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3241发布日期:2020-11-03 23:45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背景技术:

随着神经外科从肉眼神经外科到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神经内镜作为微创神经外科的主要技术之一,近10余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垂体瘤、脑出血、脑积水等手术中,改变了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时间长、手术效果差的状况,且内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少、视野清晰、止血彻底的优点,以达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应的目的。

随着医用内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医用内镜手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是继续解决的问题。在神经外科医用内镜手术过程中,由于内镜镜头很容易受到来自术野的血液、组织液、冲洗液,或者沿医用内镜表面留下的血液、冲洗液的污染,从而造成手术视野模糊不清,不能够准确辨认病变和正常结构,导致不得不反复取出内镜擦洗镜头,从而造成手术安全性问题、降低手术效率。因此,针对目前的神经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前端镜头容易被血液、组织液与冲洗液等物质覆盖,从而影响前端镜头清晰程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同时具有能够有效吸走冲洗时镜头前形成的水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前端镜头容易被血液、组织液与冲洗液等物质覆盖,从而影响前端镜头清晰程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同时具有能够有效吸走冲洗时镜头前形成的水滴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前端镜头容易被血液、组织液和冲洗液等物质覆盖,从而影响前端镜头清晰程度的问题,同时也为了能够有效吸走冲洗时镜头前形成的水滴,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其包括神经内镜管,以及安装于神经内镜管外的冲洗装置和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镜管后端设有基座,基座上设有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接口;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为用于冲洗镜头的冲洗管,负压装置设置为用于抽吸冲洗后镜头前水滴的负压吸引管,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与神经内镜管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前端设置一带有通孔的封堵板,分别用来冲洗镜头以及抽吸镜头前的水滴,且负压吸引管上的通孔内径尺寸大于冲洗管上通孔的内径,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自清洗功能。使用时,当冲洗管和/或负压吸引管出现堵塞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后撤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将其抽出体外,然后将新的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推进原有位置,进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减缓病人痛苦,且节约成本,具有环保性。

进一步,所述接口包括冲洗管接口和负压吸引管接口,冲洗管接口尺寸大于冲洗管外径,负压吸引管接口尺寸大于负压吸引管外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冲洗装置的伸入和抽出。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靠近神经内镜管的一侧设有长形凸起,且长形凸起与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固定连接;另外,所述神经内镜管两侧设有与长形凸起尺寸吻合的长形凹槽,且长形凹槽贯穿于神经内镜管和基座,并与所述接口相连;通过此种方式将设置在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上的长形凸起对准长形凹槽部位,并从接口伸入或抽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且能够有效保证使用时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与神经内镜管之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前端设置为斜切面结构,靠近神经内镜管一侧为较低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冲洗管冲洗镜头,负压吸引管抽吸水滴的有效性。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前端两侧设置用于防止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滑动的半圆形凸起,半圆形凸起与神经内镜管固定连接;在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前端靠近神经内镜管的一侧分别对应设置与半圆形凸起尺寸相匹配的方形凹槽,方形凹槽不贯穿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使用时,将半圆形凸起嵌入到所述方形凹槽内部,实现对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的有效固定。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前端设置用于对准内镜镜头的方形喷头,方形喷头上分别设有所述通孔。

进一步,所述通孔呈直线型或圆周型均匀排布在冲洗管和/或负压吸引管的前端;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内镜镜头的全方位清洁。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上的通孔设置4-8个,优选设置6个;所述负压吸引管的通孔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抽吸液体时造成负压吸引管堵塞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与神经内镜管镜头的夹角设置为30度或者70度,即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与内镜镜头正面相对,有利于冲洗镜头。

进一步,所述冲洗管后端设有控制冲洗管内部流速的调节按钮,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按钮可以控制冲洗管内清洗液的流速,保证镜头清晰。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外围设置一含有第一冲洗腔的冲洗管,冲洗管前端长度伸出神经内镜管;所述冲洗管后端设有用于引流清洗液的引流管,引流管与冲洗管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内镜清洗装置管径较粗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包括位于基座内的限速段和位于基座后端的引流段,限速段、引流段与冲洗管外径尺寸一致;清洗液先后经过引流段、限速段,再进入所述第一冲洗腔,从而实现清洁镜头的功能;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

进一步,所述限速段包括外围的第二冲洗腔和中间的实心柱体,第二冲洗腔与第一冲洗腔的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一致,所述实心柱体的外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的内径尺寸相一致;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清洗液冲洗镜头的流速。

