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7395发布日期:2021-02-03 12:0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康复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肌张力异常缓解器。


背景技术:

[0002]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表现为多种形式:例如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运动性肌张力。肌张力异常(也称为肌痉挛)分为肌张力过强、肌张力过低、肌张力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行动。
[0003]
目前粗大肌群的肌张力异常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和复杂的训练器械来缓解,而对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还缺少相关的缓解方法,更没有行之有效的器械。因此,开发一种可适用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实属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可适用于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肌张力异常缓解器,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包括:
[0006]
基座;
[0007]
加力板,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加力板可绕自身的回转轴线转动;
[0008]
第一功能夹,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加力板上的两个第一半夹体,至少一所述第一半夹体的尾部的靠近所述加力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一加载部;
[0009]
其中,所述加力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加载部相互配合的第一加力槽,当所述加力板转动时,所述加力槽作用于所述第一加载部,以调节所述第一功能夹的两个所述第一半夹体之间的距离。
[0010]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加力板上,从所述第一加力槽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第一加力槽与所述加力板的回转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改变。
[0011]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夹体的尾部与所述基座形成移动或转动连接。
[0012]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背板和固定板,所述加力板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加力板的靠近所述背板的表面中心向外延伸形成有凸柱,所述背板的靠近所述加力板的表面形成有凹槽,所述第一加力板的所述凸柱插入所述背板的所述凹槽中。
[0013]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力板的所述凸柱与所述背板的所述凹槽之间的间隙中。
[0014]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手柄。
[001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驱动所述加力板转动的驱动装置。
[0016]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的侧壁上形成有向外延伸的齿轮。
[0017]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力传感器和/或肌电传感器和/或惯性传感器,其中所述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夹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上,所述肌电传感器设置于肌张力异常的肢体的肌群上,所述惯性传感器设置在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
[0018]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力传感器、和/或肌电传感器、和/或惯性传感器通信连接。
[0019]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的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一凸起部。
[0020]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
[0021]
第二功能夹,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加力板上的两个第二半夹体,所述第二功能夹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夹的两个所述半夹体连线的两侧,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二半夹体的靠近所述加力板的表面形成有第二加载部;
[0022]
所述加力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加载部相互配合的第二加力槽,当所述加力板转动时,所述第二加力槽作用于所述第二加载部,以调节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所述第二半夹体之间的距离。
[0023]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加力板上,从所述第二加力槽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第二加力槽与所述加力板的回转轴线之间的间距逐渐改变。
[0024]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夹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半夹体的端部内侧设置有第二凸起部。
[002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夹体的尾部与所述基座形成移动。
[0026]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在使用时利用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第一功能夹/第二功能夹的凸起部刺激指(趾)甲盖和/或指(趾)肚,或刺激指(趾)端两侧。
[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力板上的加力槽与半夹体的尾部的加载部的配合使用,可以通过加力板的转动来实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以于位于所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手指或脚趾施加力的作用,缓解肌张力异常;
[0028]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普及推广,而且成本低廉;
[0029]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设置有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可测量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从而了解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作用力,并根据力传感器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力量;
[0030]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能够适用于缓解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张力异常;
[0031]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通过在肌张力异常的肢体的肌群(例如食指、中指的中节指骨背侧)上设置肌电传感器,供使用者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例如手部屈肌痉挛缓解程度),并用于根据肌电传感器传感器的监测结果来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
[0032]
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通过在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设置惯性传感器,以监测手部的手指伸展情况,供使用者了解肌痉挛的缓解情况,进而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
附图说明
[0033]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俯视图(在其中未示出第一功能夹和第二功能夹)。
[0035]
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7]
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加力板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0038]
图6显示为图5的侧视图。
[0039]
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加力板的另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2]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3]
