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755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齿修复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



背景技术:

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牙科问题就是蛀牙或使用上的磨耗,一旦发生则牙齿的结构将破损而形成坑洞,进而导致更严重的蛀蚀现象,通常在蛀牙情形仍轻微时,采取补牙的方法即可妥善处理,然而若已到严重的程度,则必须采取根管治疗,因而使牙齿失去牙髓营养的供应,其强度将日渐衰弱且不能咀嚼较硬的东西,此时一般建议须在原有牙齿上套上人工牙冠,借以保护牙齿以及维持牙齿的固有功能。

现有的牙冠的连接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是螺丝固位,牙冠和基台之间用螺丝连接,这种连接便于拆卸,但是对加工精度和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对来说,材料的费用也偏高且在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螺丝松动或折断的情况;

第二种时粘接固位,这种连接方式对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而且受力更均匀,不过缺点在于拆卸较困难,而且在连接处需要一定粘贴面积才能保证连接较为稳定并且粘接所使用的化学粘接剂还会对口腔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造成种植体周围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包括内冠、外冠及卡榫,其中:

所述内冠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嵌接槽,且所述嵌接槽内部固定设置有卡榫;

所述外冠顶部设置有咬合面,且所述咬合面与目标牙齿的顶面相同;

所述外冠底部设置有贴合面,所述贴合面形状与内冠顶面相对合,且所述贴合面可与所述内冠顶面相互贴合;

所述贴合面底部中心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卡榫,且所述嵌接槽内卡榫与所述贴合面底部卡榫可相互榫接;

所述卡榫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榫头,且所述榫头顶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凸肋;

所述卡榫两侧对应设置有榫眼,且所述榫眼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块。

优选的,所述嵌接槽内卡榫与所述贴合面底部卡榫可相互垂直交叉设置使榫头与榫眼相对应,所述榫头与榫眼可相互插接,且所述固定凸肋可与固定块相互插接。

优选的,所述榫头与所述榫眼形状及大小相互一致,且所述榫头与所述榫眼厚度相互一致。

优选的,所述固定凸肋与所述固定块形状及大小相互一致,且所述固定凸肋与所述固定块厚度相互一致。

优选的,所述榫头与所述榫眼截面为扇形,且扇形圆心角为90°。

优选的,所述底座、榫头、固定凸肋及固定块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榫接式可替换牙冠:

1、通过采用榫接的方式使内冠与外冠相互连接,方便装配,便于拆卸,受力均匀,可以有效提高内冠与外冠的稳固性,减少外冠脱落率,并且延长种植牙的使用寿命,对口腔黏膜刺激较小,不易引起种植体周围炎;

2、通过榫接的方式使内冠与外冠相互连接,只要按照旧的数据做出新的外冠即可,使内冠无须更换,不会完全破坏旧的义齿,可最大限度缩短更换新义齿的适应期;

3、由于卡榫可相互榫接,可以有效提高卡榫通用性,并且卡榫可采用同一模具加工,大大节约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榫头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榫头相互榫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冠,2-外冠,3-卡榫;

11-嵌接槽;

21-咬合面,22-贴合面;

31-底座,32-榫头,33-固定凸肋,34-榫眼,35-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榫卯结构,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连接方式,主要采用凹凸结构紧密镶嵌使制造物保持较高的稳固性。

凸出部分叫榫,凹进部分叫卯,它的受力分布和结构密切相关,榫卯之间的连接在节点转动的同时提供抵抗弯矩的能力,表现为介于刚性节点和铰接节点之间的非刚性连接状态,此外,这种能力使构件之间能够分解荷载,形成整体受力,使该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中所示的一种榫接式可替换牙冠,包括内冠1、外冠2及卡榫3,其中:

所述内冠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嵌接槽11,且所述嵌接槽11内部固定设置有卡榫3,嵌接槽11的形状及深度与卡榫3相互对应设置。

