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5501发布日期:2021-06-15 19:59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外科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



背景技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或十二指肠的过多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内,引起反酸、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以及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西方国家属常见病,有研究显示,近年来西方国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约为10%~20%,澳大利亚约为11.6%,亚洲国家发病率则约为5%。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60岁为高峰发病年龄,男女无差异,但有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统计显示,中国胃食管反流患病率为5.77%。对于一般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者药物治疗能够治愈。但是对于伴有贲门松弛或者有食管裂孔疝的患者,有的通过药物治疗后效果不好,有的药物治疗后只能解决部分症状,还有些患者则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有研究表明,大约有25%~30%的gerd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长期用药,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

现有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或内镜下缝合技术和射频消融技术,虽可以解决症状反复发作的问题,但术后常伴有并发症,对术后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未并得到普及,一旦患上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它可以用于内镜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微创治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手柄1、锥形保护套2、插入管3、刚性段4、弯曲部5、顶端部6,手柄1的前端通过锥形保护套2固定连接插入管3,插入管3的前端依次固定连接刚性段4、弯曲部5和顶端部6;刚性段4的侧部与顶端部(6)的端部组成钉合机构;通过手柄1控制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能够使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相对应,从而使顶端部6进入钉合状态;所述刚性段4的侧面设置有钉仓座组件,钉仓座组件上开设有m个钛钉容置槽4-3-1;所述顶端部6的端面固定设置有砧板6-2;当所述顶端部6处于钉合状态时,钉仓座组件上的钛钉容置槽4-3-1与顶端部6的砧板6-2相对应;所述刚性段4包括刚性段壳体4-1,刚性段壳体4-1的侧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钉仓座槽4-1-1,钉仓座槽4-1-1内活动设置有钛钉击发件4-7;钛钉击发件4-7的一端固定连接发射钢丝4-8的一端,发射钢丝4-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1;所述钉仓座槽4-1-1内设置有钉仓座组件,钉仓座组件开设有所述钛钉容置槽4-3-1,钛钉容置槽4-3-1内活动设置有钛钉4-4和推进器4-6,推进器4-6位于钛钉4-4的内侧;钉仓座组件位于所述钛钉击发件4-7的外侧;通过手柄1拉动发射钢丝4-8,带动钛钉击发件4-7沿钉仓座槽4-1-1向前运动,钛钉击发件4-7通过推进器4-6推动钛钉4-4向外运动并离开所述钛钉容置槽4-3-1,从而实现对钛钉4-4的击发;所述顶端部6包括顶端座6-1,顶端座6-1的端面固定设置有砧板6-2,砧板6-2的表面突出于所述顶端座6-1的端面;所述砧板6-2的表面呈弧形,砧板6-2的弧形表面与刚性段4的侧部相吻合;所述砧板6-2的表面分布有多组钛钉折弯导引槽,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包括并列的两个折弯导引凹槽;各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位置与钉仓座4-3的钛钉容置槽4-3-1一一对应;在所述钛钉4-4离开所述钛钉容置槽4-3-1的过程中,钛钉4-4的钉腿接触砧板6-2的表面,砧板6-2为钛钉4-4提供折弯的反作用力,钉腿受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的导向作用,使同一钛钉4-4的两个钉腿发生折弯,钛钉4-4变形成为钉合形状,从而完成钉合动作。