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9789发布日期:2021-06-04 16:5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按摩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按摩枕。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的按摩枕,通常设置有电池和控制板,且电池和控制板分开设置,例如分别设置在按摩枕的两端,电池和控制板之间的导线需要延伸布置于枕体整体,增加导线成本,拆装步骤复杂,降低了拆装效率,枕体空间利用率低。另外,相关技术中的按摩枕的电池和控制板的隔热措施较为简单,容易发生枕体燃烧,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按摩枕,该按摩枕具有成本低、拆装方便、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按摩枕,所述按摩枕包括:枕体,所述枕体围绕出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容纳空间;按摩组件,所述按摩组件设于所述枕体内;隔热壳,所述隔热壳设于所述枕体内的一端;电池和控制板,所述电池和所述控制板设于所述隔热壳内。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按摩枕具有成本低、拆装方便、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隔热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槽分隔设置,所述电池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且所述控制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盖板,所述第二盖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封盖所述第二安装槽。
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隔热壳为多个,多个所述隔热壳中的其中一个安装有所述电池且其中另一个安装有所述控制板。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组件包括加热件和磁疗件,所述加热件和磁疗件均设于所述枕体内且位于所述枕体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所述加热件与所述控制板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加热件沿所述枕体的延伸方向布置以适于环绕人体颈部;所述磁疗件为多个且位于所述加热件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多个所述磁疗件沿所述枕体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加热件为石墨烯材料制成。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组件还包括振动马达,所述振动马达设于所述枕体内且和所述控制板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振动马达位于所述枕体的背向人体颈部的
一侧,所述振动马达在所述枕体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枕体的中心处,且所述振动马达在所述枕体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枕体的中心处。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按摩枕还包括:安装盒,所述安装盒位于所述枕体内且所述振动马达安装于所述安装盒内,所述振动马达包括电机主体和偏心振子,所述偏心振子安装于所述电机主体的输出轴。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枕体在其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隔热壳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且所述安装盒设于所述第二容纳槽。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按摩枕还包括:按键,所述按键安装于所述隔热壳且与所述控制板相连,所述按键从所述枕体的外表面露出。
1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按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隔热壳;按压壳,所述按压壳与所述底座相连且从所述枕体的外表面露出。
1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的按摩枕还包括:充电端子,所述充电端子设于所述枕体外且通过延伸线与所述电池相连。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枕体为u形且包括第一段、第二段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第三段;其中,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一段的连接处构造有第一头部支撑凸起,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构造有第二头部支撑凸起。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枕体包括枕套和枕芯,所述枕芯填充于所述枕套内,所述按摩组件和所述隔热壳安装于所述枕芯。
2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所述枕芯为记忆海绵,所述枕套为绒布。
2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的剖视图。
25.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按摩枕的局部剖视图。
26.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的枕体的剖视图。
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的隔热壳的剖视图。
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的隔热壳的爆炸图。
29.附图标记:
30.按摩枕100、
31.枕体110、第一段111、第二段112、第三段113、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枕套116、枕芯117、第一容纳槽118、第二容纳槽119、
32.按摩组件120、加热件121、磁疗件122、振动马达123、电机主体124、偏心振子125、
33.安装盒130、温度传感器140、电池150、控制板160、隔热壳170、壳体171、第一安装槽172、第二安装槽173、第一盖板174、第二盖板175、充电端子180、延伸线181、按键190、底座191、按压壳19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6.下面参考附图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100。
