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72569发布日期:2020-09-29 09:2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防护品领域,涉及在医疗二级、三级的防护等级中保护面部皮肤的保护组件,具体来说是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在传染病的救治、尤其是呼吸道类传染病的救治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按照医疗二级、三级防护等级的相关标准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尤其是面部的防护措施尤为重要,因为呼吸道类传染病的病原体会在空气中传播,如果面部上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防护措施不到位,很容易让医护人员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为了使防护措施做到位,医护人员在佩戴护目镜、口罩等防护品时,主要通过绷紧护目镜、口罩上的绑带来实现较好的密封效果,由于这些防护品和其上的绑带是直接与面部皮肤接触的,因此很容易在医护人员的面部形成较深的压痕。

比如在covid-19病毒的抗击过程中,由于疫情爆发较快,造成了医用防护物资的短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医护人员延长了防护品的穿戴时间,导致了面部的表面皮肤长时间受压,严重的使得皮肤破损形成伤口,而伤口的增加会加大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解决在二级、三级防护标准的要求下穿戴防护品的同时减小医护人员的面部创伤。

当前医护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也已经利用一些现有的敷料贴在面部以减轻防护品带来的压伤,但这些敷料都是需要医护人员自行裁剪,与护目镜、口罩的匹配度相对较差,如果裁剪的尺寸不正确,起不到防护作用,重新裁剪也会导致浪费,且自行裁剪也费时费力,同时这些敷料也不是针对传染病防治所设计的,对于长时间穿戴防护品时产生的局部温度高、透气性差、血流不畅等问题均无法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医用护目镜、医用口罩等防护品在二级防护、三级防护的穿戴要求下,能够保护面部防压伤的保护组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包括敷料本体,所述敷料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双眼四周皮肤的护目镜保护组件、用于保护脸颊皮肤的脸颊保护组件和用于保护耳根皮肤的耳根保护组件;通过将各类组件都集合到一个敷料本体上,可以充分利用敷料,减少浪费,尤其是在物资供应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充分利用;同时这些组件也有统一的规格尺寸,便于加工生产;一套保护组件在一个敷料上,使用时可直接将相应的防护组件从敷料本体上取下,使用方便,避免医护人员自行裁剪,减少医护人员穿戴防护品的时间,缓解医护人员穿戴防护品的压力。

优选地,所述护目镜保护组件的形状与医用护目镜与面部皮肤接触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护目镜保护组件包括额头部、左眼眶部、鼻部和右眼眶部,额头部、左眼眶部、鼻部和右眼眶部顺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医护人员面部压伤的位置主要集中在护目镜与面部皮肤接触的地方,而医用护目镜又有相应的标准,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标准设计出对应护目镜保护组件的形状,从而准确实现防护。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鼻部包括鼻梁贴与鼻护贴,鼻梁贴覆盖整个鼻子的表面皮肤,鼻护贴则主要起到固定作用并覆盖鼻子两侧的面部皮肤上;鼻梁贴与鼻护贴之间设有鼻凹槽或易撕线,当设置为易撕线时,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撕开相应的长度,使保护组件与面部充分贴合。

优选地,所述脸颊保护组件包括两个对称的脸颊贴,用于覆盖面部的脸颊皮肤,作用是防止口罩的绑带对于脸颊皮肤的压伤;在二级、三级防护等级中,一般使用的均为n95或kn95标准的口罩,佩戴时口罩上的绑带会压迫脸颊上的皮肤,长时间佩戴会造成严重的压伤,而且在特殊时期,为了缓解物资的紧缺,医护人员会延长工作时间,此时佩戴的时间更长,压伤情况也会更严重,通过脸颊贴的设置可以大大缓解压伤情况。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脸颊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绑带凹槽,用于限制绑带的滑动;绑带凹槽能够实现两个作用,一个是能够将口袋上的绑带进行限位,防止口罩的滑动所造成的伤害,另一个也是通过绑带凹槽能够使绑带与脸颊贴较为充分的接触,加大受力面积以达到减小压伤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耳根保护组件为两个对称的耳根贴,所述耳根贴上设有弯折线,耳根贴用于覆盖耳朵背面与面部处的皮肤,即一般挂耳口罩的绑带接触耳朵背面与面部的皮肤部分;此处的皮肤相对比较嫩,容易擦破,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保护。

优选地,所述敷料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鼻子与嘴巴周围皮肤的口罩保护组件,所述口罩保护组件的形状与医用口罩与面部皮肤接触面的形状相适配;在二级、三级防护要求中,护目镜与口罩是同等需要的,尤其是口罩应当佩戴n95或kn95标准的口罩,此类口罩较硬,长时间佩戴也会挤压皮肤、造成压伤,因此也有必要在口罩与面部皮肤的接触处覆盖有保护组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口罩保护组件上还设置有若干调节贴,所述调节贴与所述口罩保护组件的连接处为易撕线;由于嘴巴周围相对于眼睛周围要稍软一些,因此需要调节贴来调整固定的位置,一方面调节贴起到固定作用,另一方面调节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减少以使贴合效果更加。

