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0544发布日期:2021-05-11 14:5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心肌梗塞是较为严重的常见心血管疾病,由于血管堵塞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严重者会使得心肌坏死,对患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需要配合相应的身体训练辅助康复,而患者的康复训练需要涉及患者的四肢配合,最好能够同时对患者的四肢进行锻炼,同时训练的强度需要随患者的身体进行调整。并且其分为被动运动期和主动运动期,被动运动期为病人急性期时,主动运动期为病人稳定期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具有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恢复锻炼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固定板的表面安装有拉伸装置,拉伸装置通过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拉伸装置包括套管。

进一步地,套管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套管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从而为患者的锻炼提供外部动力,电动推杆品牌为龙翔,型号为xtl100。

进一步地,套管的下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孔,两个钢丝绳的表面分别与套管的上表面开口和限位孔滑动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电动推杆的上端连接钢丝绳,从而便于通过钢丝绳带动患者的四肢。

进一步地,套管的上端表面和固定板的末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轮,导轮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钢丝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管的上端表面和固定板的末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轮,从而便于通过导轮梳理钢丝绳的运动轨迹,减少钢丝绳与设备的摩擦损坏。

进一步地,两个钢丝绳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垫板和套环,垫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束缚带,束缚带的内底壁和垫板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垫板和束缚带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固定,从而在对患者的脚部进行带动的同时便于对患者的脚部进行防护。

进一步地,固定板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套环的外表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挡板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通过弹簧连接套环,从而使得便于通过弹簧对套环及患者的手部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套管的下端安装有轴承,轴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固定板的末端,套管的轴线与固定板的上表面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轴承连接套管和固定板,从而便于固定板随患者的手臂长度进行倾斜安装。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将两个固定板倾斜安装于病床的两侧,利用束缚带和套环分别固定病患的脚踝和手腕,通过电动推杆在套管内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带动钢丝绳,使得带动束缚带和套环进行分别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斜向的运动,进而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具有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恢复锻炼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板;2、安装孔;3、套管;4、电动推杆;5、钢丝绳;6、限位孔;7、导轮;8、垫板;9、套环;10、束缚带;11、魔术贴;12、挡板;13、弹簧;14、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固定板1的表面安装有拉伸装置,拉伸装置通过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拉伸装置包括套管3;

如图1-3所示,套管3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电动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5,套管3的下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孔6,两个钢丝绳5的表面分别与套管3的上表面开口和限位孔6滑动连接,套管3的上端表面和固定板1的末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轮7,导轮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钢丝绳5;

如图1-3所示,两个钢丝绳5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垫板8和套环9,垫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束缚带10,束缚带10的内底壁和垫板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1,固定板1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2,挡板12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套环9的外表面,套管3的下端安装有轴承14,轴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的末端,套管3的轴线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垂直。

通过设置将两个固定板1倾斜安装于病床的两侧,利用束缚带10和套环9分别固定病患的脚踝和手腕,通过电动推杆4在套管3内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带动钢丝绳5,使得带动束缚带10和套环9进行分别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斜向的运动,进而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具有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恢复锻炼的特点。

工作原理:

被动运动时(病人急性期时),将两个固定板1倾斜安装于病床的两侧,转动套管3,利用束缚带10和套环9分别固定病患的脚踝和手腕,将电动推杆4接通电源,并手持电动推杆4的遥控端,控制电动推杆4进行适当幅度的往复运动,当电动推杆4回收时,将垫板8通过钢丝绳5拉高,患者的腿部相应太高,套环9在弹簧13的作用下向挡板12靠近,当电动推杆4伸展时,垫板8与患者的腿部放松逐渐靠近床面,套环9在钢丝绳5的拉动下带动患者的手部向套管3靠近;

主动运动时(病人稳定期时),手腕套进至套环9内,沿着固定板1的中线方向拉动,此时弹簧13不断的收缩和拉伸,其弹力即可被使用为锻炼力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特征:

1.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固定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安装有拉伸装置,所述拉伸装置通过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所述拉伸装置包括套管(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内壁下端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4),所述电动推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钢丝绳(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下端表面开设有限位孔(6),两个所述钢丝绳(5)的表面分别与套管(3)的上表面开口和限位孔(6)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上端表面和固定板(1)的末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导轮(7),所述导轮(7)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钢丝绳(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钢丝绳(5)的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垫板(8)和套环(9),所述垫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束缚带(10),所述束缚带(10)的内底壁和垫板(8)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魔术贴(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的后端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的前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套环(9)的外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3)的下端安装有轴承(14),所述轴承(1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的末端,所述套管(3)的轴线与固定板(1)的上表面垂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固定板,固定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固定板的表面安装有拉伸装置,拉伸装置通过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往复运动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拉伸装置包括套管。该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通过设置将两个固定板倾斜安装于病床的两侧,利用束缚带和套环分别固定病患的脚踝和手腕,通过电动推杆在套管内进行竖直方向的往复运动带动钢丝绳,使得带动束缚带和套环进行分别进行竖直方向和水平斜向的运动,进而带动患者的四肢进行运动,从而使得心梗病人用恢复锻炼装置具有便于对患者四肢进行恢复锻炼的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姚海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29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