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张口训练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0536发布日期:2021-05-11 14:5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张口训练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张口训练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头颈部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放射治疗,虽然新技术日趋成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是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由于受到射线的影响,发生退行性变和纤维化,肌肉萎缩、关节硬化,致使出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最初表现为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如果继续发展则颞颌关节活动受限,张口门齿距日渐缩小,讲话口齿不清,严重者牙关紧闭,进食困难。

鼻咽癌放疗患者张口困难的发生率达42.95%,随着放疗时间推移张口困难发生率升高,12月达高峰,之后发生率虽有所下降趋势,但是张口困难程度相对越重。患者容易忽视放疗一开始便行张口锻炼的重要性。另外,虽然医护人员强调了张口锻炼的重要性,并教会了患者锻炼方法,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很多患者开展张口锻炼的依从性不高。为了方便患者进行张口训练,现有技术公开了公开了帮助患者进行张口训练的技术方案,但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由于操作部位所处位置固定而导致在进行训练操作时,操作者无法根据自己的舒适度适当调整手,而易加快手部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张口训练工具,该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张口训练工具,包括张口结构和操控组件,所述张口结构由两个支臂相互铰接呈剪刀型结构,所述铰接的部位将所述张口分为训练部和操作部,所述训练部的两支臂均设置牙齿托盘,两个所述牙齿托盘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牙齿托盘的承托面分别垂直于各自所在支臂的转动方向,两个所述牙齿托盘相互背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与上牙冠和下牙冠呈咬合匹配的咬合槽,两个所述牙齿托盘随着所述操作部的开合而相互远离或靠近;所述操作部两个所述支臂均设置有托板,两个所述托板相互平行,且两个所述托板的板面分别垂直于各自所在支臂的转动方向;所述操控组件包括气囊、导管和充气球,两个所述托板相对的板面通过所述气囊相互连接,所述气囊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托板相互靠近,且两个所述牙齿托盘相抵接,所述导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气囊,另一端连通与所述充气球,所述充气球在自然状态下呈球状。

优选的,所述牙齿托盘呈u型结构,且通过其背向开口朝向的一侧连接所述支臂。

优选的,所述牙齿托盘连接于所述支臂的末端,且所述张口结构的铰接部位到所述气囊的距离大于其到所述牙齿托盘的距离。

优选的,所述咬合槽内设置铺设有软质弹性垫层。

优选的,所述牙齿托盘外可拆卸设置有由防水材料制成的托套。

优选的,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支臂的末端,所述托板的中部位于所述支臂的延长线上,且所述气囊位于两所述托板间的正中央。

优选的,所述导管与所述充气球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球设置不同规格。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实用新型通过所述操控组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操作部位所处位置固定而导致在进行训练操作时,操作者无法根据自己的舒适度适当调整手部而易感到疲劳的问题,具体为,使用时,先将张口结构的训练部置于患者口腔内,并使患者的上下牙冠各自咬合于相应的咬合槽内后,通过反复挤压-松开所述操控组件的充气球,从而对所述操作组件的气囊进行充气-排气操作,所述操作部随着所述气囊反复充气膨胀、排气缩小而实现反复开合,从而驱使所述训练部不断张合,达到张口训练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操作者可在所述充气球的活动范围内随时调整手部,从而缓解疲劳。因此,所述操控组件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操作部位所处位置固定而导致在进行训练操作时,操作者无法根据自己的舒适度适当调整手部而易感到疲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附图中:1-张口结构,101-铰接部位,11-训练部,12-操作部,2-操控组件,21-气囊,22-导管,23-充气球,3-牙齿托盘,31-咬合槽,4-托板。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部件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张口训练工具,包括张口结构1和操控组件2,所述张口结构1由两个支臂相互铰接呈剪刀型结构,所述铰接的部位将所述张口分为训练部11和操作部12,所述训练部11的两支臂均设置牙齿托盘3,两个所述牙齿托盘3的承托面分别垂直于各自所在支臂的转动方向,两个所述牙齿托盘3相互背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与上牙冠和下牙冠呈咬合匹配的咬合槽31,两个所述牙齿托盘3随着所述操作部12的开合而相互远离或靠近,进一步的,所述牙齿托盘3外可拆卸设置有由防水材料制成的托套(图未示),所述托套每一次使用完毕后可拆下,在下一次在此使用时,换上新的托套,以防止交叉感染。

