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962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修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口腔上颌窦瘘(oroantralfistula,oaf)最常见于上颌第一磨牙拔除术后,也可见于第二、三磨牙。一般直径小于5mm的oaf可自行愈合,瘘口过大或者有慢性炎症时,则需要择期行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颊侧或腭侧滑行瓣、带蒂腭侧转移瓣、颊脂垫瓣转移等。但如果应用软组织瓣覆盖瘘口,会导致缺牙区骨量不足,当患者有种植需求、需要行上颌窦提升术时,由于口腔黏膜与上颌窦黏膜黏连在一起,剥离窦底黏膜非常困难,强行剥离极易造成上颌窦黏膜穿孔,手术会变得十分棘手。

proctor首次报道了取髂棘移植于oaf处以修复骨缺损,hass等报道从颏部取小块骨,使其正好可以填塞瘘道的骨缺损,再用颊侧滑行瓣覆盖瘘口。上述两种方法,自体骨移植物均直接与上颌窦相通,数月后待瘘口附近的上颌窦黏膜自行迁移愈合,再行上颌窦提升术。虽然自体骨移植可以实现骨增量,但移植初期骨块直接暴露于窦腔,感染风险高;供区取骨造成了新的手术损伤,如果取髂骨还需全麻下操作,创伤大,费用高;二期还需要再行上颌窦提升术,才可种植修复,增加了患者的等待时间、手术次数和费用。lee等报道,将瘘口周围的部分口腔黏膜旋转推入上颌窦腔,缝合后与残存的窦黏膜一起上抬适当高度,形成一层完整的膜分隔了移植的自体骨和窦腔,再用带蒂旋转腭侧瓣覆盖口腔瘘口。这样将上颌窦提升术和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同期完成,节省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但移植髂骨创伤较大,此方法比较适用于直径大于15mm的大型oaf修复。

临床上大型oaf比较少见,一般多见一个牙位宽的oaf,因此探索一种可以同时封闭口腔上颌窦瘘和增加缺牙区骨量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以节省患者等待种植修复的时间,减少手术步骤,并且尽可能减小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包括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远中表面匹配的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近中表面匹配的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以及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围合形成封闭袋体,袋体内设有骨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相对设置;袋体自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端至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的材料为可吸收胶原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袋体的容积为3~5cm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在所述袋体中的填充度为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骨粉的粒径为1~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的壁厚为1~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的壁厚为1~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的壁厚为1~3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的壁厚为1~3mm。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后,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完全阻隔了骨移植材料和上颌窦腔,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用于封闭上颌窦瘘口,骨粉可增加缺牙区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同时辅助口腔上颌窦瘘封闭术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增加缺牙区骨量为种植牙打下基础。同时免去了二次手术时有可能出现的软组织黏连、黏膜穿孔等风险;无需开辟第二术区取骨,创伤小;一次性完成两种手术减少了患者种植等待时间,节省了手术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膜修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膜修复装置使用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生物膜修复结构使用结束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图中的元件标号:

1袋体

11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

12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

13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

14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

2骨粉

3上颌窦

4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

5牙槽骨侧壁远中

6牙槽骨侧壁近中

7上颌窦瘘口

8口腔黏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装置、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装置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包括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远中5表面匹配的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近中6表面匹配的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以及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所述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围合形成封闭袋体1,所述袋体1内设有骨粉2。

其中,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和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符合常规的人体生理构造。如图2,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为上凸弧度的曲面,顶起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部分,与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下表面拟接触的部分基本贴合。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为的壁边缘内凹,中间外凸的连续曲面,应用时,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远中5表面匹配具体是指:牙槽骨侧壁远中与牙槽骨侧壁远中5拟接触的部分的轮廓基本一致。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为的壁边缘内凹,中间外凸的连续曲面,应用时,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形状上与牙槽骨侧壁近中6表面匹配具体是指: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与牙槽骨侧壁近中6拟接触的部分的轮廓基本一致。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为向外略凸出的弧面,应用时,可封闭贴合生物膜曲壁14封闭上颌窦瘘口7。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上颌窦内提升术中后,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完全阻隔了骨移植材料和上颌窦腔,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用于封闭上颌窦瘘口7,骨粉可增加缺牙区骨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可同时辅助口腔上颌窦瘘封闭术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增加缺牙区骨量为种植牙打下基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相对设置。袋体1自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端至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端的横截面积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和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的材料为可吸收胶原膜,可吸收胶原膜为柔软可变形的材质。通常情况下,本领域知悉的可吸收胶原膜都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在一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吸收胶原膜可以是bio-gide胶原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袋体1的容积为3~5cm3。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袋体1的容积可以是3cm3,4cm3和5cm3,在上述容积范围内,适用于不同上颌窦3大小的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骨粉2在所述袋体1中的填充度为100%。填充度为100%具体是指骨粉2填充袋体1直至袋体1装不下为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骨粉的粒径为1~3mm,1~2mm,或2~3mm。在上述粒径范围内,可实现骨粉有效的充填。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骨粉2选自bio-oss骨粉或格瑞等人工骨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的壁厚为1~3mm。根据不同程度骨缺损病人,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的壁厚为1~3mm。根据不同程度骨缺损病人,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的壁厚为1~3mm。根据不同程度骨缺损病人,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颌窦内提升术用生物膜修复结构中,所述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的壁厚为1~3mm。根据不同程度骨缺损病人,可选择不同尺寸的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如图2,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下表面、牙槽骨侧壁远中5、上颌窦瘘口7及牙槽骨侧壁近中6围成的腔体中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修复结构,应用时,瘘道黏膜贴合生物膜曲壁11贴合在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下表面,牙槽骨侧壁远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2贴合在牙槽骨侧壁远中5表面,牙槽骨侧壁近中贴合生物膜曲壁13贴合在牙槽骨侧壁近中6表面,瘘口封闭生物膜曲壁14封闭上颌窦瘘口7。如图3,缝合关闭术区。

其中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为现有手术中的操作,例如是首先将环绕瘘口周围的口腔黏膜切至骨壁,与牙槽骨分离,但不要去除,对半严密缝合后将其推向上颌窦方向,上颌窦内提升术后的瘘道黏膜4向上颌窦方向抬起至图2中的位置。

综上,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膜修复装置,免去了二次手术时有可能出现的软组织黏连、黏膜穿孔等风险;无需开辟第二术区取骨,创伤小;一次性完成两种手术减少了患者种植等待时间,节省了手术费用。

综上,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