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0859发布日期:2021-07-30 13:1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科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



背景技术:

儿科患儿抢救时需要医护人员捏住患儿的鼻子,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操作不方便,所以需要专门的呼吸器使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

但是现有儿科急救增氧呼吸器的呼气管不方便固定,容易导致在使用过程中松脱,延误抢救时间,且呼气管不易更换,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细菌滋生、病毒传播,影响患儿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小儿呼吸器的呼气管易松脱,及呼气管不便于更换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后轴向的壳体,壳体上同轴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拆卸连接有呼气管,壳体前端设有防漏罩,壳体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后端设有螺旋形的导轨,壳体后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前端设有与导轨啮合的齿牙,滑块后端设有夹紧块,夹紧块的内端面为开口朝内的弧形面且可与呼气管外缘面接触;壳体内经左右轴向的转轴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轴左端贯穿壳体且与壳体转动连接;转轴左端同轴设有转柱,转柱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导轨、第一锥齿轮、齿牙等,可以实现对呼气管的夹紧固定,防止在对患儿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松脱,同时便于呼气管的更换,防止多人使用造成细菌滋生、传播,设有的鼻夹,便于医护人员封闭患儿鼻腔,代替人工捏压,省时省力,设有的弹性带,可以使防漏罩罩于患儿口部,防止人工呼吸时气体流出,设有的硅胶筒,可以防止呼气管划伤患儿口腔,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壳体后的左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仰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前后轴向的壳体1,壳体1上同轴开设有通槽2,通槽2内拆卸连接有呼气管3,壳体1前端设有防漏罩4,壳体1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后端设有螺旋形的导轨6,壳体1后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滑槽7,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前端设有与导轨6啮合的齿牙9,滑块8后端设有夹紧块10,夹紧块10的内端面为开口朝内的弧形面且可与呼气管3外缘面接触;壳体1内经左右轴向的转轴12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转轴12左端贯穿壳体1且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12左端同轴设有转柱14,转柱14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

为了便于固定防漏罩4,所述的防漏罩4前侧设有弹性带15。

为了起到更好的夹紧效果,所述的夹紧块10内表面上设有多个防滑片。

为了防止划伤患儿口腔,所述的呼气管3前端外缘面上同轴设有硅胶筒16。

为了便于夹紧患儿鼻子,所述的壳体1上端经上下方向的拉绳连接有鼻夹11。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呼气管3前端插入患儿口腔内,硅胶筒16可以防止呼气管3划伤患儿口腔内壁,然后将弹性带15套于患儿脑后,弹性带15将防漏罩4罩于患儿口部,防止气体泄露进入不到患儿肺部,将鼻夹11夹在患儿鼻子上,避免气体从患儿鼻腔流出,此时,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人工呼吸,医护人员含住呼气管3后端吹气,氧气经呼气管3进入患儿肺部,实现对患儿的增氧急救;

使用完成后,将鼻夹11从患儿鼻子上取下,将弹性带15从患儿头部取下,顺时针转动转柱14,防滑条可以便于医护人员转动,转柱14经转轴12带动第二锥齿轮13顺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13带动第一锥齿轮5顺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导轨6顺时针转动,导轨6经齿牙9带动滑块8在其对应的滑槽7内向外滑动,滑块8带动夹紧块10向外滑动,向外滑动一段距离后,夹紧块10的弧形面与呼气管3外缘面脱离接触,解除对呼气管3的夹紧固定,此时将呼气管3从通槽2内取出,更换新的呼气管3;

逆时针转动转柱14,转柱14经转轴12带动第二锥齿轮13逆时针转动,第二锥齿轮13带动第一锥齿轮5逆时针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导轨6逆时针转动,导轨6经齿牙9带动滑块8在其对应的滑槽7内向内滑动,滑块8带动夹紧块10向内滑动,向内滑动一段距离后,夹紧块10的弧形面与呼气管3外缘面接触并挤压,实现对呼气管3的夹紧固定,防滑片可以增加摩擦力,达到更好的固定效果,呼气管3更换完成,便于医护人员的下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有的壳体、导轨、第一锥齿轮、齿牙等,可以实现对呼气管的夹紧固定,防止在对患儿人工呼吸的过程中松脱,同时便于呼气管的更换,防止多人使用造成细菌滋生、传播,设有的鼻夹,便于医护人员封闭患儿鼻腔,代替人工捏压,省时省力,设有的弹性带,可以使防漏罩罩于患儿口部,防止人工呼吸时气体流出,设有的硅胶筒,可以防止呼气管划伤患儿口腔,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包括前后轴向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上同轴开设有通槽(2),通槽(2)内拆卸连接有呼气管(3),壳体(1)前端设有防漏罩(4),壳体(1)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5),第一锥齿轮(5)后端设有螺旋形的导轨(6),壳体(1)后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滑槽(7),滑槽(7)内滑动连接有滑块(8),滑块(8)前端设有与导轨(6)啮合的齿牙(9),滑块(8)后端设有夹紧块(10),夹紧块(10)的内端面为开口朝内的弧形面且可与呼气管(3)外缘面接触;壳体(1)内经左右轴向的转轴(12)同轴连接有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3),转轴(12)左端贯穿壳体(1)且与壳体(1)转动连接;转轴(12)左端同轴设有转柱(14),转柱(14)外缘面上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防滑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漏罩(4)前侧设有弹性带(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紧块(10)内表面上设有多个防滑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呼气管(3)前端外缘面上同轴设有硅胶筒(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端经上下方向的拉绳连接有鼻夹(11)。


技术总结
一种小儿急救增氧呼吸器,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小儿呼吸器的呼气管易松脱,及呼气管不便于更换的问题;包括前后轴向的壳体,壳体上同轴开设有通槽,通槽内拆卸连接有呼气管,壳体前端设有防漏罩,壳体内同轴设有可转动的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后端设有螺旋形的导轨,壳体后端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前端设有与导轨啮合的齿牙,滑块后端设有夹紧块,夹紧块的内端面为开口朝内的弧形面且可与呼气管外缘面接触;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宋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26
技术公布日:2021.07.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