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9579发布日期:2020-10-28 12:0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



背景技术:

呼吸道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如咳嗽、咳痰、飞沬传播等,阻断传播途径及正确做好个人防护被提到很高的要求,防护物品成为必备而紧缺的资源,尤其呼吸道防护用品即口罩佩戴成为人们目前急迫及未来的标配和常态。一些常见呼吸道疾病、季节性流感、普通感冒、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以及特殊行业和医疗卫生行业、科研院所等等职工,也都是口罩佩戴的刚性需求,需求量广泛。尤其对于医院,病患密度大,相互之间传染概率高,亟需防护,医护人员每天面对大量患者,更需要医疗工作中专业感染控制防护,预防交叉感染,因此呼吸道防护用品在医院场景下使用十分必要。

但是现有的口罩仅仅只在药店、超市提供购买或领取,无法即时避免人群排队聚集,购买后在佩戴口罩时无法确保手卫生以预防交叉感染,对于口罩用户的身份缺少识别,在紧急情况下无法确保将医用口罩给最需要的医护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

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包括:

第一机体,所述第一机体的前部设有可开合的门板,所述第一机体的前部设有口罩出口机构和手消毒机构,所述门板对应所述口罩出口机构和手消毒机构均设有开口;

口罩存储机构,所述口罩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口罩;

口罩搬运机构,所述口罩搬运机构设于所述口罩存储机构与所述口罩出口机构之间,用于将所述口罩从所述口罩存储机构移送至所述口罩出口机构;

身份识别机构,所述身份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所述用户的身份包括患者身份、职工身份和管理层身份;

测温机构,所述测温机构用于检测人体体温;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口罩出口机构、口罩搬运机构、身份识别机构和测温机构通讯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口罩存储机构包括对应所述口罩出口机构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均倾斜设置,且后端高于前端,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的前端开放,后端设有可拆卸的隔栏。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或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前侧面均为网格状隔栏,且所述前侧面的上端对应所述口罩出口机构设有缺口。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或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的左侧面、右侧面和前侧面均封闭,且所述前侧面的上端对应所述口罩出口机构设有缺口。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内设有传动带组件,口罩上下层叠的放置在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内部,所述传动带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口罩上移。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口罩搬运机构包括第一左右平移组件、第一上下平移组件、两个机械叶片、两个前后平移组件和左右调节气缸,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组件沿左右方向水平设于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的上端前方,所述第一上下平移组件的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左右平移组件的移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上下平移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左右调节气缸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左右调节气缸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分别与所述前后平移组件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前后平移组件的移动端分别与所述机械叶片的前端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口罩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左右平移组件、摆动组件、第二上下平移组件和吸盘,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组件沿左右方向水平设于所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的上方,所述第二左右平移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摆动组件的固定端连接,所述摆动组件的摆动端与所述第二上下平移组件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二上下平移组件的移动端与所述吸盘连接。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口罩出口机构包括第二机体和开合组件,所述第二机体呈上下两端均开放的漏斗型,所述第二机体的上端与所述门板的开口连接,所述第二机体的下端设于所述门板的外侧,所述开合组件设于所述第二机体的下端,所述开合组件用于根据口罩规格调节开口大小。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分别与所述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的显示模块、数据库、控制面板和语音模块,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身份识别机构识别的用户信息,将识别的所述用户信息与所述数据库内预存信息比对,判断用户是否为医院职工或医院管理层。

以上技术方案优选的,所述第一机体的内部后侧设有消毒机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解决了目前防护口罩无放置容器及发放不规范问题,适合放置于社会公共区场所多处布点;具有手卫生消毒设施及功能,有效保证患者卫生;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能够识别用户的患者、医院职工或管理层身份,便于合理调配口罩至最需要的人群使用,避免与医疗发生资源冲突;具有测试体温功能,便于掌握用户体温状况;控制系统具有云平台和大数据收集功能,纳入医院医疗管理网,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当日健康状况的了解,或患者在门诊就诊前第一道防线的分拣发热管理,便于信息极速收集,利于第一时间门诊患者疏导,利于医院医疗工作部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口罩存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平面口罩槽隔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械叶片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吸盘的使用状态左视图。