图1-2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和俯视图,其中,为了更清楚的反应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细节,在图2的俯视图中并未示出第一功能夹1和第二功能夹。请参阅图1-2,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至少包括基座3,加力板4以及两个功能夹,利用所述加力板4的转动来调节所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间距,以对位于所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手指或脚趾施加力的作用,缓解肌张力异常。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44]
下面将结合附图1-7来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45]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包括基座3,加力板4,第一功能夹1以及第二功能夹;其中,所述基座3用于装配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各部件;所述加力板4安装设置于所述基座3上,所述加力板4和基座3形成转动连接,可绕自身的回转轴线7转动;所述第一功能夹1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加力板4上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所述第一半
夹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端部(定义为第一端部11a)和尾部(定义为第一尾部11b);第二功能夹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加力板4上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所述第二半夹体21包括相互连接的端部(定义为第二端部)和尾部(定义为第二尾部);设置于所述加力板4的加力槽43与半夹体上的加载部相互配合,形成可动连接,旋转所述加力板4时,加力槽43致使加载部与回转轴线7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实现调节每个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的端部之间的开口间距,以对位于所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手指或脚趾施加力的作用,缓解肌张力异常。
[0046]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3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背板31和固定板32。请参阅图3,所述背板31例如可以是一个圆角矩形板(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合适的形状),所述背板31的朝向所述固定板32的表面设置有与下文将要介绍的加力板4表面上的凸柱44相配合使用的凹槽311,所述凹槽311自所述背板31的朝向所述固定板32的表面向所述背板31的内部凹进,在所述背板31上的所述凹槽311的周围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通孔312,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12与下文将要介绍的固定板32上的若干第二连接通孔321一一对应,例如可用螺栓将所述固定板32安装固定于所述背板31上。请参阅图4,所述固定板32例如可以是一圆角矩形板,所述固定板32的中部设置有台阶状的中心通孔,所述中心通孔包括靠近所述背板31的第一直径段323和远离所述背板31的第二直径段322,所述第一直径段323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直径段322,所述第一直径段323用于容置下文将要介绍的加力板4的主体部42;所述中心通孔的第一直径段323的底部沿周向均匀设置有四个滑动安装槽325,所述滑动安装槽325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和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所述固定板32的周向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12一一对应的若干第二连接通孔321。作为示例,所述第一连接通孔312的所述第二连接通孔321的个数例如可以包括四个。
[0047]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由上下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一半夹体11组成;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某一截面具有“l”型,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与第一尾部11b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尾部11b基本平行于所述加力板4;在所述第一功能夹1中,一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位于其自身的第一端部11a的远离另一第一半夹体11的一侧;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分别插入固定板32上的上下方向的两个滑动安装槽325中,并通过所述加力板4与所述滑动安装槽325的底部限制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在垂直于所述加力板4的方向上的运动,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可沿所述滑动安装槽325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也即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与基座之间为移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与第一尾部11b也可以不垂直。
[004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功能夹的由左右相对设置的一对第二半夹体21组成,也即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和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构成上下和左右的包围结构。与第一半夹体11的结构相似,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某一截面也具有“l”型,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尾部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端部基本平行于所述加力板4,所述第二尾部基本垂直于所述加力板4;在所述第二功能夹中,一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位于其自身的第二端部的远离另一第二半夹体21的一侧;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分别插入固定板32上的左右方向的两个滑
动安装槽325中,并通过所述加力板4与所述滑动安装槽325的底部限制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在垂直于所述加力板4的方向上的运动,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可沿所述滑动安装槽325在上下方向上滑动,也即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与基座之间为移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与第二尾部也可以不垂直。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与基座3之间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可以是回转铰或者柔性铰中的一种;相同的,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与基座3之间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可以是回转铰或者柔性铰中的一种。
[0050]
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的靠近所述加力板4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加载部22;同样的,两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尾部的靠近所述加力板4的表面分别形成有第二加载部(未图示)。请参阅图5,所述加力板4具有圆形的主体部42,在所述主体部42的表面上形成有均匀环绕其回转轴线7的四个加力槽43,相邻的两个加力槽43旋转90
°
重合,从所述第一加力槽的一端到另一端,所述加力槽43与所述加力板4的回转轴线7之间的间距逐渐改变(逐渐变大或者逐渐变小),所述四个加力槽43其中,分别将位于回转轴线7上下两侧的两个加力槽43定义为第一加力槽,将分别位于回转轴线7左右两侧的两个加力槽43定义为第二加力槽;所述第二加载部22插入所述第一加力槽中形成可动连接,也即所述第一加力槽与所述第二加载部22相互配合,所述第二加载部插入所述第二加力槽中形成可动连接,也即所述第一加力槽与所述第二加载部22相互配合,当所述加力板4转动时,所述第一加力槽作用于所述第二加载部22,第一加力槽致使第二加载部22与回转轴线7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调节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之间的距离,同时所述第二加力槽也作用于所述第二加载部,第二加力槽致使第二加载部与回转轴线7之间的距离改变,从而调节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和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构成上下和左右的包围结构,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在使用时,将手指或者脚趾插入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和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构成上下和左右的包围结构的内部,通过旋转所述加力板4,从而形成挤压手指或脚趾的力。