所述外冠2顶部设置有咬合面21,且所述咬合面21与目标牙齿的顶面相同,由此可产生与目标牙齿相同的咬合效果,使患者在咀嚼及咬合时不会产生不适感。

所述外冠2底部设置有贴合面22,所述贴合面22形状与内冠1顶面相对合,且所述贴合面22可与所述内冠1顶面相互贴合,使贴合面22可与内冠1顶面密切抵持。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根据需要于贴合面22设置粘胶层,并通过粘胶层使贴合面22与内冠1顶面形成紧密的粘合,使外冠2固定于内冠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先透过口腔x光摄影及咬合测试得知目标牙齿的咬合数据,借此决定外冠2的形状及厚度等,并借此确定咬合面21与贴合面22的形状。

所述贴合面22底部中心处向外延伸设置有卡榫3,卡榫3采用金属材质制作,且所述嵌接槽11内卡榫3与所述贴合面22底部卡榫3可相互榫接,由于卡榫3可相互榫接,可以有效提高通用性,并且卡榫3可采用同一模具加工,大大节约了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卡榫3可相互榫接,在相互榫接后,就不会发生任何的松动情形,也无需焊接与紧固件连接,可使得外冠2更加稳固地固着于内冠1上,不仅能提升义齿耐用度,且结构简单,便于施作安装,因此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

所述卡榫3包括底座31,所述底座31横截面为圆形结构设计。

所述底座31两侧向外延伸设置有榫头32,且所述榫头32顶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凸肋33;

所述卡榫3两侧对应设置有榫眼34,榫眼34可由卡榫3侧边及底座31合围而成,且所述榫眼34底部向外延伸设置有固定块35。

具体的,所述嵌接槽11内卡榫3与所述贴合面22底部卡榫3可相互垂直交叉设置使榫头32与榫眼34相对应,所述榫头32与榫眼34可相互插接,且所述固定凸肋33可与固定块35相互插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外冠2底部的卡榫3榫头32的垂直交叉嵌入内冠1内卡榫3的榫眼34内,可避免外冠2相对于内冠1水平横移及旋转,同时榫头32与榫眼34相互插接及固定凸肋33与固定块35相互插接,可确保外冠2稳固地固定于内冠1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榫接设置的外冠2与内冠1能承受来自各个方向运动产生的力,尤其是侧向力,从而达到持久稳固的效果,较好的解决临床牙冠松动脱落的问题。

具体的,所述榫头32与所述榫眼34形状及大小相互一致,且所述榫头32与所述榫眼34厚度相互一致,所述固定凸肋33与所述固定块35形状及大小相互一致,且所述固定凸肋33与所述固定块35厚度相互一致。

具体的,所述榫头32与所述榫眼34截面为扇形,且扇形圆心角为90°,所述榫头32与所述榫眼34截面可依序交叉组成360度圆形结构。

具体的,所述固定块35截面为扇形,且扇形圆心角为90°,所述固定块35与所述固定凸肋33可相互卡合。

具体的,所述底座31、榫头32、固定凸肋33及固定块35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将底座31、榫头32、固定凸肋33及固定块35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卡榫3的强度及稳定性。

在加工方面,随着3d打印技术在口腔医学的领域的运用,部件的加工越来越精细,在修复领域,运用3d打印技术制作金属类修复体,与传统铸造修复体相比,明显提高了精度,而且操作简便,节省材料。

在本实用新型中,可运用3d打印技术对内冠1、外冠2及卡榫3进行制作,使内冠1、外冠2及卡榫3可以满足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工作原理:该榫接式可替换牙冠使用时,只需要将外冠2底部的榫头32的垂直交叉嵌入内冠1内的榫眼34内,即可使外冠2底部贴合面22可与所述内冠1顶面相互贴合,使外冠2可快速、准确套入内冠1上;

当需要对外冠2进行更换时,只要按照旧的数据做出新的外冠2即可,与自然牙直接接触的内冠1无须更换,不会完全破坏旧的义齿,可最大限度缩短更换新义齿的适应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