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672发布日期:2020-10-09 18:23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活动辅助装置是一种能够帮助病人或老年人活动的工具。麻醉病人清醒后,身体协调能力不佳,难以独自行动,通过活动辅助装置能够使麻醉病人快速恢复。

目前,传统的活动辅助装置是在扶手框的底面设置若干支撑腿,病人掌住扶手框逐步向移动,并通过扶手框掌握平衡。但是,病人一旦摔倒惯性很大,扶手框和支撑腿不足以对病人进行全面保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其能够解决目前扶手框和支撑腿不足以对病人进行全面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其包括:第一档杆、第二档杆、支撑腿和绑腿吊带,其中,

所述第一档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档杆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档杆的第二端通过锁定机构锁定连接,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档杆与所述第二档杆形成具有中空部的首尾闭合的框体结构;在锁定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档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档杆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开口部;

所述框体结构的下方对称布置有若干支撑腿;

所述框体结构的中空部下方固定绑腿吊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绑腿吊带不影响病人扶着框体结构进行正常的恢复训练,而一旦病人不慎摔倒,绑腿吊带能够兜住病人身体,绑腿吊带并通过支撑腿和框体结构予以支撑,使病人至多悬于空中,降低摔倒风险,对病人进行全面保护;

(2)第一档杆第二端与第二档杆第二端形成开口部,能够方便病人进入到框体结构的中空部,使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对病人的四周进行保护;

(3)本实用新型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好,能够帮助病人有效恢复。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所述第一档杆的下表面还固定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底端与绑腿吊带的顶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连接环能够方便绑腿吊带的安装、更换和维护,增加实用性。

进一步,所述绑腿吊带包括主吊带、第一绑腿环和第二绑腿环,所述主吊带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环固定连接,所述主吊带底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绑腿环和所述第二绑腿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病人通过第一绑腿环和第二绑腿环分别绑住双腿,主吊带通过连接环与第一档杆固定连接,发生意外时,主吊带起到支撑病人背部和臀部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锁定机构包括固定销、设置于所述第一档杆第二端的凹部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档杆第二端的凸部,所述凹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凹部的通孔a,所述凸部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凸部的通孔b,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匹配,所述固定销穿过所述通孔a与所述通孔b后,将所述凹部与所述凸部锁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固定销、凹部和凸部的配合,第一档杆第二端与第二档杆第二端能够快速实现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所述框体结构为圆形框体结构、椭圆形框体结构和多边形框体结构。更进一步,所述框体结构为圆形框体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圆形框体结构更容易制造加工,同时圆形框体结构的边缘无棱角,保护性更好。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带有刹车的万向滑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带有刹车的万向滑轮能够方便操作者移动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

进一步,所述支撑腿的数量为4-5只。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限定支撑腿的数量能够对第一档杆和第二档杆形成的框体结构起到更平衡有效的支撑。

进一步,所述第二档杆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扶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扶手有助于病人操作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锁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第一档杆;4、第二档杆;5、框体结构;6、支撑腿;7、连接环;8、绑腿吊带;10、主吊带;12、第一绑腿环;14、第二绑腿环;16、锁定机构;18、固定销;20、凹部;22、凸部;24、通孔a;26、通孔b;28、万向滑轮;30、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是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方式一

本方式提供一种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结合图1至图2,其包括:第一档杆2、第二档杆4、支撑腿6和绑腿吊带8,其中,所述第一档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档杆4的第一端铰接,所述第一档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档杆4的第二端通过锁定机构16锁定连接,在锁定状态时,所述第一档杆2与所述第二档杆4形成具有中空部的首尾闭合的框体结构5;在锁定解除状态时,所述第一档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档杆4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开口部;结合图1至图3,所述框体结构5的下方对称布置有若干支撑腿6;结合图1至图3,所述框体结构5的中空部下方固定绑腿吊带8。

本方式能够解决目前扶手30框和支撑腿6不足以对病人进行全面保护的技术问题。

本方式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好,能够帮助病人有效恢复,其中,绑腿吊带8不影响病人扶着框体结构5进行正常的恢复训练,而一旦病人不慎摔倒,绑腿吊带8能够兜住病人身体,绑腿吊带8并通过支撑腿6和框体结构5予以支撑,使病人至多悬于空中,降低摔倒风险,对病人进行全面保护;第一档杆2第二端与第二档杆4第二端形成开口部,能够方便病人进入到框体结构5的中空部,使第一档杆2和第二档杆4对病人的四周进行保护。

其中,在所述第一档杆2的下表面还固定设置有连接环7,所述连接环7的底端与绑腿吊带8的顶端固定连接。

这样,连接环7能够方便绑腿吊带8的安装、更换和维护,增加实用性。

其中,所述绑腿吊带8包括主吊带10、第一绑腿环12和第二绑腿环14,所述主吊带10的顶端与所述连接环7固定连接,所述主吊带10底端分别设有所述第一绑腿环12和所述第二绑腿环14。

这样,病人通过第一绑腿环12和第二绑腿环14分别绑住双腿,主吊带10通过连接环7与第一档杆2固定连接,发生意外时,主吊带10起到支撑病人背部和臀部的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框体结构5为圆形框体结构5、椭圆形框体结构5和多边形框体结构5。具体的,本方式的所述框体结构5为圆形框体结构5。圆形框体结构5更容易制造加工,同时圆形框体结构5的边缘无棱角,保护性更好。

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腿6的数量为4-5只。通过限定支撑腿6的数量能够对第一档杆2和第二档杆4形成的框体结构5起到更平衡有效的支撑。具体的,所述支撑腿6的数量为4只,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档杆2和第二档杆4的下方。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式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下面我们提供几种可选的方式。

方式二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至图3,所述锁定机构16包括固定销18、设置于所述第一档杆2第二端的凹部20和设置于所述第二档杆4第二端的凸部22,所述凹部20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凹部20的通孔a24,所述凸部22上开设有贯穿所述凸部22的通孔b26,所述凹部20与所述凸部22匹配,所述固定销18穿过所述通孔a24与所述通孔b26后,将所述凹部20与所述凸部22锁定连接。

这样,通过固定销18、凹部20和凸部22的配合,第一档杆2第二端与第二档杆4第二端能够快速实现锁定状态或锁定解除状态的切换。

方式三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至图3,所述支撑腿6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带有刹车的万向滑轮28。

这样,带有刹车的万向滑轮28能够方便操作者移动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

方式四

本方式与方式一的区别在于,结合图1至图3,所述第二档杆4的上方还固定设置有扶手30。

这样,扶手30有助于病人操作麻醉后恢复活动辅助装置移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