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1811发布日期:2020-08-11 21:3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



背景技术:

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胸外科是一个古老的学科,其形成和发展大约经历了1个世纪,同时也由点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发展为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又与各个学科相互渗透独立体系。现代胸外科医师无需象先驱们那样艰难地探索某一种疾病与外科治疗的关系,先人们已经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成功的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并且根据这些经验教训作出总结,形成胸部外科的基础理论。

目前,患者在进行心外科手术之后,需要卧床静养休息,当患者的喉咙部位有痰液时,为了避免患者剧烈咳嗽造成胸部伤口的损伤,通常需要护理人员利用吸痰装置将患者喉咙部位的痰液吸出,从而避免患者的咳嗽,现有的吸痰装置大多数由注射筒、集痰瓶、吸管组成,使用时,将吸管插入至患者的喉咙内,拉动注射筒,将喉咙内的痰液通过吸管吸入至集痰瓶内,注射筒在将吸管内的痰液吸入至集痰瓶内时,由于注射器的行程有限,一次性无法将吸管内的全部痰液吸入至集痰瓶内,需要将注射器从集痰瓶上拆下,推动注射器内的活塞,将注射筒的空气排出,重新再安装在集痰瓶上,拉动活塞杆,继续将残留在吸管内的痰液吸入至集痰瓶内,但是,由于吸管端部为未封闭结构,在将注射器从集痰瓶上拆卸下时,吸管内的痰液容易从吸管发生回流,从端口出泄漏,造成痰液散落四周,使得痰液中的细菌容易在病房内扩散,不仅容易传染给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同时还造成病房内环境的不整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能够对吸管进行封堵,避免吸管内的痰液泄漏出来,同时能够对附着在吸管外壁上的痰液进行遮挡,避免吸管在移动的过程中粘附在外部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包括注射筒和集痰瓶,所述注射筒内设有与注射筒匹配的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杆活塞连接,注射筒上设有连接管,并且连接管与集痰瓶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集痰瓶上还设有吸管,所述吸管上设有第一弹性件、活动筒、以及锁紧件,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能够推动活动筒在吸管上朝着远离集痰瓶方向移动,所述锁紧件能够将活动筒固定在吸管上;所述吸管朝着远离集痰瓶方向的末端上设有外径小于吸管外径的吸头;所述吸管的外周外壁上还设有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滑块能够在滑槽内沿着吸管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吸管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封堵片,封堵片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使得第二弹性件在未受外力作用下,第二弹性件拉动封堵片未对吸管进行封堵,封堵片靠近于吸头,并且封堵片与滑块连接,当第一弹性件推动活动筒朝着吸头方向移动时,活动筒能够推动滑块带动封堵片沿着吸管的径向方向移动,将吸管封堵住。

现有的技术在对胸外科患者喉咙内的痰液进行吸取时,利用活塞杆拉动活塞移动,将集液瓶内的空气抽如至注射筒内,从而使得吸管内形成负压,将喉咙内的痰液吸入至吸管内,随着注射筒内活塞的继续移动,将吸管内的痰液吸入至集痰瓶内,但是由于注射筒中的活塞位移有限,当活塞达到最大行程时,吸管内还残留一部分的痰液,需要从新将注射器从集痰瓶上取下,将注射筒内的空气排出,重新再对吸管内的痰液进行吸取,由于吸管端为未封闭结构,使得吸管内的痰液容易从吸管的端口泄漏出来,为此,本技术方案在吸管内设置了封堵片,利用设置的封堵片对残留在吸管内的痰液进行封堵,有效避免痰液从吸管端口出泄漏出来,待利用吸管将患者喉咙处的痰液吸附至吸管内时,当需要将吸管从患者喉咙取出来时,由于吸管端上的吸头在吸附痰时,吸头的圆周外壁上会附着有痰液,使得吸管在从患者喉咙处取出时,附着在吸头上的痰液容易粘附在患者的口腔或者外接其他环境中,为了避免附着在吸头外壁上的痰液粘附在患者口腔或者外界其他环境中,因此设置了活动筒,由于活动筒的内径大于吸头的外径,使得活动筒能够罩在吸头上,对附着在吸头上的痰液起一定的遮挡作用,避免吸头与患者口腔或者外部其他环境直接接触,具体使用时,打开设置的锁紧件,移出锁紧件对活动筒的约束力,在第一弹性件弹簧的作用下,推动活动筒朝着吸头方向移动,并在最终将活动筒移动至吸头处,对吸头进行遮挡;同时第一弹性件产生的弹力推动活动筒在吸管外壁上移动的过程中,当活动筒移动至滑块处时,活动筒能够推动滑块在滑槽内跟着一起移动,最终使得与滑块连接着的封堵片沿着吸管的径向方向移动,将吸管进行封堵,并且此时的活动筒正好套在吸头上,利用活动筒又实现了对附着在吸头外壁上的痰液进行遮挡,这样一方面使得吸管从患者喉咙内取出时,附着在吸头上的痰液不易粘附在外界环境中,另一方当注射筒一次性无法将吸管内的痰液全部吸入至集痰瓶内时,利用设置的封堵片能够有效对残留在吸管内的痰液进行封堵,避免痰液的泄漏;当需要对注射筒内的空气排出时,通过螺纹连接将连接管从集痰瓶上取下,将连接管重新连接在集痰瓶上,利用第一弹性件拉动活动筒回移,封堵片在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下,缩回至吸管内,这样吸管重新打开,利用注射筒继续将吸管内的痰液吸入至集痰瓶内。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两根连接杆以及若干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在吸管的圆周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环可拆式与吸管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穿插在第一固定环上,另一端穿插在第二固定环上,所述固定螺母均与连接杆连接,并且固定螺母能够将连接杆固定在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上。所述第二固定环上设有宽度大于吸管直径的缺口,所述吸管位于缺口内。