进一步,所述引流段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内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的外径相一致;另外,为了防止进入第二冲洗腔内的清洗液容量过多,在引流段内部设置带孔挡板。

进一步,所述带孔挡板外径尺寸与引流管的引流段内径尺寸相一致,且位于带孔挡板上的孔呈圆周型均匀排列;此种设置有助于控制清洗液的流速。

进一步,所述带孔挡板数目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

进一步,所述负压吸引管后端设置负压接头,所述冲洗管后端设置冲洗接头,通过负压接头和冲洗接头连接外部相应的医疗设备。

进一步,在所述冲洗管与负压吸引管后端设置连接线,使得冲洗管与负压吸引管配套使用,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进一步,所述神经内镜管、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采用不锈钢材料。

与现有技术的器械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神经内镜在使用过程中前端镜头容易被血液、组织液与冲洗液等物质覆盖,从而影响前端镜头清晰程度的问题,同时也具有及时有效地吸走冲洗时镜头前形成的水滴,时刻保持镜头的清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一冲洗管和负压吸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一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一后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二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二后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三前端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三前端局部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三后端局部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实施例三后端引流段局部剖视图;

图中,1、神经内镜管;11、基座;12、冲洗管接口;13、负压吸引管接口;14、长形凹槽;15、半圆形凸起;2、冲洗管;21、长形凸起;22、方形凹槽;23、方形喷头;24、调节按钮;25、第一冲洗腔;26、引流管;261、限速段;262、第二冲洗腔;263、实心柱体;264、引流段;265、带孔挡板;

27、冲洗接头;3、负压吸引管;31、负压接头;32、连接线;4、封堵板;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其包括神经内镜管1,以及安装于神经内镜管1外的冲洗装置和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镜管1后端设有基座11,基座11上设有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接口;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为用于冲洗镜头的冲洗管2,负压装置设置为用于抽吸冲洗后镜头前水滴的负压吸引管3,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一带有通孔41的封堵板4,分别用来冲洗镜头以及抽吸镜头前的水滴,且负压吸引管3上的通孔41内径尺寸大于冲洗管2上通孔41的内径,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自清洗功能。使用时,当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出现堵塞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后撤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将其抽出体外,然后将新的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推进原有位置,进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减缓病人痛苦,且节约成本,具有环保性。

所述接口包括冲洗管接口12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3,冲洗管接口12尺寸大于冲洗管2外径,负压吸引管接口13尺寸大于负压吸引管3外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冲洗装置的伸入和抽出。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靠近神经内镜管1的一侧设有长形凸起21,且长形凸起21与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固定连接;另外,所述神经内镜管1两侧设有与长形凸起21尺寸吻合的长形凹槽14,且长形凹槽14贯穿于神经内镜管1和基座11,并与所述接口相连;通过此种方式将设置在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上的长形凸起21对准长形凹槽14部位,并从接口伸入或抽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且能够有效保证使用时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之间的稳固性。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为斜切面结构,靠近神经内镜管1一侧为较低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冲洗管2冲洗镜头,负压吸引管3抽吸水滴的有效性。

所述通孔41呈直线型或圆周型均匀排布在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的前端;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内镜镜头的全方位清洁。

所述冲洗管2上的通孔41设置4-8个,优选设置6个;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通孔41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抽吸液体时造成负压吸引管3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镜头的夹角设置为30度或者70度,即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内镜镜头正面相对,有利于冲洗镜头。

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控制冲洗管2内部流速的调节按钮24,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按钮24可以控制冲洗管2内清洗液的流速,保证镜头清晰。

所述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负压接头3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置冲洗接头27,通过负压接头31和冲洗接头27连接外部相应的医疗设备。

在所述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连接线32,使得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配套使用,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所述神经内镜管1、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采用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2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其包括神经内镜管1,以及安装于神经内镜管1外的冲洗装置和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镜管1后端设有基座11,基座11上设有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接口;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为用于冲洗镜头的冲洗管2,负压装置设置为用于抽吸冲洗后镜头前水滴的负压吸引管3,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一带有通孔41的封堵板4,分别用来冲洗镜头以及抽吸镜头前的水滴,且负压吸引管3上的通孔41内径尺寸大于冲洗管2上通孔41的内径,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自清洗功能。使用时,当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出现堵塞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后撤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将其抽出体外,然后将新的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推进原有位置,进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减缓病人痛苦,且节约成本,具有环保性。