其中:1、第一机体;2、第二机体;3、第三机体;4、身份识别区;5、温度测试区;6、门板;7、暂存放平台;8、竖直开口;9、就诊卡出口;10、伸出管;11、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2、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3、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4、左侧面;15、右侧面;16、前侧面;17、传动带;18、托板;19、第一左右平移组件;20、机械叶片;21、口罩出口;22、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3、摆动组件;24、第二上下平移组件;25、吸盘;26、合页;27、电动伸缩杆;28、控制面板;29、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如图1-5所示,包括第一机体1、第二机体2、第三机体3、口罩存储机构、口罩搬运机构、身份识别机构、测温机构和控制系统。其中本发放存储箱外表呈整体式封闭,第三机体3设于第一机体1的上方,第三机体3的前表面与第一机体1呈正向60°,可选地,其斜面约占整个设备比例的四分之一,可选地,该存储箱外形特征可以设置成立体3d口罩形状等卡通型,立体形象,便于大众从外形即可辨认其功能。第一机体1的前部设有可开合的门板6,第一机体1的前部设有口罩出口21机构和手消毒机构,门板6对应口罩出口21机构和手消毒机构均设有开口;门板6左侧偏上为医疗口罩的出口区和暂存放平台7,右侧上部为手消毒机构对应的竖直开口8。

第一机体1内部分为三部分:机身后部内侧设紫外线消毒区,中间设口罩存储机构,前部设可开合的门板6,口罩存储机构用于存储口罩。口罩存储机构的右端和门板6的右端分别与第一机体1右侧内部转动连接,可180度转位,方便向外拉打开门板6的同时口罩存储机构随之旋转180度移出,便于补充放置新的口罩。

口罩搬运机构设于口罩存储机构与口罩出口21机构之间,用于将口罩从口罩存储机构移送至口罩出口21机构;

身份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用户的身份,用户的身份包括患者身份、职工身份和管理层身份;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医院内对医院职工和管理层设置免费使用口罩流程:身份识别机构识别职工卡或输入职工工资号或由管理层设定的个人专有密码后,选择医用口罩规格号码或勾选,或一键指令,接着直接连动后续程序手消毒、弹出医用口罩。

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医院内对患者设置收费使用流程:显示屏弹出二维码,患者扫描二维码后,设定个人信息栏: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办卡押金、就诊卡充值金额、以及选定医用口罩代码及数量,一次性完成填写和付款;接着控制面板系统即可完成患者就诊卡信息设置并传输至医院医疗管理系统,身份识别机构上方的第二机体2上设条形状的就诊卡出口9并在此处弹出患者就诊卡;若已办理就诊卡患者就诊卡,直接在身份识别扫描区扫描,后选择口罩规格及数量。本申请中身份识别机构与患者就诊卡办理等技术在现有的自助就诊机、银行自助机等仪器上已经成熟应用,属于现有成熟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可选地,可以对应就诊卡出口的下方设置上下平移组件和左右平移组件,例如装有就诊卡的卡槽设置在就诊卡出口的右侧,卡槽的左端面开放,上下平移组件的移动端与左右平移组件的固定端连接,左右平移组件的移动端设有用于吸附就诊卡的吸盘,上下平移组件上下移动将吸盘移动至卡槽左侧,左右移动组件向右移动使吸盘吸附就诊卡,然后左右移动组件向左移动,移动至就诊卡出口的下方,上下平移组件向上移动将就诊卡部分弹出就诊卡出口,待用户取走,其中上下平移组件和左右平移组件可以是气缸或电动伸缩杆等。

测温机构用于检测人体体温;本实施例中测温机构采用红外线测温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测,红外线测温探头属于市售产品。无论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医院内职工、管理层还是患者,在输入密码或扫描有效证件的同时,红外线体温自动检测系统都会将测试人体温度通过控制面板系统自动匹配、数据收集和传输。采用非接触测温检测人员纪律,避免人群交叉感染;自动定位面部测温区域,在一秒钟内显示面部高温并对高温个体进行提示及预警报。

控制系统分别与口罩出口21机构、口罩搬运机构、身份识别机构和测温机构通讯连接。具体的,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和分别与中央处理器通讯连接的显示模块、数据库、控制面板28和语音模块,中央处理器用于接收身份识别机构识别的用户信息,将识别的用户信息与数据库内预存信息比对,判断用户是否为医院职工或医院管理层。通过一系列的联动组合反应机制,依次进行此项工作,设软件编程。具体内容为:控制面板有中文版和英文版触摸两种形式,显示模块为显示屏29,优选为液晶显示触摸屏,显示模块设置医用口罩规格、总数量、余量设定及提示区。中央处理器软件程序分六个管控区:身份识别区4,可以包含手机扫二维码办理患者就诊卡;红外线温度测试及测试温度记录;扫二维码购买口罩感应联动记录区;手卫生消毒感应区,接受指令联动医用口罩弹放区;紫外线消毒区,可设定消毒时间。

