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胃部微创手术用的荧光显影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3352发布日期:2021-03-23 10:55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胃部微创手术用的荧光显影推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胃部微创手术用的荧光显影推注装置。



背景技术:

icg(吲哚菁绿)协助术中肿瘤和手术切缘的定位综合文献报道,本共识推荐选择术前1d在肿瘤四周行黏膜下注射,除模拟肿瘤的淋巴引流外,还具有标记肿瘤位置保证足够手术切缘的作用。在全腹腔镜手术中,特别是未累及浆膜的胃癌病人,icg术中肿瘤和手术切缘的定位作用更明显。

腹腔镜荧光模式下肿瘤多数处于icg荧光范围的中心,沿荧光的边缘行胃切除结合术中冰冻快速病理学诊断可符合胃癌根治性切除的要求。icg对胃癌淋巴结的精准示踪由于胃的解剖层面多,血供丰富,而腹腔镜手术技术难度相对较大,淋巴结清扫较为困难,尤其是在高bmi病人中,腹腔镜胃癌淋巴结清扫手术难度大。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icg荧光成像引导胃癌根治术具有体内成像和实时成像的特点,使术者能在更近距离,更接近生理条件下观察胃周淋巴结,并精确定位淋巴结,实时引导手术操作,具有一定优势。

但是在注射吲哚菁绿时,需要将针头穿刺至指定位置,一般由医护人员利用微创手术器械夹持针头穿刺胃部的浆膜层,随后利用红外线示踪系统进行拍摄,在利用微创穿刺过程中,穿刺的瞬间会产生不定向力,从而导致针头晃动,引起失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注装置,以保持针头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胃部微创手术用的荧光显影推注装置,包括注射用的针管,还包括用于握持的把手,所述把手的横截面为倒置的“l”形,把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横向的功能部和竖向的握持部,所述功能部内置有卡合针管的圆盘,所述功能部表面带有按钮,按钮接触有推注组件,所述推注组件包括紧贴按钮的拨杆,所述拨杆的中点处带有圆头销,圆头销将拨杆分为自由端和固定端,所述自由端与功能部之间铰接有弹性件,所述固定端一体制造有横向的拉杆,拉杆固定连接圆盘

进一步,所述圆盘表面带有膨头凸起,所述膨头凸起包括主体部和散开部,所述散开部之间带有间隙,且散开部逐渐合拢于收起部,且针管包括带有推注盘的推注杆,推注盘处带有间隙配合于合拢状态下膨头凸起的圆孔。

进一步,膨头凸起的数量为3,膨头凸起沿推注盘的圆心处形成圆形矩阵。

进一步,功能部与针管的连接处带有内凹的凹槽,凹槽表面包裹有卡箍。

进一步,卡箍包括闭合的圆环,所述圆环的一半面积包裹于凹槽,圆环的另一半面积包裹于针管,且圆环外沿有一组竖向的凸块,凸块之间螺纹连接有横向的紧固螺钉。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拉簧。

进一步,所述功能部与膨头凸起的重合处开有横向的槽口,槽口的宽度为3-5cm,相邻膨头凸起的间隔为2-3cm。

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三指夹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利用握持把手,便于医护人员握持针管进行定位造影,同时手掌把控推注装置,提升了稳定性。

2、本技术方案将圆盘与推注装置进行卡合,降低了在推注过程中针管晃动的可能性,提升了注射过程中的稳定性。

3、实现了定量推注,同时便于一次性推注完成的情况下,针管保持稳定,避免了针头断裂或滞留于患者的胃部,减轻了患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为图1中脱离卡箍后把手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卡箍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推注组件与把手的连接关系图;

图5为圆盘与膨头凸起的结构图。(左为膨头凸起收束状态,右为膨头凸起的扩张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针管1、把手2、功能部3、握持部4、凹槽5、卡箍6、凸块7、紧固螺钉8、圆盘9、按钮10、拨杆11、圆头销12、拉簧13、拉杆14、膨头凸起15、槽口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胃部微创手术用的荧光显影推注装置,包括注射用的针管1,还包括用于握持的把手2,把手2的横截面为倒置的“l”形,把手2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横向的功能部3和竖向的握持部4,功能部3与针管1的连接处带有内凹的凹槽5,凹槽5表面包裹有卡箍6,卡箍6包括闭合的圆环,所述圆环的一半面积包裹于凹槽5,圆环的另一半面积包裹于针管1,且圆环外沿有一组竖向的凸块7,凸块7之间螺纹连接有横向的紧固螺钉8。

请参考图4,功能部3内置有卡合针管1的圆盘9,功能部3表面带有按钮10,按钮10接触有推注组件,推注组件包括紧贴按钮10的拨杆11,拨杆11的中点处带有圆头销12,圆头销12将拨杆11分为自由端和固定端,自由端与功能部3之间铰接有弹性件,弹性件为拉簧13,固定端一体制造有横向的拉杆14,拉杆14固定连接圆盘9。

请参考图5,圆盘9表面带有膨头凸起15,膨头凸起15包括主体部和散开部,散开部之间带有间隙,且散开部逐渐合拢于收起部,且针管1包括带有推注盘的推注杆,推注盘处带有间隙配合于合拢状态下膨头凸起15的圆孔,膨头凸起15的数量为3,膨头凸起15沿推注盘的圆心处形成圆形矩阵。

功能部3与膨头凸起15的重合处开有横向的槽口16,槽口16的宽度为3-5cm,相邻膨头凸起15的间隔为2-3cm。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先将针管1抽吸造影剂进行造影剂的留存,随后由于在针管1的推注盘带有圆孔,所以当医护人员卡合针管1与把手2时,先通过镊子伸入槽口16内,将张开状态的膨头凸起15夹持至闭合,随后医护人员将圆孔对齐膨头凸起15后下压进行连接。

圆孔与膨头凸起15连接后,医护人员撤回镊子对膨头凸起15的夹持力,此时膨头凸起15由合拢状态转化为绽放状态,圆孔与膨头凸起15由间隙配合转化为过盈配合,此时圆盘9与推注盘处于固定连接状态,随后医护人员将卡箍6进行锁紧,此时由于卡箍6带有闭合的圆环,圆环的一半面积包裹于凹槽5,圆环的另一半面积包裹于针管1,当医护人员通过紧固螺钉8锁紧圆环外沿的凸块7时,圆环通过紧压的作用力下,使针管1与功能部3连接。

此时医护人员按照正常的操作推注流程进行穿刺造影,当针管1穿过胃部的浆膜下层时,医护人员利用食指按压按钮10,此时按钮10后行带动拨杆11,拨杆11的自由端后行并且拨杆11的自由端挤压拉簧13,随后拨杆11的固定端带动拉杆14前行,使拉杆14依次推动圆盘9、推注盘和推注杆进行造影剂的推注。实现了定量推注,同时便于一次性推注完成的情况下,针管1保持稳定,避免了针头断裂或滞留于患者的胃部,减轻了患者的伤害。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