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9667发布日期:2020-10-09 18:22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截瘫行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截瘫行走器。



背景技术:

对于人体而言,若长期卧床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人体需要经常性的处于直立状态,身体各个器官才能正常工作。然而由于截瘫患者的胸部以下无法控制,所以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依靠自主是很难维持直立行走的,故需要借助相关设备以及他人的辅助才能够实现行走。目前,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能够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截瘫行走器,旨在有效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截瘫行走器包括:

环状护板,用以围设在患者的腰部,所述环状护板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转动孔;

两个脚踏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并位于所述环状护板的下方;以及,

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对应连接两个所述脚踏板,每一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均与一个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以能够相对所述环状护板朝前后摆动。

可选地,所述截瘫行走器还包括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所述上限位件和下限位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环状护板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限位件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环状护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限位件的上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下限位件为紧套在所述支撑杆外的套筒。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为空心管,所述上限位件具有从下到上分布的套接段和限位段,所述套接段套设在所述支撑杆内,所述限位段的外径大于所述套接段的外径,并分别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面和所述环状护板的上表面抵接。

可选地,所述环状护板包括围设形成环状结构的护腰前板、护腰后板和两个护板连接件,两个所述护板连接件分设于所述护腰前板的左右两端,所述护腰前板和所述护腰后板分别与所述护板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护板连接件设有所述转动孔。

可选地,所述护腰后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护板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护腰后板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护板连接件卡接。

可选地,所述环状护板的内周面设有四个护腰护板,四个所述护腰护板分设在所述环状护板的前后左右;所述护腰护板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环状护板的高度。

可选地,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护腰护板以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护腰护板为中心对称设置。

可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

可选地,所述截瘫行走器还包括扶手,所述扶手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并朝前伸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截瘫行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截瘫行走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截瘫行走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截瘫行走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截瘫行走器,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4,截瘫行走器包括护腰组件10、脚踏组件20和支撑组件30。

其中,护腰组件10围合形成一环状结构,用以围设在患者的腰部。该护腰组件10具体可包括一环形板状结构,环形板状结构围设在患者腰部,该环形板状结构上下方向的宽度可较大,以使得患者腰部被支撑的面积更大,支撑效果更好。当然,护腰组件10也可由多块板体拼接形成一个环状结构。为避免患者不适,在护腰组件10的内周面还可以设置一些软质件,例如硅胶、橡胶、海绵、布制品等,使得患者与护腰组件10实现软接触,从而起到缓冲防护效果。此外,护腰组件10还可以是类似腰带的结构。

脚踏组件20通常为两个,两个脚踏组件2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并位于所述护腰组件10的下方。该脚踏组件20具有一脚踏板21,用以支撑患者的脚部,即患者的左右两只脚分别放置在两个不同的脚踏板21上。两个脚踏组件20沿左右方向间隔分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两个脚踏组件20依次往前运动时,防止两者之间的干涉。脚踏组件20上还可以设置一些防护结构,例如绑带将患者的脚部绑住,防止脚部与脚踏板21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或者,脚踏板21上可以设置限位槽,患者的脚掌置于限位槽内,同样可以防止患者脚部移动。

同样地,支撑组件30也对应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0的下端对应连接两个所述脚踏板21,即一个支撑组件30的下端连接一个脚踏板21,另一个支撑组件30的下端则连接另外一个脚踏板21。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0的上端则均与所述护腰组件10连接,从而实现对护腰组件10的支撑。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撑组件30也是沿着左右方向分布的,并大体分布在护腰组件10的左右侧,从而对护腰组件10的左右两侧起到支撑效果,实现受力的平衡性。可以想到的是,支撑组件30大体是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该支撑组件30可以是连接杆的结构,或者,支撑组件30为支撑板211,或者,支撑组件30由多根连接杆组合形成等等。