还可以设置密码管理模式、延迟模式、暂停模式、停止模式、数量模式、管理者自主文字书写模式和内置口罩消毒时间模式;设置数字键盘或手动模式等;设一键式指令设置;设置不同规格医用口罩放置槽隔模块程序,设平面口罩槽隔模块a12,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b11、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c13三款槽隔模块;设置两瓣合页26置口罩出口21处,形成开合口径,并设定与医用口罩规格、槽隔模块相对应程序,设置平面口罩合页26开口,立体折叠口罩合页26开口、3d构造三款口罩合页26开口口径,这三个开口口径共用一处口罩出口21;设置该机自我检测模式、报警模式,停电或一切出现故障提示与报警;设语音提示功能;设置显示器面屏可随时转化镜面功能。

设六个管控区依次不同程序工作,无论免费使用设计流程或非免费使用设计流程,均根据选定指令医用口罩规格联动对应执行,这六个管控区区每个环节需环环紧扣连接紧凑流畅完成,也可设定第一第二和第四第五联动做功环环紧扣完成。

第三机体3上部左侧为控制面板及显示屏,右侧上面为温度测试区5,对应设置测温机构,右侧下面为身份识别区4,对应设置身份识别机构,温度测试区5和身份识别区4之间设有就诊卡出口9。

手消毒机构放于可开合的门板6右侧内部,可以与医用口罩出口21呈一个平面,占用体积与空间相近。手消毒机构包括装有消毒液的消毒瓶、按压组件、传感器和电池。可开合的门板6右侧外面只出现竖条型小窗口,便于消毒瓶伸出管10伸出门板6,利于流出消毒液,竖条型小窗口内部为放置消毒瓶的区域,消毒瓶的上方设有按压组件,按压组件可以是气缸或电动伸缩杆27等,门板6内表面对应消毒瓶的瓶身设有传感器,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是否有手部伸入消毒,传感器将感应信号传送给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控制按压组件向下按压消毒瓶,流出消毒液供用户手消毒。该区域受到手消指令、或在人伸出手或接收到人体红外线感应后,会自动按压消毒瓶口上方圆形盖帽,喷出消毒液。本实施例中消毒液为现有的速干手消毒液,消毒瓶和消毒液均为市售产品。手消毒机构可配备感应电池,为传感器供电。

具体的,按照医疗卫生机构保障高风险区域、高风险操作、高风险人员防护口罩的同时兼顾中风险、低风险不同工作环境区域防护口罩使用原则,采用符合和满足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口罩分级分区使用设计该设备。采用适合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用口罩的级别分为:普通医用口罩、外科口罩、n95或kn95口罩。普通医用口罩和外科口罩常见规格为平面型,有1片装或多片包装;外科口罩还可多见立式折叠型,n95或kn95口罩多见3d规格,一般为每片独立包装。设定医用口罩代码,便于用户购买时选择,例如设置普通医用口罩代码为1号、外科口罩代码为2号、n95或kn95口罩代码为3号。

进一步的,口罩存储机构包括对应口罩出口21机构由左至右并排设置的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均倾斜设置,且后端高于前端,可选地,倾斜角度为30°,后高前低位便于口罩的迅速弹出。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的前端开放,后端设有可拆卸的隔栏。

对于具有独立包装的医用口罩,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或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的左侧面14、右侧面15和前侧面16均为网格状隔栏,且前侧面16上端对应口罩出口21机构设有缺口。各个槽隔模块之间略有间距,每个槽隔模块后侧隔栏可打开。各个槽隔模块的前面与可开合的门板6相邻,对应口罩出口21处,后面与紫外线消毒区相邻。网格状隔栏为细网格状隔栏。

对于没有独立包装的医用口罩,避免口罩污染防止交叉感染,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或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的左侧面14、右侧面15和前侧面16均封闭,且前侧面16上端对应口罩出口21机构设有缺口。缺口的设置便于口罩搬运机构移送口罩。