[005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4中可只设置一个第一加力槽和一第二加力槽;对应的,只在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其中一个第一半夹体1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22,只在所述第二功能夹的其中一个第二半夹体2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当加力板4转动时,每个功能夹中的两个半夹体中其中一个静止,另一个向静止的一个移动,从而调节该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距离。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4也可以设置两个第一加力槽,一个第二加力槽;对应的,分别在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22,而只在所述第二功能夹的其中一个第二半夹体2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4也可以设置一个第一加力槽,两个第二加力槽;对应的,只在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其中一个第一半夹体1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22,而分别在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上设置所述第二加载部。
[005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的连线11与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连线相互垂直,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
的两个第一半夹体的连线11与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连线也可相互垂直。
[0053]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4的靠近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表面中心向外延伸形成有凸柱44,所述第一加力板4的所述凸柱44设置于所述背板31的上述凹槽311中,从而限制所述加力板4的转动,当所述加力板4转动时,所述加力板4的凸柱44绕回转轴线7在所述凹槽311中转动。
[0054]
请参阅图1-6,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回位弹簧6,所述回位弹簧6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力板4的所述凸柱44与所述背板31的所述凹槽311之间的间隙中;所述回位弹簧6的一端例如可抵在所述背板31上,所述回位弹簧6的另一端例如可抵在所述加力板4上。需要说明的是,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回位弹簧6与所述加力板4可以使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处于常开或常闭状态。
[005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至少两个力传感器5,其中一个所述力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上,可以利用所述力传感器5来获取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即上下挤压力的大小;另一个所述力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力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夹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上,可以利用所述力传感器5来获取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之间的作用力的大小,也即左右挤压力的大小。作为示例,通过将所述力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或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的表面上,通过测量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的变形量(形变)和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的变形量(形变),从而获取左右挤压力的大小和上下挤压力的大小,了解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不同位置的作用力,并根据力传感器5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力量。
[0056]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肌电传感器(未图示),设置于肌张力异常的肢体的肌群(例如食指、中指的中节指骨背侧)上,所述肌电传感器与下文将要介绍的显示器通信连接,所述肌电传感器用于监测设置位置处的肌张力情况,并将监测结果上传给显示器,所述显示器可将肌电传感器的监测结果显示,供使用者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例如手部屈肌痉挛缓解程度),进而根据肌电传感器传感器的监测结果来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这个调整过程可以通过程序控制来控制加力板运动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使用者根据经验来通过把手41来调整加力板来实现。
[0057]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惯性传感器(未图示),可设置于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所述惯性传感器与下文将要介绍的显示器通信连接,所述惯性传感器监测手部的手指伸展情况,供使用者了解肌痉挛的缓解情况,进而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
[0058]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还包括显示器(未图示),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力传感器5通信连接,譬如有线通信连接或者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显示器可以将力传感器5的测量结果显示在屏幕上,供使用人员的观察了解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力的大小,以根据力传感器5的测量结果来控制调整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力量。作为示例,所述显示器可以单独设置,或组装在一起。
[0059]
请参阅图5和图6,为了方便旋转加力板4,可在所述加力板4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
有一手柄41,也即所述加力板4包括主体部42,以及自所述加力板4的主体部42的侧壁向外延伸形成有一手柄41。请参阅图1-6,所述固定板32的中心通孔的第一直径段323的局部侧壁形成有一缺口324,该缺口324连通至所述固定板32的侧壁,所述加力板4的上述手柄41的自由端穿过所述缺口324后伸出所述固定板32的侧壁,所述缺口324的宽度可根据所述加力板4的手柄41的转动角度来设置,从而便于使用者利用该手柄41转动所述加力板4的主体部42。
[0060]
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和/或所述第二功能夹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未图示),所述凸起部(第一凸起部13和第二凸起部)作为与手指或者脚趾的主施力点,可以更方便和更集中的将压力施加到手指或者脚趾的指定位置,缓解肌张力异常。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凸起部13;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凸起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其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所述第二夹体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一凸起部13;所述第二夹体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二凸起部。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其一个所述第一半夹体1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3,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所述第二半夹体21的端部内侧表面设置有相互对应的第二凸起部。
[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驱动装置(未图示)来驱动所述加力板4的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或(液压或气动式)减速机构,利用驱动装置可以更精确的控制施加在手指或者脚趾上的力,所述驱动装置例如可以直接通过所述手柄41进行驱动,也可以直接作用于所述加力板4的主体部42上。
[0062]
除了图5所示的加力板4结构,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力板4的主体部42的侧壁上还可形成向外延伸的齿轮45(请参阅图7),可以利用驱动装置驱动齿轮45,以实现所述加力板4的转动。
