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导管、端头、管体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2111发布日期:2020-11-03 23:42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成像导管、端头、管体和医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成像导管、端头、管体和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经十二指肠内窥镜的胆道直视子镜系统逐渐被市场认可,有研究证明,胆道子镜系统与ercp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进一步证实了其安全性。相较于传统的ercp手术,胆道子镜系统通过其自带的摄像头观察胆道内的病变和结石情况,大大地提高了胆道疾病治疗的准确性。临床上使用胆道子镜系统时,能够通过其工作腔道配合使用手术器械,从而进行手术治疗。而现有的工作腔道兼容手术器械的种类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成像导管,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端头,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管体,其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提到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上述提到的成像导管,或包括上述提到的端头,或包括上述提到的管体。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像导管,包括管体和端头,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穿梭壁和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穿梭壁与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一腔道;

所述端头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道;

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和第二穿梭壁的远端对接,以使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之间具备落差;

m点与n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a,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径为b,其中,a≥b,以消除所述落差,从而使得器械能够所述第一腔道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

其中,所述m点为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所述n点为所述第二安装壁近端或所述第二穿梭壁远端上的一点,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n点相对于所述m点靠近所述管体的近端。

可选地,沿所述端头的轴向,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端面对齐,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端面与所述第二穿梭壁的远端端面对齐,所述管体的轴向与所述端头的轴向同向。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道连接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二穿梭壁的远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的近端与所述第二缺口的远端连通,所述n点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端头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远端与所述本体的近端连接,所述延伸部的近端与所述管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本体的外径,使得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第二腔道同时贯穿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以及所述第一缺口均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壁包括过渡壁,所述端头的远端具备用于使器械从所述第二腔道穿出的出口,所述过渡壁的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的远端,所述过渡壁的远端延伸至所述出口,所述过渡壁用于改变所述器械的运动方向,以使所述器械从所述出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成像导管还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远端套设在所述端头的近端外壁上,所述固定环的近端套设在所述管体的远端外壁上,以使所述管体与所述端头相对固定,且所述固定环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从所述第一腔道穿出的器械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

可选地,所述引导面被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所述端头的中轴线倾斜的第一直线,沿所述第一直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直线的远端方向上,所述第一直线到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径向距离逐渐降低,其中,所述基准面为过所述中轴线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端头的远端具备用于使器械从所述第二腔道穿出的出口,所述出口的外轮廓被所述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倾斜的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相对于所述中轴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对于所述中轴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位于所述第二腔道内的器械从所述出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引导面的近端端点与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重合。

可选地,所述管体包括单腔管和金属网管,所述多腔管套设于所述金属网管内。

可选地,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三穿梭壁和第四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所述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三穿梭壁和所述第四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穿梭壁与所述第四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三腔道;

所述端头还包括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三安装壁和所述第四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安装壁与所述第四安装壁之间形成第四腔道;

所述第三安装壁的近端对接于所述第三穿梭壁的远端,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对接于所述第四穿梭壁的远端,以使所述第四腔道与所述第三腔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四腔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腔道的内径,使得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均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

可选地,所述成像导管还包括摄像头和导线,所述摄像头安装于所述第四腔道内,所述导线穿设于所述第三腔道和所述第四腔道,并与所述摄像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头,用于与管体装配,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穿梭壁和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穿梭壁与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一腔道,所述端头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道;

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和第二穿梭壁的远端对接,以使所述第二腔道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且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之间具备落差;

s点与t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c,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径为d,其中,c≥d,以消除所述落差,从而使得器械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