可选地,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内设有传动带17组件,口罩上下层叠的放置在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内部,传动带17组件用于带动口罩上移。每个槽隔模块面对可开合门板6的一侧设有传动带17组件,每弹出一个口罩,传动带17组件带动槽隔模块内部的口罩向上移动一个位置,直至最后一个口罩弹出,槽格模块内空篮,传动带17组件归位,补充新的口罩。可选地,传动带17组件包括电机、主动带轮、从动带轮、传动带17和托板18,主动带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传动带17的设置方向与槽隔模块的后侧面平行,电机通过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带动传动带17转动,托板18安装在传动带17上,托板18跟随传动带17上下移动,托板18上方叠放有口罩。

设置不同规格医用口罩放置槽隔模块程序,设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为a,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b、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c三款槽隔模块。这三款槽隔模块左右并排面对且共用一个口罩出口21。口罩出口21设于三个槽隔模块中间对应的位置。

设置不同规格医用口罩放置对应在不同槽隔模块内,槽隔模块之间略有间距,防止口罩直接碰撞。固定位置从右到左分别设定为: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c、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为a、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b,平面口罩多为外科口罩,使用频繁故放置于中间最易于弹出的位置。

具体的,口罩搬运机构包括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第一上下平移组件、两个机械叶片20、两个前后平移组件和左右调节气缸,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沿左右方向水平设于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的上端前方,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可以设置在门板6的口罩出口21的上方;第一上下平移组件的固定端与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的移动端连接,第一上下平移组件的移动端与左右调节气缸的固定端连接,左右调节气缸的固定端和移动端分别与前后平移组件的固定端连接,前后平移组件的移动端分别与机械叶片20的前端连接。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能够带动机械叶片20左右移动至选定的槽隔模块上方;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第一上下平移组件能够调节机械叶片20的下落高度,使机械叶片20插入的口罩数量与用户选定的数量对应;通过左右调节气缸调节机械叶片20的左右间距来对应不同的口罩宽度,前后平移组件能够前后移动机械叶片20,便于机械叶片20插入口罩间隙。

进一步的,口罩搬运机构还包括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摆动组件23、第二上下平移组件24和吸盘25,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沿左右方向水平设于立体折叠口罩槽隔模块11、平面口罩槽隔模块12和3d构造口罩槽隔模块13的上方,控制面板下方的第三机体3的下表面位于各个槽隔模块的上方,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可以设置在此;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的移动端与摆动组件23的固定端连接,摆动组件23的摆动端与第二上下平移组件24的固定端连接,第二上下平移组件24的移动端与吸盘25连接。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能够带动吸盘25至对应的槽隔模块的上方,摆动组件2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180°摆动,便于带动吸盘25和吸附的口罩向前摆动至口罩出口21上方。

设置超薄机械叶片202个,2个超薄机械叶片20相距宽度等长于3d构造口罩的长度。2个超薄机械叶片20之间的宽度对应槽隔模块不同三款宽度,接受控制面板指令后,超薄机械叶片20即刻滑动至指令槽隔模块区域,立即行宽度对应、口罩数量选定,2个叶片从口罩间隙穿入托起口罩,在接受指令后,吸盘25迅速到位至选定槽隔模块上方,吸盘25下端圆形吸盘25吸附口罩,超薄机械叶片20托起口罩且在前后平移组件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和吸盘25吸附口罩且在摆缸作用下向前摆动共同做功以极快的速度放手医用口罩出至医用口罩出口21。两个机械叶片20为超薄的托板18,便于插入口罩间隙中托起口罩。由于各个槽隔模块的后端高于前端倾斜设置,为了利于机械叶片插入层叠的口罩之间,机械叶片也为与槽隔模块倾斜方向和角度相同的设置。

可选地,第一左右平移组件19、第二左右平移组件22和第一上下平移组件可以是电机带动的带传动机构和与传动带移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滑轨、丝杠螺母传动机构和与丝杠螺母移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滑轨、齿轮齿条传动机构和与齿条移动方向平行的导向滑轨或市售的电动直线模组等,前后平移组件和第二上下平移组件24可以是气缸,摆动组件23可以是摆动气缸。气缸和摆动气缸均为市售产品。

