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贴膜

文档序号:25196193发布日期:2021-05-28 10:56阅读:554来源:国知局
留置针贴膜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留置针贴膜。



背景技术:

留置针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输液工具,留置针在使用时需要对其导管进行固定,以防止导管与输液管脱落。然而,目前缺乏对留置针导管进行有效固定的贴膜,一般是通过医用胶带直接将留置针的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这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输液时导管一直压迫患者的皮肤上,容易出现压痕或者血液流通不畅,造成患者不适:二是换液时需要将医用胶带撕开后,才能置换输液管,胶带撕开时容易带动覆在留置针上的覆膜,从而造成留置针移动或者脱落,需要重新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的同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简单的结构同时也很难辨认出埋针的日期,需要医护人员查看档案进行确认,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很大工作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留置针贴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留置针贴膜,贴膜主体、防粘隔离贴、缓冲垫、颜色标识卡、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所述贴膜主体外侧边设有所述防粘隔离贴,所述缓冲垫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所述缓冲垫和所述贴膜主体相交处设有间隙,以实现留置针前端可以设置在所述贴膜主体底部同时尾端设置在所述缓冲垫上,所述颜色标识卡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以实现固定。

所述防粘隔离贴包括粘胶层和无纺布层,所述粘胶层上设有所述无纺布层。

所述防粘隔离贴上均匀设有气孔。

所述缓冲垫包括固定膜、抗菌层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上依次设有所述抗菌层和所述固定膜,所述固定膜一端与所述抗菌层固定连接其余部分与所述抗菌层相分离,所述固定膜内侧具有粘性,以实现粘贴在所述防粘隔离贴外侧表面固定留置针座。

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表面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带和所述第二固定带末端均设有魔术贴刺毛层,与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的魔术贴圆毛层相对应。

所述颜色标识卡包括粘贴底座和颜色标识层,所述颜色标识层通过所述粘贴底座设置在所述防粘隔离贴上。

所述颜色标识层为多片粘贴标签组成,所述粘贴标签上的颜色各不相同,以实现标识的作用。

所述粘贴标签包括标签主体和凸片,所述标签主体上设有所述凸片,所述标签主体和所述粘贴底座紧密连接,所述凸片突出在所述粘贴底座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方案针对现有中留置针贴膜存在的结构简单的问题做出改进,增加了防粘隔离贴一方面提高了贴膜的固定效果,同时也避免了贴膜边缘易翘起的问题,防粘隔离贴上设有气孔便于透气,利用缓冲垫减少了皮肤表面的压力,同时可以便捷的固定留置针座,无需用胶布另行固定,减小患者皮肤的粘贴面积,增加了舒适度,颜色标识卡便于医护人员确认患者埋针的天数,使用方便,固定带起到辅助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防粘隔离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缓冲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颜色标识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粘贴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贴膜主体,2为防粘隔离贴,3为缓冲垫,4为颜色标识卡,5为第一固定带,6为第二固定带,7为粘胶层,8为无纺布层,9为气孔,10为固定膜,11为抗菌层,12为缓冲层,13为魔术贴刺毛层,14为魔术贴圆毛层,15为粘贴底座,16为颜色标识层,17为粘贴标签,18为标签主体,19为凸片,20为留置针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留置针贴膜,贴膜主体1、防粘隔离贴2、缓冲垫3、颜色标识卡4、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贴膜主体1外侧边设有防粘隔离贴2,缓冲垫3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缓冲垫3和贴膜主体1相交处设有间隙,以实现留置针前端可以设置在贴膜主体1底部同时尾端设置在缓冲垫3上,颜色标识卡4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以实现固定。

防粘隔离贴2包括粘胶层7和无纺布层8,粘胶层7上设有无纺布层8。

防粘隔离贴2上均匀设有气孔9。

缓冲垫3包括固定膜10、抗菌层11和缓冲层12,缓冲层12上依次设有抗菌层11和固定膜10,固定膜10一端与抗菌层11固定连接其余部分与抗菌层11相分离,固定膜10内侧具有粘性,以实现粘贴在防粘隔离贴2外侧表面固定留置针座。

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结构相同,对称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表面的两侧,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末端均设有魔术贴刺毛层13,与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的魔术贴圆毛层14相对应。

颜色标识卡4包括粘贴底座15和颜色标识层16,颜色标识层16通过粘贴底座15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

颜色标识层16为多片粘贴标签17组成,粘贴标签17上的颜色各不相同,以实现标识的作用。

粘贴标签17包括标签主体18和凸片19,标签主体18上设有凸片19,标签主体18和粘贴底座15紧密连接,凸片19突出在粘贴底座15外部。

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3所示,使用贴膜主体1覆盖在留置针座20的表面上进行初步固定,留置针座20后端设置在缓冲垫3的抗菌层11和缓冲层12上起到缓冲和杀菌的效果,同时利用固定膜10进行二次粘贴固定,再实际使用中如固定膜10多次粘贴导致失去粘性可以使用医用胶布等进行代替。颜色标识卡4主要用于记录患者埋针的天数,让医护人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患者的护理天数,使用方法为在结束每日的治疗后由医护人员撕掉一个粘贴标签17,通过剩余的标签颜色数量进行判断治疗天数。实际使用中可根据情况添加图案标识等,增加标识的信息量进行使用。

第一固定带5和第二固定带6作为辅助固定带设置在防粘隔离贴2上,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辅助固定,减小贴膜发生位移的几率。

如图4-5所示,标签主体18上设置的凸片19,便于让医护人员将粘贴标签17和粘贴底座15进行分离。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