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3084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



背景技术:

危重患者往往病情严重、紧急,在抢救时需要的仪器较多,且分秒必争。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了一些医用仪器转运车,例如中国专利cn208677576u中公开的医用抢救仪器车,通过车架、多个隔板、多个储物格、伸缩输液架、插排槽、负压吸痰装置放置部、氧气置放桶、万向轮等结构设计,起到了仪器收纳的效果。

上述医用仪器转运车虽然起到了仪器收纳的作用,但在分秒必争的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医用仪器转运车与病人的病床分开,在运送危重患者时,需要一个人推病床,一个人推仪器转运车,从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且运送危重患者时,若是仪器转运车不慎撞到异物或推仪器转运车的人前进速度与推病床的人前进速度不一致,都有可能拉扯连接于病人身上的仪器线路、管路,导致脱出,进而影响抢救;

在危重患者静置于病床上时,医用仪器转运车一般放置于病床边,此时若是有人不慎撞到医用仪器转运车,同样有可能拉扯连接于病人身上的仪器线路、管路,导致脱出,进而影响病人的救治,严重时引发医疗事故。

2、医用仪器转运车上放置有呼吸机、注射泵、输液瓶等多个仪器,这些仪器带有多条线路、管路,这些线路、管路杂乱无章,占用了仪器转运车上的空间,且医护人员需要花时间整理,从而占用了宝贵的抢救时间,不利于抢救工作的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医用仪器转运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包括车体、两根规格一致的病床固定组件和约束组件;所述的车体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仪器放置台和输液用品放置台;所述的底座和所述仪器放置台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支撑杆,所述的仪器放置台和所述输液用品放置台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支撑杆,所述的输液用品放置台上方设有若干根伸缩输液架;所述的病床固定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杆上,且所述的病床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连接杆相互连接的高度调节夹和病床固定夹;所述的约束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氧气罐约束带和第一束线扣,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的第一束线扣,设置于所述伸缩输液架上的第一束线扣,设置于所述输液用品放置台上的第二束线扣。

进一步地,所述的高度调节夹包括第一夹体和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夹体一侧的第一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夹体一侧设有位于同一轴心线上的通孔和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旋钮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一旋钮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病床固定夹包括第二夹体和第二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中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的第二旋钮上设有外螺纹;所述的第二旋钮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旋钮一端设有垫片;所述的第二夹体内侧靠近所述第二旋钮的一面设有垫片。

进一步地,所述的底座下方设有万向轮,底座上方设有5根第一支撑杆,从左至右第3根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线扣,第1、2、4、5根第一支撑杆上设有氧气罐约束带。