其中,s点为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t点为第二安装壁的近端端点,沿所述端头的轴向,所述s点相对于所述t点靠近所述端头的远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腔道连通的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用于朝向所述第二穿梭壁,以使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所述t点位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端头包括本体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远端与所述本体的近端连接,所述延伸部的近端用于与所述管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延伸部的外径小于所述本体的外径,使得所述延伸部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第二腔道同时贯穿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本体,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以及所述第一缺口均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缺口的远端延伸至所述本体,以使所述第一缺口的远端对应于所述第二腔道,所述第一缺口的近端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腔道。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壁包括过渡壁,所述端头的远端具备用于使器械从所述第二腔道穿出的出口,所述过渡壁的近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缺口的远端,所述过渡壁的远端延伸至所述出口,所述过渡壁用于改变所述器械的运动方向,以使所述器械从所述出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从所述第一腔道穿出的器械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

可选地,所述引导面被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所述端头的中轴线倾斜的第一直线,沿所述第一直线的近端至所述第一直线的远端方向上,所述第一直线到所述第二安装壁的径向距离逐渐降低,其中,所述基准面为过所述中轴线的平面。

可选地,所述端头的远端具备用于使器械从所述第二腔道穿出的出口,所述出口的外轮廓被所述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所述中轴线倾斜的第二直线,所述第二直线相对于所述中轴线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直线相对于所述中轴线的倾斜方向相反,所述引导面用于引导位于所述第二腔道内的器械从所述出口穿出。

可选地,所述引导面的近端端点与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重合。

可选地,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三穿梭壁和第四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所述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三穿梭壁和所述第四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穿梭壁与所述第四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三腔道;

所述端头还包括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三安装壁和所述第四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安装壁与所述第四安装壁之间形成第四腔道;

所述第三安装壁的近端用于对接于所述第三穿梭壁的远端,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用于对接于所述第四穿梭壁的远端,以使所述第四腔道与所述第三腔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四腔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三腔道的内径,使得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均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体,用于与端头装配,所述端头包括第一安装壁和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和所述第二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壁与所述第二安装壁之间形成第二腔道,所述管体包括第一穿梭壁和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一穿梭壁与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一腔道;

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和所述第二穿梭壁的远端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二安装壁的近端对接,以使所述第一腔道与所述第二腔道连通,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用于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与所述第一穿梭壁的远端之间具备落差;

x点与y点之间的距离为e,所述第一腔道的内径为f,其中,e≥f,以消除所述落差,从而使得器械能够所述第一腔道进入所述第二腔道内;

其中,x点为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y点为所述第二穿梭壁的远端端点,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所述y点相对于所述x点靠近所述管体的近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穿梭壁的远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腔道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用于朝向所述第一安装壁,以使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二腔道连通,所述y点位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管体包括金属网管和多腔管,所述多腔管套设于所述金属网管内。

可选地,所述多腔管的远端伸出所述单腔管的远端。

可选地,所述端头还包括第三安装壁和第四安装壁,所述第一安装壁、所述第二安装壁、所述第三安装壁和所述第四安装壁沿所述端头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安装壁与所述第四安装壁之间形成第四腔道;

所述管体还包括第三穿梭壁和第四穿梭壁,所述第一穿梭壁、所述第二穿梭壁、所述第三穿梭壁和所述第四穿梭壁沿所述管体的径向分布,所述第三穿梭壁与所述第四穿梭壁之间形成第三腔道;

