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腋静脉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2063发布日期:2021-03-16 22:2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腋静脉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测压力的防血液溢流的腋静脉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的方法,静脉穿刺是植入起搏器重要步骤之一,腋静脉穿刺相对于锁骨下静脉具有更重要的优势,可以有效减少锁骨下静脉导线故障发生率。但是由于腋静脉穿刺角度大,有发生气胸、误入动脉的风险。在穿刺过程中,一般从血液颜色、流速及透视导引钢丝是否进入下腔进行观察,该种传统方法相对主观,手术时间长,无法直观地判断穿刺位置是否准确,有时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穿刺,严重时会出现术区血液溢流,感染风险增加。

中国公开专利cn206102713u,提出一种腋静脉穿刺针,利用在针套内壁进口处和支管连接处之间设置一密封塞、在针套入口处设置一限位凸台和在套管靠近出口处的内壁设置一导向套,使穿刺针依次穿过限位凸台、密封塞和导向套,以此来提高二次穿刺的成功率,但这种非连续间隔设置的固定孔件反而更不利于同心穿刺贯穿,手术时间更长,而且也无法直观地判断穿刺位置是否正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腋静脉穿刺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直观判断穿刺所在部位,本装置可客观准确判断被穿刺部位是在动静脉、胸膜腔、血管壁或血管壁嵌顿,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步骤及医患暴露射线时间,同时还可防止血液溢流,避免感染风险,节约手术时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腋静脉穿刺装置,包括一体贯通设置的套管和套座,所述套座具有y型支管,所述套座还具有用于检测被穿刺针穿刺部位压力的测定组件;

所述测定组件与所述y型支管分别置于所述套座两侧,且与所述套座互通设置;

所述测定组件可单向控制所述套座远离所述套管一端的针座口和所述套座与所述测定组件互通的连接口。穿刺时,测定组件与套座关闭连接;穿刺完成后,穿刺针回撤至针座口,测定组件将针座口关闭并与套座连通,测定组件测定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通过压力感受器处理显示,根据压力感受器显示的压力波动幅度,即可判断穿刺位置所在的身体部位。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无需其它额外的贵重配件或材料即可精准判断穿刺位置,节约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测定组件包括定件、压力感受器和调节件,其中,

所述定件贯穿所述套座单侧壁,并与所述y型支管、所述针座口互通连接;

所述压力感受器一端置于所述定件内并与所述套座连接,另一端与外设显示器连接;所述压力感受器实时检测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被所述显示器显示;

所述调节件置于所述套座上并分别与所述定件靠近所述套座一端和所述针座口单向密封连接配合。通过定件与压力感受器连接,同时用调节件来控制穿刺针与针座口一侧的进口为关闭状态,以使套座内形成一封闭的空腔,便于压力感受器监测压力跳动情况,同时如实地向显示器传递信息,以此来准确判断被穿刺部位所在位置,若压力感受器显示为静脉压力,即约为10mmhg时,波形符合静脉波形,则表示穿刺成功,再从y型支管处进入导引钢丝;若压力感受器为非静脉压,则表述穿刺不成功,调节件将定件与套座连通口关闭并打开针座口,重新操作穿刺针进行穿刺。

