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4101发布日期:2020-10-17 01:2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施,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



背景技术:

医院门诊部是医疗机构针对不需要住院或尚未住院的个体诊断疾病需要设置的部门,包含若干门诊诊疗单元(例如: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产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中医科等等)。如图1所示,门诊诊疗单元包括:候诊区101、诊疗区102、医护工作区103。候诊区101用于患者、家属在此等候就医,候诊区101内设置有服务台111、座椅112。诊疗区102用于诊疗,诊疗区102内设置有若干诊疗室121。医护工作区103用于医疗保障,主要由主任办公室、示教室、医护人员休息室、卫生间、库房、平车/轮椅存放间、污物间等构成。在候诊区101,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挂号排序和病情,安排患者到相应的诊疗室121就医。有的门诊诊疗单元还设置有二次等候椅122,在候诊区101内的患者、家属第一次等候,然后一次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挂号排序和病情,安排患者到相应的诊疗室121的门1211外的二次等候椅122进行二次等候,二次分诊护士再根据患者的排序和病情,安排患者进入诊疗室121内就医。由于进出诊疗室的门1211不受控或受控弱,造成一系列问题:1)当诊疗室121内有患者正在就医时,可能会有其他患者、家属在旁边等候;2)或者,先前的患者检查回来继续诊疗;3)或者,先前的患者取药咨询医生;4)或者有患者不遵守秩序直接插队,就会影响或干扰就医,对患者的个人隐私保护造成影响,甚至因此造成不快、纠纷、口角或争斗;5)上述各种情况都可能会导致诊断排序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该门诊诊疗单元可以保证诊断次序的高效进行,避免患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避免插队等现象。

为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包括候诊区、诊疗区和医护工作区;

所述诊疗区内设有诊疗室,在诊疗室外设有轮候间;

所述轮候间与诊疗室之间通过轮候间内门相通,所述轮候间另一侧通过轮候间外门与轮候间外过道相通;

所述诊疗室内设有操作控制系统,所述轮候间内门和轮候间外门设有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

所述操作控制系统分别与轮候间内门和轮候间外门的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电连接;所述操作控制系统通过电信号控制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的可使用状态和/或锁定状态;

所述诊疗室设有单向外控制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候间由围护结构围合形成轮候空间,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围合轮候间空间的墙、地、顶、门、窗等构件。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候间内设置有多媒体设备。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候间内设有凳子、衣帽架、照明灯、镜子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候内设有消毒设备;更优选地,所述消毒设备是紫外灯。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轮候间内设有用于固定轮椅的轮椅空间。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诊疗室内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通知候诊区患者到轮候间等候,此时,诊疗室内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指令轮候间外门和轮候间内门处于可使用状态;

2)候诊区患者到达轮候间外门处,在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上输入患者身份信息后,轮候间外门打开,患者进入轮候间等待;

3)当诊疗室内患者完成诊疗后,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指令轮候间内门和轮候间外门同时处于可使用状态;在轮候间的患者通过将身份信息输入到轮候间内门处的身份识别开关装置而打开轮候间内门,轮候间患者进入诊疗室后,轮候间内门关闭;候诊区患者则可通过将身份信息输入到轮候间外门处的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而打开轮候间外门,从而在轮候间内等候;

4)完成诊疗的患者则通过单向外控制门走出诊疗室。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在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上输入患者身份信息通过刷卡、扫码或刷脸来完成。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在轮候间内门关闭后,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指令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处于锁定状态;或者轮候间内门关闭后,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自动处于锁闭状态。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步骤2)中,候诊区患者进入轮候间后,轮候间内的多媒体设备提醒轮候间患者关闭轮候间外门,轮候间外门后,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处于锁闭状态,轮候间外患者不能打开轮候间外门。

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或门禁系统使用紧急信号打开轮候间外门和轮候间内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交通空间和诊疗室之间设置轮候间,患者在轮候间内完成诊疗前的准备工作、等候诊疗,患者进入诊疗室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诊疗,诊疗完成后,患者直接从诊疗室门离开,因此患者诊疗前的准备工作和诊疗后的收拾工作不占用医护人员的时间,保障诊疗秩序,诊疗工作不会受到干扰,患者隐私得到保护,从而提高诊疗流程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现有的门诊诊疗单元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诊疗室内操作控制系统的控制连接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轮候间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轮候间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见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轮候间的患者循环门诊诊疗单元100,包括候诊区101、诊疗区102和医护工作区103;