该机每个槽隔模块空间大小可根据口罩产品规格、型号进行随机调整,即各个槽隔模块的左侧面14与右侧面15的左右相对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规格口罩满足需求,具体的可以是左侧面14固定,右侧面15通过气缸向左或向右推动右侧面15进而调节左右侧面15间距,从而适应不同宽度规格的口罩。可以增设槽隔模块一组或多组,一组为c+a+b,以增加口罩存储量。可以设置旋转柱旋转多个槽隔模块或滑轨切换各个槽隔模块,若槽隔模块内某一口罩空蓝,该旋转柱转动使有口罩的槽隔模块自动转位至口罩出口21。以平面口罩槽隔模块为例,第一机体的内部后侧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为前后方向设置,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锥齿轮连接,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锥齿轮的上方与太阳轮同轴连接,即从动锥齿轮转动能够带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与行星轮啮合传动,行星轮与内齿圈啮合传动,内齿圈的上表面沿内齿圈的转动中心均匀设有至少2个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内齿圈与太阳轮同轴设置,门板的内表面对应平面口罩槽隔模块的前侧面设有光电传感器,用于感应口罩出口处是否有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当口罩出口处的平面口罩槽隔模块空蓝时,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启动,电机通过锥齿轮传动带动太阳轮转动,太阳轮带动行星轮自传和公转,行星轮带动内齿圈转动,内齿圈的转动中心与太阳轮相同,内齿圈带动上表面的平面口罩槽隔模块转动,将装有口罩的平面口罩槽隔模块转动至口罩出口处,门板上的光电传感器感应到平面口罩槽隔模块,将感应信号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机停机。

具体的,口罩出口21机构包括第二机体2和开合组件,第二机体2呈上下两端均开放的漏斗型,上宽下小,便于上部口罩搬运机构的操作;第二机体2的上端与门板6的开口(口罩出口21)连接,第二机体2的下端设于门板6的外侧,开合组件设于第二机体2的下端,开合组件用于根据口罩规格调节开口大小。设置口罩出口21上端与槽隔模块上端平行。可选地,开合组件包括两瓣可开合的合页26,合页26关闭时能够封闭第二机体2的下端出口,合页26可以分别由气缸或电动伸缩杆27带动伸缩来打开和关闭第二机体2下端的出口。

控制系统根据选定口罩的规格大小,控制气缸或电动伸缩杆27打开合页26开放合适的出口口径,从出口区弹出口罩的三分之二或全身,使用者抽取拿走佩戴,购买多个可直接弹出至暂存放平台7上。中央处理器中设定开合口径与医用口罩规格和各个槽隔模块相对应的程序,设置平面口罩合页26开口,立体折叠口罩合页26开口、3d构造三款口罩合页26开口口径,这三个开口口径共用一处口罩出口21。设置口罩出口21区与手消毒瓶放置区一个平面,口罩出口21区完全设置在机身可开合的门板6外侧,为一个整体。设置只有控制系统发出指令需弹出医用口罩时,医用口罩的规格与合页26开口口径对应,两瓣合页26才会打开,无指令时医用口罩出口21合页26保持闭合状态,防止灰尘或病菌进入避免该机内部逆行污染。

第一机体1的内部后侧设有消毒机构,消毒机构为紫外线灯消毒,例如设置三个消毒灯管,消毒灯管可以设置自动设定时间和随意时间两种工作模式,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该机内部消毒。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医疗机构卫生机构医院内免费使用设计流程:

身份识别区识别职工卡或输入职工工资号或管理层设定的个人专有密码后,使用者手置于消毒窗口区,受手温感应速干手消毒液自动流出,使用者在进行搓手消毒的同时,红外线测试体温且测试温度在控制面板显示屏上显示并自动记录,同时口罩搬运机构得到指令,吸盘迅速到达指定医用口罩规格的槽隔模块上方,槽隔模块上端移动平台的超薄机械叶片快速到达,选中口罩数量,超薄机械叶片弹压和吸盘吸附同时共同做功以极快的速度弹压、吸附、放手医用口罩出至医用口罩出口,口罩出口根据医用口罩的规格大小,出口合页迅速开放出口口径,从出口区弹出口罩的三分之二或全身,使用者抽取或拿取佩戴,根据意愿使用显示屏转换面镜功能。

医疗卫生机构区非免费使用设计流程,适用于患者就诊前:

使用者首先在该机显示屏查询和了解该机现存的口罩规格、价格及购买数量及规定,接着身份识别区识别患者就诊卡,若尚未办理患者就诊卡,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会弹出一个窗口页面,填写个人信息等内容并支付口罩的数量及费用,完成支付后该机自动从身份识别区弹出患者就诊卡,办理就诊卡与现有的医院医疗管理系统接轨,将患者个人信息发送至医院医疗管理系统利于患者后续就诊,并播放温馨提示,提示使用者进行免洗手消毒,使用者手置于消毒窗口,受手温感应速干手消毒液自动流出,使用者在进行搓手消毒手的同时,红外线测试体温,测试温度在控制面板显示屏上显示并自动记录,同时口罩搬运机构得到指令,吸盘迅速到达指定医用口罩规格的槽隔模块上方,槽隔模块上端移动机械叶片快速选中口罩数量,机械叶片弹压和吸盘吸附同时共同做功以极快的速度弹压、吸附、放手医用口罩出至医用口罩出口,口罩出口根据医用口罩的规格大小,出口合页迅速开放出口口径,从出口区弹出口罩的三分之二或全身,使用者抽取拿走佩戴,若购买多个可直接弹出至暂存放平台上;后根据个人意愿使用显示屏转换面镜功能。暂存放平台与门板为可拆卸连接,例如卡接。

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付费使用设计装置中采用购买口罩和患者办理就诊卡一次完成,即时做好患者个人防护,避免患者再次窗口排队办理就诊卡的聚集,提高时效性,避免交叉感染。根据医疗机构风险划分,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放置医用口罩的等级、规格及数量、品牌,保障临床合理防护使用。对每个独立包装的医用口罩,受指令弹出时,不必设定出口区弹出口罩的三分之二,对非每个独立包装的医用口罩可设定弹出口罩的三分之二,避免医用口罩多点触碰其它物表,避免污染或交叉感染。对使用用户只采用某一单一规格或品牌的口罩,该机每个槽隔模块空间大小可根据产品进行随机调整。对于该机非免费设计装置,根据市场的需求多寡,可以增设槽隔模块多个,以容纳更多的口罩,增加存储量满足销量。根据市场的口罩规格,可以调节槽隔模块宽度,适应不同规格口罩满足需求。科室层面管理者根据科室成员可设定简易密码,一人一密码一用,避免取用医用口罩繁琐,还可设定每个人每天使用数量或是严格按照不同的医用口罩使用时间要求时间设置管控发放,避免过度使用,提倡合理使用杜绝浪费。设手卫生区域放置速干手消毒液,防止交叉感染。该机适用市场上常用速干手消毒液品牌和规格。高频使用医用口罩的地方,第二次取用医用口罩可采用一键指令按钮。管理者在在自主书写区,可更改或书写各项工作通知,便于使用者能及时了解医疗口罩信息。该机身份识别功能数据收集,可通过并轨医院医疗管理系统,及时将医务人员当日的健康情况及工作人员数量汇总至人力资源部,进行高、中、底风险区科学信息化管理。便于院方管理层人员调配部署。通过该机收集医用口罩使用数据上报功能(可通过并轨医院医疗管理系统),医院国资采购办随时了解供需情况,及时补货,优化和改善各个使用部门或科室使用传统人工办法上报领用数量,再进行汇总使用数据的方法。特别适合突发疫情情况时便于管理层统筹部署防护物品,合理调配,减轻人力成本。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及存储箱外形简洁流畅,便于清洗,消毒剂擦拭和消毒、防腐。液晶显示屏可触摸设计让操作变得更轻松。同时手触键设计大气而清晰明了,视觉上更易于操作。智能化的自我监控功能仪器可对自身性能状态进行监控,如发生异常情况,仪器将自动报警。一个功能整体,不能分离。设电源驱动。手消毒装置可配备电池。小型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及存储箱可不带轮,大型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及存储箱非免费装置可带轮,便于移动。口罩出口下面,设口罩落入小平台,小平台可拆卸更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医用口罩发放存储箱,解决了目前防护口罩无放置容器及发放不规范问题,适合放置于社会公共区场所多处布点;具有手卫生消毒设施及功能,有效保证患者卫生;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能够识别用户的患者、医院职工或管理层身份,便于合理调配口罩至最需要的人群使用,避免与医疗发生资源冲突;具有测试体温功能,便于掌握用户体温状况;控制系统具有云平台和大数据收集功能,纳入医院医疗管理网,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当日健康状况的了解,或患者在门诊就诊前第一道防线的分拣发热管理,便于信息极速收集,利于第一时间门诊患者疏导,利于医院医疗工作部署。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