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70383发布日期:2021-03-05 19:10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


背景技术:

2.健康检测仪通常用来检测使用者的身高、体重、体脂等信息,是当代校园学生进行健康检测的重要仪器。
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847155u,公告日为2019.12.2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学生健康检测仪,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底座上还设有呈竖直状分布的竖直杆,固定底座上设有站立板,竖直杆的顶端设有顶板,固定底座上还设有若干个呈矩阵式排列的滚轮,固定底座的底面还设有若干个呈矩阵式排列的支撑装置,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固定底座紧密焊接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套筒。
4.通过设置的滚轮便于其移动,另外通过设置的支撑装置,当转动套筒至防滑盘支撑地面的时候,此时滚轮悬空,保证其无法移动,且防滑盘支撑在地面上,保证其结构更加牢固稳定,在下次移动该装置时,仅需逆向转动套筒至滚轮支撑地面即可。但是支撑装置具有若干个,一一转动各个套筒才能保证支撑装置升降调整到位,而各个套筒的转动需要分别进行,导致整个操作过程较为麻烦,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能够同步控制多个支撑座进行升降,省时省力,具有提高其操作使用的便捷性的效果。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上设有用于将检测仪本体测试数据无线传输的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连接有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通过无线通信与通信模块连接,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若干滚轮以及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升降滑动于底座底部的升降盘以及设置于升降盘底部的若干个支撑座,所述升降盘顶部中心设有升降套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转动于底座上的升降丝杆以及用于驱动升降丝杆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升降套座套设于升降丝杆上并与升降丝杆螺纹连接。
8.进一步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升降丝杆顶端的传动蜗轮、与传动蜗轮连接的传动蜗杆以及设置于传动蜗杆一端上的把手,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的容纳槽,所述传动蜗杆远离传动蜗轮的一端穿设出容纳槽侧壁并与把手连接,所述把手位于底座一侧。
9.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底部固设有导向杆,所述升降盘上开设有供导向杆相对滑动的导向口。
10.进一步设置:所述升降盘相对于滚轮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口,各个支撑座分别分布于升降盘的各个边角处。
11.进一步设置:所述检测仪本体包括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架、设置于支架上的设备主机以及设置于支架与底座上的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与设备主机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设备主机连接。
12.进一步设置:所述设备主机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测试数据打印出的数据打印机。
13.进一步设置:所述设备主机上设有功放器与喇叭,所述功放器与设备主机连接,所述喇叭与功放器连接。
14.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的侧壁上设置有折叠扶手,所述折叠扶手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上的转杆以及与转杆一端连接的扶手,所述支架侧壁上开设有供转杆转动并插接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槽口向外延伸有定位筒,所述转杆转动插接于定位筒上,且所述定位筒上设有用于将转杆固定于定位筒上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穿设过定位筒,且锁紧时,所述固定螺栓抵触于转杆侧壁上。
15.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槽的深度与转杆的长度大小一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7.1、通过驱动组件带动升降丝杆转动,即可带动整个升降盘升降,从而调整支撑座的高度,以便于同步控制多个支撑座进行升降,省时省力,具有提高其操作使用的便捷性的效果;
18.2、通过传动蜗轮与传动蜗杆的配合,便于带动升降丝杆转动,并且把手位于底座一侧,通过在底座侧边操作即可控制支撑装置升降,操作方便快捷;
19.3、通过设置的折叠扶手,能够在使用者测量使用时展开,以供使用者手扶,方便使用者站上或离开健康检测仪,在需要搬运存放时,则可将折叠扶手折叠收起,方便健康检测仪进行转移和存放。
附图说明