为能够实现脚踏组件20的前后移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30的上端与所述护腰组件10活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护腰组件10前后摆动,从而带动脚踏板21前后摆动。具体操作时,将左侧支撑组件30的下端朝前摆动时,左支撑组件30带动左脚踏组件20朝前移动,从而带动患者的左脚朝前迈开;接着,将右侧支撑组件30的下端朝前摆动时,右支撑组件30带动右脚踏组件20朝前移动,从而带动患者的右脚朝前迈开,如此交替摆动左右两个支撑组件30,从而实现患者的直立行走。同时,由于患者的腰部是被护腰组件10围设在内的,该护腰组件10对患者腰部进行防护和支撑,防止患者倾倒。通过使用该截瘫行走器,能够有效辅助截瘫患者直立行走,使得患者得到运动,减少甚至避免患者并发症的产生。

截瘫行走器还包括两个护膝组件40,每一个所述护膝组件40均连接一个所述脚踏板21,所述护膝组件40用以固定患者的膝盖。护膝组件40可具有绑带结构,从而将患者的膝盖围合在内,防止膝盖摆动,导致脚部相对脚踏板21移位。另外,护膝组件40也可采用弧形防护板的结构,以遮挡在膝盖的前侧,防止朝前倾倒。护膝组件40直接连接脚踏板21,方便护膝组件40和脚踏板21上供患者脚部放置的区域定位,从而更好限位膝盖和脚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腰组件10的左右侧各设有一个转动孔1131,所述支撑组件30包括支撑杆31,该支撑杆31大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每一个所述支撑杆31均与一个所述转动孔1131转动配合,支撑杆31的下端直接连接脚踏板21。本实施例中,支撑杆31和转动孔1131孔壁之间具有间隙,从而防止两者抱死,以实现在将支撑杆31上端朝后推动时,支撑杆31的下端可朝前摆动。

本实施例中,护腰组件10具有环状护板11,环状护板1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转动孔1131,支撑杆31与环状护板11上的转动孔1131转动配合。该环状护板11的形状大体是呈椭圆形的,能够更好契合患者的腰部。另外,环状护板11与患者腰部之间通常为紧密接触,以能够卡住患者腰部,防止倾倒。

为避免护腰组件10上下移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30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以限制所述护腰组件10上下移动。具体而言,限位件包括上限位件32和下限位件33。其中,所述上限位件32和下限位件33分别与所述支撑杆31连接,所述环状护板11的上表面与所述上限位件32的下表面抵接,所述环状护板11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限位件33的上表面抵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下限位件33为紧套在所述支撑杆31外的套筒。采用套筒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的效果。为实现下限位件33和支撑杆31的连接,支撑杆31的外径可在从上到下的方向逐渐增大,则套筒往下套设时,与支撑杆31之间的间隙逐渐减小直至两者实现紧配合。另外,下限位件33与支撑杆31也可为一体成型。此外,上限位件32同样也可为套设在支撑杆31外的套筒。当然,下限位件33和上限位件32也可为螺钉、销钉、轴肩等结构。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1为空心管,所述上限位件32具有从下到上分布的套接段321和限位段322,所述套接段321套设在所述支撑杆31内,所述限位段322的外径大于所述套接段321的外径,并分别与所述支撑杆31的上端面和所述环状护板11的上表面抵接。本实施例中,套接段321大体呈圆柱形或圆筒形,并与支撑杆31紧配合,以防止套接段321沿支撑杆31的轴向脱离支撑杆31。限位段322大体为套阶段上的轴肩,通过与支撑杆31的上端面抵接,可以限制整个上限位件32朝下运动。

具体地,所述环状护板11包括围设形成环状结构的护腰前板111、护腰后板112和两个护板连接件113,两个所述护板连接件113分设于所述护腰前板111的左右两端,所述护腰前板111和所述护腰后板112分别与所述护板连接件113可拆卸连接;所述护板连接件113设有所述转动孔1131。通过将环状护板11分为多个板体的形式,一方面可以方便环状护板11的加工,各个部分单独成型,另一方面在其中某一部件损毁时,仅需要更换相应损毁的部件即可,有利于节约成本。此外,所述护腰前板111和所述护腰后板112分别与所述护板连接件113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患者打开所述护腰前板111或所述护腰后板112,以方便患者的使用。具体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插销连接、锁扣连接等等。

