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2430发布日期:2021-03-30 19:5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呼吸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肺炎患者病情危重,合并呼吸衰竭时需要经口进行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患者有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可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呼吸机通气治疗的严重并发症和重要致死原因。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导致病情加重、呼吸机通气时间延长、住院天数增加、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增加等。在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多数因素中,呼吸机管道内细菌定植及冷凝水的管理是其中最主要的易患因素之一,也是引起早发性vap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了加强呼吸机管道中冷凝水的管理,在重症病房里,需每周更换呼吸机管路,护士需每天不定时拍打呼吸机管路,使管路中的冷凝水流向管路中段的集水杯,以防止带细菌的冷凝水返流进气道。

现有技术中,对于轻症呼吸衰竭的患者,一般采用给氧机进行供氧,目前的给氧机上没有设置冷凝水收集装置,给氧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冷凝水进入病人鼻腔,造成病人不适,并且现有的呼吸机脱去集水杯时,集水杯内冷凝水可能带有致病菌容易污染局部环境、医护人员、周边病人,引起院内感染,在临床上由医护人员需要佩戴手套,手动取下集水杯倾倒冷凝水,一般每1-3小时需倾倒1次,工作量极大;倾倒时可能造成工作人员的感染和环境污染,容易污染周边病房环境;目前没有医院内合适的感染处理方式;部分器材因为脱去瓶子而导致呼吸机管道中的气压波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机构、抗反流机构和收集袋,引水机构与呼吸管路连接,引导呼吸管路中产生的冷凝水进入收集袋,包括球状引导管和出水管,引导管包括外管和套设在外管中的内管,内管形成有与呼吸管路连通的内腔,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引水槽,内管上设置有与引水槽连通的让位孔,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外管上与引水槽连通;抗反流机构设置在出水管与收集袋之间;收集袋用于收集呼吸管路产生的冷凝水,包括用于储存冷凝水的袋体和设置在袋体底部用于排水的排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抗反流机构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和抗反流组件,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依次连接;抗反流组件设置在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包括可封闭第一管体出水口的锥阀芯和设置在第二管体中可驱动锥阀芯向上移动封闭第一管体出水口的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锥阀芯包括阀体和设置在阀体上可连通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引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可封闭第一管体出水口的锥形座,所述引流通道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为螺纹连接,第三管体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第二管体端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弹簧一端与锥阀芯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体端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呼吸管路包括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所述引导管设置在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引导管还包括对称设置在外管上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连接的两连接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连接部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袋体内部形成有集水腔,收集袋还包括设置在袋体顶部连通第三管体与集水腔的连接管和设置在袋体底部与集水腔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阀设置在排水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与第一管体为螺纹连接。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凝水排放时,医护人员通过排水阀将收集袋中的水排出即可,无须拆卸整个收集袋进行排水,防止影响供氧设备的气压和减少供氧设备受污染的几率;

引导管呈球状,使得内腔的容积大,最低处到引导管与呼吸管路的连接处距离最大,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冷凝水倒流至呼吸管路中;

抗反流机构设置在出水管与收集袋之间,防止收集袋中的冷凝水倒流回呼吸管路,对患者早成不必要的伤害,冷凝水收集时,冷凝水通过出水管进入第一管体中,使锥阀芯受到水压,带动弹簧进行压缩,沿远离第一管体底部的方向移动,这时冷凝水顺着锥形座外表面流入引流通道进入第二管体,最后流入收集袋中;在一些情况下,冷凝水会通过倒流至第三管体中,到达第二管体内部时,在水压和弹簧的作用下,锥阀芯始终封闭第一管体的出水口,防止冷凝水倒流;

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与连接部为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保证引导管与呼吸管路稳定连接,防止引导管脱落,影响病人呼吸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三管体通过螺纹依次连接,保证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第一管体与出水管之间也为螺纹连接,保证引导管与抗反流机构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影响供氧设备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