优选地,所述敷料本体依次设置有基层、纱网层、凝胶层和覆盖层,所述基层上有粘合剂用于贴附在皮肤表面,所述纱网层为医用无纺布制作而成的网格状结构,且纱网层中压制填充有冰片、麝香的中草药,纱网层在压制前也在医用硫酸镁溶液中进行了浸泡;所述凝胶层则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覆盖层则是直接与护目镜、绑带、口罩等防护品接触;之所以采用网格状结构,是因为在压迫过程中,网格状结构可以较好的分散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同时受理点不是集中在某一个点上,减小长时间压迫导致的血液循环不畅的问题,也能达到减少压伤的目的;冰片与麝香则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可以缓解压迫造成的局部升温所带来的不适感;浸泡后的纱网层上含有的硫酸镁也具有高渗透作用,能够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增强血液循环,缓解长时间压迫所带来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的:

1、本实用新型将一套面部防压保护组件集成在一个敷料本体上,充分利用原料,方便生产、运输与使用,减轻医护人员压伤症状。

2、本实用新型中各保护组件的形状都适配于护目镜、口罩等医用防护品,标准统一,受个体影响较小,方便推广使用。

3、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组件与护目镜、口罩等医用防护品的契合度好,满足二级、三级防护等级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护目镜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鼻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脸颊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口罩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中敷料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敷料本体;2为护目镜保护组件;3为脸颊保护组件;4为耳根保护组件;5为口罩保护件;6为基层;7为纱网层;8为凝胶层;9为覆盖层;201为额头部;202为左眼眶部;203为鼻部;204为右眼眶部;2031为鼻梁贴;2032为鼻护贴;2033为鼻凹槽;301为脸颊贴;302为绑带凹槽;401为弯折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一种面部防压伤保护组件,包括敷料本体1,敷料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双眼四周皮肤的护目镜保护组件2、用于保护脸颊皮肤的脸颊保护组件3和用于保护耳根皮肤的耳根保护组件4。

使用时,将护目镜保护组件2、脸颊保护组件3和耳根保护组件4从敷料本体1上取下后使用,并将各组件贴到对应的皮肤表面,起到保护面部皮肤的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优选方案,参见图2,所述护目镜保护组件2的形状与医用护目镜与面部皮肤接触面的形状相适配;所述护目镜保护组件包括额头部201、左眼眶部202、鼻部203和右眼眶部204,额头部201、左眼眶部202、鼻部203和右眼眶部204顺次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参见图3,鼻部203包括鼻梁贴2031与鼻护贴2032,鼻梁贴2031覆盖整个鼻子的表面皮肤,鼻护贴2032则主要起到固定作用并覆盖鼻子两侧的面部皮肤上;鼻梁贴2031与鼻护贴2032之间设有鼻凹槽2033或易撕线。

使用时,由于整个护目镜保护组件为一体式结构,先将鼻梁贴覆盖整个鼻子的表面皮肤,根据鼻凹槽或者易撕线来调节鼻护贴的贴覆情况,然后顺着左眼眶部和右眼眶部向上贴,最后完成额头部的贴附;因为额头部相对是比较平整的区域,鼻部是属于不平整的区域,先贴覆不平整的区域以保证鼻部先与皮肤充分接触,万一在额头部有一些多余出来的敷料,也会因为额头部相对平整而影响有限。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优选方案,参见图1,所述脸颊保护组件3包括两个对称的脸颊贴301,用于覆盖面部的脸颊皮肤,作用是防止口罩的绑带对于脸颊皮肤的压伤。

参见图4,脸颊贴3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绑带凹槽302,用于限制绑带的滑动;绑带凹槽30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梯形结构,即绑带凹槽底部的宽度大于绑带凹槽开口的宽度;绑带凹槽的数量根据绑带数量予以设置。

使用时,先将脸颊贴上的绑带凹槽与口罩上的绑带对应,即将绑带嵌入到脸颊贴上,然后再将脸颊贴贴覆在脸颊皮肤上,由于绑带凹槽是预先设计好的,可以是绑带与脸颊贴的接触面积最大化,这样就可以减小绑紧时对于面部的压力,保护面部皮肤。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优选方案,参见图1,所述耳根保护组4为两个对称的耳根贴,所述耳根贴上设有弯折线401,耳根贴用于覆盖耳朵背面与面部处的皮肤,即一般挂耳口罩的绑带接触耳朵背面与面部的皮肤部分;此处的皮肤相对比较嫩,容易擦破,因此有必要进行相应的保护。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一的优选方案,参见图5,所述敷料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保护鼻子与嘴巴周围皮肤的口罩保护组件5,所述口罩保护组件5的形状与医用口罩与面部皮肤接触面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口罩保护组件5上还设置有若干调节贴,所述调节贴与所述口罩保护组件的连接处为易撕线501。

使用时,由于口罩保护组件就是设计成与口罩形状相适配的结构,因此先将口罩保护组件贴覆在鼻子与嘴巴的周围,利用调节贴使口罩保护组件与面部皮肤充分的接触。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适用于实施例一至五,参见图6,所述敷料本体依次设置有基层6、纱网层7、凝胶层8和覆盖层9,所述基层6上有粘合剂用于贴附在皮肤表面,所述纱网层7为医用无纺布制作而成的网格状结构,且纱网层中压制填充有冰片、麝香的中草药,纱网层7在压制前也在医用硫酸镁溶液中进行了浸泡;所述凝胶层8则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覆盖层9则是直接与护目镜、绑带、口罩等防护品接触。

之所以采用网格状结构,是因为在压迫过程中,网格状结构可以较好的分散压力,增大受力面积,起到促进面部血液能有一定的循环,也能达到减少压伤的目的;冰片与麝香则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浸泡后的纱网层也具有高渗透作用,能够消除局部组织炎症,增强血液循环,缓解长时间压迫所带来的不适感。

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