所述操作部12两个所述支臂均设置有托板4,两个所述托板4的板面分别垂直于各自所在支臂的转动方向;所述操控组件2包括气囊21、导管22和充气球23,两个所述托板4相对的板面通过所述气囊21相互连接,所述气囊21在自然状态下,两个所述托板4相互靠近,且两个所述牙齿托盘3相抵接,所述导管22的一端连通所述气囊21,另一端连通与所述充气球23,所述充气球23在自然状态下呈球状。

使用时,先将张口结构1的训练部11置于患者口腔内,并使患者的上下牙冠各自咬合于相应的咬合槽31内,进一步的,所述咬合槽31内设置铺设有软质弹性垫层(图未示),使得所述咬合槽31在与牙齿的接触过程中不会损伤牙冠,也不会引起牙齿的酸胀感,保证患者的舒适。

将所述训练部11置于患者口腔内后,通过挤压所述充气球23,将其内的气体挤压入所述气囊21内使所述气囊21膨胀,从而撑开所述操作部12,从而驱使所述训练部11两所述支臂张开,所述练部上两所述牙齿托盘3相互远离,因而达到撑开患者口部的作用,接着松开所述充气球23,所述气囊21内的气体慢慢返回所述充气球23内,随着所述气囊21逐渐变小,加之患者上下牙冠之间的惯性闭合,所述训练部11上两所述牙齿托盘3相互靠近,实现患者口部的闭合,由此通过反复挤压-松开所述操控组件2的充气球23,从而对所述操作组件的气囊21进行充气-排气操作,所述操作部12随着所述气囊21反复充气膨胀、排气缩小而实现反复开合,从而驱使所述训练部11不断张合,达到张口训练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操作者可在所述充气球23的活动范围内随时调整手部,从而缓解疲劳。因此,所述操控组件2的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操作部12位所处位置固定而导致在进行训练操作时,操作者无法根据自己的舒适度适当调整手部而易感到疲劳的问题。进一步的,所述牙齿托盘3呈u型结构,且通过其背向开口朝向的一侧连接所述支臂,以更好适应牙冠外形,避免使用时多余的部位会对患者口部开合造成妨碍。进一步的,所述牙齿托盘3连接于所述支臂的末端,且所述张口结构1的铰接部位101到所述气囊21的距离大于其到所述牙齿托盘3的距离,该长度关系的设置利用杠杆原理,在使用时,所述张口结构1的铰接部位101到所述气囊21的距离作为动力臂,通过增长动力臂以减小阻力,可使得操作更省力。

进一步的,所述托板4连接所述支臂的末端,所述托板4的中部位于所述支臂的延长线上,且所述气囊21位于两所述托板4间的正中央,可使得所述气囊21在充气膨胀或排气缩小的过程中,所述气囊21的中心位于两所述托板4之间,不会出现膨胀的气囊21偏向甚至突出所述托板4的其中一边,而导致所述气囊21在膨胀的过程中其内势能得到充分利用。

在训练的过程中,患者张口的大小,也即所述训练部11两所述支臂张开幅度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所述气囊21膨胀的大小,而所述气囊21膨胀的大小可由充入的气体决定,而同样大小的充气球23在使用时较难控制充气量,因此,进一步的,所述导管22与所述充气球23可拆卸连接,所述充气球23设置不同规格,根据需要换用不同规格的充气球23可达到间接控制患者张口大小的作用。

工作原理:

使用时,先将张口结构1的训练部11置于患者口腔内,并使患者的上下牙冠各自咬合于相应的咬合槽31内后,通过反复挤压、松开所述操控组件2的充气球23,从而实现对所述操作组件的气囊21进行充气、排气操作,所述操作部12随着所述气囊21反复充气膨胀、排气缩小而相应实现反复开合,从而驱使所述训练部11不断张合,达到张口训练的作用,而在此过程中,操作者可在所述充气球23的活动范围内随时调整手部,从而缓解疲劳。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