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S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7314发布日期:2021-02-26 17:0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EMS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的制作方法
ems电路和具有其的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ems电路和具有该ems电路的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
对于目前的按摩器,其em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肌肉电刺激)电路不稳定、精准度波动大,尤其其佩戴电路受到波形拖尾的影响、误判断性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ems电路,该ems电路信号输出更加稳定,检测更加准确。
[0004]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该ems电路的按摩器。
[0005]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ems电路包括: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和第二波形产生单元,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一波形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与升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一端与第二波形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二端、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佩戴控制端,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佩戴控制端,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与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连接于检测输出端;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具有第一电极连接端,用于输出第一波信号,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具有第二电极连接端,用于输出第二波信号;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检测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的第五端连接,所述检测单元的第四端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用于检测佩戴信号。
[000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波形控制端连接;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佩戴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佩戴控制端连接;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佩戴控制端连接;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具有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
[0007]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波形产生单元包括: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
与所述第二波形控制端连接;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佩戴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三端接地;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佩戴控制端连接;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升压控制端连接;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佩戴控制端连接;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之间具有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端,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
[0008]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ems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单元,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极连接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极连接端之间。
[0009]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包括: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预设电源连接;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检测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和第二电容单元,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容单元与所述第十一电阻并联连接;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接地。
[001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按摩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两端分别连接有手柄,所述支架上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主控制器、升压控制电路和所述的ems电路,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升压控制电路、所述ems电路连接,所述升压控制电路与所述ems电路连接。
[001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器还包括: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电源控制电路,与所述按键电路和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稳压供电电路,与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和所述主控制器分别连接。
[001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摩器还包括震动电机驱动电路,所述震动电机驱动电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
[001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压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感,所述第一电感与预设电源连接;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第三电容单元,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阻和第四电容单元,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pwm信号输出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电容单元与所述第十二电阻并联连接;第八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稳压管,所述第一稳压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稳压管的第