[0063]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每个功能夹1分别配置有一加力板4,也即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包括两个加力板4,其中一个加力板4设置的加力槽43与第一功能夹1的第一半夹体11配合使用,加力槽4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一个,分别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或一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尾部11b上的第一加载部12的运动,来调整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的第一端部11a之间的距离;类似的,另一个加力板4设置的加力槽43与第二功能夹的第二半夹体21配合使用,加力槽43的个数可以为两个或一个,分别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或一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尾部上的第二加载部22的运动,来调整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
[0064]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也可以做相应的改变,例如可以减少一个功能夹,从而形成只包含第一功能夹1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或者只包含第二功能夹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
[0065]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使用时,利用所述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的第一
功能夹1或第二功能夹2的凸起刺激指(趾)甲盖和/或指(趾)肚,或刺激指(趾)端两侧。具体地,可以将人体的手指或者脚趾放入所述第一功能夹1的两个第一半夹体11和所述第二功能夹的两个第二半夹体21之间,在回位弹簧6的弹性力或/和外力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凸起部挤压手指或脚趾的第一指节指甲盖一侧,和/或第一指节的两侧或和/或第一指节的手指尖部,缓解手指或脚趾的肌张力异常。
[0066]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通过加力板4上的加力槽43与半夹体的尾部的加载部的配合使用,可以通过加力板4的转动来实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距离的改变,以于位于所述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手指或脚趾施加力的作用,缓解肌张力异常;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易于普及推广,而且成本低廉;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设置有力传感器5,所述力传感器5可测量所述第一功能夹1和所述第二功能夹之间的作用力大小,从而了解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作用力,并根据力传感器5的测量结果来控制施加在手指或脚趾上的力量;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能够适用于缓解控制手部、脚部等精细运动的肌群的肌张力异常;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通过在肌张力异常的肢体的肌群(例如食指、中指的中节指骨背侧)上设置肌电传感器,供使用者了解肌张力异常情况(例如手部屈肌痉挛缓解程度),并用于根据肌电传感器传感器的监测结果来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本实用新型的肌张力异常缓解器通过在痉挛的手指或脚趾上设置惯性传感器,以监测手部的手指伸展情况,供使用者了解肌痉挛的缓解情况,进而控制加力板运动,从而调整功能夹的两个半夹体之间的作用力大小。
[0067]
在本文的描述中,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诸如部件和/或方法的实例,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以在没有一项或多项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通过其他设备、系统、组件、方法、部件、材料、零件等等来实践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未具体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避免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变晦涩。
[0068]
在整篇说明书中提到“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实施例(an embodiment)”或“具体实施例(a specific embodiment)”意指与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并且不一定在所有实施例中。因而,在整篇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in one embodiment)”、“在实施例中(in an embodiment)”或“在具体实施例中(in a specific embodiment)”的各个表象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具体实施例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按任何合适的方式与一个或多个其他实施例结合。应当理解本文所述和所示的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变型和修改可能是根据本文教导的,并将被视作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一部分。
[0069]
还应当理解还可以以更分离或更整合的方式实施附图所示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或者甚至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操作而被移除或因为可以根据特定应用是有用的而被提供。
[0070]
另外,除非另外明确指明,附图中的任何标志箭头应当仅被视为示例性的,而并非限制。此外,除非另外指明,本文所用的术语“或”一般意在表示“和/或”。在术语因提供分离或组合能力是不清楚的而被预见的情况下,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将视为已被指明。
[0071]
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一个(a)”、“一个(an)”和“该(the)”包括复数参考物。同样,如在本文的描述和在下面整篇权利要求书中所用,除非另外指明,“在

中(in)”的意思包括“在

中(in)”和“在

上(on)”。
[0072]
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的上述描述(包括在说明书摘要中所述的内容)并非意在详尽列举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本文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尽管在本文仅为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和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是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和理解的,各种等效修改是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如所指出的,可以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的上述描述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这些修改,并且这些修改将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0073]
本文已经在总体上将系统和方法描述为有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此外,已经给出了各种具体细节以提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总体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或者利用其它装置、系统、配件、方法、组件、材料、部分等进行实践。在其它情况下,并未特别示出或详细描述公知结构、材料和/或操作以避免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方面造成混淆。
[0074]
因而,尽管本实用新型在本文已参照其具体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修改自由、各种改变和替换意在上述公开内,并且应当理解,在某些情况下,在未背离所提出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在没有对应使用其他特征的情况下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征。因此,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环境或材料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和精神。本实用新型并非意在限制到在下面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特定术语和/或作为设想用以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公开的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将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实施例及等同物。因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只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进行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