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钉仓座组件包括钉仓座4-3,钉仓座4-3上开设所述钛钉容置槽4-3-1,钛钉容置槽4-3-1沿径向连通,以使位于钉仓座4-3内侧的所述钛钉击发件4-7能够接触钛钉容置槽4-3-1内的推进器4-6;所述顶端部6内活动设置有端部定位销11,端部定位销11通过螺纹连接顶端座6-1,端部定位销11固定连接定位销驱动电机,定位销驱动电机能够带动端部定位销11旋转,使端部定位销11从顶端部6向外伸出或缩回;所述钉仓座4-3上开设有与所述端部定位销11相匹配的定位销孔4-3-3,定位销孔4-3-3的孔深小于端部定位销11伸出顶端部6的长度;当所述端部定位销11从顶端部6向外伸出后,端部定位销11的尖端伸入钉仓座4-3的定位销孔4-3-3,从而实现所述顶端部6与所述刚性段4之间的相对定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砧板6-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砧板螺丝穿设孔6-2-1,砧板螺丝穿设孔6-2-1内活动设置有砧板螺丝6-3,砧板螺丝6-3连接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砧板螺丝驱动机构能够使砧板螺丝6-3从砧板6-2向外伸出或缩回;所述钉仓座4-3上开设有与所述砧板螺丝6-3相对应的两个砧板螺丝配合孔4-3-4;砧板螺丝配合孔4-3-4的孔深小于所述砧板螺丝6-3伸出砧板6-2的长度;当所述砧板螺丝6-3从砧板6-2向外伸出后,砧板螺丝6-3的尖端伸入钉仓座4-3的砧板螺丝配合孔4-3-4,从而实现所述顶端部6与所述刚性段4之间的相对定位。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所述端部定位销11伸出到位时,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形成一间距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1为两层组织的厚度;当所述砧板螺丝6-3伸出到位时,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形成第二间距h2,第二间距h2为钛钉4-4的钉合厚度;第一间距h1>第一间距h2。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砧板螺丝驱动机构包括:砧板驱动轴6-4,其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旋转;所述砧板驱动轴6-4上设置有一主动齿轮;从动齿轮6-5,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砧板螺丝6-3,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6-5;所述砧板螺丝6-3活动穿设于砧板6-2的砧板螺丝穿设孔6-2-1内;以及砧板螺丝导向座6-6,固定设置于所述砧板6-2的底部;所述砧板螺丝导向座6-6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砧板螺丝6-3。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钛钉击发件4-7包括并列设置的n片击发板4-7-1;所述击发板4-7-1具有第一平面4-7-11、推送斜面4-7-12和第二平面4-7-13,第二平面4-7-13高于第一平面4-7-11,第二平面4-7-13与第一平面4-7-11之间形成高度差;钛钉击发件4-7的一端形成钢丝连接部4-7-2;初始状态下,钛钉击发件4-7位于所述钉仓座槽4-1-1的后端,钛钉容置槽4-3-1内的钛钉4-4和推进器4-6位于击发板4-7-1的第一平面4-7-11的上方;击发时,拉动发射钢丝4-8,带动钛钉击发件4-7沿钉仓座槽4-1-1向前运动一段行程;在钛钉击发件4-7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钛钉击发件4-7的推送斜面4-7-12接触到推进器4-6,从而通过推进器4-6推动钛钉4-4向外运动;当钛钉击发件4-7运动至钉仓座槽4-1-1的前端时,钛钉击发件4-7的第二平面4-7-13接触到推进器4-6,钛钉4-4完成击发行程;此时钛钉击发件4-7将推进器4-6推动至钛钉容置槽4-3-1的顶部,推进器4-6将钛钉4-4推出钛钉容置槽4-3-1,从而实现对钛钉4-4的击发。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初始状态下,推进器4-6与第一平面4-7-11之间形成间隙。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的范围为0°~270°。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推进器4-6的底部开设有滑槽4-6-2,推进器4-6的后部形成导向部4-6-3,导向部4-6-3的底部形成导向斜面4-6-12;推进器4-6的前部形成限位部4-6-4;限位部4-6-4的底面与所述钛钉击发件4-7的第二平面4-7-13相配合;所述导向斜面4-6-12的斜度与击发板4-7-1的推送斜面4-7-12相配合;钛钉击发件4-7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推送斜面4-7-12与导向斜面4-6-12之间的配合推动所述钛钉推进器向外运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弧形;折弯导引凹槽的长度小于钛钉4-4的钉腿长度;钉腿与折弯导引凹槽的长度差为钛钉的钉合厚度。

