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确控制注射剂量的便携式声带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9730发布日期:2020-12-25 08:1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确控制注射剂量的便携式声带注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全麻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时对声带局部进行药物注射装置。



背景技术:

全麻下声带手术是将支撑喉镜及特殊喉科器械伸入喉腔进行的相应手术操作。在声带手术中,声带注射是治疗声带疾病的重要方法。声带注射分两类,第一类为填充物注射,注射的物质有脂肪、自体筋膜、牛胶原等;第二类为药物注射,注射的药物有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神经性药物等。第一类注射主要适用于声带萎缩、声带麻痹等原因造成的声带关闭不全,临床上此类疾病相对较少。在第二类注射中,声带激素注射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而且疗效显著。临床常见的大多数疾病,如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小结或息肉、声带水肿等,经过声带激素注射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发音、减少术后复发。

目前临床上针对声带注射的器械不多。德国storz公司推入市场的有peretti高压注射枪,但peretti高压注射枪仅能注射脂肪、筋膜等,属于第一类注射器械,而对于运用最为广泛的第二类注射,目前缺乏精确控制注射剂量、便于携带且可多次使用的声带注射装置,这正是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临床上目前没有药物注射类(上述第二类)注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精确控制注射剂量的便携式声带注射装置,包括固连在一起的手柄部分与口腔部分,手柄部分为医生握持部分,不深入到口腔内部;口腔部分伸入到患者口腔内部;手柄部分包括中空柱状的外壳,外壳的中空部能固定注射器,注射器内设有t形推进柱,当移动t形推进柱时,能够使t形推进柱的前端在注射器内移动,注射器的前端连接固定有注射器头端接口,注射器头端接口连通注射器内部;t形推进柱的后端连接推进装置,推进装置能带动t形推进柱运动;口腔部分包括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注射器引流管,注射器引流管的前端连通注射针头,注射针头的后端通过针头固定塞固定在支撑管前端,支撑管的后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壳的前端,注射器引流管的后端穿过连接件延伸到外壳内,注射器引流管的后端连通固定在支撑管后端的注射管接口,注射管接口与注射器头端接口固定且与注射器头端接口连通,使注射器内的药液能够流到注射器引流管内。

支撑管为套管,包括外管与内管,内管在外管内能滑动,外管与内管之间设有锁合件,当内管的后端移动到外管的前端时,锁合件能将二者锁死固定,注射器引流管为软管,配合外管与内管的相对运动。

与内管之间的锁合件具体为两个螺纹:一个为固定在内管的后端外螺纹,一个为外管前端的内螺纹,当该两个螺纹配合时,完成外管与内管之间的锁合。

支撑管与外壳之间的连接件为前小后大的弹性圆台塞,外壳前端固定卡环,弹性圆台塞的后端直径稍大于卡环的直径,当用力时能使弹性圆台塞的后端越过卡环、弹性圆台塞嵌入卡环内,可使支撑管与外壳之间固定。

外壳上设有能够开合的舱盖,外壳与舱盖通过销轴铰接,在外壳与舱盖铰接的相对侧设有锁合卡槽。

外壳的内壁上固定注射器卡环,注射器固定在注射器卡环内。

推进装置为电推杆,其连接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电连接总开关,外壳上设有用于可充电电池充电的充电插口。

外壳内壁上固定紫外线灯,紫外线灯电连接可充电电池,紫外线灯与可充电电池的电路上设有紫外线灯开关。

可充电电池电连接固定在外壳上的位置传感器,其能检测t形推进柱的位置,位置传感器电连接plc,plc电连接可充电电池、led显示器、语音播报装置,led显示器固定在外壳外壁上,led显示器能够显示t形推进柱的推进情况、可充电电池的电量,外壳外壁上固定注射按钮。

口腔部分及注射器为一次性制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将针座注射管设计为内管,其外侧为支撑管,利用外侧的支撑管起到支撑针头的作用,而内管为药液流动的管道,其不是支撑针头的,所以可以做的细一点,能够适应精确控制注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手柄方向为后,针头方向为前。“前、后”仅仅是为了表述位置方便,不用于其他解释。

如图1,一种精确控制注射剂量的便携式声带注射装置,包括固连在一起的手柄部分与口腔部分,手柄部分为医生握持部分,不深入到口腔内部;口腔部分伸入到患者口腔内部。

手柄部分包括中空柱状的外壳2,外壳2的中空部能固定注射器5,注射器5内设有t形推进柱24,当移动t形推进柱24时,能够使t形推进柱24的前端(就是活塞端)在注射器5内移动,注射器5的前端固定注射器头端接口7,注射器头端接口7连通注射器5内部;t形推进柱24的后端连接推进装置25,推进装置25能带动t形推进柱24运动。

口腔部分包括支撑管,支撑管内设有注射器引流管12,注射器引流管12的前端连通注射针头13,注射针头13的后端通过针头固定塞14固定在支撑管前端,支撑管的后端通过连接件固定在外壳2的前端,注射器引流管12的后端穿过连接件延伸到外壳2内,注射器引流管12的后端连通固定在支撑管后端的注射管接口8,注射管接口8与注射器头端接口7固定且与注射器头端接口7连通,使注射器5内的药液能够流到注射器引流管12内。

