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9066发布日期:2021-05-04 10:11阅读:66来源:国知局
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定位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针具纤细、长、直,往往操作过程中会出现针具弯曲、操作力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所要解决的问题:克服针具在刺入患者体内时出现针具弯曲、操作力度难以控制的问题;其包括:

壳体;

进针管,所述进针管竖直连接于壳体内,第一针槽开设于进针管上;

针体存储室,若干个所述整体存储室周向分布于所述壳体侧端,第二针槽开设于针体存储室靠近壳体端;

进针通道,所述进针通道等数量于整体存储室设置,并开设于壳体内,所述进针通道一端适配第一针槽设置,所述进针通道另一端连通第二针槽设置;

辅助进针机构,所述辅助进针机构连接于进针管肤触端。

优选的,还包括:

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壳体内壁上;

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于进针管侧端,所述第一针槽穿设固定环设置,所述固定环远离进针管端滑动连接于环形槽内。

优选的,所述壳体、进针管、针体存储室、辅助进针机构均为塑料透明材质。

优选的,所述辅助进针机构包括:

进针座,所述进针座设为盖体结构;

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开设于进针座内壁上;

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连接于进针管外壁靠近肤触端,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啮合;

出针通孔,所述出针通孔开设于进针座中心端;

弹簧安装座,所述弹簧安装座连接于进针座内;

进针通孔,所述进针通孔设于弹簧安装座中心端;

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弹簧安装座底端,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连接于进针座底端;

卡臂,所述卡臂设为l字型结构,若干个所述卡臂对称设于所述弹簧安装座侧端,所述卡臂水平部滑动连接于弹簧安装座远离复位弹簧端;

安装弹簧,所述卡臂竖直部通过安装弹簧连接于弹簧安装座侧端;

卡块,所述卡块设为楔形结构,所述卡块连接于卡臂水平部靠近进针管内壁位置;

斜台,所述斜台环设于所述进针管内壁靠近弹簧安装座位置,所述卡块倾斜端与斜台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针座内径自上而下呈逐步收缩式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臂设有三个。

优选的,所述针体存储室设为底端密封的管体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进针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进针机构闭合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针管;3.针体存储室;4.进针通道;5.辅助进针机构;51.进针座;52.出针通孔;53.弹簧安装座;54.进针通孔;55.复位弹簧;56.卡臂;57.安装弹簧;58.卡块;59.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包括:

壳体1;

进针管2,所述进针管2竖直连接于壳体1内,第一针槽21开设于进针管2上;

针体存储室3,若干个所述整体存储室3周向分布于所述壳体1侧端,第二针槽31开设于针体存储室3靠近壳体1端;

进针通道4,所述进针通道4等数量于针体存储室3设置,并开设于壳体1内,所述进针通道4一端适配第一针槽21设置,所述进针通道4另一端连通第二针槽31设置;

辅助进针机构5,所述辅助进针机构5连接于进针管2肤触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用针灸针进针装置,进针管2位于壳体1中心位置,若干个所述针体存储室3周向环设于所述壳体1侧端,针灸针存放于每个针体存储室3内,此时,转动壳体1内的进针管2,当第一针槽21转动到连通其中一个进针通道4时,存储于针体存储室3内的针灸针自与进针通道4另一端连通的第二针槽31内移出,依次通过第二针槽31、进针通道4、第一针槽21滑动到进针管2内,由于进针管2的约束,使位于其内的针灸针在刺入人体过程中,不会出现弯曲的情况,减少了医务人员进针时,操作力度难以控制的问题,由于与进针管2内连通的第一针槽21只有一个,进而使其余针体存储室3只有在第一针槽21与进针通道4连通时,才能滑动针体存储室3内的针灸针到进针管2内,所述辅助进针机构5用于调整进针管2肤触端与人体针灸部位的垂直高度,当高度增加时,针灸针在定长的情况下,势必使针灸针捻动端长度减少,从而实现对针灸针进针深度的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开设于壳体1内壁上;

固定环,所述固定环连接于进针管2侧端,所述第一针槽21穿设固定环设置,所述固定环远离进针管2端滑动连接于环形槽内。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环形槽和固定环的设置,使进针管2在壳体1内固定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进针管2、针体存储室3、辅助进针机构5均为塑料透明材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壳体1、进针管2、针体存储室3、辅助进针机构5均为塑料透明材质,便于观察针灸针刺入人体。

如图3、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进针机构5包括:

进针座51,所述进针座51设为盖体结构;

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开设于进针座51内壁上;

外螺纹,所述外螺纹连接于进针管2外壁靠近肤触端,所述外螺纹与内螺纹啮合;

出针通孔52,所述出针通孔52开设于进针座51中心端;

弹簧安装座53,所述弹簧安装座53连接于进针座51内;

进针通孔54,所述进针通孔54设于弹簧安装座53中心端;

复位弹簧55,所述复位弹簧55一端与弹簧安装座53底端,所述复位弹簧55另一端连接于进针座51底端;

卡臂56,所述卡臂56设为l字型结构,若干个所述卡臂56对称设于所述弹簧安装座53侧端,所述卡臂56水平部滑动连接于弹簧安装座53远离复位弹簧55端;

安装弹簧57,所述卡臂56竖直部通过安装弹簧57连接于弹簧安装座53侧端;

卡块58,所述卡块58设为楔形结构,所述卡块58连接于卡臂56水平部靠近进针管2内壁位置;

斜台59,所述斜台59环设于所述进针管2内壁靠近弹簧安装座53位置,所述卡块58倾斜端与斜台59滑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进针座51和进针管2之间通过内螺纹、外螺纹配合连接,当需要减少针灸针进针深度时,转动进针座51,使复位弹簧55伸长为原状,此时,复位弹簧55对弹簧安装座53作用力减小,相对地,斜台59对与卡块58连接的卡臂56作用力减小,安装弹簧57伸长,相邻两个卡块58之间的间距拉大,存储于针体存储室3内的针灸针自第二针槽31、进针通道4、第一针槽21进入进针管2内,针灸针头部自两个相邻卡块58之间、进针通孔54、出针通孔52穿设而出,刺入身体,相反地,当需要增加针灸针进针深度时,反向转动进针座51,复位弹簧55受力回缩,此时复位弹簧55对弹簧安装座53作用力增大,相对地,斜台59对与卡块58连接的卡臂56作用力增大,安装弹簧57回缩,相邻两个卡块58之间的间距减小,而当进针装置使用完毕后,继续反向转动进针座51,相邻两个卡块58闭合,从而闭合了出针通孔52,此时进针管2肤触端封闭,可以便于存放针灸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针座51内径自上而下呈逐步收缩式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所述进针座51内径自上而下呈逐步收缩式设置,便于进针座51和进针管2肤触端通过复位弹簧55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臂56设有三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体存储室3设为底端密封的管体结构。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