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46462发布日期:2020-09-25 18:19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胸腔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刺针,具体涉及一种胸腔穿刺针。



背景技术:

对于胸腔积液的患者,目前的处理方法是,先进行穿刺,然后进行外接引流。但很多胸腔积液患者存在分隔,腔与腔之间形成纤维膜,目前的穿刺针尖端不太容易刺穿该纤维膜,对医生的手术水平要求较高。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效率,需要研发一款能够轻松破坏纤维膜的穿刺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胸腔穿刺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轻松切开纤维膜,降低穿刺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穿刺针,包括针杆和针头,所述针头形成在所述针杆的一端,二者均为空心结构,所述针杆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帽,所述针头由对称布置的上针头和下针头构成,二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上针头与所述下针头之间设置有剪刀结构;所述针杆内设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一端通过两个连接板与所述剪刀结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帽并伸出所述针杆;所述针杆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密封帽的位置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针杆内部连通。

前述的胸腔穿刺针中,优选地,所述剪刀结构包括第一剪刀体和第二剪刀体,二者通过第一转轴安装在所述上针头和所述下针头之间,所述第一剪刀体和所述第二剪刀体的头端可通过所述间隙伸出所述针头,尾端与所述连接板可转动连接。

前述的胸腔穿刺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具有凸台,所述连接板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凸台可转动连接。

前述的胸腔穿刺针中,优选地,所述针杆内靠近所述剪刀结构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直径相同的第一过孔,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第一支撑板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开设有漏液孔。

前述的胸腔穿刺针中,优选地,所述针杆内靠近所述密封帽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直径相同的第二过孔,所述驱动杆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二支撑板插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针杆和针头均为空心结构,针头由对称布置的上针头和下针头构成,二者之间具有间隙,上针头与下针头之间设置有剪刀结构;针杆内设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通过两个连接板与剪刀结构连接,针杆的侧壁上靠近密封帽的位置设有连接管。通过在针头内设置剪刀结构,可以通过驱动杆控制剪刀结构的开合,从而轻松将纤维膜切开,降低手术的难度,并提高手术成功率。由于针头、针杆内均为空心结构,当针头穿过胸腔后可以通过连接管与负压抽吸设备连接,将胸腔积液抽出,有效提高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针杆,2-密封帽,3-上针头,4-下针头,5-间隙,6-剪刀结构,7-驱动杆,8-连接板,9-连接管,10-第一剪刀体,11-第二剪刀体,12-第一转轴,13-凸台,14-第二转轴,15-第一支撑板,16-第一过孔,17-漏液孔,18-第二支撑板,19-第二过孔,20-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胸腔穿刺针,包括针杆1和针头,针杆1为圆柱形管状结构,针头形成在针杆1的一端,针杆1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帽2,密封帽2与针杆1通过螺纹连接,密封帽2内设置有密封圈,针杆1和针头均为空心结构,针头为圆锥体结构,由对称布置的上针头3和下针头4构成,上针头3与下针头4之间具有间隙5,上针头3与下针头4之间设置有剪刀结构6,当剪刀结构6打开时,其上的两个剪切部通过间隙5伸出针头;针杆1内设有驱动杆7,驱动杆7的一端通过两个连接板8与剪刀结构6连接,另一端穿过密封帽2并伸出针杆1;针杆1的侧壁上靠近密封帽2的位置设有连接管9,连接管9与针杆1内部连通。

使用时,推动驱动杆7,驱动杆7通过连接板8将剪刀结构6打开,剪刀结构6打开后通过间隙5伸出针头,然后将其抵在需要切开的位置,然后向后拉驱动杆7,为了便于操作,可在驱动杆7的尾端设置手柄20,驱动杆7控制剪刀结构6闭合并切开纤维膜,使针头能够轻松进入胸腔。然后将负压设备与连接管9连接,在负压作用下将胸腔积液抽出。本实用新型便于操作,抽液速度快,有效提高了手术效率和成功率。

在一种具体地实施方式中,剪刀结构6包括第一剪刀体10和第二剪刀体11,二者通过第一转轴12安装在上针头3和下针头4之间,第一剪刀体10和第二剪刀体11的头端可通过间隙5伸出针头,尾端与连接板8可转动连接。驱动杆7的一端具有凸台13,连接板8通过第二转轴14与凸台13可转动连接。

为了保证驱动杆7能够有效工作,在针杆1内靠近剪刀结构6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板15,第一支撑板1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驱动杆7直径相同的第一过孔16,驱动杆7通过第一过孔16与第一支撑板15插接连接,第一支撑板15上开设有漏液孔17。第一支撑板15能够有效支撑驱动杆7,防止驱动杆7错位导致剪刀结构6无法正常工作,漏液孔17的设置是为了使胸腔积液能够顺利通过。

进一步,针杆1内靠近密封帽2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撑板18,第二支撑板18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驱动杆7直径相同的第二过孔19,驱动杆7通过第二过孔19与第二支撑板18插接连接。第二支撑板18起到对驱动杆7支撑的作用,而且能够使胸腔积液只能流入连接管9内,起到导流作用。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胸腔穿刺针,包括针杆(1)和针头,所述针头形成在所述针杆(1)的一端,二者均为空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1)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帽(2),所述针头由对称布置的上针头(3)和下针头(4)构成,二者之间具有间隙(5),所述上针头(3)与所述下针头(4)之间设置有剪刀结构(6);所述针杆(1)内设有驱动杆(7),所述驱动杆(7)的一端通过两个连接板(8)与所述剪刀结构(6)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帽(2)并伸出所述针杆(1);所述针杆(1)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密封帽(2)的位置设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与所述针杆(1)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刀结构(6)包括第一剪刀体(10)和第二剪刀体(11),二者通过第一转轴(12)安装在所述上针头(3)和所述下针头(4)之间,所述第一剪刀体(10)和所述第二剪刀体(11)的头端可通过所述间隙(5)伸出所述针头,尾端与所述连接板(8)可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7)的一端具有凸台(13),所述连接板(8)通过第二转轴(14)与所述凸台(13)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1)内靠近所述剪刀结构(6)的一端设有第一支撑板(15),所述第一支撑板(15)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7)直径相同的第一过孔(16),所述驱动杆(7)通过所述第一过孔(16)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5)插接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15)上开设有漏液孔(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腔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杆(1)内靠近所述密封帽(2)的一端设有第二支撑板(18),所述第二支撑板(18)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与所述驱动杆(7)直径相同的第二过孔(19),所述驱动杆(7)通过所述第二过孔(19)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8)插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胸腔穿刺针,包括针杆(1)和针头,所述针头形成在所述针杆(1)的一端,二者均为空心结构,所述针杆(1)的另一端安装有密封帽(2),所述针头由对称布置的上针头(3)和下针头(4)构成,二者之间具有间隙(5),所述上针头(3)与所述下针头(4)之间设置有剪刀结构(6);所述针杆(1)内设有驱动杆(7),所述驱动杆(7)的一端通过两个连接板(8)与所述剪刀结构(6)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密封帽(2)并伸出所述针杆(1);所述针杆(1)的侧壁上靠近所述密封帽(2)的位置设有连接管(9),所述连接管(9)与所述针杆(1)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轻松切开纤维膜,降低穿刺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敏;杨诗源;张丽;张容锦;张建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1.08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