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86175发布日期:2020-09-29 10:0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具体是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



背景技术:

一般在现在的神经内科诊断时,需要应用到一些定向的诊疗器,包括脑针、电极、白质刀、活检钳、穿刺针等设施进行对病人的状态检测,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研究者将这些设施固定在同一个装置上方,方便对病人的诊疗,而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对病人进行固定,防止病人在诊疗过程中晃动而得到错误的诊疗数据。一般对病人的固定采取头部固定的方式,而现存的对头部固定的医疗设施大多都比较复杂,造价比较高,采光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包括支架、支撑板、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板上方的诊疗装置,所述诊疗装置包括有聚光灯、横杆、阶梯转轴、固定枕、固定柱、调节阶梯转轴、弹簧、卡槽、诊疗工具、转轴三、固定套、滑杆、控制板,所述横杆固定在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横杆上方通过阶梯转轴固定有聚光灯,所述聚光灯下方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固定在两根所述支撑板的中间部位,所述滑杆固定有可滑动的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下方固定有连杆,连杆通过转轴三固定有诊疗工具,所述固定枕分为两部分,所述固定枕下方固定在支撑板上,固定枕上方通过弹簧和滑动件竖立,在所述固定枕下方和上方均开有卡槽,所述滑动件固定在所述固定枕下方的卡槽内,所述滑动件在固定枕上方的卡槽内可调节滑动,在所述滑动件外侧固定有弹簧,所述固定枕上方两端固定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通过调节阶梯转轴与固定枕连接,所述控制板上开有固定开口,所述支撑杆两端均突出有固定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杆由两个支杆通过转轴二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套上有螺孔、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述支撑板底部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下方固定有防滑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所述支撑杆中间部位设置有若干凸起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呈正六边形排列,在控制板上开有固定开口,所述固定开口呈正六边形开口,所述固定开口的口径相比固定柱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在固定枕中间有圆形开口,在所述圆形开口一周固定有固定防滑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聚光灯的角度和诊疗工具的位置可调,实现了能够调节的采光氛围,因为控制板和支撑杆的可变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病人头部固定的相关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因为重力和支撑杆的位置所赋予的压力,使得固定效果比较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的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的控制板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阶梯转轴、2-聚光灯、3-防滑垫、4-支架、5-支撑板、6-滑杆、7-固定套、8-转轴二、9-转轴三、10-诊疗工具、11-卡槽、12-滑动件、13-弹簧、14-固定防滑垫、15-支固定枕、16-固定柱、17-控制板、18-调节阶梯转轴、19-横杆、20-支撑杆、21-连杆、22-固定开口、23-螺母、24-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3,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包括支架4、支撑板5、支撑杆20和固定在支撑板5上方的诊疗装置,所述诊疗装置包括有聚光灯2、横杆19、阶梯转轴1、固定枕15、固定柱16、调节阶梯转轴18、弹簧13、卡槽11、诊疗工具10、转轴三9、固定套7、滑杆6、控制板17,所述横杆19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0的顶部,所述横杆19上方通过阶梯转轴1固定有聚光灯2,所述聚光灯2下方固定有滑杆6,所述滑杆6固定在两根所述支撑板的中间部位,所述滑杆6固定有可滑动的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下方固定有连杆21,连杆21通过转轴三9固定有诊疗工具10,所述固定枕分为两部分,所述固定枕15下方固定在支撑板5上,固定枕15上方通过弹簧13和滑动件12竖立,在所述固定枕15下方和上方均开有卡槽11,所述滑动件12固定在所述固定枕15下方的卡槽11内,所述滑动件12在固定枕15上方的卡槽11内可调节滑动,在所述滑动件12外侧固定有弹簧13,所述固定枕15上方两端固定有控制板17,所述控制板17通过调节阶梯转轴18与固定枕15连接,所述控制板上开有固定开口22,所述支撑杆20两端均突出有固定柱16。当需要进行诊疗时,将病人头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枕15上,通过控制板17在支撑杆20上调节合适的高度,将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随后调节聚光灯2的位置,通过阶梯转轴1调节聚光灯2的角度,最后调节诊疗工具10的位置,通过在滑杆6上移动连杆21,对连杆21进行固定至采光最好的位置,开始诊疗。