图4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引水机构、2-抗反流机构、3-收集袋、4-呼吸管路、11-引水管、111-外管、112-内管、113-内腔、114-引水槽、115-让位孔、12-出水管、13-连接部、21-第一管体、22-第二管体、23-第三管体、24-抗反流组件、241-锥阀芯、242-弹簧、243-阀体、2431-底座、2432-锥形座、244-引流通道、31-袋体、32-连接管、33-排水管、34-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5所示,一种呼吸管路冷凝水收集装置,包括引水机构1、抗反流机构2和收集袋3。

引水机构1与呼吸管路4的最低处连接,引导呼吸管路4中产生的冷凝水进入收集袋3中,包括球状引导管11、出水管12和两连接部13。

引导管11包括外管111和套设在外管111中的内管112,内管112形成有与呼吸管路4连通的内腔113,外管111与内管112之间形成引水槽114,且内管111上设置有与引水槽114连通的多个让位孔115,多个让位孔115均匀分布在内腔113底部,医护人员拍打呼吸管路时,冷凝水会沿着呼吸管路4进入内腔113中,通过让位孔115中进入引水槽114,多个让位孔115均匀分布在内腔底部,保证进入内腔113中的冷凝水可迅速进入引水槽114被排入收集袋3中,防止因病患动作,使冷凝水再倒流至呼吸管路4中;并且引导管11呈球状,使得内腔113的容积大,最低处到引导管11与呼吸管路4的连接处距离最大,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冷凝水倒流至呼吸管路4中。

出水管12设置在外管111上,与引水槽114连通,出水管12设置在外管111的最低处,保证进入引水槽114中的水可快速通过出水管12进入收集袋3中。

两连接部13对称设置在外管111上与呼吸管路4连接,具体的,呼吸管路4包括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引导管11设置在第一管道41与第二管道42之间,通过连接部13与第一管道41、第二管道42连接,进一步的,第一管道41、第二管道42与连接部13为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保证引导管11与呼吸管路4稳定连接,防止引导管11脱落,影响病人呼吸和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抗反流机构2设置在出水管12与收集袋3之间,防止收集袋3中的冷凝水倒流回呼吸管路4,对患者早成不必要的伤害,包括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2、第三管体23和抗反流组件24,第一管体21、第二管体22与第三管体23通过螺纹依次连接,保证管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一管体21与出水管12之间也为螺纹连接,保证引导管11与抗反流机构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抗反流组件24设置在第一管体21与第二管体22之间,包括可封闭第一管体21出水口的锥阀芯241和设置在第二管体22中可驱动锥阀芯241向上移动封闭第一管体21出水口的弹簧242,锥阀芯241包括阀体243和设置在阀体243上可连通第一管体21与第二管体22的引流通道244,具体的,阀体243包括底座2431和设置在底座2431上可封闭第一管体21出水口的锥形座2432,引流通道344设置在底座2431上,进一步的,第三管体23端部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第二管体22端部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弹簧242一端与锥阀芯241底部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体23端部连接,冷凝水收集时,冷凝水通过出水管12进入第一管体21中,使锥阀芯241受到水压,带动弹簧242进行压缩,沿远离第一管体21的方向移动,这时冷凝水顺着锥形座2432外表面流入引流通道244进入第二管体22,最后流入收集袋3中;在一些情况下,冷凝水会通过倒流至第三管体23中,到达第二管体22内部时,在水压和弹簧242的作用下,锥阀芯241始终封闭第一管体21的出水口,防止冷凝水倒流。

收集袋3用于收集呼吸管路产生的冷凝水,包括袋体31、连接管32、排水管33和排水阀34,袋体31内部形成有用于存储冷凝水的集水腔;连接管32设置在袋体31顶部与第三管体23连接,连接管32与第三管体23通过螺纹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排水管33设置在袋体31底部,与集水腔连通,用于排出冷凝水;排水阀34设置在排水管33上,用于控制收集袋3中的冷凝水排出,冷凝水排放时,医护人员通过排水阀34将收集袋3中的水排出即可,无须拆卸整个收集袋3进行排水,防止影响供氧设备的气压和减少供氧设备受污染的几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