20.图1为健康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设备主机、通信模块与移动终端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2.图3为健康检测仪将底座剖开的部分结构剖视示意图;
23.图4为健康检测仪的仰视示意图;
24.图5为健康检测仪将折叠扶手展开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健康检测仪将定位筒与转杆剖开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底座;11、容纳槽;12、导向杆;2、检测仪本体;21、支架;211、定位槽;212、定位筒;22、设备主机;23、检测模块;24、数据打印机;25、功放器;26、喇叭;3、通信模块;4、移动终端;5、滚轮;6、支撑装置;61、升降盘;611、升降套座;612、导向口;613、让位口;62、支撑座;7、升降丝杆;8、驱动组件;81、传动蜗轮;82、传动蜗杆;83、把手;9、折叠扶手;91、转杆;92、扶手;10、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7.参照图1至图6对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做进一步说明。
28.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检测仪,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的检测仪本体2,检测仪本体2包括固定于底座1上的支架21、设置于支架21上的设备主机22以及设置于支架21与底座1上的检测模块23,使用者只需站在底座1上,即可利用检测模块23对人体进行健康检测,并生成数据于设备主机22中,方便使用者查看。
29.如图1所示,在设备主机22的一侧设有用于将测试数据打印出的数据打印机24,以便于提供纸质报告给使用者进行查阅。设备主机22上设有功放器25与喇叭26,功放器25与设备主机22连接,喇叭26与功放器25连接,以便于播报检测信息,其中设备主机22具备启闭功放器25的按钮开关,可根据使用场景需求打开或关闭功放器25。
30.如图1和图2所示,在检测仪本体2上还设有用于将检测仪本体2测试数据无线传输的通信模块3,通信模块3与设备主机22连接,其中,通信模块3连接有移动终端4,移动终端4通过无线通信(如wifi或数据流量)与通信模块3连接,从而能够通过通信模块3将测试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4上,方便在移动终端4上直接查阅并保存。
3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底座1底部设有若干滚轮5以及支撑装置6,若干个滚轮5呈矩阵式排列固定于底座1底部,支撑装置6包括升降滑动于底座1底部的升降盘61以及设置于升降盘61底部的若干个支撑座62,在升降盘61顶部中心固设有升降套座611,底座1上设有转动于底座1上的升降丝杆7以及用于驱动升降丝杆7转动的驱动组件8,升降丝杆7定位转动于底座1的中心处,升降套座611套设于升降丝杆7上并与升降丝杆7螺纹连接,从而通过驱动组件8带动升降丝杆7转动,即可带动升降套座611相对于升降丝杆7升降,以便于控制升降盘61与支撑座62的升降,提高操作使用的便捷性。其中,升降盘61的升降高度不小于滚轮5的高度,以便于根据使用需求,控制支撑座62进行下降进行支撑或收起利用滚轮5移动。
32.如图3所示,进一步的,底座1底部固设有导向杆12,升降盘61上开设有供导向杆12相对滑动的导向口612,以利用导向杆12与导向口612的导向配合,提高升降盘61升降的稳定性。若干个支撑座62呈矩阵式分别分布排列于升降盘61底部的各个边角处,且在升降盘61相对于滚轮5的位置处开设有让位口613,以方便升降盘61升降,且支撑座62进行支撑时更为稳定。
33.如图3所示,具体的,驱动组件8包括设置于升降丝杆7顶端的传动蜗轮81、与传动蜗轮81连接的传动蜗杆82以及设置于传动蜗杆82一端上的把手83,其中,底座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传动蜗轮81与传动蜗杆82的容纳槽11,传动蜗杆82远离传动蜗轮81的一端穿设出容纳槽11侧壁并与把手83连接,把手83位于底座1一侧。通过在底座1一侧控制把手83转动,即可通过传动蜗杆82带动传动蜗轮81转动,从而控制升降丝杆7转动,方便控制升降盘61升降,以同步带动多个支撑座62升降,提高操作使用的便捷性。
34.如图5和图6所示,在支架21的侧壁上设置有折叠扶手9,折叠扶手9包括转动设置于支架21上的转杆91以及与转杆91一端连接的扶手92,支架21侧壁上开设有供转杆91转动并插接的定位槽211,定位槽211的深度与转杆91大小一致,方便将转杆91收入定位槽211内,并使得扶手92靠近支架21进行收合,以在不使用扶手92时将其进行折叠。其中,在定位槽211的槽口向外延伸有定位筒212,转杆91转动插接于定位筒212上,且定位筒212上设有用于将转杆91固定于定位筒212上的固定螺栓10,固定螺栓10螺纹穿设过定位筒212,且锁紧时,固定螺栓10抵触于转杆91侧壁上,从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限制转杆91的转动,以便于
定位扶手92进行使用。若需要移动健康测试仪,可将扶手92转移至支架21背离底座1的一侧进行推动使用;若使用者进行测试,可将扶手92转移至支架21朝向底座1的一侧,并将转杆91延伸出定位槽211,以供使用者搭扶,方便使用者上下底座1。
35.工作原理:在需要利用滚轮5移动健康检测仪时,通过控制把手83转动,使得传动蜗杆82带动传动蜗轮81转动,从而带动升降丝杆7转动,即可控制升降套座611上升,使得升降盘61与支撑座62上升至高于滚轮5的位置,从而将滚轮5抵触于地面上,即可利用滚轮5进行移动。若转移至适当位置进行使用时,通过控制把手83反向转动,即可通过升降丝杆7带动升降套座611下降,将升降盘61下降,使得各个支撑座62抵触于地面上,并使得滚轮5悬空,接保证仪器稳定,方便使用者进行测量使用。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步控制多个支撑座62进行升降,无需一一调整,省时省力,具有提高其操作使用的便捷性的效果。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