37.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100包括枕体110、按摩组件120、电池150、控制板160和隔热壳170。
38.枕体110围绕出用于容纳人体颈部的容纳空间,按摩组件120设于枕体110内,隔热壳170设于枕体110内的一端,电池150和控制板160设于隔热壳170内。其中,隔热壳170的燃点高于枕体110的燃点。可选地,隔热壳170可以由阻燃性高的材料制成,例如为阻燃塑料。
3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由于电池150和控制板160在运行时温度会升高,通过将电池150和控制板160设于隔热壳170内,即隔热壳170分隔枕体110和电池150以及控制板160,避免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与枕体110直接接触,也避免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之间的导线与枕体110直接接触,极大地降低了枕体110燃烧的几率,提高了按摩枕100的安全可靠性。并且,隔热壳170也将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与按摩枕100中的其他电子器件分隔,如此,可以有效地降低所述其他电子器件产生的热量对电池150和控制板160的影响,提高电池150和控制板160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按摩枕100的使用寿命。
40.另外,将电池150和控制板160设于隔热壳170内,减少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之间的导线长度,节省成本,提高枕体110的空间利用率,增加按摩枕100的拆装效率。
41.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按摩枕100具有成本低、拆装方便、空间利用率高且安全性高等优点。
4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隔热壳170包括壳体171、第一盖板174和第二盖板175。壳体17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72和第二安装槽173,第一安装槽172和第二安装槽173分隔设置,电池150位于第一安装槽172且控制板160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73,第一盖板174安装于壳体171且封盖第一安装槽172,第二盖板175安装于壳体171且封盖第二安装槽173。
43.具体地,通过将第一安装槽172和第二安装槽173分隔设置,电池150位于第一安装槽172且控制板160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73,这样电池150和控制板160被隔离,避免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之间相互干涉。
44.举例而言,壳体17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172和第二安装槽173,即第一安装槽172的槽口和第二安装槽173的槽口为相反方向设置,例如,第一安装槽172的槽口背向人体颈部,第二安装槽173的槽口朝向人体颈部。如此,便于电池150和控制板160安装。并且,通过第一盖板174和第二盖板175的设置,避免了电池150和控制板160脱离隔热壳170,提高了按摩枕100的结构的稳定性。
4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隔热壳170为多个,多个隔热壳170中的其中一
个安装有电池150且其中另一个安装有控制板160。如此,进一步地将电池150和控制板160隔离,电池150和控制板160之间干涉的可能性更小。并且,通过设置多个隔热壳170,便于按摩枕100调整电池150或者控制板160的数量。
46.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按摩组件120包括加热件121和磁疗件122,加热件121和磁疗件122均设于枕体110内且位于枕体110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加热件121与控制板160连接。如此,通过加热件121和多个磁疗件122的设置,按摩枕100可以提供热敷和磁疗按摩,增加了按摩枕100的按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按摩枕100的按摩的舒适性。另外,加热件121可以为石墨烯发热膜,便于按摩枕100提供远红外理疗,增加按摩多样性。
47.进一步地,如图2

图4所示,加热件121沿枕体110的延伸方向布置以适于环绕人体颈部,磁疗件122为多个且位于加热件121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这样加热件121与人体颈部距离更近,加热件121产生的热量传递到热体颈部的过程中损耗更小,即人体颈部接收到加热件121的热量更充分,提高了按摩枕100的热敷效果,并且加热件121产生的远红外波于人体颈部之间的距离更近,保证了远红外理疗效果,提高了按摩枕100的按摩效果。另外,多个磁疗件122沿枕体110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按摩枕100对人体颈部的磁疗更为均匀,避免磁场过于集中,充分实现了多个磁疗件122的磁疗功能,并且多个磁疗件122均匀间隔设置,可以防止加热件121局部过硬,保证加热件121和按摩枕100整体的柔软性,进而保证按摩枕100的佩戴舒适性。
48.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按摩枕1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40,温度传感器140设于枕体110内且与加热件121电连接,即温度传感器140根据检测按摩枕100的温度的不同而输出不同的信号,加热件121根据温度传感器140输出的信号而启停,例如,首先加热件121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40检测到按摩枕100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上限时,加热件121停止加热;当温度传感器140检测到按摩枕100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下限时,加热件121再次加热。如此,按摩枕100维持恒定的热敷温度范围,保证热敷理疗效果和人体颈部安全舒适。
49.另外,温度传感器140邻近加热件121设置,例如,温度传感器140设置在加热件121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121附近位置的温度较高,温度传感器140邻近加热件121设置,可以更好地监测按摩枕100可能会对人体颈部传递的热度。并且,由于枕体110具有柔性,易发生形变,温度传感器140的硬度较高,温度传感器140设置在加热件121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可以避免人体颈部感受到温度传感器140,增加按摩枕100的佩戴舒适性。
