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耳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90204发布日期:2020-12-04 15:15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耳通气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耳通气管。



背景技术:

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注重对咽鼓管的通风引流,需要在鼓膜上安置通气管,以平衡鼓室内外压和吸除鼓室积液。传统使用的中耳引流通气管易堵管、不易吸除置管后的鼓室积液,安装后容易晃动不牢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耳通气管,其能够避免重复取装通气管导致鼓膜受伤,同时也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贴合耳内结构,增强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耳通气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导管,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导管外,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有喇叭口,且向外翻卷,所述喇叭口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块和长条形的限位板,所述安装块的朝向所述内导管的一侧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内导管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板的顶面设有穿过所述通孔的拨杆,所述内导管的朝向所述喇叭口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喇叭口之间。

如此设置,在内导管被堵塞后,拨动拨杆,限位板回缩至安装块内,限位环松脱,将内导管取出疏通即可,外套管可一直不动,避免了重复取装通气管导致鼓膜受伤,同时向外卷曲的外套管也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贴合耳内结构,增强舒适感。

优选地,一种中耳通气管还包括积液吸管,积液吸管可从内导管中伸入,其末端为小径的吸头,另一端设有挤囊。

捏住挤囊将积液吸管伸入内导管,便可将鼓室积液吸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喇叭口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挡环。

设置所述挡环能够在内导管与限位环松脱的情况下,阻止所述内导管进一步伸入耳内。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亲肤层。

设置所述亲肤层能够使耳道更舒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如此设置,在内导管被堵塞后,拨动拨杆,限位板回缩至安装块内,限位环松脱,将内导管取出疏通即可,外套管可一直不动,避免了重复取装通气管导致鼓膜受伤,同时向外卷曲的外套管也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贴合耳内结构,增强舒适感;

2、捏住挤囊将积液吸管伸入内导管,便可将鼓室积液吸出;

3、设置所述挡环能够在内导管与限位环松脱的情况下,阻止所述内导管进一步伸入耳内;

4、设置所述亲肤层能够使耳道更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中耳通气管的拆离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中耳通气管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一种中耳通气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一种中耳通气管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一种中耳通气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外套管,2-内导管,3-喇叭口,4-限位机构,41-安装块,42-限位板,43-凹槽,44-弹簧,45-通孔,46-拨杆,5-限位环,6-积液吸管,7-挤囊,8-挡环,9-亲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中耳通气管,包括外套管1和内导管2,外套管套设于内导管2外,外套管1的一端设有喇叭口3,且向外翻卷,喇叭口3上设有限位机构4,限位机构4包括安装块41和长条形的限位板42,安装块41的朝向内导管2的一侧面设有凹槽43,限位板42设于凹槽43内,限位板42的远离内导管2的一端通过弹簧44与凹槽43的槽壁连接,安装块4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45,限位板42的顶面设有穿过通孔45的拨杆46,内导管2的朝向喇叭口3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5,限位环5设于限位板42与喇叭口3之间。

如此设置,在内导管2被堵塞后,拨动拨杆46,限位板42回缩至安装块41内,限位环5松脱,将内导管2取出疏通即可,外套管可一直不动,避免了重复取装通气管导致鼓膜受伤,同时向外卷曲的外套管1也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贴合耳内结构,增强舒适感。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中耳通气管还包括积液吸管6,积液吸管6可从内导管2中伸入,其一端设有挤囊7。

捏住挤囊7将积液吸管6伸入内导管2,便可将鼓室积液吸出。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外套管1的远离喇叭口3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挡环8。

设置挡环8能够在内导管2与限位环5松脱的情况下,阻止内导管2进一步伸入耳内。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外套管1的外壁上设有亲肤层9。

设置亲肤层9能够使耳道更舒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中耳通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和内导管,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导管外,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有喇叭口,且向外翻卷,所述喇叭口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块和长条形的限位板,所述安装块的朝向所述内导管的一侧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内导管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板的顶面设有穿过所述通孔的拨杆,所述内导管的朝向所述喇叭口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中耳通气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积液吸管,其一端的管径小于所述内导管,另一端设有挤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中耳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远离所述喇叭口的一端的内壁上设有挡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中耳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亲肤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耳通气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导管,所述外套管套设于内导管外,所述外套管的一端设有喇叭口,且向外翻卷,所述喇叭口上设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安装块和长条形的限位板,所述安装块的朝向所述内导管的一侧面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限位板的远离所述内导管的一端通过弹簧与所述凹槽的槽壁连接,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板的顶面设有穿过所述通孔的拨杆,所述内导管的朝向所述喇叭口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喇叭口之间。其能够避免重复取装通气管导致鼓膜受伤,同时也能够保证使用过程中贴合耳内结构,增强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钟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