设置的锁紧件用于对活动筒的位置进行限制,使得吸管在插至患者喉咙内,将痰液吸入至吸管内时,活动筒能够固定在外界的吸管上,当完成对喉咙处的痰液时,拧松连接杆上的固定螺母,将连接杆和第二固定环取下,此时,利用第一弹簧产生的弹力推动活动筒沿着吸管的轴向方向移动,最终将活动筒推入至患者喉咙处,利用活动筒罩在吸头上,对附着在吸头外壁上的痰液进行遮挡;第二固定环上的缺口用于将吸管放入至缺口内,从而实现第二固定环与吸管的可拆式连接,便于第一弹性件能够能够顺利推动活动筒在吸管上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吸管内的通孔包括圆孔段和方孔段,所述方孔段位于圆孔段和吸头之间,并且滑槽位于吸管方孔段的圆周外壁上,所述封堵片为两个,分别位于方孔段的轴向两侧,其中一个封堵片位于方孔段内的末端上设有凹槽,另一个封堵片位于方孔段内的末端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凸起。

吸管的通孔由圆孔段和方孔段组成,设置的方孔段的截面为矩形,便于封堵片对方孔段有效进行有效封堵,而采用两个封堵片对称设计,提高了对方孔段进行封堵,当活动筒推动滑块移动时,滑动推动封堵片沿着吸管的径向方向移动,最终使得其中一个封堵片上的凸起插入至另一个封堵片的凹槽内,使得两个封堵片的端面能够有效接触,提高对方孔段的有效封堵。

进一步地,所述吸管位于方孔段的内壁内还设有与封堵片匹配的连接腔,连接腔一端与方孔段连通,另一端与滑槽连通,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封堵片穿过连接腔与滑块连接。

设置的连接腔用于放置封堵片,本技术方案中的封堵片采用橡胶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柔性,使得封堵片能够在l形的连接腔内移动,实现封堵片在吸管的径向方向上移动,实现对方孔段处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腔的内壁上设有与封堵片匹配的密封圈,封堵片位于密封圈内。

设置的密封圈用于对连接腔内的封堵片进行密封,避免面注射筒在进行抽气时,连接腔处发生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吸管的方孔段内壁上还设有四根限位杆,四根限位杆均匀地分布在封堵片的两侧,并且沿吸管径向方向上的两根限位杆之间的间距与封堵片的厚度相等。

设置的限位杆用于对封堵片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封堵片能够在吸管内沿着直线移动,从而实现封堵片能够顺利沿着吸管的径向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筒的圆周外壁为波纹结构,活动筒内设有第二连接孔和与吸管外径匹配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所述滑块上均设有球块,球块的最外端到吸管中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孔的半径并且小于第二连接孔的半径。