所述接口包括冲洗管接口12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3,冲洗管接口12尺寸大于冲洗管2外径,负压吸引管接口13尺寸大于负压吸引管3外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冲洗装置的伸入和抽出。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1前端两侧设置用于防止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滑动的半圆形凸起15,半圆形凸起15与神经内镜管1固定连接;在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靠近神经内镜管1的一侧分别对应设置与半圆形凸起15尺寸相匹配的方形凹槽22,方形凹槽22不贯穿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使用时,将半圆形凸起15嵌入到所述方形凹槽22内部,实现对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的有效固定。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用于对准内镜镜头的方形喷头23,方形喷头23上分别设有所述通孔41。

所述通孔41呈直线型或圆周型均匀排布在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的前端;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内镜镜头的全方位清洁。

所述冲洗管2上的通孔41设置4-8个,优选设置6个;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通孔41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抽吸液体时造成负压吸引管3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镜头的夹角设置为30度或者70度,即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内镜镜头正面相对,有利于冲洗镜头。

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控制冲洗管2内部流速的调节按钮24,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按钮24可以控制冲洗管2内清洗液的流速,保证镜头清晰。

所述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负压接头3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置冲洗接头27,通过负压接头31和冲洗接头27连接外部相应的医疗设备。

在所述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连接线32,使得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配套使用,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所述神经内镜管1、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采用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3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其包括神经内镜管1,以及安装于神经内镜管1外的冲洗装置和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镜管1后端设有基座11,基座11上设有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接口;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为用于冲洗镜头的冲洗管2,负压装置设置为用于抽吸冲洗后镜头前水滴的负压吸引管3,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一带有通孔41的封堵板4,分别用来冲洗镜头以及抽吸镜头前的水滴,且负压吸引管3上的通孔41内径尺寸大于冲洗管2上通孔41的内径,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自清洗功能。使用时,当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出现堵塞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后撤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将其抽出体外,然后将新的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推进原有位置,进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减缓病人痛苦,且节约成本,具有环保性。

所述接口包括冲洗管接口12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3,冲洗管接口12尺寸大于冲洗管2外径,负压吸引管接口13尺寸大于负压吸引管3外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冲洗装置的伸入和抽出。

所述通孔41呈直线型或圆周型均匀排布在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的前端;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内镜镜头的全方位清洁。

所述冲洗管2上的通孔41设置4-8个,优选设置6个;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通孔41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抽吸液体时造成负压吸引管3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镜头的夹角设置为30度或者70度,即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内镜镜头正面相对,有利于冲洗镜头。

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控制冲洗管2内部流速的调节按钮24,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按钮24可以控制冲洗管2内清洗液的流速,保证镜头清晰。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1外围设置一含有第一冲洗腔25的冲洗管2,冲洗管2前端长度伸出神经内镜管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用于引流清洗液的引流管26,引流管26与冲洗管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内镜清洗装置管径较粗的问题。

所述引流管26包括位于基座11内的限速段261和位于基座11后端的引流段264,限速段261、引流段264与冲洗管2外径尺寸一致;清洗液先后经过引流段264、限速段261,再进入所述第一冲洗腔25,从而实现清洁镜头的功能;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

所述限速段261包括外围的第二冲洗腔262和中间的实心柱体263,第二冲洗腔262与第一冲洗腔25的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一致,所述实心柱体263的外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262的内径尺寸相一致;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清洗液冲洗镜头的流速。

所述引流段264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内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262的外径相一致;另外,为了防止进入第二冲洗腔262内的清洗液容量过多,在引流段264内部设置带孔挡板265。

所述带孔挡板265外径尺寸与引流管26的引流段264内径尺寸相一致,且位于带孔挡板265上的孔呈圆周型均匀排列;此种设置有助于控制清洗液的流速。

所述带孔挡板265数目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

所述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负压接头3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置冲洗接头27,通过负压接头31和冲洗接头27连接外部相应的医疗设备。

在所述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连接线32,使得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配套使用,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所述神经内镜管1、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采用不锈钢材料。