所述诊疗区102内设有诊疗室121,在诊疗室121外设有轮候间190;

所述轮候间190与诊疗室之间通过轮候间内门191相通,所述轮候间另一侧通过轮候间外门192与轮候间190外过道相通;

所述诊疗室121内设有操作控制系统200,该操作控制系统200由诊疗室121内的医生或护士来控制;

所述轮候间内门191上或附近墙体上设有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该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控制轮候间内门191的开关状态;

所述轮候间外门192上或附近墙体上设有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2;该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2控制轮候间外门192的开关状态;

参见图3所示,所述操作控制系统200与轮候间内门191和轮候间外门192的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202电连接;所述操作控制系200通过电信号控制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202的可使用状态和锁定状态;其中,术语“可使用状态”是指患者可以通过向身份识别开关装置输入身份信息而打开诊疗室内门191或轮候间外门192;术语“锁定状态”是指患者向身份识别开关装置输入身份信息也无法打开诊疗室内门191或轮候间外门192;

所述诊疗室121设有单向外控制门123。使得患者可以从诊疗室离开,但外部患者无法直接自此门进入诊疗室;该单向外控制门123可通过在诊疗室121内的患者或医生转动仅设置在门内侧表面的把手打开,而在门外侧不设把手以实现患者的单向外出。在诊疗室外121通过钥匙可打开单向外控制门的门锁进入,比如医护人员需要进入诊疗室121内室时,可以使用钥匙开锁进入。

本实用新型在交通空间和诊疗室之间设置轮候间190,患者在轮候间190内完成诊疗前的准备工作、等候诊疗,患者进入诊疗室121后可以直接进行诊疗,诊疗完成后,患者直接从单向外控制门离开,因此患者在诊疗前后形成一个“自循环”系统,保障了诊疗秩序,诊疗工作不会受到干扰,患者隐私得到保护,从而提高诊疗流程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诊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候间190由围护结构围合形成轮候空间,所述围护结构包括围合轮候间空间的墙、地、顶、门、窗等构件。

参见图4、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候间190内设置有多媒体设备193多媒体设备播放音视频指导患者做诊疗前的准备工作,用于指导患者配合诊疗、提请注意事项。

参见图4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候间190内设有凳子194、衣帽架195、照明灯196、和镜子197,方便患者进行诊疗前的准备工作和诊疗后的收拾工作。

参见图4、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候内190设有消毒设备198,用于消毒;更优选地,所述消毒设备是紫外灯。

参见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轮候间190内设有用于固定轮椅的轮椅空间199。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上述具有轮候间的门诊诊疗单元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诊疗室121内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200,通知候诊区101患者到轮候间190等候,同时,诊疗室121内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200指令轮候间外门192和轮候间内门191处于可使用状态;

2)候诊区患者到达轮候间外门192处,在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2上输入患者身份信息后,轮候间外门192打开,患者进入轮候间190内等待;轮候间190内的多媒体设备193(音频或视频设备)指导患者关闭轮候间外门192;

3)当诊疗室121内患者完成诊疗后,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200指令轮候间内门191和轮候间外门192同时处于可使用状态;在轮候间190的患者可通过身份信息输入到轮候间内门191处的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而打开轮候间内门191进入诊疗室121,轮候间190患者进入诊疗室121后;候诊区101患者则可通过身份信息输入到轮候间外门192处的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2而打开轮候间外门192,从而在轮候间190内等候;

4)完成诊疗的患者则通过单向外控制门123走出诊疗室121,诊疗室121内医生通知候诊区101患者到轮候间190内等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2)中,在第一、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202上输入患者身份信息通过刷卡、扫码或刷脸来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2)中,在轮候间内门191关闭后,医生通过操作控制系统200指令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处于锁定状态;或者轮候间内门191关闭后,第一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1自动处于锁闭状态;即轮候间内门191关闭后轮候间190内的患者打不开轮候间内门191。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2)中,候诊区101患者进入轮候间190后,轮候间190内的多媒体设备193提醒轮候间190患者关闭轮候间外门192,轮候间外门192后,第二身份识别开关装置202处于锁闭状态,轮候间190外患者不能打开轮候间外门19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或门禁系统使用紧急信号打开轮候间外门192和轮候间内门19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