所述第三穿梭壁的远端用于对接于所述第三安装壁的近端,所述第四穿梭壁的远端用于对接于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以使所述第三腔道与所述第四腔道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腔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四腔道的内径,使得所述第四安装壁的近端和所述第一安装壁的近端均对应于所述第一穿梭壁和所述第二穿梭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成像导管,或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端头,或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管体,所述管体和所述端头均套设于所述内窥镜的钳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成像导管、端头、管体和医疗设备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成像导管,第一腔道与第二腔道连通,同时,m点与n点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腔道的内径,使得外径与第一腔道的内径相同的器械,也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能够消除第一安装壁与第一穿梭壁之间的落差。这样,该成像导管能够兼容外径更大的器械,也就是说,该成像导管能够兼容的器械的外径范围更大,使得更多种类的器械均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头,该端头用于与管体配合后,第一腔道与第二腔道连通,同时,s点与t点之间的径向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腔道的内径,使得外径与第一腔道的内径相同的器械,也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能够消除第一安装壁与第一穿梭壁之间的落差。这样,使用该端头与管体配合后,能够兼容外径更大的器械,也就是说,能够兼容的器械的外径范围更大,使得更多种类的器械均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管体,该管体与用于端头配合后,第一腔道与第二腔道连通,同时,x点与y点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腔道的内径,使得外径与第一腔道的内径相同的器械,也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能够消除第一安装壁与第一穿梭壁之间的落差。这样,使用该管体与端头配合,能够兼容外径更大的器械,也就是说,能够兼容的器械的外径范围更大,使得更多种类的器械均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医疗设备,包括上述提到的成像导管,或包括上述提到的端头,或包括上述提到的管体,该医疗设备能够兼容外径更大的器械,使得更多种类的器械均能够从第一腔道进入到第二腔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关技术中的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一状态下,器械穿过第一种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二状态下,器械穿过第一种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第三状态下,器械穿过第一种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成像导管去掉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端头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端头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端头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管体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管体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管体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器械穿过第二种成像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管体与端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成像导管;11-端头;111-第一安装壁;112-第二安装壁;1121-过渡壁;113-第三安装壁;114-第四安装壁;115-第二腔道;116-第四腔道;117-第一缺口;118-本体;119-延伸部;120-出口;121-引导面;122-第五腔道;123-第六腔道;13-管体;131-第一穿梭壁;132-第二穿梭壁;133-第三穿梭壁;134-第四穿梭壁;135-第一腔道;136-第三腔道;137-第二缺口;138-金属网管;139-多腔管;140-金属网;141-第七腔道;142-第八腔道;15-摄像头;16-导线;17-固定环;3-器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相关技术中,成像导管穿梭于内窥镜的钳道内,成像导管通过自带的摄像头能够观察胆道内的病变和结石情况,并且,手术器械能够穿梭于成像导管的工作腔道中,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对应操作手术器械,以进行手术治疗。

请参照图1,具体地,成像导管包括管体13、端头11、摄像头15和导线16,管体13包括第一穿梭壁131、第二穿梭壁132、第三穿梭壁133和第四穿梭壁134,第一穿梭壁131、第二穿梭壁132、第三穿梭壁133和第四穿梭壁134沿管体13的径向分布,第一穿梭壁131与第二穿梭壁132之间形成第一腔道135,第三穿梭壁133与第四穿梭壁134之间形成第三腔道136。

请参照图1,端头11包括第一安装壁111、第二安装壁112、第三安装壁113和第四安装壁114,第一安装壁111、第二安装壁112、第三安装壁113和第四安装壁114沿端头11的径向分布,第一安装壁111与第二安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腔道115,第三安装壁113与第四安装壁114之间形成第四腔道116。

请参照图1,端头11与管体13连接后,第一腔道135与第二腔道115连通且形成工作腔道,工作腔道用于使器械3(图3中示出)穿过。第三腔道136与第四腔道116连通且形成摄像腔道,摄像腔道用于容纳摄像头15和导线16。

具体地,请参照图1,第四腔道116用于容纳摄像头15,导线16穿过第三腔道136和第四腔道116,并于摄像头15连接。一般地,摄像头15的外径尺寸大于导线16的外径尺寸,因此,第四腔道116的内径大于第三腔道136的内径,使得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和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均对应于第一穿梭壁131和第二穿梭壁132之间,使得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与第一穿梭壁131的远端之间存在落差,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介绍,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在第一穿梭壁131的远端的下方。从而导致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对应于第一安装壁111和第二安装壁112之间,使得第二穿梭壁132与第二安装壁112之间存在高度差,以图1中的相对位置介绍,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在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的上方。这样,当第一腔道135中穿梭外径较大的器械3时,器械3不容易通过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与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之间的区域,即图1中jk之间的区域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成像导管1和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的技术问题。具体地,请参照图2-图6,该医疗设备包括成像导管1和器械3,该成像导管1包括端头11和管体13,管体13包括第一穿梭壁131和第二穿梭壁132,第一穿梭壁131和第二穿梭壁132沿管体13的径向分布,第一穿梭壁131与第二穿梭壁132之间形成第一腔道135。