设置的波纹管使得活动筒能够顺利在弯曲的吸管上移动,同时由于活动筒内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当第一弹性件推动活动筒移动至滑块处时,由于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的直径,使得活动筒在移动的过程中,利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之间形成的台阶能够推动滑块上的球块移动,从而实现封堵片对吸管的封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利用设置的第一弹性件推动活动筒沿着吸管的轴向方向移动,将活动筒推入至吸管端部的吸头处,使得活动套能够罩住吸头,避免吸管在移出的过程中,附着在吸头外壁上痰液粘附在外界其他环境中,同时活动筒在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滑块移动,利于封堵片对吸管进行封堵,避免在对注射筒内的空气排出时,残留在吸管内的痰液发现泄漏的情况;

2、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利于设置的限位杆能够保证封堵片能够在吸管内沿着吸管的径向方向移动,同时利用封堵片上的凸起和凹槽能够提高对吸管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a部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管与吸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吸管方孔段的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封堵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活塞杆,2-注射筒,3-连接管,5-集痰瓶,7-吸管,8-第一弹性件,9-第一固定环,10-连接杆,11-第二固定环,12-活动筒,13-封堵片,14-密封圈,15-滑块,16-限位杆,17-吸头,18-球块,19-滑槽,20-第一连接孔,21-第二连接孔,22-缺口,23-连接腔,24-凸起,25-凹槽,26-方孔段,27-圆孔段,28-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胸外科术后使用的护理装置,包括注射筒2和集痰瓶5,所述注射筒2内设有与注射筒2匹配的活塞和活塞杆1,所述活塞杆1与活塞连接,注射筒2上设有连接管3,并且连接管3与集痰瓶5通过螺纹连接,所述集痰瓶5上还设有吸管7,所述吸管7上设有第一弹性件8、活动筒12、以及锁紧件,第一弹性件8产生的弹力能够推动活动筒12在吸管7上朝着远离集痰瓶5方向移动,所述锁紧件能够将活动筒12固定在吸管7上;所述吸管7朝着远离集痰瓶5方向的末端上设有外径小于吸管7外径的吸头17;所述吸管7的外周外壁上还设有滑槽19,滑槽19内设有滑块15,滑块15能够在滑槽19内沿着吸管7的轴向方向移动,所述吸管7内还设有具有弹性的封堵片13,封堵片13上还设有第二弹性件28,第二弹性件28的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8,封堵片13靠近于吸头17,并且封堵片13与滑块15连接,当第一弹性件8推动活动筒12朝着吸头17方向移动时,活动筒12能够推动滑块15带动封堵片13沿着吸管7的径向方向移动,将吸管7封堵住。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锁紧件包括第一固定环9、第二固定环11、两根连接杆10以及若干固定螺母,所述第一固定环9固定在吸管7的圆周外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环11可拆式与吸管7连接,所述连接杆10一端穿插在第一固定环9上,另一端穿插在第二固定环11上,所述固定螺母均与连接杆10连接,并且固定螺母能够将连接杆10固定在第一固定环9和第二固定环11上。所述第二固定环11上设有宽度大于吸管7直径的缺口22,所述吸管7位于缺口22内。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吸管7内的通孔包括圆孔段27和方孔段26,所述方孔段26位于圆孔段27和吸头17之间,并且滑槽19位于吸管7方孔段26的圆周外壁上,所述封堵片13为两个,分别位于方孔段26的轴向两侧,其中一个封堵片13位于方孔段26内的末端上设有凹槽25,另一个封堵片13位于方孔段26内的末端上设有与凹槽25匹配的凸起24。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吸管7位于方孔段26的内壁内还设有与封堵片13匹配的连接腔23,连接腔23一端与方孔段26连通,另一端与滑槽19连通,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封堵片13穿过连接腔23与滑块15连接。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连接腔23的内壁上设有与封堵片13匹配的密封圈14,封堵片13位于密封圈14内。

实施例6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吸管7的方孔段26内壁上还设有四根限位杆16,四根限位杆16均匀地分布在封堵片13的两侧,并且沿吸管7径向方向上的两根限位杆16之间的间距与封堵片13的厚度相等。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活动筒12的圆周外壁为波纹结构,活动筒12内设有第二连接孔21和与吸管7外径匹配的第一连接孔20,所述第一连接孔20的直径小于第二连接孔21的直径;所述滑块15上均设有球块18,球块18的最外端到吸管7中轴线的距离大于第一连接孔20的半径并且小于第二连接孔21的半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