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1932发布日期:2021-05-07 19:4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颈部托架。



背景技术:

打鼾(医学术语为鼾症),尤其是打鼾憋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sas)是睡眠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是由于上呼吸道塌陷受阻而导致的。

基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的指标,以及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2012的诊断标准来看,全球30-69岁人群中,估计9.36亿人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使用ahi≥15次/小时的标准(中度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全球估计有4.25亿人。根据aasm2012标准,中国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ahi≥5/h)人数有1.76亿,中到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ahi≥15/h)的人数为6552万。目前针对呼吸暂停的治疗还没有很满意的方法,其中首选治疗方案是使用家用睡眠呼吸机(cpap)进行面罩正压通气治疗,口腔矫治器或者手术治疗,但cpap和口腔矫治器治疗不舒适、不方便,而且只有50-60%的依从性,尤其是cpap压力高的时候面罩容易漏气很不舒服;手术治疗费用高、有手术风险,而且只有60%左右的病人有效。



技术实现要素: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可调颈部托架所带来效果的原理图。一般的,参照图1,在做心肺复苏急救时,仰头抬额法(head-tiltchin-lift)是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时官方推荐的体位,当用户的体位为仰头抬额时,可以有助于让上呼吸道保持通畅、人工呼吸更有效。也就是说,当用户使用可调颈部托架时,可以对用户的颈部进行有效支撑,保证用户睡觉时保持仰头抬额的姿势,以达到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效果,可以缓解睡觉时打鼾及防止呼吸暂停。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颈部托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颈部的有效支撑,让使用者的头部保持仰头抬额的姿势,达到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颈部托架,该可调颈部托架包括托架体和第一固定带;在托架体的上端设有顶板,在托架体的下端设有底板;托架体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支撑杆用于连接顶板与底板;支撑杆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带,第一固定带的长度可调节,第一固定带通过环绕颈部,以对托架体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将其放置在下巴处,使该可调颈部托架上端顶住下巴,下端顶住胸膛外表,使其起到支撑着力的作用,从而防止下颌后坠引起的打鼾,从而有效地防止打鼾。本实用新型在和正压通气cpap治疗同时使用还可以降低需要的cpap压力保持上呼吸道通畅提高治疗依从性。同时,本产品可以采用柔性无毒的硅橡胶,通过注塑工艺制作,不仅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而且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也可以用于长途旅行、打盹、或者颈部肌肉无力需要支撑的等情形。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可调颈部托架所带来效果的原理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托架体的爆炸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托架体的爆炸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一种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6为图5中虚线位置的具体结构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另一种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8为图7中虚线位置的具体结构图;

图9为实施例二中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整体结构图;

图1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使用示意图;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尺寸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调颈部托架的使用效果图。

图中:

1.托架体;

11.顶板,12.底板,13.支撑杆,14.下垫层,15.上垫层;

131.连接装置,132.第一套筒,1321.第一通孔,133.柱体,1331.第二通孔,134.第一固定螺母,1341.固定桥,1342.固定栓,135.第二套筒,136.第二固定螺母,137.第一母口,138.第二母口,139.支撑轴;

2.第一固定带;21.公口;

3.第二固定带;

4.第三固定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1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可调颈部托架的结构包括:托架体1、第一固定带2;

在托架体1的上端设有顶板11,顶板11用于放置下巴,在托架体1的下端设有底板12,底板12用于顶住胸膛外表;托架体1包括长度可调节的支撑杆13,支撑杆13用于连接顶板11与底板12;支撑杆13包括连接装置131,连接装置131用于连接第一固定带2,第一固定带2的长度可调节,第一固定带2通过环绕颈部,以对托架体1进行固定。

通过对颈部的有效支撑,让使用者的头部保持仰头抬额的姿势,达到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效果。

一般的,托架体包括一个支撑杆即可实现调整高度和支撑的功能,优选为一个托架体包括两个支撑杆。

在此基础上,支撑杆13包括柱体133和第一套筒132,第一套筒132为柱形空心部件,通过调节柱体133在第一套筒132中的长度,调节支撑杆13的长度。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提供一种通过旋转方式进行调节固定的托架体。在实施例一中,可以通过旋转挤压的方式调节支撑杆的长度,第一套筒132的第一端的外表面设有外部螺纹,外部螺纹与第一固定螺母134的内部螺纹相吻合,按照一定方向旋转第一固定螺母134,以使第一套筒132挤压固定柱体133,所述第一套筒132的第一端为所述第一套筒132与所述柱体133连接的一端。