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顶端部的运动,使部分胃底折叠于食管下段的外侧,并将部分胃底与食管下段钉合固定在一起,从而在食管周围形成新的呈锐角的his角,加强贲门抗返流屏障,以阻止胃食管反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治疗中度至重度胃食管反流病。

本实用新型通过超声波探测仪确定钉仓与内镜顶端的位置进行定位,从而能够准确地确定胃底与食管的钉合部位。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无需将整个胃底折叠并钉合于食管上,只需选择三处位置将该三处胃底与食管进行折叠及钉合,就能够恢复his角,恢复胃食管瓣阀,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起到抵御胃内容物反流的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实施的部分胃底折叠术能够达到现有技术整个胃底折叠术的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用于内镜下外科胃底折叠微创钉合手术,能够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整个使用过程无需切开腹腔,也没有任何体表切口,如同做常规胃镜检查一般,从口腔经食道,进镜至胃底选择缝合位置,并利用可视化的内部摄像头,通过超声波探测仪确定钉盒与内镜顶端的位置进行定位,再选择2个以上的位置将胃底钉合到食管下段,进行前角胃底折叠术,手术全程在内镜下操作,仅需1-2小时即可完成,患者依从性高,创伤小,体表无切口、恢复快,且住院时间、康复时间显著缩短,能够有效地代替胃食管反流病的终身药物治疗和传统的手术方式。

附图说明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以下说明仅是示意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述原理可按多种方式应用,以实现许多不同的可替代实施方式。这些说明仅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内容的一般原理,不意味着限制在此所公开的实用新型构思。

结合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且与上文的总体说明和下列附图的详细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的示意图;

图2至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的示意图,图中的钛钉处于原始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的示意图,图中的钛钉处于钉合状态;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刚性段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刚性段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刚性段组件的剖面示意图,此时钛钉击发机构处于未击发状态;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件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钉仓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的钉仓座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的推进器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在未击发状态下与钛钉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在未击发状态下钛钉和推进器在钉仓座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在击发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与其中一钛钉在击发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刚性段的剖面示意图,此时钛钉击发机构处于已击发状态,钛钉离开钉仓座;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在已击发状态下与钛钉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钛钉击发机构在已击发状态下钛钉和推进器与钉仓座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部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部的端面示意图;

图27是图26的a-a剖面示意图;

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砧板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砧板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0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部的分解示意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部的剖面示意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的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3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座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的顶端座的侧面示意图;

图35是图3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0为内镜钉合装置,

1为手柄,2为锥形保护套,

3为插入管,4为刚性段,

5为弯曲部,6为顶端部,

7为角度跟踪传感器,8为微型摄像机,

9为led灯,10为超声波探测仪,

11为端部定位销,

4-1为刚性段壳体,4-2为传感器定位盘,

4-3为钉仓座,4-4为钛钉,

4-5为超声波反射镜,

4-2-1为传感器定位槽,

4-3-1为钛钉容置槽,4-3-2为反射镜容置槽,

4-3-3为定位销孔,4-3-4为砧板螺丝配合孔,

4-6-1为推进器主体,4-6-2为滑槽,

4-6-3为导向部,4-6-4为限位部,

4-6-11为钛钉限位面,4-6-12为导向斜面,

4-7-1为击发板,4-7-2为钢丝连接部,

4-7-11为第一平面,4-7-12为斜面,

4-7-13为第二平面,

6-1为顶端座,6-2为砧板,

6-3为砧板螺丝,6-4为砧板驱动轴,

6-5为从动齿轮,6-6为砧板螺丝导向座,

6-7为从动齿轮定位销,6-8为砧板定位销,

6-1-1为顶端座体,6-1-2为砧板定位槽,

6-1-3为砧板驱动轴穿设孔,6-1-4为从动齿轮轴穿设孔,

6-1-5为led灯定位孔,6-1-6为微型摄像机定位孔,

6-1-7为超声波探测仪安装孔,6-1-8为端部定位销容置孔,

6-1-9为从动齿轮定位销穿设孔,6-1-10为限位凸台,

6-2-0为砧板体,6-2-1为砧板螺丝穿设孔,

6-2-2、6-2-3、6-2-4、6-2-5、6-2-6为钛钉折弯导引槽,

6-2-7为第一挡耳,6-2-8为第二挡耳,

7-1为角度跟踪传感器信号线,

9-1为led灯罩,

201为食道,202为胃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实施胃底折叠术的内镜钉合装置100,包括手柄1、锥形保护套2、插入管3、刚性段4、弯曲部5、顶端部6,手柄1的前端通过锥形保护套2固定连接插入管3,插入管3的前端依次固定连接刚性段4、弯曲部5和顶端部6;刚性段4的侧面与顶端部6的端面组成钉合机构;

插入管3、刚性段4、弯曲部5、顶端部6的外径小于食道201的内径,以使内镜钉合装置的前端能够通过口腔经食道201插入胃部202;

手柄1设置有弯角控制机构,弯角控制机构能够控制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使弯曲部5两端的顶端部6与刚性段4之间的夹角在0°~270°的范围内变化,从而带动顶端部6的端面相对于刚性段4的侧面实现运动;