进一步的,所述定件置于所述套座靠近所述针座口一侧设置,并与所述y型支管均位于所述套座轴向同一截面内且对位设置。这一设置的结构不仅便于术者操作,而且可便于观察血液流通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定件与所述套座的连接点位于所述y型支管与所述针座口之间且靠近所述y型支管与所述套座的连接点设置。防止测定组件妨碍从y型支管进入导引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定件垂直于所述套座长度轴线设置。有利于压力感受器监测压力值,测值准确且易于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定件为阶梯形结构的凸台,沿所述凸台轴线具有内螺纹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压力感受器相适配。通过单向控制的调节件使针座口具有单向活瓣功能,定件与套座的连接处为螺旋官腔,在穿刺针进针、穿刺针拔针、进出导引钢丝以及连接压力感受器时保证术区无血液流出及气体进入,减少感染的风险,避免清理血迹,节约手术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件分别用于控制所述定件与所述套座的连通口和所述针座口,包括一个独立设置的二通单向可调开关或两个独立设置的单向开关。单向旋转开关可进一步保证在穿刺针进针、穿刺针拔针、进出导引钢丝以及连接压力感受器时保证术区无血液流出及气体进入。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口设有沿所述套座长度向所述套管一侧延伸设置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穿刺针针座中阶梯台相适配。穿刺针针座的阶梯台与穿刺针针头的斜面位于同一轴线侧面上,凹槽与穿刺针针座的阶梯台相配合,则便于术者确定穿刺针针头的斜面所在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与所述y型支管被置于同一轴平面设置,且所述凹槽与所述y型支管位于同一侧。通过y型支管的朝向即可判断穿刺针针头斜面的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靠近所述测定组件侧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距离所述套管远离所述测定组件一端的长度为5cm。术者根据刻度线即可判断穿刺针进针深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腋静脉穿刺装置,穿刺时,测定组件与套座关闭连接;穿刺完成后,穿刺针回撤至针座口,测定组件将针座口关闭并与套座连通,测定组件测定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通过压力感受器处理显示,根据压力感受器显示的压力波动幅度,即可判断穿刺位置所在的部位。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无需其它额外的贵重配件或材料即可精准判断穿刺位置,节约成本。

通过脉压值的波动情况,可精准判断被穿刺部位所在位置。具体为: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10mmhg时,则可判定被穿刺部位在静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3~-2mmhg时,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胸膜腔;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80~120mmhg时,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动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波动幅度减小,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遇血管壁;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无波动,则可判断穿刺部位遇血管壁嵌顿。

同时通过单向控制的调节件使针座口具有单向活瓣功能,定件与套座的连接处为螺旋官腔,在穿刺针进针、穿刺针拔针、进出导引钢丝以及连接压力感受器时保证术区无血液流出及避免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气体栓塞的风险,减少感染的风险,避免清理血迹,节约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腋静脉穿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穿刺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静脉压的脉压波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动脉压的脉压波动图。

图中:

10、套管20、套座30、y型支管

40、针座口50、凹槽60、测定组件

61、定件62、调节件70、穿刺针

71、针座72、阶梯台73、针头

80、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腋静脉穿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一体贯通设置的套管10和套座20,套座20上具有三通连接设置的y型支管30,套座20上还设有用于检测穿刺针70穿刺部位压力的测定组件60,以判定穿刺是否成功。其中,测定组件60与y型支管30分别置于套座20的两侧轴向面,且测定组件60与套座20互通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测定组件60可单向控制套座20远离套管10一端的针座口40和套座20与测定组件60互通的连接口。也即是说,穿刺时,测定组件60与套座20一侧关闭连接;穿刺完成后,穿刺针70回撤至针座口40,测定组件60将针座口40关闭并与套座20连通,此时测定组件60测定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通过压力感受器处理显示,根据压力感受器显示的压力波动幅度,即可判断被穿刺位置所在身体哪个部位。本实施例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无需其它额外的贵重配件或材料即可精准判断穿刺位置,节约成本。

具体地,测定组件60包括定件61、压力感受器和调节件62,其中,定件61贯穿套座20的单侧壁设置,并与套管10、y型支管30和针座口40互通连接。压力感受器一端置于定件61的内部并与套座20连接,另一端与外设的脉搏显示器连接;压力感受器可实时检测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将压力值传递给所述显示器,且以波形图的方式显示出来。本实施例中,压力感受器即为动脉压力感受器,主要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不是直接感受压力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的变化,并以一定的波动幅度在外设的脉搏显示器上显示脉压值的变化情况,此为本领域的常用装置,在此省略附图。进一步的,调节件62设置在套座20上并分别与定件61靠近套座20的一端和针座口40单向密封连接配合。

通过脉压值的波动情况,可精准判断被穿刺部位所在身体的位置。具体为: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10mmhg时,如图3所示,则可判定被穿刺部位在静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3~-2mmhg时,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胸膜腔。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80~120mmhg时,如图4所示,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动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波动幅度减小,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遇血管壁。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无波动,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遇血管壁嵌顿。

进一步的,定件61设于在套座20靠近针座口40一侧的位置设置,并与y型支管30均位于套座20的轴向同一截面内且对位设置。定件61为阶梯形结构的凸台,定件61靠近套装20的一端直径小于置于套装20外侧的直径,且沿凸台轴线方向上具有内螺纹的通孔,通孔与压力感受器相适配。定件61的轴线与y型支管30的轴线位于同一个平面内且均在套座20的轴向截面内。这一设置的结构不仅便于术者操作,而且可使术者便于观察血液流通情况。

