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痔疮残端套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97540发布日期:2021-02-20 16:1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痔疮残端套扎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痔疮残端套扎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痔(俗称痔疮)是一种位于肛门部位的常见疾病,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痔的病因有主要学说: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手术治疗有经典的传统手术和近期蓬勃发展起来的微创治疗技术,采用不同的器械、装置、设备的各种手术疗法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
[0003]
目前,痔疮治疗术主要有pph(痔上粘膜环形切除钉合术)和tst(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相比较pph术对肛管的损伤小,阻断血流的同时,使肛垫上提,使痔疮术后恢复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但是tst术切除后,会有4处“猫耳”残端,目前针对残端的处理方式是使用0号慕思线结扎进行处理,但是由于残端本身就存在伤口,采用丝线结扎,操作空间小,手术结易滑脱,导致术后大出血,不利于痔疮的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对痔疮切除后残端进行套扎的痔疮残端套扎装置,以解决上述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痔疮残端套扎装置,包括支臂、第一钳杆和第二钳杆,所述支臂的一端侧面设有手柄部,所述第二钳杆与所述支臂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钳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杆的套设于所述第二钳杆外与所述第二钳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钳杆上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钳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手柄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钳杆远离所述手柄部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夹头,所述第二钳杆远离所述手柄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夹头,所述支臂远离所述手柄部的一端设有定位孔,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相对的一端均延伸穿过所述定位孔。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相互配合能够将痔疮切除后的残端进行夹持,便于后续的套扎处理,第一钳杆的一端套设在第二钳杆外侧,能够沿肛管的径向移动,便于夹持残端。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9]
进一步,所述支臂背离所述第二钳杆的一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管夹。
[001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管夹能够方便固定套扎绳管,以免夹持残端后再将套扎绳伸入。
[0011]
进一步,所述定位孔背离所述第二钳杆的一侧周向设有多个绳勾。
[001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绳勾能够将套扎绳呈环形布设在定位孔的侧面,方便套扎绳收紧。
[0013]
进一步,所述绳勾为l型。
[001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l型的绳勾能够对套扎绳起到限位作用。
[0015]
进一步,所述绳勾的材质为弹性硅胶。
[0016]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弹性硅胶能够在套扎绳收紧时从绳勾上脱落。
[0017]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头远离所述第一钳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二夹头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夹头远离所述第二钳杆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一夹头倾斜设置。
[0018]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倾斜设置的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能够便于夹紧残端。
[0019]
进一步,所述第一夹头和所述第二夹头相对的一端上设有防滑纹。
[0020]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纹能够进一步提升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对残端夹紧作用。
[0021]
进一步,所述第一钳杆靠近所述手柄部的一端上与所述手柄部相对设置有驱动部。
[0022]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驱动部能够方便使用人员传动第一钳杆,进而夹紧从残端。
[0023]
进一步,所述驱动部远离所述第一钳杆的一端设有弯头。
[0024]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弯头能够防止手指滑落,有效的保证了残端夹紧并配合套扎绳进行固定。
[0025]
进一步,所述手柄部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防滑凸起。
[0026]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滑凸起能够有效的提升手柄与手部的握紧作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28]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9]
1、支臂,2、手柄部,3、管夹,4、绳勾,5、第一钳杆,6、驱动部, 7、第二钳杆,8、第一夹头,9、第二夹头,10、弹簧,11、定位孔,12、防滑纹,13、防滑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31]
实施例
[003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痔疮残端套扎装置,包括支臂1、第一钳杆5和第二钳杆7,支臂1的一端侧面设有手柄部2,第二钳杆 7与支臂1平行设置,且第二钳杆7的一端与手柄部2固定连接,第一钳杆 5的套设于第二钳杆7外与第二钳杆7滑动连接,第二钳杆7上还套设有弹簧10,弹簧10的一端与第一钳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10的另一端与手柄部2固定连接,第一钳杆5远离手柄部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夹头8,第二钳杆7远离手柄部2的一端设有第二夹头9,支臂1远离手柄部2的一端设有定位孔11,第一夹头8和第二夹头9相对的一端均延伸穿过定位孔11。
[0033]
支臂1背离第二钳杆7的一侧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管夹3;定位孔11 背离第二钳杆7的一侧周向设有多个绳勾4;绳勾4为l型,优选的,绳勾 4的材质为弹性硅胶;需要说明的是,管夹3用于固定套扎绳的收紧管,绳勾4固定套扎绳所围成的环闭套扎圈,由于其为现有负压吸引套扎器的配件,因此本申请中无需进一步解释其结构。
[0034]
第一夹头8远离第一钳杆5的一端朝向第二夹头9倾斜设置,第二夹头 9远离第二钳杆7的一端朝向第一夹头8倾斜设置;第一夹头8和第二夹头 9相对的一端上设有防滑纹12;第一钳杆5靠近手柄部2的一端上与手柄部 2相对设置有驱动部6;驱动部6远离第一钳杆5的一端设有弯头;手柄部2 的外壁面上设有多个防滑凸起13。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先将套扎圈呈环形固定在绳勾4上,并将收紧管固定在管夹3上,将本装置置入患处,并使用第一夹头8和第二夹头9 夹紧残端,收紧套扎绳,套扎圈从绳勾4上脱落后,进一步收紧套扎圈,实现对残端的套扎,这样降低残端出血的问题。
[0036]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