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脉诊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216发布日期:2020-12-22 11:30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脉诊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脉诊仪。



背景技术: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和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为诊疗依据,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而得出病名,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病患尤其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对自己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对于通过快速、方便的途径进行中医诊断的期望值也越来越迫切。

脉诊作为中医传统诊断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脉象检测仪在定位过程中通常需要先找准位置后放仪器,但无法准确的将传感器与被测位置对准,调节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中医脉诊仪的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距离微调更好的定位出腕部脉搏的位置,并同时对手指和腕部的脉搏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脉诊仪,其特征在于:包括诊疗台和诊断装置,诊断装置安装在诊疗台的左侧,诊疗台的右下方为设备区,诊疗台的左下方安装有滑动凳,诊疗台的右侧设置有电脑,诊断装置包括指脉仪和腕脉检测仪组件,腕脉检测仪组件安装在诊疗台的右侧,腕脉检测仪组件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和腕脉检测仪,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上,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垂直连接,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腕脉检测仪上,指脉仪设置在电脑与腕脉检测仪之间,指脉仪包括安装条、指夹板和第一传感器,指夹板和第一传感器均安装在安装条上,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指夹板的内部且与指夹板对应设置;诊疗台用于安装诊断装置和滑动凳,滑动凳连接在诊疗台上,患者检测时坐在滑动凳上,医护人员可在电脑操作本装置运行以及及时获取检测结果,指脉仪能够获取患者的指尖脉搏信息,腕脉检测仪组件能够获取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由于指脉仪和腕脉检测仪组件同时工作,能够获取同一时间患者不同的脉搏信息,使结果更加准确,并且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微调整腕脉检测仪的位置,能够更好定位患者的脉搏位置,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进一步,诊疗台包括台架和底架,台架呈t型结构,底架固定在台架的底端,台架的垂直端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储物架;储物架上可以放置物品或设备。

进一步,台架的左侧设置有肘垫;肘垫采用软性材质,在患者检测时肘部放在肘垫上,对患者的肘部起到保护作用,增加舒适度。

进一步,滑动凳包括安装板、连接杆和凳体,安装板固定安装在台架的底部,连接杆与安装板活动连接,凳体固定安装在连接杆上,凳体的底部与底架的底部相平齐;在对凳体施加拉力或推力时,凳体能够在滑槽限定的方向和长度范围内滑动,能够将凳体拉出或收回。

进一步,连接杆上设置有滑块,安装板上设置有滑槽,滑块活动卡接在滑槽中。

进一步,台架的上表面设置有腕脉检测仪安装槽,腕脉检测仪组件安装在腕脉检测仪安装槽内。

进一步,安装条倾斜设置,安装条上设置有多个指夹板,每个指夹板至诊疗台边缘的距离均不相同;由于不同身高患者的臂长不等,因此当胳膊肘放置在肘垫上时,手指尖处在的位置不同,设置与诊疗台边缘距离不同的指夹板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在检测时均能保持胳膊伸直状态。

进一步,指夹板包括指套和固定件,指套与固定件活动连接;当患者将手指伸入第一传感器上方后,可使指套绕固定件旋转并将手指覆盖住,对手指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指脉的信息采集更加准确。