二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十四电阻和第十五电阻,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模数转换端连接;第五电容单元,所述第五电容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模数转换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六电阻,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第九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九开关管的第一端接地;
[0014]
第十七电阻和第十八电阻,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具有升压控制端,所述升压控制端与所述ems电路连接。
[0015]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和第六二极管,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九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第十九电阻,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电阻,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十电阻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一电阻,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和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后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阳极和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后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二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电池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端连接。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ms电路,通过第一波形产生单元产生第一波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波形产生单元产生第二波信号,以及检测单元分别与第一波形产生单元和第二波形产生单元连接,用于检测佩戴信号,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信号,检测信号更加准确。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通过采用所述的ems电路,可以提高输出信号稳定性,检测信号更加准确。
[0017]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按摩器的框图;
[0020]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ems电路的框图;
[0021]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ems电路的示意图;
[0022]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控制器的示意图;
[0023]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升压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24]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
[0025]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稳压供电电路的示意图;
[0026]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震动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以及
[0027]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和led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29]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ms电路和具有该ems电路的按摩器。
[003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器包括支架,支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手柄,支架上设置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如图1所示,还包括主控制器2例如主控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升压控制电路3和ems电路1,主控制器2与升压控制电路3和ems电路1分别连接,升压控制电路3与ems电路1连接。
[0031]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ems电路的功能框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ms电路1包括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和检测单元13。
[0032]
其中,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一端与第一波形控制端,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二端与升压控制端例如vcc_hv连接,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的第一端与第二波形控制端连接,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的第二端与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二端、升压控制端连接,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的第三端与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三端连接于第一佩戴控制端b-,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的第四端与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佩戴控制端a-,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五端与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的第五端连接于检测输出端e_check。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具有第一电极连接端ems1,用于输出第一波信号,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具有第二电极连接端ems2,用于输出第二波信号
[0033]
其中,第一波形控制端与主控制器的ems_a管脚连接,升压控制端vcc_hv与升压控制电路连接。第二波形控制端与主控制器的ems_b管脚连接,第一电极连接端ems1与第一电极连接,第二电极连接端ems2与第二电极连接,按摩器在佩戴时,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人体导通。
[0034]
检测单元13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检测单元13的第二端接地,检测单元13的第三端与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的第五端连接,检测单元13的第四端与检测输出端e_check连接,检测单元13用于检测佩戴信号。
[0035]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ems电路1,通过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产生第一波信号以及通过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产生第二波信号,以及检测单元13分别与第一波形产生单元11和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连接,用于检测佩戴信号,可以提供更加稳定的信号,检测信号更加准确。
[0036]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ems电路的示意图,第一