在上述神经内科用诊疗器中,所述连杆21由两个支杆通过转轴二8连接,当对其进行调节时,首先将固定套7在滑杆6上的位置进行固定,随后由于连杆的顶端被固定,只能通过转轴二8和转轴三9进行对诊疗工具10的高度调节。

在上述神经内科用诊疗器中,所述固定套7上有螺孔24、螺母23,将螺母23旋动,对连杆21相对于滑杆6的位置进行固定。

在上述神经内科用诊疗器中,在所述支撑板5底部固定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下方固定有防滑垫3。

在上述神经内科用诊疗器中,在所述支撑杆20中间部位设置有若干凸起的固定柱16.所述固定柱16呈正六边形排列,在控制板17上开有固定开口22,所述固定开口22呈正六边形开口,所述固定开口22的口径相比固定柱16大,固定开口22的边长比固定柱16的1.73倍小。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进行诊疗时,将病人头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枕15上,通过控制板17在支撑杆20上调节合适的高度,将病人的头部进行固定,随后调节聚光灯2的位置,通过阶梯转轴1调节聚光灯2的角度,最后调节诊疗工具10的位置,通过在滑杆6上移动连杆21,对连杆21进行固定至采光最好的位置,通过转轴二8和转轴三9调节连杆21相对于病人的位置,随后开始诊疗。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因为聚光灯的角度和诊疗工具的位置可调,实现了能够调节的采光氛围,因为控制板和支撑杆的可变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病人头部固定的相关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因为重力和支撑杆的位置所赋予的压力,使得固定效果比较良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在固定枕15中间有圆形开口,在所述圆形开口一周固定有固定防滑垫14,所述固定防护垫14是为了对头部固定的加强作用。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包括支架(4)、支撑板(5)、支撑杆(20)和诊疗装置,所述诊疗装置固定在支撑板(5)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诊疗装置包括有聚光灯(2)、横杆(19)、阶梯转轴(1)、固定枕(15)、固定柱(16)、调节阶梯转轴(18)、弹簧(13)、卡槽(11)、诊疗工具(10)、转轴三(9)、固定套(7)、滑杆(6)和控制板(17),所述横杆(19)固定在所述支撑杆(20)的顶部,所述横杆(19)上方通过阶梯转轴(1)固定有聚光灯(2),所述聚光灯(2)下方固定有滑杆(6),所述滑杆(6)固定在两根支撑板(5)的中间部位,所述滑杆(6)固定有固定套(7),所述固定套(7)下方固定有连杆(21),连杆(21)通过转轴三(9)固定有诊疗工具(10),所述固定枕(15)分为两部分,所述固定枕(15)下方固定在支撑板(5)上,固定枕(15)上方通过弹簧(13)和滑动件(12)固定,在所述固定枕(15)下方和上方均开有卡槽(11),所述滑动件(12)固定在所述固定枕(15)下方的卡槽(11)内,在所述滑动件(12)外侧固定有弹簧(13),所述固定枕(15)上方两端固定有控制板(17),所述控制板(17)通过调节阶梯转轴(18)与固定枕(15)连接,所述控制板(17)上开有固定开口(22),所述支撑杆(20)两端均设置有固定柱(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1)由两个支杆通过转轴二(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7)上有螺孔(24)和螺母(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底部固定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下方固定有防滑垫(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0)中间部位设置有凸起的固定柱(16),所述固定柱(16)呈正六边形排列,控制板(17)上开有固定开口(22),所述固定开口(22)呈正六边形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枕(15)中间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一周固定有固定防滑垫(1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诊疗器,包括支架、支撑板、支撑杆和固定在支撑板上方的诊疗装置,所述诊疗装置包括有聚光灯、横杆、阶梯转轴、固定枕、固定柱、调节阶梯转轴、弹簧、卡槽、诊疗工具、转轴三、固定套、滑杆和控制杆。因为聚光灯的角度和诊疗工具的位置可调,实现了能够调节的采光氛围,因为控制板和支撑杆的可变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得病人头部固定的相关结构比较简单,易于操作,因为重力和支撑杆的位置所赋予的压力,使得固定效果比较良好。

技术研发人员:官俏兵;阮水良;沈和平;俞晓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第二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06
技术公布日:2020.09.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