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8889发布日期:2021-03-05 18:5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


背景技术:

2.手术病人常因手术间温度低、麻醉药物作用、血液流失、持续输液、输血等各个因素导致低体温,手术中,病人如果低体温则会一定几率的增加伤口感染率,影响凝血功能、机体代谢、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延缓术后恢复等负性影响,因此,预防和处理低体温的发生,是手术室医务人员必须重视的工作。
3.目前,手术室护士会为大型手术、疑难手术的病人提供温毯、水毯或warmtouch来为患者增加体温,温毯或水毯上都有两条线,在使用时垫在患者身下,一条线连接加热器,另一条线是探头,需塞入患者肛部持续监测温度,从而有可能对患者直肠粘膜造成损伤,且当患者遇病情变化或麻醉肌松药物作用时会有失禁现象,容易污染探头,长时间会腐蚀材料;warmtouch是持续吹暖风,将探头放在患者鼻咽,用完后需要擦拭消毒,从而存在消毒不彻底,有传染的可能性,同时在使用时部分医生会套个薄膜手套使用,进而也有造成鼻咽粘膜损伤的几率,温毯、水毯或warmtouch在使用时,都无法实时有效的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当加热器出现故障时,有可能无热量散发或高温造成患者皮肤烫伤,而手术中忙碌的医务人员无法第一时间察觉,从而对病人产生伤害。
4.而普通手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时,一般不提供温毯或水毯,而是通过电子监护仪监测患者体温,但电子监护仪必须通过固定点贴电极片,才能监测生命体征,如遇到上腹手术或颈部手术,将会影响手术野消毒,或消毒液侵蚀连线,同时,手术室内仪器多,连线多,攀枝错节,导致设备不易进行放置,且手术医生的站位和手术体位的摆放也受到局限,为此我们提出了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能实时有效的监控和不易放置等缺陷,提供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所述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具有可实时有效的监控和小巧易放置等特点。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包括身体贴片、传感芯片和传导仪器本体,所述身体贴片的前壁上固定连接有传感芯片,所述传导仪器本体的前壁上靠近顶部处安装有显示屏,且显示屏的下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开关和体温区间调节按钮,所述开关和体温区间调节按钮安装在传导仪器本体的前壁上,且传导仪器本体的右侧侧壁上设置有usb接口,所述传导仪器本体的后壁上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且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蓄电池,所述第二安装槽内盘绕设置有充电线,所述传导仪器本体的下方设置有开口朝上的u形安装板,且u形安装板的底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吸盘,所述传导仪器本体的底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与传导仪器本体相远离的一侧与u形安装板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
传导仪器本体的下方靠近后侧处设置有平板,且平板的前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所述第一u形板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且第一u形板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靠近底部处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和第二连杆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且位于上方的两个安装板的顶部与传导仪器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两个安装板的后壁与平板的前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前壁上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
7.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和第二连杆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安装板与第一螺纹杆相对应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延伸到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其活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杆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且第一u形板的左右两侧内壁与第二螺纹杆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杆与第二连杆相远离的一端穿过延伸到第二螺纹孔内并与其活动连接。
9.优选的,横板与传导仪器本体相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且u形安装板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右侧内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与第二安装槽相匹配的盖板。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身体贴片,可便捷的贴至患者身体上的非手术区域,身体贴片为亲肤透气材质,便于粘贴和撕脱,不会损伤患者的皮肤,不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同时,也可避免插入肛门、鼻咽等侵入操作,造成粘膜和皮肤损伤,通过传感芯片和传导仪器本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实现无线连接,实时的传递和接收患者的身体体温,进行风险预警提示,进而可有效的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盘和u形安装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实现便捷的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手术室内任何不影响手术的位置上,进而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可在icu、新生儿科等监护病房推广使用,进一步有效的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u形安装板、平板、第一u形板、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安装板、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横板和拉动把手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可便捷的调节传导仪器本体的高度,且可对传导仪器本体进行支撑限位,使得医务人员便于观看显示屏上的体温区间值。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传导仪器本体的后视图;