波形产生单元11包括第一电阻r6、第一开关管q3、第二电阻r3、第二开关管q1和第三电阻r1、第七电阻r13和第五开关管q6,其中,第一电阻r6的第一端与第一波形控制端ems_a连接;第一开关管q3的控制端与第一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开关管q3的第一端与第二佩戴控制端a-连接,第一开关管q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阻r3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管q3的第一端、第二佩戴控制端a-连接;第二开关管q1的控制端与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开关管q1的第一端与升压控制端vcc_hv连接,第二开关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极连接端ems1连接;第三电阻r1的第一端与第二电阻r3的第二端、第二开关管q1的控制端分别连接,第三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开关管q1的第一端、升压控制端vcc_hv连接;第七电阻r13的第一端与第一佩戴控制端b-连接;第五开关管q13的控制端与第七电阻r13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管q13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q1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一电极连接端ems1,第五开关管q6的第二端与检测输出端e_check连接。
[0037]
第二波形产生单元12包括第四电阻r7、第三开关管q4、第五电阻r4、第四开关管q2和第六电阻r2、第八电阻r14和第六开关管q7,其中,第四电阻r7的第一端与第二波形控制端ems_b连接;第三开关管q4的控制端与第四电阻r7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一端与第一佩戴控制端b-连接,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三端接地;第五电阻r4的第一端与第三开关管q4的第一端、第一佩戴控制端b-连接;第四开关管q2的控制端与第五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四开关管q2的第一端与升压控制端vcc_hv连接,第四开关管q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极连接端ems2连接;第六电阻r2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管q2的控制端、第五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六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四开关管q2的第一端、升压控制端vcc_hv连接;第八电阻r14的第一端与第二佩戴控制端b-连接;第六开关管q7的控制端与第八电阻r14的第二端连接,第六开关管q7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管q2的第二端之间具有第二电极连接端ems2,第六开关管q7的第二端与检测输出端e_check连接。
[0038]
例如,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控制器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主控mcu的6引脚与电阻r6一端相连,电阻r6另一端与三极管q3基极相连;三极管q3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阻r14一端相连;三极管q3发射极与地相连,电阻r3另一端、电阻r1一端、三极管q1基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电阻r2另一端相连;三极管q1集电极、电容c3一端、三极管q6发射极作为ems1输出一端;电阻r13另一端与三极管q6基极相连,三极管q6集电极与三极管q7集电极相连,以产生第一波信号。
[0039]
主控mcu的3引脚与电阻r7一端相连,电阻r7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4一端、电阻r13一端相连,三极管q4发射极与地相连,电阻r4另一端、电阻r2一端、三极管q2基极相连;三极管q2集电极、电容c3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作为ems2输出一端;电阻r14另一端与三极管q7基极相连,以产生第二波信号。
[0040]
ems电路1还包括第一电容单元例如图3中电容c3,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一端连接于第二开关管q1的第二端、第一电极连接端ems1之间,第一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于第四开关管q2的第二端、第二电极连接端ems2之间,起到滤波的作用。
[0041]
进一步地,检测单元13包括第九电阻r17、第七开关管q8、第十电阻r18、第十一电阻r19、第二电容单元c4、第一二极管d7和第二二极管d8。其中,第九电阻r17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连接;第七开关管q8的第一端与第九电阻r17的第二端连接,第七开关管q8的第二端接地;第十电阻r18的第一端与第七开关管q8的控制端连接,第十电阻r18的第二端与检测
输出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9的第一端与第十电阻r18的第一端、第七开关管q8的控制端连接,第十一电阻r19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单元c4与第十一电阻r19并联连接;第一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五开关管q6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7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8的阴极接地。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升压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升压控制电路3包括第一电感l2、第三二极管d9、第四二极管d10、第三电容单元c7、第十二电阻r28和第四电容单元c10、第八开关管q10、第十三电阻r30、第一稳压管d11、第十四电阻r25和第十五电阻r31、第五电容单元c12、第十六电阻r26、第九开关管q9、第十七电阻r22和第十八电阻r23。
[0043]
其中,第一电感l2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三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一电感l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四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第三电容单元c7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第三电容单元c7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电阻r28的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节)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第四电容单元c10与第十二电阻r28并联连接;第八开关管q10的控制端与第十二电阻r28的第二端连接,第八开关管q1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感l2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d9的阳极连接,第八开关管q10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三电阻r30的第一端与第十二电阻r28的第二端、第八开关管q10的控制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30的第二端接地;第一稳压管d11的第一端与第八开关管q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稳压管d11的第二端与第四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25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31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五电阻r31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四电阻r25的第二端与第十五电阻r31的第一端之间具有第一节点,第一节点与主控制器的模数转换端ems_adc连接;第五电容单元c12的第一端与模数转换端连接,第五电容单元c12的第二端接地;第十六电阻r26的第一端与主控制器的放电信号控制端连接;第九开关管q9的控制端与第十六电阻r26的第二端连接,第九开关管q9的第一端接地;第十七电阻r22的第一端与第四二极管d10的阴极、第十四电阻r2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第十八电阻r23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八电阻r23的第二端与第九开关管q9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七电阻r22的第二端与第十八电阻r23的第一端之间具有升压控制端vcc_hv,升压控制端vcc_hv与ems电路连接。