实施例4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

一种具有清洗装置的神经内镜,其包括神经内镜管1,以及安装于神经内镜管1外的冲洗装置和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内镜管1后端设有基座11,基座11上设有用于连接冲洗装置的接口;所述冲洗装置设置为用于冲洗镜头的冲洗管2,负压装置设置为用于抽吸冲洗后镜头前水滴的负压吸引管3,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一带有通孔41的封堵板4,分别用来冲洗镜头以及抽吸镜头前的水滴,且负压吸引管3上的通孔41内径尺寸大于冲洗管2上通孔41的内径,以实现手术过程中的自清洗功能。使用时,当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出现堵塞等已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医护人员通过后撤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将其抽出体外,然后将新的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推进原有位置,进而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并减缓病人痛苦,且节约成本,具有环保性。

所述接口包括冲洗管接口12和负压吸引管接口13,冲洗管接口12尺寸大于冲洗管2外径,负压吸引管接口13尺寸大于负压吸引管3外径;此种设置可以满足冲洗装置的伸入和抽出。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靠近神经内镜管1的一侧设有长形凸起21,且长形凸起21与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固定连接;另外,所述神经内镜管1两侧设有与长形凸起21尺寸吻合的长形凹槽14,且长形凹槽14贯穿于神经内镜管1和基座11,并与所述接口相连;通过此种方式将设置在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上的长形凸起21对准长形凹槽14部位,并从接口伸入或抽出,从而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且能够有效保证使用时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之间的稳固性。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为斜切面结构,靠近神经内镜管1一侧为较低处;此种设置可以保证冲洗管2冲洗镜头,负压吸引管3抽吸水滴的有效性。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1前端两侧设置用于防止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滑动的半圆形凸起15,半圆形凸起15与神经内镜管1固定连接;在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靠近神经内镜管1的一侧分别对应设置与半圆形凸起15尺寸相匹配的方形凹槽22,方形凹槽22不贯穿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使用时,将半圆形凸起15嵌入到所述方形凹槽22内部,实现对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的有效固定。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前端设置用于对准内镜镜头的方形喷头23,方形喷头23上分别设有所述通孔41。

所述通孔41呈直线型或圆周型均匀排布在冲洗管2和/或负压吸引管3的前端;此种设置有利于实现对内镜镜头的全方位清洁。

所述冲洗管2上的通孔41设置4-8个,优选设置6个;所述负压吸引管3的通孔41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此种设置可以有效防止在抽吸液体时造成负压吸引管3堵塞情况的发生。

所述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神经内镜管1镜头的夹角设置为30度或者70度,即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与内镜镜头正面相对,有利于冲洗镜头。

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控制冲洗管2内部流速的调节按钮24,医护人员通过调节按钮24可以控制冲洗管2内清洗液的流速,保证镜头清晰。

或者,在所述神经内镜管1外围设置一含有第一冲洗腔25的冲洗管2,冲洗管2前端长度伸出神经内镜管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有用于引流清洗液的引流管26,引流管26与冲洗管2一体连接;此种设置可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内镜清洗装置管径较粗的问题。

所述引流管26包括位于基座11内的限速段261和位于基座11后端的引流段264,限速段261、引流段264与冲洗管2外径尺寸一致;清洗液先后经过引流段264、限速段261,再进入所述第一冲洗腔25,从而实现清洁镜头的功能;此种设置方便医护人员的临床操作。

所述限速段261包括外围的第二冲洗腔262和中间的实心柱体263,第二冲洗腔262与第一冲洗腔25的位置相对应且尺寸相一致,所述实心柱体263的外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262的内径尺寸相一致;此种设置可以保证清洗液冲洗镜头的流速。

所述引流段264设置为中空结构,其内径尺寸与第二冲洗腔262的外径相一致;另外,为了防止进入第二冲洗腔262内的清洗液容量过多,在引流段264内部设置带孔挡板265。

所述带孔挡板265外径尺寸与引流管26的引流段264内径尺寸相一致,且位于带孔挡板265上的孔呈圆周型均匀排列;此种设置有助于控制清洗液的流速。

所述带孔挡板265数目设置2-4个,优选设置3个。

所述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负压接头31,所述冲洗管2后端设置冲洗接头27,通过负压接头31和冲洗接头27连接外部相应的医疗设备。

在所述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后端设置连接线32,使得冲洗管2与负压吸引管3配套使用,以防止造成交叉污染。

所述神经内镜管1、冲洗管2和负压吸引管3采用不锈钢材料。

上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将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