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764发布日期:2021-03-23 10:5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



背景技术:

安氏ⅱ类ⅰ分类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颌面部畸形,常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上颌牙齿散在间隙,常导致患儿因美观问题而自卑。在儿童发育的早期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常能减轻错颌畸形的程度,使其达到正常的牙颌关系。用于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矫治的常为acktivator(肌激动器),该类矫治器通常由一块塑料基托组成,没有固位卡环,也没有产生机械力的加力装置,基托的上颌部分覆盖整个腭盖,下颌部分向下延伸至口底。基托的远中达第一恒磨牙远中,上下基托相连。该类矫治器有如下缺点:1、基托面积大,患者舒适感较差,易恶心。2、当上颌牙弓狭窄时不能产生扩大牙弓的矫治力,从而对下颌牙弓狭窄的患者也不能产生同步扩弓,而安氏ⅱ类ⅰ分类常由于上颌牙弓狭窄而引起。3、佩戴该矫治器由于会对说话造成影响,不利于长时间佩戴,从而延长了矫治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基托面积大、佩戴不便,矫治疗程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包括唇弓、左基托和右基托,所述左基托和右基托上均设有用于左基托和右基托固位的箭头卡环和邻间钩,所述左基托和右基托上均设有位于上颌前牙内侧的斜面导向部,所述斜面导向部在上颌与下颌闭合过程中推动下颌向上颌靠近,所述唇弓的两端分别与左基托和右基托连接,所述左基托和右基托之间通过螺旋扩弓器连接,并通过螺旋扩弓器带动左基托与右基托远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各基托配合扩大上颌牙弓,基托面积小,佩戴方便,便于长时间佩戴,减少矫治疗程,提高矫治效率,并且唇弓与斜面导向部配合既能矫治上颌,又能使得下颌前伸到达合适位置,提高矫治效果。

可选地,所述邻间钩位于箭头卡环与连接处之间,该连接处为唇弓与对应基托的连接处。

可选地,所述斜面导向部的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45°~60°。

可选地,所述斜面导向部的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60°。

可选地,所述螺旋扩弓器每次带动左基托与右基托移动靠拢的距离或移动远离的距离为0.25mm。

可选地,所述唇弓靠近对应基托的一端设有折弯调节部,所述折弯调节部位于对应基托的外侧。

可选地,所述邻间钩的第一端以及箭头卡环的两端均包埋在对应的基托内,邻间钩第二端的钩卡以及箭头卡环的套挂部位于对应基托的外侧。

可选地,当上颌前牙与下颌前牙的距离大于5mm且小于10mm时,所述斜面导向部的前端与上颌前牙的距离为2mm~3mm。

可选地,当上颌前牙与下颌前牙的距离大于10mm时,所述斜面导向部的前端与上颌前牙的距离为4mm~6mm。

可选地,所述唇弓、箭头卡环、邻间钩均由不锈钢丝制成;所述左基托、右基托均由树脂制成。

采用上述可选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调整灵活方便,体积小,佩戴操作简单方便,佩戴稳固,患儿每天可戴用的矫治时间延长,矫治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的唇弓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的斜面导向部的工作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左基托;

11斜面导向部;

12箭头卡环;

121套挂部;

13邻间钩;

131钩卡;

2右基托;

21斜面导向部;

22箭头卡环;

221套挂部;

23邻间钩;

231钩卡;

3螺旋扩弓器;

4唇弓;

41折弯调节部;

5上颌;

51上颌前牙;

6下颌;

61下颌前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矫正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包括唇弓4、左基托1和右基托2,左基托1上设有用于左基托1固位的箭头卡环12和邻间钩13,右基托2上设有用于右基托2固位的箭头卡环22和邻间钩23,通过箭头卡环和邻间钩配合实现左基托1和右基托2的在口腔内的稳固安装。左基托1上设有位于上颌前牙内侧的斜面导向部11,右基托2上设有位于上颌前牙内侧的斜面导向部21,斜面导向部11、斜面导向部21在上颌5与下颌6闭合过程中推动下颌6向上颌5靠近,从而引导下颌前牙61向前移动,使得后缩的下颌6能够矫正到达合适位置,实现牙齿矫正。唇弓4的两端分别与左基托1和右基托2连接,左基托1和右基托2之间通过螺旋扩弓器3连接,螺旋扩弓器3带动左基托1与右基托2远离使得上颌牙弓扩大,并通过唇弓4实现上颌前牙51的矫正。

本实用新型的矫治器通过箭头卡环、邻间钩实现各基托的固位,并且左基托和右基托之间通过螺旋扩弓器连接实现左基托和右基托的调整,实现上颌牙弓的扩大,通过唇弓实现了上颌前牙的矫正,左基托和右基托上设置了斜面导向部,使得在上颌与下颌闭合时,斜面导向部与唇弓配合同时实现上颌和下颌的矫正,该矫治器结构体积小,佩戴方便。

