吸出1ml混合液弃去,第十管不加药液,然后吸取培养24小时稀释至10
‑3的菌悬液(每1ml含菌数约为1亿cfu),各组从第一管到第八管分加紧加入0.1ml,第十管亦加入菌液0.1ml,第九管加药不加菌作为阴性对照,第十管加菌液不加药作为阳性对照。将上述制备好的小试管置培养箱中36℃培养24

48小时,用肉眼观察各管有无细菌生长,结果详见表10。
[0133]
表10 对实验菌株的抑菌效价
[0134][0135]
表10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体外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感冒嗜血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但在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冒嗜血杆菌和肺炎球菌的抑制作用,实施例2样品的抑菌结果优于对比例1样品。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0136]
以上药效学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经口服给药,对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对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有一定的止咳作用;对小鼠肺内酚红排出量有增加的作用,表明有一定的祛痰作用;体外抑菌实验证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对金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冒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具有止咳、祛痰、抗炎和抑菌作用,且作用效果优于原工艺生产的感冒咳嗽颗粒(对比例1样品),说明本发明产品制备方法有效提高了疗效。
[0137]
五、临床试验
[0138]
1.资料与方法
[0139]
1.1一般资料
[0140]
选取100例感冒咳嗽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试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0岁,平均(35.60
±
4.45)岁,病程5~25d,平均(13.24
±
2.85)d;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60岁,平均(38.12
±
4.82)岁,病程6~23d,平均(12.52
±
2.8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具有可比性。
[0141]
1.2病例选择
[0142]
上述病例均符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普通感冒中医诊疗指南(2015版)》《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版)》中感冒咳嗽的相关标准。均排除下呼吸道感染、细菌感染征象、哮喘等疾病患者;排除体温>38.5℃患者;排除孕妇、哺乳期患者等。
[0143]
1.3.治疗方法
[0144]
试验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治疗,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对照组采用本发明对比例1样品治疗,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0145]
1.4疗效评价
[0146]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价标准为:
[0147]
(1)痊愈:经治疗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症状消除95%以上;
[0148]
(2)显效:体温恢复正常,咳嗽等症状消除70%以上;
[0149]
(3)无效:体温未恢复或升高,咳嗽等症状消除<70%。
[0150]
1.5统计学处理
[0151]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同时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52]
2.结果
[0153]
2.1不良反应和安全性评价
[0154]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0155]
2.2临床疗效比较
[0156]
表1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0157]
组别n痊愈显效无效总有效试验组5030(60.00%)18(36.00%)2(4.00%)48(96.00%)对照组5019(38.00%)16(32.00%)15(30.00%)35(70.00%)
[0158]
见表11。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样品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均显著大于原生产工艺的对照组。
[0159]
3.结论
[0160]
以上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经本发明制备方法生产的实施例2样品在治疗感冒咳嗽效果上优于原生产工艺方法生产的感冒咳嗽颗粒(对比例1样品),说明其提高了产品疗效,且服用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副作用。
[01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