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751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麻醉用注射器。



背景技术:

注射器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用具,主要用针头抽取或者注入气体或者液体。注射器由前端带有小孔的针筒以及与之匹配的活塞芯杆组成,在芯杆拔出的时候液体或者气体从针筒前端小孔吸入,在芯杆推入时将液体或者气体挤出。临床上病人做手术前都需要进行麻醉,不同部位的麻醉,其注射深度及注射药量各不相同。使用现有的麻醉用注射器,麻醉医师在麻醉操作过程中通常使用肉眼一边观察刻度一边注射,无法准确控制注射的麻药量,给患者带来风险,而且无法确定针头插入的深度,针头插入过深致使患者产生剧烈疼痛,插入过浅无法到达作用部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麻醉用注射器,解决无法确定针头插入深度且无法准确控制注射药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麻醉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注射筒握柄、针头、连接头、活塞杆,还包括外筒、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弹簧、穿刺孔。所述针头的一端与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与注射筒的中间底部位置连接,所述外筒位于注射筒外侧,所述外筒底部中间位置设置穿刺孔,可让与针头穿过,所述外筒的内侧底部设置弹簧,位于外筒与注射筒的中间;

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杆、卡箍、指针,所述卡箍固定在外筒的一侧上端,所述第一限位杆穿过卡箍固定在注射筒握柄的一侧下方,并与注射筒握柄垂直,所述指针固定在第一限位杆的下端,并与第一限位杆垂直;

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卡槽、限位板、第二限位杆、第二定位螺栓、第二刻度板、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刻度板连接在注射筒握柄的另一侧,并垂直于注射筒握柄,卡槽设置在活塞杆上,所述限位板位于卡槽内,与卡槽内部形状相同,并与卡槽相对滑动,所述第二限位杆穿过卡槽垂直固定于限位板(82)位的中间位置,且垂直于第二刻度板,所述第二卡槽设于卡槽的侧面,所述第二定位螺栓穿过第二卡槽固定在限位板的侧面上端。

在注射筒外侧设置外筒,固定注射器,防止麻醉医师拿握不稳,导致注射的位置不准确。第一限位装置设置在外筒一侧的外壁,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活塞杆上,通过第一限位装置的设置,准确知晓针头刺入的深度,通过第二限位装置的设置,注射前设定所需注射的麻药剂量,并进行精确剂量注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刻度板,所述第一刻度板设置在外筒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二刻度板与注射筒握柄铰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卡箍包括作左半卡箍、右半卡箍,所述左半卡箍和右半卡箍两端通过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左半卡箍和右半卡箍的内侧均设有弧形限位块,所述弧形限位块通过贯穿卡箍的第一定位螺栓固定连接在左半卡箍和右半卡箍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左半卡箍和右半卡箍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弧形限位块相契合的弧形凹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在注射筒外侧设置外筒,固定注射器,防止麻醉医师拿握不稳,导致注射的位置不准确;2)在外筒一侧的外壁设置第一限位装置,准确知晓针头刺入的深度,并固定针头;3)在活塞杆上设置第二限位装置,设定所需注射的麻药剂量,并进行精确剂量注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麻醉用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注射筒;2、注射筒握柄;3、针头;4、连接头;5、活塞杆;6、外筒;71、第一限位杆;72、卡箍;721、左半卡箍;722、右半卡箍;723、固定螺栓;724、弧形限位块;725、第一定位螺栓;726、弧形凹槽;73、指针;74、第一刻度板;81、卡槽;82、限位板;83、第二限位杆;84、第二定位螺栓;85、第二刻度板;86、第二卡槽;9、弹簧;10、穿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参见图1、图3,一种麻醉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注射筒握柄2、针头3、连接头4、活塞杆5,通过连接头4连接针头3与注射筒1,连接头4位于注射筒1的中间底部位置,活塞杆5置于注射筒1内。所述麻醉用注射器还包括外筒6、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弹簧9、穿刺孔10。

外筒6位于注射筒1外侧,注射筒1与外筒6相对滑动,外筒6底部中间位置设置穿刺孔10,可让与针头3穿过,弹簧9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外筒6的内侧底部,位于外筒6与注射筒1的中间。在注射筒外侧设置外筒,固定注射器,防止麻醉医师拿握不稳,导致注射的位置不准确。

第一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杆71、卡箍72、指针73,卡箍73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外筒6的一侧上端,第一限位杆71穿过卡箍72,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注射筒握柄2的一侧下方,且与注射筒握柄2垂直,指针73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限位杆71的下端,并与第一限位杆71垂直。通过设置第一限位装置,准确知晓针头刺入的深度,并固定针头

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卡槽81、限位板82、第二限位杆83、第二定位螺栓84、第二刻度板85、第二卡槽86,第二刻度板85固定连接在注射筒握柄2的另一侧,并垂直于注射筒握柄2,卡槽81设置在活塞杆5上,限位板82位于卡槽81内,与卡槽81内部形状相同,并与卡槽81相对滑动;第二限位杆83穿过卡槽81通过焊接等方式垂直固定在限位板82的中间位置,且垂直于第二刻度板85,第二卡槽86设于卡槽81的侧面,所述第二定位螺栓84穿过第二卡槽86固定在限位板82的侧面上端。通过设置第二限位装置,设定所需注射的麻药剂量,并进行精确剂量注射。

进一步的,第一限位装置还设置第一刻度板74,第一刻度板74设置在外筒6的外侧表面。

进一步的,第二刻度板85与注射筒握柄2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可在注射前将刻度板85旋转至注射筒握柄2的下方,并在确定注射计量时旋转至注射筒握柄2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卡箍72包括作左半卡箍721、右半卡箍722,左半卡箍721和右半卡箍722两端通过固定螺栓723固定连接,左半卡箍721和右半卡箍722的内侧均设有弧形限位块724,弧形限位块724通过贯穿卡箍72的第一定位螺栓725固定连接在左半卡箍721和右半卡箍722上。

进一步的,左半卡箍721和右半卡箍722内侧壁上均设有与弧形限位块724相契合的弧形凹槽726,在固定第一限位杆71前,弧形限位块724置于弧形凹槽726中,需要固定第一限位杆71时,拧紧第一定位螺栓725将弧形限位块724与第一限位杆71贴合固定。

工作过程:参见图1、图2、图3,注射前,第一定位螺栓725处于松脱状态,第二刻度板85旋转至垂直于注射筒握柄2向下的方向。握住外筒6,施力按压注射筒握柄2,使注射筒1下移,针头3穿过穿刺孔10伸出外筒6,同时第一限位杆71下移至适当位置,拧紧第一定位螺栓725,将第一限位杆71固定,通过活塞杆5将麻醉药剂吸入注射筒。然后拧松第一定位螺栓725,使针头回缩3回缩至原位。

下一步,将第二刻度板85旋转至垂直于注射筒握柄2向上的方向,通过移动第二限位杆83确定需要注射药剂的精确剂量,拧紧第二定位螺栓84,将第二限位杆83固定。

注射时,握住外筒6,将麻醉用注射器固定在患者需要注射的位置,持续施力按压注射筒握柄2,使注射筒1下移,针头3穿过穿刺孔10伸出外筒6,同时第一限位杆71下移,指针73指向第一刻度板74,观察第一刻度板74准确知晓针头3刺入皮肤的深度,当针头3到达注射所需的深度时,停止对注射筒握柄2施力,拧紧第一定位螺栓725,将第一限位杆71固定。

接下来对活塞杆5施力,对患者进行注射,直到第二限位杆83碰到注射筒握柄2停止,可完成对患者进行精确剂量的注射。

最后拔出针头3,注射结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