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二中提供一种通过卡插方式进行调节固定的托架体。在实施例二中,可以通过卡插的方式调节支撑杆的长度,第一套筒132的第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一通孔1321,柱体133的一端设置有若干第二通孔1331,通过固定栓1342贯穿第一通孔1321与第二通孔1331以固定连接柱体133与第一套筒132,第一套筒132的第一端为第一套筒132与所述柱体133连接的一端。一般的,只需要一个第一通孔1321、一个第二通孔1331和一个固定栓1342即可完成固定和调节的作用,为了使得调节的范围较大,可以在柱体133上设置多个第二通孔1331。同时,为了使得支撑杆固定更加稳固,可以在第一套筒132的第一端设置两个第一通孔1321,两个第一通孔1321之间的间隔与每两个第二通孔1331之间的间隔相同。为了进一步提高支撑杆的稳定性,使用固定桥1341辅助固定栓1342的使用,固定桥1341的一侧包括两个通孔,两个通孔的间距与两个第一通孔1321之间的间距相同。

由于支撑杆是采用的可调节的设置,可以使得本可调颈部托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高度的调节,以使使用者获得舒适的使用体验,增加了本可调颈部托架的受众。

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的基础上,

底板12设置有可容纳第一套筒132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套筒135,第二套筒135的外表面设有外部螺纹,外部螺纹沿第二套筒135的周向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缝隙,外部螺纹与第二固定螺母137的内部螺纹相吻合,按照一定方向旋转第二固定螺母137,以使第一套筒132的第二端部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二套筒135中,第一套筒132的第二端部为第一套筒远离柱体133的一端。

将支撑杆与底板分开涉及,可以减少携带过程中本实用新型所占的空间,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便携性加强。同时,第二套筒135有四个缝隙均匀分布在螺纹的每一侧,使用者可以调节底板12倾斜的角度使其能紧密接触胸膛外表。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图2描述了实施例一中包括两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第一固定带2通过卡扣的方式连接托架体1;卡扣的母口设置在第一套筒132上,卡扣的公口设置在第一固定带2的两固定端点。

具体的,第一固定带2包括两个固定节点,第一套筒132设置有第一母口137作为连接装置131,第一固定带2的固定节点设置有公口21,第一固定带2通过卡扣的方式对托架体1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带采用松紧带制成,使得本实用新型对颈部的贴合加强,不易掉落。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图5描述了实施例一中、一种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图6为图5中虚线位置的具体结构图;图7描述了实施例一中、另一种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图8为图7中虚线位置的具体结构图;图9为实施例二中包括四个固定端点的第一固定带的结构图。

第一固定带通2过卡扣的方式连接托架体1;第一套筒132和柱体133上均设置有卡扣的母口,卡扣的公口设置在第一固定带2的四个固定端点。

具体的,第一固定带2包括四个固定节点,第一套筒132设置有第一母口137作为连接装置131,第一柱体133设置有第二母口138作为连接装置131,第一固定带2的固定节点设置有公口21,第一固定带2通过卡扣的方式对托架体1进行固定。

第一固定带包括四个固定节点时,进一步使得本实用新型对颈部的贴合加强,不易掉落。由于第一固定带的面积增大,增加了与颈部皮肤的面积,减少了对颈部的压迫,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第一固定带可以采用粘扣带制成,粘扣带包括两片,一片带勾状织物,另一片带绒毛状织物。

应当知道的是,固定端点的数量与实施例中提供的支架体可以任意结合,均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如实施例二中的支架体包括两个固定端点等。当然,第一固定带的形状和材质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

在此基础上,支撑杆13与顶板11之间固定连接,支撑杆13与顶板11之间设置有一支撑轴139。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整体结构图,图11和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使用示意图,参考图10-图12可知,可调颈部托架还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第二固定带3,第二固定带3的两端连接在支撑轴139上,第二固定带3通过环绕头顶,以对托架体1进行固定。

第二固定带3通过环绕头顶,从另一角度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固定。也可以起到下颌带的作用,减少睡觉时因张口呼吸引起打鼾和口干等不适。

在此基础上,可调颈部托架还包括长度可调节的第三固定带4,第三固定带4的两端连接在第二固定带3上,第三固定带4通过环绕后脑,以对托架体1进行固定。

第三固定带4通过环绕后脑,从另一角度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固定。

在此基础上,顶板11上设置有上垫层15;底板12上设置有下垫层14。

上垫层与下垫层采用柔软亲肤的材料制成,如可以采用泡沫制成,提高了产品佩戴舒适度,同时,上垫层和下垫层可以进行简单的更换,进一步提高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卫生性。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可调颈部托架的尺寸示意图。可以如图13所示的尺寸规格对本产品进行配置,通过对本产品的配置,使得颈部与下颚之间可以维持在一定角度范围,如图14所示的100-120度的区间,以达到仰头抬额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效果图14。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