[0044]
例如,如图3和图5所示,主控mcu的13引脚分别与电容c10一端、电阻r28一端相连,电阻r28另一端、电容r10另一端、电阻r30一端、三极管q10基极相连,电阻r30另一端、三极管q10发射极、稳压二极管d11一端均与地相连;mos管m1的漏极、稳压芯片u5的in引脚、电容c18一端、电阻r34一端、电阻r35一端、电感l2一端相连,电感l2另一端、三极管q10集电极二极管d9一端相连,二极管d9另一端与二极管d10一端相连,二极管d10另一端、电容c7一端、稳压二极管d11另一端、电阻r25一端、电阻r22一端相连,电容c7另一端接地;电阻r23一端与三极管q9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9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基极与电阻26一端相连,电阻r26另一端与主控mcu的14引脚相连,电阻r25另一端、主控mcu的7引脚、电阻r31一端、电容c12一端相连,电阻r31另一端、电容c12另一端接地。
[0045]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按摩器100还包括按键电路4、电源控制电路5和稳压供电电路6、震动电机驱动电路7,其中,按键电路4与主控制器2连接;电源控制电路5与按键电路4和主控制器2分别连接;稳压供电电路6与电源控制电路5和主控制器2分别连
接,震动电机驱动电路7与主控制器2连接。
[0046]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源控制电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五二极管d1、第六二极管d2、第七二极管d3、第八二极管d4、第九二极管d5、第十二极管d6、第十九电阻r15、第二十电阻r16、第二十一电阻r11、第十开关管q5、第二十二电阻r10、第十一开关管m1和第二十三电阻r12。
[0047]
其中,第五二极管d1的阳极与主控制器连接,第五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六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主控制器连接,第七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第九二极管d5的阳极与主控制器连接,第十二极管d6的阳极与主控制器连接;第十九电阻r15的第一端与第九二极管d5的阳极连接,第十九电阻r15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电阻r16的第一端与第十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二十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第九二极管d5的阴极和第十二极管d6的阴极连接后与第二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管q5的控制端与第二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第六二极管d2的阳极和第八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后与第十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开关管q5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电阻r10的第一端与第十开关管q5的第一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与第二十二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第十一开关管m1的第一端与预设电源vcc连接,第十一开关管m1的第二端与电池端vbat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12的第一端与第十一开关管m1的控制端连接,第二十三电阻r12的第二端与电池端vbat连接。
[0048]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稳压供电电路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电容c18另一端、稳压芯片u5的gnd引脚、电容c19一端、电容c20一端均与地相连,稳压芯片u5的out引脚、电容c19另一端、电容c20另一端、主控mcu的5引脚相连在一起。
[0049]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震动电机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震动电机另一端、mos管m4的漏极、二极管d13一端相连,mos管m4的栅极、电阻r39一端、电阻r40一端相连在一起,电阻r40另一端、mos管m4的源极均与地相连,电阻r39另一端与主控mcu的11引脚相连。
[0050]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按键和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电路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主控制器mcu的26引脚与按键sw3一端相连,按键sw3另一端与二极管d12一端相连,二极管d12另一端与电阻r33另一端相连。主控mcu的20引脚与按键sw1一端相连,主控mcu的22引脚与按键sw2一端相连,按键sw1另一端、按键sw2另一端均与地相连。
[0051]
如图9所示,电阻r34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1相连,发光二极管led1另一端与主控mcu的27引脚相连,电阻r35另一端与发光二极管led2一端相连,发光二极管led2另一端与主控mcu的28引脚相连。
[0052]
概括来说,参照图3-图9所示,主控mcu的6引脚与电阻r6一端相连,电阻r6另一端与三极管q3基极相连;三极管q3集电极、电阻r3一端、电阻r14一端相连;三极管q3发射极与地相连,电阻r3另一端、电阻r1一端、三极管q1基极相连;电阻r1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相连,形成第一波形输出脚电路。主控mcu的3引脚与电阻r7一端相连,电阻r7另一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电阻r4一端、电阻r13一端相连,三极管q4发射极与地相连,电阻r4另一端、电阻r2一端、三极管q2基极相连,三极管q2发射极、电阻r2另一端相连,形成第二波形输出脚电路。
[0053]
其中,三极管q1集电极、电容c3一端、三极管q6发射极作为ems1输出一端,三极管q2集电极、电容c3另一端、三极管q7发射极作为ems2输出一端,可以输出测量信号。
[0054]
其中,电阻r13另一端与三极管q6基极相连,三极管q6集电极与三极管q7集电极相连,电阻r14另一端与三极管q7基极相连,实现信号放大。
[0055]
其中,三极管q6集电极与三极管q7集电极相连后分别与二极管d7、电阻r18一端相连,二极管d7另一端与二极管d8一端相连,电阻r18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8基极、电容c4一端、电阻r19一端相连,二极管d8另一端、电阻r19另一端、电容c4另一端、三极管q8发射极均与地相连,三极管q8集电极、电阻r17一端、主控mcu的2引脚相连,实现佩戴检测。
[0056]
其中,电阻r1另一端、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2发射极、电阻r2另一端、电阻22另一端、电阻r23另一端相连,实现与升压控制端连接。
[0057]
参照图3-图9所示,当按键sw3按下时,使得电源控制电路图6中的q5上电、使得mos管m1导通,图6中vbat上电,继而图6中vcc上电,并带动稳压供电电路图7中vcc上电,继而通过控制芯片u5的out引脚输出+3v,继而主控mcu的vdd引脚上电,主控mcu上电后,通过主控mcu的19引脚power与二极管d5一端相连,通过主控mcu的26引脚key与二极管d6一端相连,通过主控mcu的18引脚stdby m与二极管d3一端相连,通过主控mcu的15引脚ghrg与二极管d1一端相连,继而完成电源控制开机。主控mcu在供电后能够通过升压控制电路3控制ems电路1,和/或震动电机驱动电路7,从而实现电磁抗干扰和更加准确的佩戴检测,以及实现震动按摩。
[0058]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005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