该端头11包括第一安装壁111和第二安装壁112,第一安装壁111和第二安装壁112沿端头11的径向分布,第一安装壁111与第二安装壁112之间形成第二腔道115。

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和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分别与第一穿梭壁131的远端和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对接,以使第二腔道115与第一腔道135连通。

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设置有与第二腔道115连接的第一缺口117,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设置有与第一腔道135连通的第二缺口137,第一缺口117的近端与第二缺口137的远端连通。

请参照图2,m点为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n点位于第二缺口137对应的区域内,m点与n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a,沿管体13的轴向,n点相对于m点靠近管体13的近端,第一腔道135的内径为b,且,a≥b。这样,能够消除第二穿梭壁132与第二安装壁112之间存在的高度差,器械3到达第一腔道135的远端后,第二缺口137具备容纳器械3的空间,器械3能够朝向第二缺口137移动部分距离,并且,第一缺口117同样具备容纳器械3的空间,使得外径与第一腔道135的内径相同的器械3,依然能够从第一腔道135进入到第二腔道115内。

因此,该成像导管1能够兼容外径与第一腔道135的内径相同的器械3,当然了,该成像导管1也可以兼容外径比第一腔道135的内径小的器械3,也就是说,该成像导管1能够兼容的器械3的外径范围更大,能够兼容更多种类的器械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3的轴向与端头11的轴向同向,管体13的径向与端头11的径向同向。本实施例所指的径向距离可以是沿端头11径向的距离,也可以是沿管体13径向的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壁112上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一缺口117,第二穿梭壁132上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二缺口137,n点可以为第二安装壁112近端或第二穿梭壁132远端上的一点,后文进行详细叙述。

在本实施例中,器械3可以为:取样钳,网篮,圈套器等,工作人员可借助器械3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指的近端和远端是以使用该设备的工作人员为参考,在使用过程中,相对靠近工作人员的一端为近端,相对远离工作人员的一端为远端。例如:在图3中,管体13的左端为近端,管体13的右端为远端,端头11的左端为近端,端头11的右端为远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沿端头11的轴向,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面与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端面对齐,沿管体13的轴向,第一穿梭壁131的远端端面与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端面对齐。这样,管体13与端头11连接后,第一缺口117和第二缺口137相对设置,第一缺口117的近端端面与第二缺口137的远端端面贴合,第一缺口117与第二缺口137之间拼接形成用于容纳器械3的容纳空间,方便器械3移动。

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管体13与端头11也可以一体成型,这样,第一缺口117和第二缺口137能够组成一个通孔。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沿管体13的径向,第二缺口137贯穿于第二穿梭壁132,沿端头11的径向,第一缺口117贯穿于第二安装壁112,这样,能够消除第二穿梭壁132和第二安装壁112的壁厚影响,使得外径较大的器械3能够更容易地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

请参照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3还包括第三穿梭壁133和第四穿梭壁134,第一穿梭壁131、第二穿梭壁132、第三穿梭壁133和第四穿梭壁134沿管体13的径向分布,第三穿梭壁133与第四穿梭壁134之间形成第三腔道136。

端头11还包括第三安装壁113和第四安装壁114,第一安装壁111、第二安装壁112、第三安装壁113和第四安装壁114沿端头11的径向分布,第三安装壁113与第四安装壁114之间形成第四腔道116。