护腰前板111和护腰后板112均大体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两者左右方向的长度较长。护板连接件113可大体呈柱状或块状等,一实施例中,护板连接件113具有套筒,套筒的中空区域构成转动孔1131。

一实施例中,所述护腰后板112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护板连接件113转动连接,所述护腰后板112的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护板连接件113卡接,从而便于护腰后板112的打开。

为了对腰部实现更好的支撑和限位效果,一实施例中,所述环状护板11的内周面设有四个护腰护板12,四个所述护腰护板12分设在所述环状护板11的前后左右;所述护腰护板12沿上下方向的高度大于所述环状护板11的高度。护腰护板12的设置,可以增加与患者腰部的接触面积,可以实现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撑宽度更大,达到防止患者倾倒的目的。可选地,左右两侧的两个所述护腰护板12以前后两侧的两个所述护腰护板12为中心对称设置,从而实现受力的平衡。另外,护腰护板12可以是与环状护板11一体成型,以使得护腰护板12的内表面与环状护板11的内周面平齐,从而使得护腰护板12和环状护板11共同作用支撑患者腰部。

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31为伸缩杆,可以实现支撑高度的调节,即调整护腰组件10的高度,从而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为方便实现支撑组件30的前后摆动,一实施例中,所述截瘫行走器还包括扶手34,所述扶手34连接在所述支撑杆31的上端,并朝前伸出。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支撑杆31的上端均设有一个扶手34。患者可以通过推动扶手34,实现与该扶手34相连的支撑杆31朝前摆动。可选地,扶手34设置在上限位件32上。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组件20还包括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分别与两个所述脚踏板21转动连接,以能够随所述脚踏板21前后摆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与脚踏板21的转动轴线是沿上下方向的。当然,其它实施例中,连接件22与脚踏板21之间的转动轴线也可沿着其它方向,只要能够实现连接件22前后摆动即可。具体地,当左侧脚踏组件20朝前摆动时,带动连接件22的左端朝前摆动,当右侧脚踏组件20朝前摆动时,带动连接件22的右端朝前摆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2的设置,可以限制左侧脚踏组件20相对右侧脚踏组件20的摆动幅度,同时也可限制右侧脚踏组件20相对左侧脚踏组件20的摆动幅度,从而避免步子迈开的幅度过大,并避免撇八字。连接件22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连接左右两个脚踏板21,避免两个脚踏板21分离,如此在患者向前迈步的时候存在步幅限制,可以进一步起到防止患者倾倒的作用。

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22位于所述脚踏板21的底面,相对于设置在侧面,可以使得连接件22受力更加均匀。

可选地,所述脚踏板21包括支撑板211和位于所述支撑板211底面的支撑架212,连接件22与支撑架212转动连接。支撑架212的设置,可以加强支撑板211的强度,实现更好支撑效果。支撑架212和脚踏板21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焊接。可选地,所述支撑架212沿所述支撑板211的周缘延伸呈框架状,从而沿着支撑板211的周缘实现对支撑板211更好的支撑和加强效果。

所述截瘫行走器包括轴销,所述脚踏板21的支撑架212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连接件22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轴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且所述轴销的两端分别设有螺母,以将连接件22和支撑架212限制在两个螺母之间,避免两者脱离。另外,也可直接在支撑架212上或者是在连接件22上一体加工出转动轴,而实现支撑架212与连接件22的转动连接。