50.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按摩组件120还包括振动马达123,振动马达123设于枕体110内且和控制板160连接,如此,按摩枕100可以提供振动按摩,进一步地增加了按摩多样性和舒适性。另外,振动马达123位于枕体110的背向人体颈部的一侧,由于枕体110较为柔软,如此,可以避免振动马达123对人体颈部的振感太强,既保证了振动按摩效果,又可以保证佩戴的舒适性。振动马达123在枕体11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枕体110的中心处,且振动马达123在枕体110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枕体110的中心处,这样振动马达123相枕体110的长度方向两侧传递的振动更为均匀,进一步地提高了按摩的舒适性。
5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按摩枕100还包括安装盒130,安装盒130位于枕体110内且振动马达123安装于安装盒130内,振动马达123包括电机主体124和偏心振子125,偏心振子125安装于电机主体124的输出轴,换言之,振动马达123为偏
心轮电机。如此,可以防止振动马达123运行时,振动马达123的偏心轮旋转损坏枕体110,提高了按摩枕100的使用寿命。
5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枕体110在其延伸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容纳槽118和第二容纳槽119,隔热壳170位于第一容纳槽118且安装盒130设于第二容纳槽119。如此,既固定了枕体110、隔热壳170和安装盒130之间的位置关系,又避免了安装盒130和隔热壳170之间相互干扰,增加按摩枕100的可靠性。
5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按摩枕100还包括按键190,按键190安装于隔热壳170且与控制板160相连,按键190从枕体110的外表面露出。其中,按键190包括底座191和按压壳192,底座191安装于隔热壳170,按压壳192与底座191相连且从枕体110的外表面露出。如此,减小了按键190与控制板160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按键190与控制板160之间的导线长度,增加拆装的便捷性,提高枕体110内的空间利用率。并且由于枕体110较为柔软和易于形变,因此通过将底座191设于第一盖板174,按压壳192靠近隔热壳170,这样按压按键190时隔热壳170会提供为按键190提供支撑力,便于按压按键190,增加按摩枕100应对控制时的反应速率。
54.可选地,按压壳192可以被用户按压,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按压壳192可以形变且具有弹性,即用户按压按压壳192,使按压壳192形变至触碰底座191,然后按压壳192弹性恢复至原来形状以便于再次按压;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中,底座191和按压壳192均为硬性件,且在底座191和按压壳192之间设有弹性件,用户按压按压壳192,按压壳192将用户施加的力通过所述弹性件传递至底座191,然后按压壳192在所述弹性件的推动下恢复到原来位置。
5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2

图4所示,按摩枕100还包括充电端子180,充电端子180设于枕体110外且通过延伸线181与电池150相连。换言之,延伸线181穿过枕体110且分别与电池150和充电端子180相连,充电端子180和枕体110之间相对分离。如此,更便于按摩枕100充电,且避免充电端子180使用一段时间之后陷入枕体110内,更便于查找充电端子180的位置。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中,如图2所示,充电端子180与电池150以及控制板160位于枕体110的同一端,如此,可以减小充电端子180与电池150之间的导线长度,从而降低了成本且便于拆装,提高枕体110内的空间利用率。另外,由于缩短了导线长度,减少了充电过程中损耗,进而提高了充电的效率。
5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枕体110包括枕套116和枕芯117,枕芯117填充于枕套116内,所述按摩组件和隔热壳170安装于枕芯117。其中,第一容纳槽118和第二容纳槽119设于枕芯117,枕套116封盖第一容纳槽118和第二容纳槽119。
58.可选地,如图2

图4所示,枕芯117还可以设有多个间隔的定位槽,加热件121、磁疗件122、振动马达123和温度传感器140可以安装于相同或者不同的定位槽。如此,可以保证按摩组件120和隔热壳170相对于枕芯117的稳定性,避免按摩组件120各个部件之间或者和隔热壳170之间相互干扰,提高了按摩枕100的整体的结构的稳定性,进而增加按摩枕100的安全性。
5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枕芯117为记忆海绵,即聚醚型聚氨酯泡沫海绵。记忆海绵具有慢回弹特性和良好的亲肤性,人体颈部对枕体110的压力在枕体
110的表面分布均匀,降低压强,可以提供人体颈部的软组织血液循环所需的低压环境。枕套116为绒布。绒布细腻、柔软且具有良好地亲肤性,适用人群更广,增加按摩枕100与人体颈部接触的舒适性,绒布还有保温效果,进而提高按摩枕100的热敷效果。
6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枕套116可以为布质海绵,可以降低生产价格,降低生产成本。
6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枕体110为u形且包括第一段111、第二段112和连接在第一段111和第二段112之间的第三段113。其中,第三段113和第一段111的连接处构造有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第三段113和第二段112的连接处构造有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
62.举例而言,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的高度分别由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变小,且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的外轮廓可以为弧形;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的高度分别由中心处向两端逐渐变小,且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的外轮廓可以为弧形
63.具体地,枕体110佩戴时,第一段111、第二段112分为位于人体颈部的左右两侧且共同夹持人体颈部,第三段113位于人体颈部的后侧。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和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相对于枕体110向上凸起,因此,人体头部后仰时,第一头部支撑凸起114和第二头部支撑凸起115可以共同支撑人体头部,避免人体头部悬空,增加了按摩枕100的使用舒适度。
6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摩枕100的其他构成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6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