第三安装壁113的近端对接于第三穿梭壁133的远端,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对接于第四穿梭壁134的远端,这样,能够使得第四腔道116与第三腔道136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部“对接”可以理解为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轴向,两个端部的端面对齐,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径向,两个端部的端面可以接触,也可以相互间隔。例如:第三安装壁113的近端对接于第三穿梭壁133的远端,表示: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轴向,第三安装壁113的近端端面与第三穿梭壁133远端端面对齐,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径向,第三安装壁113的近端端面与第三穿梭壁133远端端面抵接。而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对接于第四穿梭壁134的远端,表示: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轴向,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端面与第四穿梭壁134的远端端面对齐,沿端头11或管体13的径向,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端面与第四穿梭壁134的远端端面之间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四腔道116的内径大于第三腔道136的内径,从而使得第四安装壁114的近端和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均对应于第一穿梭壁131和第二穿梭壁132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导管1还包括摄像头15和导线16,导线16穿设于第三腔道136和第四腔道116,并与第四腔道116内的摄像头15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四腔道116容纳摄像头15,而第三腔道136容纳导线16,一般地,摄像头15的外径大于导线16的外径,因此,第四腔道116的内径大于第三腔道136的内径。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借助摄像头15观察胆道内的病变和结石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该医疗设备还包括手柄组件,导线16的一端与摄像头15连接,导线16的另一端与手柄组件连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柄组件控制摄像头15的工作状态。

请参照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成像导管1还包括固定环17,固定环17的远端套设在端头11的近端外壁上,固定环17的近端套设在管体13的远端外壁上,这样,管体13与端头11能够相对固定。并且,当固定环17套设在管体13和端头11上后,固定环17能够封闭第一缺口117和第二缺口137,能够防止器械3从第一缺口117和第二缺口137穿出,避免器械3从错误的位置穿出,影响手术正常进行。

请参照图6-图9,并结合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端头11包括本体118和延伸部119,延伸部119的远端与本体118的近端连接,延伸部119的近端与管体13的远端连接,延伸部119的外径小于本体118的外径,这样,延伸部119与本体118之间形成台阶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固定环17的远端直接套设在延伸部119上,并且固定环17的远端端面抵接于本体118的近端端面,便于固定环17的安装和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18与延伸部119一体成型,第二腔道115同时贯穿于延伸部119和本体118,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和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均设置在延伸部119上,因此,第一缺口117也设置在延伸部119上。具体地,第一缺口117的远端延伸至本体118,这样,方便第一缺口117的加工制造。

请参照图7-图9,并结合图2-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壁112还包括过渡壁1121,端头11的远端具备用于使器械3从第二腔道115穿出的出口120,过渡壁1121的近端延伸至第一缺口117的远端,过渡壁1121的远端延伸至出口120。

可以理解的是,过渡壁1121设置在第一缺口117和出口120之间,这样,当器械3进入第二腔道115后,过渡壁1121对器械3具有限位作用,医生通过操作器械3的近端,使得器械3的远端在过渡壁1121的作用下,可以很顺利的调整位置,从而便于器械3从第二腔道115的出口120穿出。

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缺口117与出口120之间也可以不设置过渡壁1121,也就是说,第一缺口117的远端和出口120也可以直接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9,并结合图2-图5,由于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对应于第一穿梭壁131和第二穿梭壁132之间,因此,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的远端进入第二腔道115时,容易被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抵靠,使得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的过程不顺畅。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壁面上设置有引导面121,该引导面121能够引导从第一腔道135穿出的器械3进入第二腔道115内,能够使得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过程中更加顺畅。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9,并结合图2-图5,引导面121为斜面,引导面121被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端头11的中轴线倾斜的第一直线,沿第一直线的近端至第一直线的远端方向上,第一直线到第二安装壁112的径向距离逐渐降低,其中,端头11中轴线的延伸方向即为端头11的轴向,基准面为过中轴线的平面,径向距离为沿端头11径向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该引导面121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不顺畅的问题,而且还能够有效地减少第一安装壁111的壁厚,更便于外径较大的器械3进入第二腔道115。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121与第一缺口117相对设置,第一缺口117具有用于容纳器械3的空间,这样,引导面121能够引导器械3朝向第一缺口117运动,更便于器械3进入第二腔道115内。

