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71868发布日期:2021-04-13 23:26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


背景技术:

2.临床上气管插管操作中需要使用辅助使用工具可视管芯,它是一种可视设备,辅助气管导管进入人体口咽部、声门、气道,用于观察并建立人工气道使用,由于使用中接触病人痰液等的分泌物,所以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避免相互感染。
3.目前已经用内镜管芯对病人喉部进行摄像并进行数据反馈,但是临床上通常是将内镜管芯置入气管导管直接使用,不同病人使用完需要对内镜管芯进行独立消毒,以便于下个病人的安全使用。但是,该种操作方法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消毒,还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于医护人员操作存在很大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提供了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其能够通过保护套的设置大大节省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避免交叉感染情况的出现。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包括套体一、套体二与医用导丝,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一体化设置,所述套体一置入人体的前端部为密封设置;其中,
6.所述医用导丝活动设置在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内部,用于将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撑开保持管状结构;
7.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均为透明塑料柔性套体,所述套体一为一端密封柔性套体,并且所述套体一密封端设置为倒角结构。
8.优选地,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连接处设置为喇叭状开口。
9.优选地,所述套体一包括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
10.所述套体二包括第三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
11.所述第一密封膜与第三密封膜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二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为同一密封膜折叠而成,所述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两侧设置有密封压边,所述第三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两侧开口设置。
12.优选地,所述套体一的长度范围为150~500mm。
13.优选地,所述套体二的长度范围为10~30mm。
14.优选地,所述套体一的宽度范围为5~20mm。
15.优选地,所述套体一与套体二的材质选用pvc、pe、pp、ps、pet、pc、pa、ca或聚缩醛树脂。
16.优选地,所述密封压边的宽度范围为0.3~1.5mm。
17.优选地,所述套体二的宽度范围为7~22mm。
18.优选地,所述套体一的喇叭状结构部分的长度范围为5~15mm。
19.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0.1、本实用新型的可视内镜管芯进入人体腔道内(口腔、咽喉、气道等)的部分进行包裹,与人体腔道隔离,实现一人一用,用后抛弃,可大大减少内镜管芯消毒时间,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21.2、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采用有弹性的医用塑料,透光度在90%以上,材料成本不高,符合医用要求,更换迅速,使用方便。
22.3、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通过医用导丝将其撑开保持其形状,从而便于医护人员更换保护套,也方便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构思。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中无医用导丝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附图标记汇总:
28.1、保护套
ꢀꢀꢀꢀꢀꢀꢀꢀꢀꢀꢀꢀꢀꢀ
11、套体一
ꢀꢀꢀꢀꢀꢀꢀ
12、套体二
29.2、医用导丝
ꢀꢀꢀꢀꢀꢀꢀꢀꢀꢀꢀꢀ
3、内镜管芯
ꢀꢀꢀꢀꢀꢀ
4、气管导管
30.5、密封压边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镜管芯一次性保护套,如图1和2所示,用于套在内镜管芯3外侧包裹住内镜管芯3,包括套体一11、套体二12与医用导丝2,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一体化设置,套体一11置入人体的前端部为密封设置。
33.其中,医用导丝2活动设置在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内部,用于将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撑开保持管状结构。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均为透明塑料柔性套体,套体一11为一端密封柔性套体,并且套体一11密封端设置为倒角结构。其中,套体一11密封端为倒角结构,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去掉毛刺,使得套体一11密封端更圆滑,接触更舒适。
34.由于内镜管芯3前端为圆弧状,为此将套体一11密封端也设置为倒角结构,这样可以使得内镜管芯3与保护套1匹配度更好,内镜管芯3的前端摄像头可以清晰采集图像数据。
35.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护套1与内镜管芯3相匹配使用,其套体一11主体部分的内径与内镜管芯3的外径大小相接近,从而可以满足内镜管芯3与保护套1匹配使用。上述内镜管芯3是可视内镜管芯3,该可视内镜管芯3是一种前端有摄像头、有光源的图像采集设备,保护套1需要满足内镜管芯3的图像采集效果,不影响清晰度以及临床观察视野,属于一种弹性
高透光软套膜,提高可视内镜管芯3的使用效率,杜绝临床交叉感染。
36.本实用新型是将可视内镜管芯3进入人体腔道内(口腔、咽喉、气道等)的部分进行包裹,使得内镜管芯3与人体腔道隔离,实现一人一用,用后抛弃即可,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内镜管芯3消毒时间,也大大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
37.本实用新型中套体一11包括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套体二12包括第三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第一密封膜与第三密封膜一体化设置,第二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一体化设置,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为同一密封膜折叠而成,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两侧设置有密封压边5,第三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两侧开口设置。即,上述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由同一密封膜折叠并经过压边工艺将两侧边密封压边形成,该制作工艺操作简便,并且制作效率高,从而可以极大满足医疗需求。由于上述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均为透明柔性套体,为此将内镜管芯3置入后可以根据内镜管芯3的形状变形为相应形状。
38.由于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均为很薄的塑料密封膜,如果仅仅是通过折叠并压边制备,第一密封膜与第二密封膜会吸附在一起,第三密封膜与第四密封膜亦会吸附在一起,这样的话在置入内镜管芯3时极不方便,为此设置有上述医用导丝2,通过上述医用导丝2的设置可以使得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保持管状结构,使用保护套1时,取出里面的医用导丝2,然后顺利置入内镜管芯3,这样可以极大方便医护人员将内镜管芯3置入保护套1,从而可以顺利进行其他操作,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
39.由于保护套1的内径或宽度与内镜管芯3的外径相接近,为此在将内镜管芯3置入保护套1时存在不便,为此套体一11上在与套体二12连接处设置为喇叭状开口。由此可以顺利将内镜管芯3置入保护套1内部。
40.本实用新型中套体二12两侧设置为开口结构,也是为了便于将内镜管芯3顺利置入保护套1内部。
41.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上述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的材质可以选用pvc、pe、pp、ps、pet、pc、pa、ca或聚缩醛树脂等材质,只要满足医用塑料即可,并且弹性较好,同时为了满足内镜管芯3摄像要求,保护套1的透光度需要在90%以上。使用上述材质制备保护套1具有材料成本不高、符合医用要求、更换迅速及使用方便的效果。
42.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套体一11的长度范围为150~500mm,套体二12的长度范围为10~30mm。
43.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套体一11的宽度范围为5~20mm,套体二12的宽度范围为7~22mm,套体一11上密封压边的宽度范围为0.3~1.5mm,套体一11上的喇叭状结构部分的长度范围为5~15mm。由于套体一11与套体二12的宽度范围为毫米级别,为此为方便将内镜管芯3置入保护套1,需提前在保护套1内置入医用导丝2。
44.为了方便使用,在保护套1内提前置入医用导丝2,使用前拔出医用导丝2,然后将内镜管芯3沿医用导丝孔置入保护套1内,前端贴紧,调整视野至最清晰,进行临床内镜操作,使用完毕后抛弃保护套1。此结构便于临床使用时快速置入内镜管芯3。
45.为方便拔出医用导丝2,可以将医用导丝2露在保护套1外侧的一端设置为把手状,便于手握以拔出医用导丝2。
46.如图3所示,在将内镜管芯3置入保护套1后,将套好保护套1的内镜管芯3置入气管导管4,进行插管操作;完成插管操作后,将内镜管芯3与保护套1同时退出气管导管4,丢弃
保护套1,内镜管芯3放置备用。
4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