进一步地,所述的仪器放置台中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的仪器放置台上方设有5根第二支撑杆,从左至右第3根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一束线扣,第1、5根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病床固定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的输液用品放置台中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的第二束线扣设置于所述第二穿线孔前方;所述的第二束线扣前方设有出线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伸缩输液架的数量为3根,且每根伸缩输液架上均设有第一束线扣;所述的伸缩输液架顶端还设有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车体上设计有用于放置氧气罐的底座、用于放置急救仪器的仪器放置台、用于放置输液用品和急救药品的输液用品放置台,实现了对危重患者抢救所需的仪器物品收纳;同时,本实用新型设有病床固定组件,实现了与病床的固定,减少了仪器转运车意外远离病床时拉扯仪器线路或输液管路情况的发生,从而减少医疗事故;本实用新型还设计有约束组件,对仪器转运车上所装的易倾倒的氧气罐及杂乱无章的管路、线路进行束缚,减少了医护人员整理上述物品的时间,从而节约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病床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高度调节夹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病床固定夹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第一束线扣和第一束线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车体,2-病床固定组件,3-病床固定组件;1.1-底座,1.2-仪器放置台,1.3-输液用品放置台,1.4-第一支撑杆,1.5-第二支撑杆,1.6-伸缩输液架,1.7-万向轮,1.8-第一穿线孔,1.9-第二穿线孔,1.10-出线口,1.11-挂钩;2.1-连接杆,2.2-高度调节夹,2.3-病床固定夹,2.4-第一夹体,2.5-第一旋钮,2.6-通孔,2.7-第一螺纹孔,2.8-第二夹体,2.9-第二旋钮,2.10-第二螺纹孔,2.11-垫片;3.1-氧气罐约束带,3.2-第一束线扣,3.3-第二束线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作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危重患者仪器转运车,包括车体1、两根规格一致的病床固定组件2和约束组件3;车体1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底座1.1、仪器放置台1.2和输液用品放置台1.3;底座1.1和仪器放置台1.2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一支撑杆1.4,仪器放置台1.2和输液用品放置台1.3之间设有若干根第二支撑杆1.5,输液用品放置台1.3上方设有若干根伸缩输液架1.6;病床固定组件2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5上,且病床固定组件2包括通过连接杆2.1相互连接的高度调节夹2.2和病床固定夹2.3;约束组件3包括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4上的氧气罐约束带3.1和第一束线扣3.2,设置于第二支撑杆1.5上的第一束线扣3.2,设置于伸缩输液架1.6上的第一束线扣3.2,设置于输液用品放置台1.3上的第二束线扣3.3;高度调节夹2.2包括第一夹体2.4和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夹体2.4一侧的第一旋钮2.5;第一夹体2.4一侧设有位于同一轴心线上的通孔2.6和第一螺纹孔2.7,第一旋钮2.5上设有外螺纹;第一旋钮2.5穿过通孔2.6与第一螺纹孔2.7相配合;病床固定夹2.3包括第二夹体2.8和第二旋钮2.9;连接杆2.1中设有第二螺纹孔2.10,第二旋钮2.9上设有外螺纹;第二旋钮2.9与第二螺纹孔2.10相配合;第二旋钮2.9一端设有垫片2.11;第二夹体2.8内侧靠近第二旋钮2.9的一面设有垫片2.11;底座1.1下方设有万向轮1.7,底座1.1上方设有5根第一支撑杆1.4,从左至右第3根第一支撑杆1.4上设有线扣3.2,第1、2、4、5根第一支撑杆1.4上设有氧气罐约束带3.1;仪器放置台1.2中设有第一穿线孔1.8;仪器放置台1.2上方设有5根第二支撑杆1.5,从左至右第3根第二支撑杆1.5上设有第一束线扣3.2,第1、5根第二支撑杆1.5上设有病床固定组件2;输液用品放置台1.3中设有第二穿线孔1.9;第二束线扣3.3设置于第二穿线孔1.9前方;第二束线扣3.3前方设有出线口1.10;伸缩输液架1.6的数量为3根,且每根伸缩输液架1.6上均设有第一束线扣3.2;伸缩输液架1.6顶端还设有挂钩1.11。

实际使用中,医护人员先将氧气罐放置于底座1上并用氧气罐约束带3.1固定,将呼吸机、注射器等仪器放置于仪器放置台1.2上,将输液用品和急救药品放置于输液用品放置台1.3上,将输液袋悬挂于伸缩输液架1.6上;再将氧气罐、呼吸机、注射器上的管路、线路依次穿过第一束线扣3.2、第一穿线孔1.8、第二穿线孔1.9、第二束线扣3.3,并从出线口1.10穿出,将输液袋上的输液管依次穿过伸缩输液架1.6上的第一束线扣3.2、第二束线扣3.3,也从出线口1.10穿出,即可完成约束工作;接着,危重患者送到医院后,医护人员即可推着本实用新型的仪器转运车来到病床前,通过高度调节夹2.2调节病床固定组件2至合适高度,通过调节病床固定夹2.3实现与病床床栏的固定;固定完毕后,即可进行抢救工作,或让本实用新型的仪器转运车随病床一起转移到手术室或其他病房,而不用担心抢救或转移过程中出现仪器转运车远离病床,拉扯仪器线路或输液管路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