另外,请参照图7-图9,并结合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出口120的外轮廓被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为相对于端头11的中轴线倾斜的第二直线,第二直线相对于中轴线的倾斜方向与第一直线相对于中轴线的倾斜方向相反。

这样,在引导面121的作用下,进入第二腔道115的器械3的远端能够直接对准出口120,能够减少器械3在第二腔道115内的行程,从而使器械3更快地从出口120穿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出口120的外轮廓被基准面所截得的图形也可以为弧线,具体的,可以是弧线的凹侧朝向第二腔道115,也可以是弧线的凸侧朝向第二腔道115。

一般地,器械3的远端表面为圆弧面,器械3的远端在抵接引导面121时,引导面121能够更容易地改变器械3的运动方向,使得器械3的前端对准出口120,器械3沿引导面121的运动过程中也能够更加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引导面121的近端端点与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重合。这样,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的同时,就能够与引导面121接触,引导面121能够在第一时间改变器械3的运动方向。而且,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进一步提高器械3从第一腔道135进入到第二腔道115的顺畅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器械3在第二腔道115内的运动方向出现偏离,朝第二安装壁112运动时,过渡壁1121能够改变器械3的运动方向,使器械3的远端重新对准出口12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过渡壁1121与引导面121结合使用,能够使得器械3在第二腔道115内的运动过程更加顺畅,使得器械3更快地从出口120穿出,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请具体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腔道115的远端端面为斜面,这样,能够使得出口120的口径扩大,便于器械3穿出。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端头11还具备第五腔道122,第五腔道122用于使牵引丝通过。在实际实用过程中,第五腔道122套设在牵引丝外部,在牵引丝的导向作用下,端头11能够顺着牵引丝的延伸方向到达预设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五腔道12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五腔道122分别设置在端头11的四个角,这样的设置方式具有更好的引导作用,使得端头11在穿设牵引丝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偏离正常轨迹的情况。

请参照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端头11还具备第六腔道123,第六腔道123用于使注射的液体通过,液体从第六腔道123的远端流出,作用于预设部位,辅助手术治疗。在本实施例中,第六腔道1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六腔道123相对设置,两个第六腔道123分别设置在端头11相对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端头11的远端端面为斜面,使得第五腔道122和第六腔道123的远端开口的口径变大,有利于牵引丝通过和注射的液体通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端头11的材料选用医疗级的304不锈钢,然后采用机加工或者粉末冶金一体成型工艺。在其它实施例中,端头11的材料也可以选用peek一类的硬质塑料材料。

请参照图10-图13,并结合图2-图5,在本实施例中,管体13包括金属网管138和多腔管139,多腔管139套设于金属网管138内。

需要说明的是,多腔管139本身为软管,在多腔管139的外壁套设金属网管138,能够增强多腔管139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管138由单腔管和金属网热熔后形成,具体地,将金属网140套设在多腔管139的外壁后,再将单腔管套设在金属网140外壁,再通过热熔工艺,将金属网140成型于单腔管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穿梭壁131、第二穿梭壁132、第三穿梭壁133和第四穿梭壁134均设置在多腔管139上,对应的,上述的第一腔道135和第三腔道136也设置在多腔管139上。

值得注意的是,请具体参照图11-图13,在本实施例中,多腔管139还具备第七腔道141,第七腔道141用于使牵引丝通过,其具体作用与上述的第五腔道122的作用相同。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七腔道141的远端与第五腔道122的近端连通,第七腔道141的数量也为四个,四个第七腔道141与四个第五腔道122一一对应。

请参照图11-图13,在本实施例中,多腔管139还具备第八腔道142,其用于使注射的液体通过,第八腔道142的作用与上述的第六腔道123作用相同。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八腔道142的远端与第六腔道123的近端连通,注射的液体从第八腔道142的近端进入,再从第八腔道142的远端进入第六腔道123,最后从第六腔道123的远端输出。第八腔道142的数量与第六腔道123的数量相同,也为两个,并且,两个第八腔道142与两个第六腔道123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多腔管139可以为一体成型件,也可以由多种材质拼接而成。