进一步,腕脉检测仪包括垫板、升降柱和检测板,垫板的侧面与第二气缸固定连接,升降柱设置在检测板和垫板之间,检测板和垫板平行设置,检测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调整好腕脉检测仪的位置后,患者腕部处于垫板的正上方,此时升降柱向下运动直至检测板与腕部相接触,此时第二传感器能够将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采集并传递至后台,在检测过程中实现第二传感器与手腕部相对位置固定,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诊疗台用于安装诊断装置和滑动凳,滑动凳连接在诊疗台上,患者检测时坐在滑动凳上,医护人员可在电脑操作本装置运行以及及时获取检测结果,指脉仪能够获取患者的指尖脉搏信息,腕脉检测仪组件能够获取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由于指脉仪和腕脉检测仪组件同时工作,能够获取同一时间患者不同的脉搏信息,使结果更加准确,并且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微调整腕脉检测仪的位置,能够更好定位患者的脉搏位置,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通过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距离微调更好的定位出腕部脉搏的位置,并同时对手指和腕部的脉搏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中医脉诊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腕脉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凳与台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1-诊疗台;2-固定件;3-设备区;4-滑动凳;5-电脑;6-腕脉检测仪安装槽;7-指脉仪;8-腕脉检测仪组件;9-第一气缸;10-第二气缸;11-腕脉检测仪;12-安装条;13-指夹板;14-指套;15-台架;16-底架;17-储物架;18-肘垫;19-安装板;20-连接杆;21-凳体;22-滑块;23-滑槽;24-垫板;25-升降柱;26-检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医脉诊仪,包括诊疗台1和诊断装置,诊断装置安装在诊疗台1的左侧,诊疗台1的右下方为设备区3,诊疗台1的左下方安装有滑动凳4,诊疗台1的右侧设置有电脑5,诊断装置包括指脉仪7和腕脉检测仪组件8,腕脉检测仪组件8安装在诊疗台1的右侧,腕脉检测仪组件8包括第一气缸9、第二气缸10和腕脉检测仪11,第一气缸9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第二气缸10上,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0垂直连接,第二气缸10的活塞杆固定连接在腕脉检测仪11上,指脉仪7设置在电脑5与腕脉检测仪11之间,指脉仪7包括安装条12、指夹板13和第一传感器,指夹板和第一传感器均安装在安装条12上,第一传感器设置在指夹板13的内部且与指夹板13对应设置;诊疗台1用于安装诊断装置和滑动凳4,滑动凳4连接在诊疗台1上,患者检测时坐在滑动凳4上,医护人员可在电脑5操作本装置运行以及及时获取检测结果,指脉仪7能够获取患者的指尖脉搏信息,腕脉检测仪组件8能够获取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由于指脉仪7和腕脉检测仪组件8同时工作,能够获取同一时间患者不同的脉搏信息,使结果更加准确,并且通过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0的微调整腕脉检测仪11的位置,能够更好定位患者的脉搏位置,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诊疗台1包括台架15和底架16,台架15呈t型结构,底架16固定在台架15的底端,台架15的垂直端的右侧面上设置有储物架17;储物架17上可以放置物品或设备。

台架15的左侧设置有肘垫18;肘垫18采用软性材质,在患者检测时肘部放在肘垫18上,对患者的肘部起到保护作用,增加舒适度。

滑动凳4包括安装板19、连接杆20和凳体21,安装板19固定安装在台架15的底部,连接杆20与安装板19活动连接,凳体21固定安装在连接杆20上,凳体21的底部与底架16的底部相平齐;在对凳体21施加拉力或推力时,凳体21能够在滑槽限定的方向和长度范围内滑动,能够将凳体21拉出或收回。

连接杆20上设置有滑块22,安装板19上设置有滑槽23,滑块22活动卡接在滑槽23中。

台架15的上表面设置有腕脉检测仪安装槽6,腕脉检测仪组件8安装在腕脉检测仪安装槽6内。

安装条12倾斜设置,安装条12上设置有多个指夹板13,每个指夹板13至诊疗台1边缘的距离均不相同;由于不同身高患者的臂长不等,因此当胳膊肘放置在肘垫18上时,手指尖处在的位置不同,设置与诊疗台1边缘距离不同的指夹板13能够满足不同身高的患者在检测时均能保持胳膊伸直状态。

指夹板13包括指套14和固定件2,指套14与固定件2活动连接;当患者将手指伸入第一传感器上方后,可使指套14绕固定件2旋转并将手指覆盖住,对手指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使指脉的信息采集更加准确。

腕脉检测仪11包括垫板24、升降柱25和检测板26,垫板24的侧面与第二气缸10固定连接,升降柱25设置在检测板26和垫板24之间,检测板26和垫板24平行设置,检测板26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传感器;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0调整好腕脉检测仪11的位置后,患者腕部处于垫板24的正上方,此时升降柱25向下运动直至检测板26与腕部相接触,此时第二传感器能够将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采集并传递至后台,在检测过程中实现第二传感器与手腕部相对位置固定,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诊疗台1用于安装诊断装置和滑动凳4,滑动凳4连接在诊疗台1上,患者检测时坐在滑动凳4上,医护人员可在电脑5操作本装置运行以及及时获取检测结果,指脉仪7能够获取患者的指尖脉搏信息,腕脉检测仪组件8能够获取患者的腕部脉搏信息,由于指脉仪7和腕脉检测仪组件8同时工作,能够获取同一时间患者不同的脉搏信息,使结果更加准确,并且通过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0的微调整腕脉检测仪11的位置,能够更好定位患者的脉搏位置,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通过第一气缸9和第二气缸10的距离微调更好的定位出腕部脉搏的位置,并同时对手指和腕部的脉搏进行测量,提高测量的方便性和准确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