上述中,所述连接件22呈长条板状,板状结构具有更大的支撑面积,可以实现更好的连接和限位效果。当然,连接件22还可以呈柱状、三角形或其它形状等。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底面设有第一底脚23。具体地,所述脚踏板2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缘213和第二侧缘214,两个所述脚踏板21的所述第一侧缘213位于两个所述第二侧缘214之间;所述脚踏板21的底面设有第一底脚23,所述第一底脚23靠近所述第一侧缘213。如此相当于脚踏板21在水平状态下时,靠近第一侧缘213的位置,第一底脚23与地面接触,而靠近第二侧缘214的位置,脚踏板21则与地面悬空。在需要走动时,以迈开右脚为例进行说明,患者身体朝左边倾斜,重心落在左侧,使得左侧脚踏板21的第一侧缘213处和第二侧缘214处均与地面接触,则右侧脚踏板21是整个悬空的,此时通过推动右侧的扶手34,使得右侧的支撑杆31朝前摆动,从而带动右侧脚踏板21朝前运动,实现右脚的迈开。同理,要实现迈开左脚,则身体朝右边倾斜,重心落在右侧。由于第一底脚23的设置,使得脚踏板21底部高低不平,在需要迈开相应的脚时,对应的脚踏板21悬空,可以更加灵活的将脚踏板21翘起,减小脚踏板21的阻力,从而大大方便患者操作。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底部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底脚23,多个所述第一底脚23沿所述第一侧缘213间隔排布。多个第一底脚23的设置可以实现前后方向更加平衡的支撑效果,防止朝前后方向倾倒。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底面还设有第二底脚24,所述第二底脚24靠近所述第二侧缘214,所述第二底脚2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底脚23的高度。如此,脚踏板21是通过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而与地面接触的,脚踏板2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可以减小其受到地面的阻力,从而方便其朝前摆动。并且,通过在靠近第二侧缘214处设置第二底脚24,当患者重心朝该第二侧缘214倾斜时,第二侧缘214的局部即第二底脚24与地面接触,而不是整个第二侧缘214冲击地面,可以减小冲击。

可选地,所述脚踏板21位于所述第一侧缘213的两个角部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底脚23,所述脚踏板21位于所述第二侧缘214的两个角部各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底脚24。即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大体沿着脚踏板21的周向分布,并且分布在脚踏板21的四个角部,可以实现前后左右四个不同方向的更好支撑。该实施例中的角部指的是相邻两条边相交的位置。另外,脚踏板21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更多的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

所述脚踏板21包括支撑板211和位于所述支撑板211底面的支撑架212,所述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12。可选地,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均与支撑架212一体成型。设置支撑架212能够加强支撑板211的强度,避免支撑板211断裂。另外,脚踏板21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的板体,即不包括支撑架212,同样可以对脚掌起到支撑效果。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底面且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底脚,通过底脚与地面接触,可以使得脚踏板21的下板面与地面间隔,从而减小脚踏板2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脚踏板21受到地面的阻力,可以使得脚踏板21更加灵活的摆动。

具体地,多个所述底脚包括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所述第一底脚23靠近相邻两个所述脚踏板21之间设置,即靠近第一侧缘213,所述第二底脚24设置在两个所述脚踏板21相互远离的一侧,即靠近第二侧缘214;所述第一底脚23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底脚24的高度。当然,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底脚23和第二底脚24的高度可以相同。

为防止患者朝左右侧倾倒,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缘214设有延伸段216,所述延伸段216朝远离所述第一侧缘213的方向延伸。延伸段216的设置,相当于增加了脚踏板21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使得左右方向的支撑面积更大,因此即使患者重心朝向某一侧倾斜时,该延伸段216能够保证患者的重心始终落在脚踏板21的范围内,从而防止患者倾倒。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缘214设有两个延伸段216,两个所述延伸段216沿前后分布,从而使得在前后方向上受力更加平衡。

一实施例中,前侧的所述延伸段216朝前倾斜延伸,后侧的所述延伸段216朝后倾斜延伸。因此两个延伸段216远离第二侧缘214的一端在前后方向上是错开的,一方面,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存在两个距离较大的支撑点,无论患者朝前还是朝后倾倒,均可保证患者的重心落在前后两个延伸段216之间;另一方面,两个延伸段216之间相当于形成一个朝外的缺口,该缺口是渐扩的,可以节省用料。

可选地,两个所述延伸段216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具体地,每一个延伸段216与左右方向的夹角均大于或等于45°,这样可以使得两个延伸段216在前后方向上的支撑距离较大的同时,保证两个脚踏板21在左右方向上的支撑距离也较大。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前侧缘215在所述第一侧缘213指向第二侧缘214的方向上,朝前倾斜延伸。如此相当于,第一侧缘213处,前后方向的支撑距离较窄,可以节省用料,由于第一侧缘213的位置,是通过两个脚踏板21的第一侧缘213集中对患者进行支撑的,因此即使此处前后支撑距离较小,也可以减小患者的倾倒趋势。而在第二侧缘214处,前后方向上的支撑距离较宽,故而在患者身体倾斜时,可以保证患者重心不会超过最远的支撑点。

