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2902发布日期:2020-11-25 14:5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科护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疾病众多,比如骨质疏松、骨折、骨癌、遗传性骨病、骨股头坏死等等,其中腿部骨折在治疗中,通常先铺两到三层的内衬,而且在一些骨突的部分还要做局部的加强,防止产生压疮,之后再将石膏绷带按照内衬的长度适当的延长一部分,在经过初期的摆放以及塑形之后,要把石膏绷带卷放到凉水当中浸泡,浸泡之后将水轻微干,然后铺到内衬上,之后将内衬和石膏绷带卷一起放在需要固定的部位,托起患肢,逐步地使用绷带来将石膏复合体固定,手术后,有时需要将腿部适当抬起固定一段时间,现通常采用挂环直接将腿部悬挂的方式,但此种方式患者腿部固定,无法调节,会让患者很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对患者腿部的支撑倾斜角可调,提高使用舒适度,同时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的距离可调,进一步提高舒适度的同时方便避开腿部患处,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块、第二支撑块、第三支撑块、转杆和限位板;

底座上端面右侧设有第一条形槽,底座上端面设有第二条形槽;第二条形槽位于第一条形槽左侧,第二条形槽与第一条形槽连通,第一条形槽纵向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水平的盲孔;第一支撑块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槽,第一支撑块纵向两侧设有连杆,第一支撑块朝向第二支撑块的端面上设有两组倾斜的支撑杆,第一支撑块与第一条形槽槽底以及槽壁均不接触;连杆配合插入盲孔内;支撑杆与第一支撑块连接处为支撑杆的最低端;第二支撑块设置在支撑杆上,第二支撑块上端面设有第二放置槽;第二放置槽与第一放置槽均倾斜设置,倾斜度与支撑杆倾斜度相同;

第一支撑块朝向第二条形槽的端面上设有角度调节板;角度调节板朝向第三支撑块的端部为半圆状,角度调节板半圆状端部外周设有多组外齿;第三支撑块设置在底座上,第三支撑块位于第二条形槽上方,第三支撑块上设有第三条形槽;第三条形槽在第三支撑块的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三条形槽与第二条形槽连通,第三条形槽纵向两侧槽壁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转杆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三条形槽,转杆两端均位于第三支撑块外,转杆一端设有第一旋钮,转杆另一端设有方头;限位板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滑动方向为纵向,限位板上设有方孔;方头配合插入方孔内;转杆上套设有齿轮,齿轮与转杆键连接,齿轮位于第三条形槽内,齿轮与外齿啮合。

优选的,还包括固定板和螺杆;第二支撑块上设有两组第二通孔,第二支撑块上设有第二螺纹孔,两组支撑杆配合穿过两组第二通孔;固定板设置在两组支撑杆远离第一支撑块的端部,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孔与第二螺纹孔相对;螺杆与第一螺纹孔以及第二螺纹孔配合,螺杆远离第二支撑块的端部设有旋钮。

优选的,支撑杆转动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小时,第二支撑块下端面与底座上端面贴合。

优选的,第一旋钮和第二旋钮外周均设有防滑硅胶层。

优选的,底座一侧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转动第一旋钮,即可调节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对患者腿部的支撑倾斜角,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节,使患者更加舒适,通过旋转第二旋钮改变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舒适度的同时方便避开腿部患处,提高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的a-a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第一条形槽;12、第二条形槽;13、盲孔;14、把手;2、第一支撑块;21、第一放置槽;22、连杆;23、角度调节板;231、外齿;3、支撑杆;4、第二支撑块;41、第二放置槽;42、第二螺纹孔;43、第二通孔;5、固定板;51、第一螺纹孔;6、螺杆;61、旋钮;7、第三支撑块;71、第三条形槽;72、第一通孔;8、转杆;81、第一旋钮;82、方头;83、齿轮;9、限位板;91、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骨科创伤护理用腿部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块2、第二支撑块4、第三支撑块7、转杆8和限位板9;

底座1上端面右侧设有第一条形槽11,底座1上端面设有第二条形槽12;第二条形槽12位于第一条形槽11左侧,第二条形槽12与第一条形槽11连通,第一条形槽11纵向相对的两侧槽壁上设有水平的盲孔13;第一支撑块2上端面上设有第一放置槽21,第一支撑块2纵向两侧设有连杆22,第一支撑块2朝向第二支撑块4的端面上设有两组倾斜的支撑杆3,第一支撑块2与第一条形槽11槽底以及槽壁均不接触;连杆22配合插入盲孔13内;支撑杆3与第一支撑块2连接处为支撑杆3的最低端;第二支撑块4设置在支撑杆3上,第二支撑块4上端面设有第二放置槽41;第二放置槽41与第一放置槽21均倾斜设置,倾斜度与支撑杆3倾斜度相同;

第一支撑块2朝向第二条形槽12的端面上设有角度调节板23;角度调节板23朝向第三支撑块7的端部为半圆状,角度调节板23半圆状端部外周设有多组外齿231;第三支撑块7设置在底座1上,第三支撑块7位于第二条形槽12上方,第三支撑块7上设有第三条形槽71;第三条形槽71在第三支撑块7的上下端面均形成开口,第三条形槽71与第二条形槽12连通,第三条形槽71纵向两侧槽壁设有水平的第一通孔72;转杆8穿过第一通孔72与第三条形槽71,转杆8两端均位于第三支撑块7外,转杆8一端设有第一旋钮81,转杆8另一端设有方头82;限位板9滑动设置在底座1上,滑动方向为纵向,限位板9上设有方孔91;方头82配合插入方孔91内;转杆8上套设有齿轮83,齿轮83与转杆8键连接,齿轮83位于第三条形槽71内,齿轮83与外齿231啮合。

本实用新型中,患者腿部通过第一放置槽21和第二放置槽41槽壁支撑,拉动限位板9,使方头82推出方孔91,转动第一旋钮81,带动转杆8转动,转杆8带动齿轮83转动,齿轮83角度调节板23的外齿231啮合,齿轮83转动使角度调节板23转动,带动第一支撑块2转动,第一支撑块2带动支撑杆3转动,支撑杆3带动第二支撑块4转动,实现第一支撑块2和第二支撑块4支撑角度的调节,患者根据自己需要的倾斜角转动第一旋钮81即可,角度调节完毕后将转杆8的方头82插入方孔91内就能实现固定。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第一旋钮81,即可调节第一支撑块2和第二支撑块4对患者腿部的支撑倾斜角,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节,使患者更加舒适。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板5和螺杆6;第二支撑块4上设有两组第二通孔43,第二支撑块4上设有第二螺纹孔42,两组支撑杆3配合穿过两组第二通孔43;固定板5设置在两组支撑杆3远离第一支撑块2的端部,固定板5上设有第一螺纹孔51;第一螺纹孔51与第二螺纹孔42相对;螺杆6与第一螺纹孔51以及第二螺纹孔42配合,螺杆6远离第二支撑块4的端部设有旋钮61;旋转第二旋钮61,带动螺杆6转动,螺杆6与第一螺纹孔51以及第二螺纹孔42配合,当第二旋钮61紧贴固定板5时再继续转动,第二支撑块4将沿支撑杆3上下滑动,从而改变第一支撑块2和第二支撑块4之间的距离,方便避开腿部患处,同时根据患者需要改变对腿部的支撑位置,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杆3转动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最小时,第二支撑块4下端面与底座1上端面贴合;减小装置的占用空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旋钮81和第二旋钮61外周均设有防滑硅胶层;防止旋转时滑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座1一侧设有把手14;便于对本装置进行搬运转移。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