请参照图14和图15,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穿梭壁132和第二安装壁112上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一缺口117和第二缺口137,而是通过减少第二穿梭壁132和第二安装壁112的壁厚使得外径较大的器械3也能够从第一腔道135顺利进入到第二腔道115内。

具体地,如图14和图15所示,此时,n点位于第二穿梭壁132上,m为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m点与n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a,沿管体13的轴向,n点相对于m点靠近管体13的近端,第一腔道135的内径为b,且a≥b。这样,当器械3的外径与第一腔道135的内径相等时,进入第一腔道135的器械3同样也能够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同样能够使得该成像导管1兼容的器械3的外径范围更大,从而兼容更多种类的器械3。

请参照图16,图1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端头11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端头11与上述第一种端头11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同点在于,沿端头11的轴向,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相对于第二安装壁112的近端靠近端头11的远端。

这样,当图16中的端头11与管体13连接后,第二安装壁112上开设的第一缺口117朝向第二穿梭壁132,使得第一缺口117的近端与第一腔道135连通,第一缺口117的远端与第二腔道115连通,第一缺口117具有能够容纳器械3的空间。如图16所示,s点为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t点位于第一缺口117对应的区域内,沿端头11的轴向,s点相对于t点靠近端头11的远端,s点与t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c,第一腔道135的内径为d,c≥d。这样同样能够使得外径与第一腔道135内径相同的器械3,经过第一腔道135和第二腔道115的交接处进入第二腔道115,同样能够使得该成像导管1兼容的器械3的外径范围更大,从而兼容更多种类的器械3。

当然了,请参照图17,在其它实施例中,图16所示的端头11的第二安装壁112上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一缺口117,而是通过减少第二安装壁112的壁厚的方式,使得外径较大的器械3能够从第一腔道135顺利进入到第二腔道115内。

具体地,如图17所示,此时,s点为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t点位于第二安装壁112上,沿端头11的轴向,s点相对于t点靠近端头11的远端,s点与t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c,第一腔道135的内径为d,且c≥d。这样,当器械3的外径与第一腔道135的内径相等时,进入第一腔道135的器械3同样也能够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同样能够使得该成像导管1兼容的器械3的外径范围更大,从而兼容更多种类的器械3。

请参照图18,对应地,图1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管体13的结构示意图,第二种管体13与上述第一种管体13的结构大部分相同,不同点在于,沿管体13的轴向,第一穿梭壁131的远端相对于第二穿梭壁132的远端靠近管体13的近端。

这样,当图18中的管体13与端头11连接后,开设在第二穿梭壁132的第二缺口137朝向第二安装壁112的,使得第二缺口137的近端与第一腔道135连通,第二缺口137的远端与第二腔道115连通,第二缺口137具有能够容纳器械3的空间。如图18所示,x点为第一安装壁的近端端点,y点位于第二缺口137对应的区域内,沿管体13的轴向,y点相对于x点靠近管体13的近端。这样同样能够使得位于第一腔道135内的器械3,经过第一腔道135和第二腔道115的交接处进入到第二腔道115内。

当然了,请参照图19,在其它实施例中,图18所示的管体13的第二穿梭壁132上也可以不用设置第二缺口137,而是通过减少第二穿梭壁132的壁厚使得外径较大的器械3能够从第一腔道135顺利进入第二腔道115内。

具体地,如图19和图20所示,此时,x点为第一安装壁111的近端端点,y点位于第二穿梭壁132上,沿管体13的轴向,y点相对于x点靠近管体13的近端,x点与y点之间的径向距离为e,第一腔道135的内径为f,且e≥f。这样,当器械3的外径与第一腔道135的内径相等时,进入第一腔道135的器械3同样也能够从第一腔道135进入第二腔道115,同样能够使得该成像导管1兼容的器械3的外径范围更大,从而兼容更多种类的器械3。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