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4876发布日期:2020-10-28 11:58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普外科领域,涉及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传统的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他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有的医院甚至将普通外科更细的分类为颈乳科、胃肠外科、肝胆胰脾外科等,另外,肛肠科、烧伤整形科、血管外科、小儿外科、移植外科、营养科等都与普外科有关系。手术指的是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手段,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的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故手术其实是一种破坏组织完整性(切开),或使完整性受到破坏的组织复原(缝合)的操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在普外科临床手术过程中,为了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在视野中,经常需要将手术切口进行扩张,目前,大多数的办法时使用手术拉钩协助扩张手术切口,但是,因为手术拉钩没有专门的固定装置,所以还是需要医务人员亲手操作,这样非常麻烦,操作不便,现在也有专门的固定支架,但是大多数的固定支架,在固定的同时阻碍到医生正常的手术进行,不适合使用。

中国专利cn201720008089公开了一种手术固定支架,该支架采用2个拉钩来拉住伤口两侧皮肤,并利用可以收回的卡块使两个弹性扩张臂相互远离,从而实现粗调位置。并且,利用可以收回的卡扣使两个手术拉钩相互远离,实现手术拉钩的精调位置,以便可靠地拉开伤口两侧皮肤,暴露术野。

我们研究发生上述固定支架存在如下缺陷:

1、部件繁多,成本高;并且,卡块要能够伸缩到固定滑杆中,卡扣要能够伸到杆身中,制造难度很大,制造成本也高。同时也需要将承力的固定滑杆和杆身做成空心结构,导致结构强度降低,不利于可靠地牵拉伤口两侧的皮肤。另外,两个手术拉钩相互远离操作相对容易,但是要两个手术拉钩相互靠近操作就不太方便。

2、两个手术拉钩的相对位置主要靠卡块的粗调和卡扣的微调实现,但是卡块和卡扣都是间隔设置的,这种调整方式麻烦,并且不能实现“无级”调整两个手术拉钩的相对位置。

3、手术拉钩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欲解决上述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块(1)、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其中固定连接块(1)与活动连接块(2)并排设置,这两个连接块之间设有一根导向杆(3)和一根螺杆(4),且导向杆(3)和螺杆(4)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3)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固定,该导向杆(3)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且导向杆(3)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防退出盖(5);所述螺杆(4)一端的端部为两段式阶梯轴结构,该两段式阶梯轴与所述固定连接块(1)上的梯形孔滑动配合,螺杆(4)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螺纹孔连接,且螺杆(4)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手柄(6);

所述固定拉钩(7)杆体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中央固定,且固定拉钩(7)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钩形部(7a);所述活动拉钩(8)结构与固定拉钩(7)相同,该活动拉钩(8)杆体的一端与活动连接块(2)中央固定,活动拉钩(8)另一端设有活动钩形部(8a);所述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对称设置,固定钩形部(7a)和活动钩形部(8a)相靠近,且两个钩形部的开口均朝下,并背对设置。

为了降低成本,便于取材,并满足医用要求,所述固定连接块(1)、活动连接块(2)、导向杆(3)、螺杆(4)、防退出盖(5)、手柄(6)、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的材质均为医用硬质塑料。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6)的安装端固套在螺杆(4)端头的方形段上,从而使手柄(6)和螺杆(4)组合成“z”字形结构。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部件少,强度高,且制造简单容易,成本低廉;同时,两个钩形部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无级”调整,从而更好地暴露术野,有效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由固定连接块1、活动连接块2、导向杆3、螺杆4、防退出盖5、手柄6、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构成,这8个部件的材质均为医用硬质塑料,其具体采用从现有材料中选择,比如制造医用针管的材料等,本专利不对具体的选材做限制。并且,导向杆3、螺杆4为实心结构,强度高,制造容易。

其中,固定连接块1与活动连接块2并排设置,这两个连接块之间设有一根导向杆3和一根螺杆4,且导向杆3和螺杆4平行设置。导向杆3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固定,该导向杆3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导向杆3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防退出盖5,该防退出盖5大于活动连接块2上导向孔的孔径,从而防止活动连接块2从导向杆3上退出。螺杆4一端的端部为两段式阶梯轴结构,该两段式阶梯轴与固定连接块1上的梯形孔滑动配合。螺杆4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螺纹孔连接,且螺杆4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手柄6。手柄6的安装端固套在螺杆4端头的方形段上,从而使手柄6和螺杆4组合成“z”字形结构。

如图1所示,固定拉钩7杆体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中央固定,且固定拉钩7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钩形部7a。活动拉钩8结构与固定拉钩7相同,该活动拉钩8杆体的一端与活动连接块2中央固定,活动拉钩8另一端设有活动钩形部8a。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对称设置,固定钩形部7a和活动钩形部8a相靠近,且两个钩形部的开口均朝下,并背对设置。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均为实心结构,且固定拉钩7与固定连接块1一体成型,活动拉钩8与活动连接块2一体成型。

使用时,首先转动手柄6,使固定钩形部7a和活动钩形部8a的距离略小于伤口的大小;其次,将本固定支架靠近伤口,医护人员一只手握住固定连接块1,并用固定钩形部7a勾住伤口一侧的皮肤,活动钩形部8a对准伤口另外一侧的皮肤,然后医护人员另一只手转动手柄6,使活动钩形部8a勾住伤口另外一侧的皮肤,并继续转动手柄6,使活动钩形部8a继续远离固定钩形部7a,以通过两个钩形部将伤口两侧的皮肤拉开,并保持住,进而暴露出伤口,暴露出术野,以便手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连接块(1)、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其中固定连接块(1)与活动连接块(2)并排设置,这两个连接块之间设有一根导向杆(3)和一根螺杆(4),且导向杆(3)和螺杆(4)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3)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固定,该导向杆(3)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且导向杆(3)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防退出盖(5);所述螺杆(4)一端的端部为两段式阶梯轴结构,该两段式阶梯轴与所述固定连接块(1)上的梯形孔滑动配合,螺杆(4)与活动连接块(2)上的螺纹孔连接,且螺杆(4)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手柄(6);

所述固定拉钩(7)杆体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1)中央固定,且固定拉钩(7)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钩形部(7a);所述活动拉钩(8)结构与固定拉钩(7)相同,该活动拉钩(8)杆体的一端与活动连接块(2)中央固定,活动拉钩(8)另一端设有活动钩形部(8a);所述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对称设置,固定钩形部(7a)和活动钩形部(8a)相靠近,且两个钩形部的开口均朝下,并背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连接块(1)、活动连接块(2)、导向杆(3)、螺杆(4)、防退出盖(5)、手柄(6)、固定拉钩(7)和活动拉钩(8)的材质均为医用硬质塑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6)的安装端固套在螺杆(4)端头的方形段上,从而使手柄(6)和螺杆(4)组合成“z”字形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普外科用手术固定支架,固定连接块与活动连接块并排设置,这两个连接块之间设有一根导向杆和一根螺杆,且导向杆和螺杆平行设置;导向杆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固定,该导向杆与活动连接块上的导向孔滑动配合;螺杆一端的端部为两段式阶梯轴结构,该两段式阶梯轴与固定连接块上的梯形孔滑动配合,螺杆与活动连接块上的螺纹孔连接,且螺杆的另一端紧配合有一个手柄;固定拉钩杆体的一端与固定连接块中央固定,且固定拉钩的另一端设有固定钩形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部件少,强度高,且制造简单容易,成本低廉;同时,两个钩形部的相对位置可以实现“无级”调整,从而更好地暴露术野。

技术研发人员:普彦淞;王建华;毛智军;张涛;刘栋;刘思达;薛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07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