如图1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同一基托上的邻间钩位于箭头卡环与连接处之间,该连接处为唇弓与该基托的连接处,采用该结构布局有利于提高各基托安装的稳固性。邻间钩的第一端以及箭头卡环的两端均包埋在对应的基托内,邻间钩第二端的钩卡以及箭头卡环的套挂部位于对应基托的外侧。例如箭头卡环12的套挂部121位于左基托1的外侧,左基托1位于左上颌内侧,套挂部121套挂在左上颌的恒磨牙上,邻间钩13的第二端位于左上颌的相邻两个乳磨牙缝隙之间,并通过钩卡131限制左基托1脱离乳磨牙;箭头卡环22的套挂部221位于右基托2的外侧,右基托2位于右上颌内侧,套挂部221套挂在右上颌的恒磨牙上,邻间钩23的第二端位于右上颌的相邻两个乳磨牙缝隙之间,并通过钩卡231限制右基托2脱离乳磨牙,通过各箭头卡环、邻间钩的配合实现了对应基托的固位,安装稳定。唇弓4、箭头卡环、邻间钩均由不锈钢丝制成,能在适当范围内形变,并且能够通过调节套挂部、钩卡实现对应基托固位松紧度的调节,安装调节灵活方便;左基托1、右基托2均由树脂制成,性能稳定,成型方便,唇弓4、箭头卡环、邻间钩固埋方便,各个部件采用不同的材料制成以便满足不同部件的作用和性能,提高矫正效果,也降低了制造难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斜面导向部11的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α可以为45°~60°,夹角α包括45°和60°,例如斜面导向部11的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α为60°,斜面导向部11采用合适的倾斜角度有利于提高矫正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左基托1的斜面导向部11进行举例说明,右基托2的斜面导向部2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可以为45°~60°,该夹角包括45°和60°,斜面导向部2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同斜面导向部11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相等,保证矫正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螺旋扩弓器3每次带动左基托1与右基托2移动远离的距离可以为0.25mm,即螺旋扩弓器3每次调节的距离为0.25mm,其中,螺旋扩弓器3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螺旋扩孔器3带动左基托1与右基托2远离扩大上颌牙弓,上颌牙弓扩大后通过调节唇弓4的折弯调节部41能够内收上颌前牙51,减小深覆盖,使得上颌牙弓与下颌牙弓协调。螺旋扩弓器与设有斜面导向部的左基托、右基托配合,使得在矫治下颌后缩的同时增加了上颌牙弓的宽度,同时还在矢状方向(矢状方向是指x线中心线由人体前方或后方射入,并与矢状面平行的方向)上对上颌前牙进行控制,提高矫正效果。唇弓4靠近对应基托的一端设有折弯调节部41,折弯调节部41位于对应基托的外侧,安装时,折弯调节部41与上颌乳尖牙对应,由上颌乳尖牙的中部开始向上弯折,且折弯调节部41的顶部高于上颌乳尖牙的顶部,当折弯调节部41为u型结构时,折弯调节部41的开口朝下,通过调节折弯调节部41使得唇弓4收缩加力,从而使得唇弓4能够内收上颌前牙51,提高矫正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上颌前牙51与下颌前牙61之间的距离d1大于5mm且小于10mm时,斜面导向部11的前端与上颌前牙51的距离d2可以为2mm~3mm,包括端值2mm、3mm。当上颌前牙51与下颌前牙61之间的距离d1大于10mm,斜面导向部11的前端与上颌前牙的距离d2可以为4mm~6mm,包括端值4mm、6mm,例如d2为5mm。根据上颌前牙51与下颌前牙61之间距离来设置斜面导向部11前端与上颌前牙51之间的合适距离,既能避免间距d2过小使得一次矫正过渡而使颞下颌关节负荷过大,又能避免间距d2过大而降低斜面导向部的通用性而增大成本。

其工作过程为:拍摄患者的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通过测量分析确定患者属于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当患者上颌前牙与下颌前牙之间的距离大于10mm时,斜面导向部的前端与上颌前牙的距离为4mm~6mm,先将下颌前牙部分导出后再次制作斜面导向部以将后缩的下颌前牙完全导出,即当将上颌前牙与下颌前牙之间的距离矫正到大于5mm且小于10mm时,重新制作斜面导向部,此时斜面导向部的前端与上颌前牙的距离为2mm~3mm。存在上颌牙弓狭窄的患者佩戴矫治器后,在固位力足够的情况下螺旋扩弓器可以一周加力两次,每次扩开0.25mm,即左基托和右基托每次调整时远离0.25mm,调整螺旋扩弓器能使各基托配合扩大上颌牙弓,并同时通过唇弓进一步内收上颌前牙。患者除了吃饭可以全天佩戴,复诊时间可以为一月一次,复诊时需检查患者上颌牙弓的扩开程度,如果上颌牙弓已扩大到正常,此时可停止调整螺旋扩弓器,并保持佩戴三个月以上,以防止复发。复诊时同时需调整折弯调节部对唇弓加力,以内收上颌前牙。当通过头影测量分析下颌已前伸到正常的位置后,即头影测量中anb角为4.7±1.4°时,后牙咬合关系为安氏ⅰ类关系,保持三个月以上可结束矫治。

本实用新型的替牙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矫治器,通过箭头卡环、邻间钩等连接固位部件以及左基托、右基托等连接部件配合作用,扩开了上颌牙弓,使得下颌前牙咬合于斜面导向部的前斜面时,下颌后牙脱离上颌后牙的锁结,解除上颌对下颌的干扰或限制,并在斜面导向部的作用下,引导下颌向前移动,以使下颌前伸达到合适位置,以纠正下颌的后缩畸形,同时该斜面导向部有压低下颌前牙的作用,纠正较深的司匹曲线(speecurve)。再通过唇弓对上颌前牙作用,使得存在散在间隙的上颌前牙受力内收,提高上颌前牙内收矫正的效果。而且当下颌前牙前伸咬合于斜面导向部时,肌肉拉伸的力量通过基托传导到唇弓,唇弓再作用于上颌前牙,以此对上颌前牙及上颌产生抑制向前生长的力量,从而纠正上颌与下颌三维方向不调的问题。另外该矫治器的体积较小,易佩戴,易适应,除了吃饭外,白天黑夜均可佩戴,增加了矫治时间,缩短了矫治疗程。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