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49213发布日期:2020-08-21 15:51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艾灸理疗产品,具体说是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市面上流行一种艾灸贴具:艾艾贴,即使用艾灸贴具作为艾条的载体进行艾灸,使用方便,自用自灸,普及了艾灸。

但是该类型的艾灸贴具采用镂空开放式的防护罩作为防护,艾灸时的高温蒸汽会从防护罩镂空孔溢出烫伤手指,明火艾柱基本上裸露在外存在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解决市面上艾灸贴具艾灸时的高温蒸汽会从防护罩镂空孔溢出烫伤手指,明火艾柱基本上裸露在外存在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的弊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包括由内筒和外筒组成的双筒结构的灸筒,所述的灸筒的内腔有灸座,灸筒顶端插有艾柱固定插头、在灸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灸筒底部有粘胶。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分布有滑轨,内筒顶端周壁上有卡槽,内筒下端有集灰层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底部有一圈粘胶,内筒内有灸座,所述的灸座外壁分布有调节栓,调节栓的数量与滑轨一一对应,灸座的腔体中部有一圈限位档。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内腔的墙壁上分布有调节槽,调节槽为环形螺纹状,所述外筒为上下为通孔顶端有一圈环绕艾柱固定插头的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分布有卡扣,与内筒顶端周壁上的卡槽卡和。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栓穿过滑轨卡进调节槽中,通过调节栓与调节槽的扣和将外筒、内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灸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艾柱固定插头顶端有一圈帽檐,帽檐下端为艾柱固定腔,艾柱固定插头插入到灸座内,所述的艾柱固定插头帽檐卡在灸座的上沿,艾柱固定腔壁下沿抵在灸座的限位档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包括由内筒和外筒组成的双筒结构的灸筒,所述的灸筒的内腔有灸座,灸筒顶端插有艾柱固定插头、在灸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灸筒底部有粘胶,内筒将艾柱包裹在内,在内筒顶端有艾柱固定插头,在内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将艾柱完全笼罩在内,杜绝了艾灸贴具采用镂空开放式的防护罩作为防护,艾灸时的高温蒸汽会从防护罩镂空孔溢出烫伤手指,明火艾柱基本上裸露在外存在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内筒外面还有一层外筒,双筒结构起到了隔热效果防止手指接触筒壁时被烫伤。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筒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筒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灸座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艾柱固定插头的立体图;

图7为艾柱固定插头插入艾灸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风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立体图1;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的立体图2;

附图中的标号为:1、内筒101、滑轨102、卡槽2、外筒201、调节槽3、灸座301、限位档302、调节栓4、固定圈401、卡扣5、艾柱固定插头501、帽檐502、艾柱固定插针503、阻燃层6、艾柱7、集灰层8、粘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本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较佳一种实施例,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较佳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其图纸标注的形状结构并不是限制为唯一样式结构,只是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

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较佳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11所示,1、内筒101、滑轨102、卡槽2、外筒201、调节槽3、灸座301、限位档302、调节栓4、固定圈401、卡扣5、艾柱固定插头501、帽檐502、艾柱固定插针503、阻燃层6、艾柱7、集灰层8、粘胶。

所述一种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包括由内筒1和外筒2组成的双筒结构的灸筒,所述的灸筒的内腔有灸座3,灸筒顶端插有艾柱固定插头5、在灸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7,灸筒底部有粘胶8。

进一步的,所述内筒1分布有滑轨101,内筒1顶端周壁上有卡槽102,内筒1下端有集灰层7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底部有一圈粘胶8,内筒1内有灸座3,所述的灸座3外壁分布有调节栓302,调节栓302的数量与滑轨101一一对应,灸座3的腔体中部有一圈限位档301。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2内腔的腔壁上分布有调节槽201,调节槽201为环形螺纹状,所述外筒2为上下为通孔顶端有一圈环绕艾柱固定插头5的固定圈4,所述固定圈4分布有卡扣401,与内筒顶端周壁上的卡槽102卡和。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栓302穿过滑轨101卡进调节槽201中,通过调节栓302与调节槽201的扣和将外筒2、内筒1连接在一起组成了灸筒。

进一步的所述的艾柱固定插头5顶端有一圈帽檐501,帽檐501下端为艾柱固定腔,艾柱固定插头5插入到灸座3内,所述的艾柱固定插头5帽檐501卡在灸座的上沿,艾柱固定腔壁下沿抵在灸座3的限位档301上。

在灸筒的上端插入的艾柱固定插头5包括帽檐501,阻燃层503,艾柱固定插针502,所述的艾柱固定插头顶端为帽檐501,所述固定腔内分布有阻燃层503,在阻燃层503的中部分布有艾柱固定插针502,所述的帽檐501,阻燃层503,艾柱固定插针502组成了艾柱固定插头5置于艾灸装置的灸座3内。

本实施例的艾灸器具的工作过程和原理为:先将艾柱6一端插在艾柱固定插头5的艾柱固定插针502上,点燃艾柱6的另一端,将固定以后艾柱6的艾柱固定插头5插入在灸座3内,撕掉粘胶8的贴纸,将艾灸装置贴在皮肤上,燃烧的艾柱处于内筒内,艾柱的顶端为艾柱固定插头,艾柱底部为集灰层在内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将艾柱完全笼罩在内,杜绝了艾灸贴具采用镂空开放式的防护罩作为防护,艾灸时的高温蒸汽会从防护罩镂空孔溢出烫伤手指,明火艾柱基本上裸露在外存在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内筒外面还有一层外筒,双筒结构起到了隔热效果防止手指接触筒壁时被烫伤。

艾柱燃烧至尽时,顶端与阻燃层接触,不能继续燃烧,最后熄灭,起到阻燃作用,同时阻燃层又有隔热效果,阻燃层紧贴有一层隔热层,加上固定腔体为腔体设计减少了与阻燃层的接触面积起到隔热效果,在粘胶上层设置有阻灰网收集艾灰。

如图9所示艾灸装置存在巧妙风道,艾灰既不能溢出,同时又能让空气进入不会隔绝燃烧。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双筒结构的艾灸装置,包括由内筒和外筒组成的双筒结构的灸筒,所述的灸筒的内腔有灸座,灸筒顶端插有艾柱固定插头、在灸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灸筒底部有粘胶,内筒将艾柱包裹在内,在内筒顶端有艾柱固定插头,在内筒的下端分布集灰层将艾柱完全笼罩在内,杜绝了艾灸贴具采用镂空开放式的防护罩作为防护,艾灸时的高温蒸汽会从防护罩镂空孔溢出烫伤手指,明火艾柱基本上裸露在外存在烫伤、火灾等安全隐患,同时内筒外面还有一层外筒,双筒结构起到了隔热效果防止手指接触筒壁时被烫伤。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