口腔入口与声带之间的距离较远,需要注射管道的长度通常在30厘米以上,因此器械的便携性就无法实现。为了携带方便、缩短支撑管在存放状态时的长度,支撑管为套管,包括外管10与内管15,内管15在外管10内能滑动,外管10与内管15之间设有锁合件,在内管15的后端移动到外管10的前端时,锁合件能将二者锁死固定,此时,注射器引流管12为软管,配合外管10与内管15的相对运动。

外管10与内管15之间的锁合件具体为两个螺纹:一个为固定在内管15的后端外螺纹16,一个为外管10前端的内螺纹11,当该两个螺纹配合时,完成外管10与内管15之间的锁合。

支撑管与外壳2之间的连接件为前小后大的弹性圆台塞17,外壳2前端固定卡环9,弹性圆台塞17的后端直径大于卡环9的直径,当用力时能使弹性圆台塞17的后端越过卡环9、弹性圆台塞17嵌入卡环9内,可使支撑管与外壳2之间固定。

为了进入方便,外壳2上设有能够开合的舱盖1,舱盖1打开时,用于注射器5通过。

为了方便舱盖1开合,外壳2与舱盖1通过销轴4铰接,在外壳2与舱盖1铰接的相对侧设有锁合卡槽20,其能保持闭合的稳定。

为了固定方便,外壳2的内壁上固定注射器卡环6,注射器5固定在注射器卡环6内。

为了方便,推进装置25为电推杆,其连接可充电电池26,可充电电池26电连接总开关21,外壳2上设有用于可充电电池26充电的充电插口27。

外壳2内壁上固定紫外线灯23,紫外线灯23电连接可充电电池26,紫外线灯23与可充电电池26的电路上设有紫外线灯开关22。

可充电电池26连接固定在外壳2上的位置传感器3,其能检测t形推进柱24的位置,位置传感器3电连接plc(图中没有画出),plc电连接可充电电池26、led显示器18、语音播报装置(图中没有画出),led显示器18固定在外壳2外壁上。led显示器18能够显示t形推进柱24的推进情况(就是注射量)、可充电电池26的电量。

外壳2外壁上固定注射按钮19。

本专利中,手柄部分不用消毒,为了加快治疗频率、减少口腔部分的消毒,口腔部分及注射器5为一次性制品。

在目前的临床工作中,声带注射的医疗器械中缺少精确、便携的技术装备。这样造成两个后果:1由于缺少合适的器械,临床医生通常只能利用其他医疗器械进行很粗糙的临床操作,如使用长的手术钳夹取长管注射针头进行注射,这样一方面临床医生操作起来很不顺手,另一方面对于注射多少剂量也全凭感觉,这肯定不利于医疗的精确治疗。2进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所需要的器械的长度都在30厘米左右,这么长的器械很不方便携带,因此本申请设计了可以滑动的内管、外管结构,当存放或者携带时内管放置于外管管腔内;当需要进行手术时,抽拉内管到一定距离并锁合件能将二者锁死固定,这样灵活方便的设计即满足了便携的需要,又满足了术中需要。

其工作原理为:

组装时,医生通过锁合卡槽20将舱盖1掀开,将吸入药液的注射器5置入外壳2内部,并将注射器5压入注射器卡环6,然后合上舱盖1。这样完成注射器5与外壳2的组合。

将内管15拉出到一定位置后加以旋转,将内管15与外管10固定到一起。

将外管10从卡环9插入外壳2,使注射管接口8与注射器头端接口7对接、同时使弹性圆台塞17与卡环9对接并部分嵌入。

这样完成了组装。

需要注射时,医生按下注射按钮19,可充电电池26释放电流,推进装置25开始工作,推动t形推进柱24前移,注射器5管腔内的药液被推挤,依次通过注射器接口8、注射器引流管12、最终通过注射器针头13注入到声带局部。当医生感觉注射量已经足够时,松开注射按钮19,充电电池26停止工作,上述步骤依次停止,最终注射停止。

在声带较难暴露、或者声带病变部位比较偏远的情况下直针头很难接触到病变区域,因此注射器针头13应该较细小,针体可以被随意折弯,手术医生可利用折弯角度的针头来方便、准确的进行注射。

与此同时位置传感器3也被激活并开始工作,感光系统通过光感探测到t形推进柱24的推进情况进行分析、量化,进而计算出推出药液的量(即注射量),plc将其换成数字信号并传输到led显示屏18,led显示屏18以数字形式显示注射量,同时可以通过语音播报系统对注射量进行实时播报,临床医生通过语音播报可以明确了解并控制注射剂量。

plc同时接受充电电池26信息,将充电电池26的剩余电量进行分析并将信息传递到led显示屏18,并由led显示屏18加以显示,这样可以让操作人员随时了解电池情况。当然在手术操作时,也可以直接将交流电接到充电插口27上,利用交流电提供动能进行操作。

在非手术期间,可以按下紫外线灯开关22、紫外线灯23通电,通过紫外线对外壳2内部进行消毒灭菌。

手术时,手柄部分外面应套上外科无菌透明套膜,如进行第二台手术时可以更换套膜,这样保证所有手术过程中整个体系都可以处于无菌状态。

其他内容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