本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前侧缘215构成前侧所述延伸段216的其中一个侧边缘。故而相当于延伸段216在朝侧面延伸的同时,还能够朝前延伸,同时实现左右侧和前后侧宽度的增大。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的后侧具有让位缺口217,该让位缺口217可以供轮椅进出,实现轮椅和截瘫行走器之间的接触,因此方便患者从轮椅上移动到截瘫行走器上。可选地,所述让位缺口217呈扩口状,以具有导向效果。

具体地,所述让位缺口217具有槽底2171和第一槽壁2172,所述槽底2171面向后侧,所述第一槽壁2172靠近所述第二侧缘214,所述第一槽壁2172与所述槽底2171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45°,如此在保证较好支撑效果的同时,减少脚踏板21的用量,节省成本。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2172构成后侧所述延伸段216的其中一个侧边缘。故而相当于延伸段216在朝侧面延伸的同时,还能够朝后延伸,同时实现左右侧和前后侧宽度的增大。

一实施例中,所述脚踏板21上设有脚掌固定件25,所述脚掌固定件25与所述脚踏板21可拆卸连接,如此方便拆卸脚掌固定件25进行更换。具体地,所述脚掌固定件25具有挡板251,所述挡板251围合形成一环状结构,该环状结构的前侧具有缺口。患者的脚部伸入到环状结构内,可以限制脚部朝后和朝左右侧移动。环状结构前侧的缺口可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脚掌,确保不同长度的脚掌可以伸入到环状结构内。

所述脚掌固定件25还包括底板252,所述底板252与所述脚踏板21可拆卸连接,所述挡板251沿所述底板252的边缘设置。底板252与脚踏板21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等进行固定。

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脚掌固定件25位于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0之间,即支撑组件30设置在靠外的位置,支撑宽度更大,平衡效果更好。

所述护膝组件40包括两个支撑臂41和膝盖固定板42,两个所述支撑臂41对应连接所述脚掌固定件25的左右侧,所述膝盖固定板42的左右侧对应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41的上端。通过设置两个支撑臂41的形式,使得膝盖固定板42左右侧的受力更加平衡。支撑臂41连接脚掌固定件25,可以更好保证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共同实现脚掌和膝盖的定位。另外,膝盖固定板42可以限制膝盖朝前倾倒。所述膝盖固定板42的左右两端朝后弯折,以使所述膝盖固定板42形成朝后敞口的结构。该膝盖固定板42可大体呈弧形,环设在膝盖前侧和左右侧,更好对膝盖进行限位。其它实施例中,护膝组件40还可以设置绑带对膝盖进行绑缚。

为实现膝盖固定板42高度的调节,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41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设有多个安装位411,所述膝盖固定板42能够与多个所述安装位411择一安装。具体地,安装位411可以是安装孔、安装凸起、卡槽等等结构。通过将膝盖固定板42与不同高度的安装位411连接,可以实现膝盖固定板42高度的调节,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所述支撑臂41与所述脚掌固定件25转动连接,以能够相对所述脚踏板21前后转动;所述支撑臂41和所述脚踏板21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43,所述定位结构43用以在所述支撑臂41前后转动到位后限制所述支撑臂41继续转动。所述支撑臂41与所述脚踏组件20的挡板251转动连接。具体地,定位结构43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在锁定状态,支撑臂41相对脚掌固定件25固定;在解锁状态,支撑臂41可以相对脚掌固定件25前后转动。定位结构43可以是百齿牙、定位插销和定位孔、掀压式锁扣等结构,例如,定位结构43可以是推车上的限制轮子转动的结构。定位结构43还可以包括锁紧壳体,所述的锁紧壳体内部设有锁紧块,锁紧块与锁紧壳体之间设有锁紧弹簧,锁紧块上设有开锁手柄。由于支撑臂41与脚掌固定件25转动连接,故而可以调节支撑臂41上膝盖固定板42的前后位置,满足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