17.图3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中标号:1、身体贴片;2、传感芯片;3、传导仪器本体;4、显示屏;5、usb接口;6、开关;7、体温区间调节按钮;8、u形安装板;9、平板;10、第一u形板;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二螺纹杆;14、吸盘;15、第一安装槽;16、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无线体温预警探测仪,包括身体贴片1、传感芯片2和传导仪器本体3,身体贴片1为亲肤透气材质,在使用时方便粘贴和撕脱,且不会对患者的皮肤造成损伤,不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同时,也可避免插入肛门、鼻咽等侵入操作,造成粘膜和皮肤损伤,身体贴片1的前壁上固定连接有传感芯片2,传导仪器本体3的前壁上靠近顶部处安装有显示屏4,从而可实现无线连接,实时的传递和接收患者的身体体温,进行风险预警提示,进而可有效的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且显示屏4的下方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开关6和体温区间调节按钮7,开关6和体温区间调节按钮7安装在传导仪器本体3的前壁上,且传导仪器本体3的右侧侧壁上设置有usb接口5,传导仪器本体3的后壁上从上往下依次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5和第二安装槽16,且第一安装槽15内安装有蓄电池,第二安装槽16内盘绕设置有充电线,第二安装槽16的右侧内壁上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与第二安装槽16相匹配的盖板,传导仪器本体3的下方设置有开口朝上的u形安装板8,且u形安装板8的底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吸盘14,从而可便捷的将本装置固定安装在手术室内不影响手术操作的位置上,进而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可在icu、新生儿科等监护病房推广使用,进一步有效的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传导仪器本体3的底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与传导仪器本体3相远离的一侧与u形安装板8的内壁活动连接,横板与传导仪器本体3相远离的一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滑块,且u形安装板8的左右两侧内壁上分别开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传导仪器本体3的下方靠近后侧处设置有平板9,且平板9的前侧设置有开口朝下的第一u形板10,第一u形板10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1,且第一u形板10的左右两侧内壁之间靠近底部处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2,第二连杆12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13,且第一u形板10的左右两侧内壁与第二螺纹杆13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第二螺纹杆13与第二连杆12相远离的一端穿过延伸到第二螺纹孔内并与其活动连接,第一连杆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和第二连杆12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分别活动连接有安装板,且位于上方的两个安装板的顶部与传导仪器本体3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连杆1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顶部和第二连杆12的左右两侧侧壁上靠近底部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安装板与第一螺纹杆相对应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一螺纹孔,第一螺纹杆与第一螺纹杆相对的一端延伸到第一螺纹孔内并与其活动连接,位于下方的两个安装板的后壁与平板9的前壁固定连接,第二连杆12的前壁上靠近顶部处固定连接有拉动把手,从而可便捷的调节传导仪器本体3的高度,且可对传导仪器本体3进行支撑限位,使得医务人员便于观看显示屏4上的体温区间值。
21.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本装置放置手术室内不影响手术操作的位置上,进而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同时可在icu、新生儿科等监护病房推广使用,进一步有效的扩大了本装置的适用范围,通过吸盘14将本装置固定住,跟患者做好术前沟通,将身体贴片1贴至患者身体上的非手术区域,身体贴片1为亲肤透气材质,便于粘贴和撕脱,不会
损伤患者的皮肤,不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消毒,同时,也可避免插入肛门、鼻咽等侵入操作,造成粘膜和皮肤损伤,握住拉动把手向下拉动,第二连杆12受力带动第一u形板10在位于下方的安装块上向下偏转,第一u形板10上的第一连杆11受力带动传导仪器本体3在u形安装板8上向下滑动,从而可便捷的调节传导仪器本体3的高度,且可对传导仪器本体3进行支撑限位,使得医务人员便于观看显示屏4上的体温区间值,传导仪器本体3的高度调节完成后,停止对拉动把手的拉动,启动开关6,按动体温区间调节按钮7,设置好对温度区间值,传导仪器本体3在工作时,接收到传感芯片2传递的患者体温,当患者的体温超过或低于设置好的温度区间值时,传导仪器本体3会报警提示医务人员采取措施,从而可实现无线连接,实时的传递和接收患者的身体体温,进行风险预警提示,进而可有效的对患者的体温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控。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