定件61与套座20的连接点位于y型支管30与针座口40之间且靠近y型支管30与套座20的连接点设置,可保证从y型支管30进入导引钢丝,避免测定组件60妨碍导引钢丝进入。优选地,定件61垂直于套座20的长度轴线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压力感受器监测压力值,测值准确且易于操作。

调节件62为旋转开关,分别用于控制定件61与套座20的连通口和针座口40,调节件62有两种结构,一种是包括一个独立设置的二通单向可调开关,就是采用市面上常用的二通单向开关,当针座口40关闭时,则定件61一端开启;当针座口40开启时,则定件62一端关闭。另一种是两个独立设置的单向开关,分别与定件62连接和针座口40连接,仍然能够保证对针座口40和定件61的控制。通过单向控制的调节件62使针座口40具有单向活瓣功能以及定件61与套座20的连接处为螺旋官腔,单向旋转开关设置的调节件62可保证在穿刺针70进针、穿刺针70拔针、进出导引钢丝以及连接压力感受器时保证术区无血液流出,同时避免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气体栓塞的风险,减少感染的风险,避免清理血迹,节约手术时间。

在针座口40处设有沿套座20长度方向向套管10一侧延伸设置的凹槽50,凹槽50的宽度和深度与穿刺针70中针座71上的阶梯台72相适配。具体地,穿刺针70中针座71的阶梯台72与穿刺针70中针头73的斜面位于同一轴线平面上,凹槽50与穿刺针70的阶梯台72相配合,则便于术者确定穿刺针70的针头73斜面所在的方向。优选地,凹槽50与y型支管30被置于同一轴平面设置,且凹槽50与y型支管30位于同一侧,这一设置可通过y型支管30的朝向即可判断穿刺针70中针头73的斜面所朝方向,有利于术者进行腋静脉穿刺。

进一步的,在套管10靠近测定组件60的一侧且沿套管10的径向上设有刻度线80,刻度线80距离套管10远离测定组件60一端的长度d为5cm,术者可根据刻度线80即可判断穿刺针70进针深度,便于确定穿刺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可客观准确判断被穿刺部位是在动静脉、胸膜腔、血管壁或血管壁嵌顿,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步骤及医患暴露射线时间,同时还可防止血液溢流,避免感染风险,节约手术时间。

通过定件61与压力感受器连接,并用调节件62来控制穿刺针70与针座口40一侧的状态,以使套座20内形成一封闭的空腔,便于压力感受器监测压力跳动情况,同时如实地向显示器传递信息,以此来准确判断被穿刺部位。若压力感受器显示为静脉压力,即约为10mmhg时,波形符合静脉波形,则表示穿刺成功,再从y型支管30处进入进导引钢丝。若压力感受器为非静脉压,则表述穿刺不成功,调节件62将定件61与套座20的连通口关闭并打开针座口40,重新操作穿刺针70进行穿刺。

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腋静脉穿刺装置,穿刺时,测定组件与套座关闭连接;穿刺完成后,穿刺针回撤至针座口,测定组件将针座口关闭并与套座连通,测定组件测定被穿刺部位的压力并通过压力感受器处理显示,根据压力感受器显示的压力波动幅度,即可判断穿刺位置所在的部位。结构简单且经济实用,无需其它额外的贵重配件或材料即可精准判断穿刺位置,节约成本。

2、通过脉压值的波动情况,可精准判断被穿刺部位。具体为: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10mmhg时,则可判定被穿刺部位在静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3~-2mmhg时,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胸膜腔;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为80~120mmhg时,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在动脉;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波动幅度减小,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遇血管壁;若压力感受器显示的脉压值无波动,则可判断被穿刺部位遇血管壁嵌顿。

3、同时通过单向控制的调节件使针座口具有单向活瓣功能,定件与套座的连接处为螺旋官腔,在穿刺针进针、穿刺针拔针、进出导引钢丝以及连接压力感受器时保证术区无血液流出及避免空气进入血液循环形成气体栓塞的风险,减少感染的风险,避免清理血迹,节约手术时间。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