初始状态下,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为0°,则顶端部6、弯曲部5与刚性段4处于同一直线上;使内镜钉合装置100的前端(即顶端部6、弯曲部5与刚性段4)通过口腔经食道201插入胃部202,此时通过顶端部6的微型摄像机8能够观察到胃部202的内部情况(如粘膜结构),如图2所示;

如图3所示,当刚性段4位于食道201的底部时,操控手柄1的弯角控制机构,使弯曲部5逐渐发生弯曲,以使顶端部6相对于刚性段4发生运动,从而改变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当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达到180°时,顶端部6的端面抵于部分胃底的内壁;当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从180°增大为270°的过程中,通过顶端部6的端面推动该部分胃底向食管方向运动,如图4所示;

如图5所示,当弯曲部5的弯曲角度为270°时,该部分胃底被顶端部6的端面推动至与食管的下段重叠,从而实现部分胃底与食管的折叠;此时刚性段4的侧面与顶端部6的端面相对,刚性段4的超声波反射镜4-5能够反射顶端部6的超声波探测仪10所发射的全部超声信号,并将所反射的超声信号发送给超声波探测仪10,则弯曲部5弯曲到位,顶端部6处于钉合状态,如图6所示;

通过定位销驱动电机带动端部定位销11向外伸出,使顶端部6的端部定位销11的尖端穿过胃底和食管两层组织伸入刚性段4的定位销孔4-3-3,将顶端部6保持在钉合状态,从而实现顶端部6与刚性段4之间的位置定位;由于定位销孔4-3-3的孔深小于端部定位销11的伸出长度,当端部定位销11伸出到位时,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形成一间距h1,间距h1为两层组织的厚度;

然后通过砧板螺丝驱动机构带动两颗砧板螺丝6-3向外伸出,使顶端部6的砧板螺丝6-3的尖端穿过两层组织并旋入刚性段4的钉仓座4-3的砧板螺丝配合孔4-3-4;在砧板螺丝6-3向内旋入的过程中,两颗砧板螺丝6-3沿厚度方向分别穿过两层组织并共同对两层组织实施挤压;由于砧板螺丝配合孔4-3-4的孔深小于砧板螺丝6-3的伸出长度,当砧板螺丝6-3伸出到位时,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形成一间距h2,间距h2为钛钉4-4的钉合厚度;h1>h2;砧板螺丝6-3伸出到位后,可以使端部定位销11缩回;

启动钛钉击发机构,将钉仓座组件的五个钛钉4-4(此时钛钉4-4呈如图9所示的形状,钛钉4-4的钉腿向外)同时射出,钛钉4-4被射出后依次穿透食管下段和部分胃底组织,并受到顶端部6端面的砧板6-2的反作用力,使钛钉4-4的两个钉腿发生向内折弯,形成如图10所示的b字型,此时钛钉4-4能够将食管下段与部分胃底两层组织钉合在一起形成折叠钉合部200,如图7所示,从而对该部位实现钉合固定;

更换新的钉仓座组件,然后将手柄1绕轴向旋转一角度,使顶端部6的端面接触另一处胃底的内壁,则能够实现对另一处胃底与食管下段的折叠及钉合,如图8所示;根据实际情况绕食管的周向实施多处(如三处)折叠及钉合,从而使食管周围一圈的his角α均恢复为锐角,从而恢复胃食管瓣阀,建立阻止胃食管反流的有效屏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端部定位销11实现钉合前顶端部6与刚性段4之间的相对位置定位,从而能够实现对待钉合的组织的初步定位,以避免或降低在钉合过程中组织发生定位位置的偏移,从而提高手术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砧板螺丝6-3对待钉合的组织进行挤压定位,以使钉合过程中钛钉4-4的钉腿在折弯之后钛钉4-4能够将两层组织紧密地固定在一起而不会发生分离,从而能够长时间地确保新形成的his角(胃食管角)不会发生变化。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砧板螺丝6-3确定钛钉4-4的钉合厚度,从而确保钛钉4-4能够准确地发射至砧板6-2的钛钉折弯导引槽上,使该装置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群,即使由于体质不同而导致个体的胃底和食管两层组织的厚度不同,也不会产生钉合不牢、手术效果下降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通过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精确控制砧板螺丝6-3的伸出行程,使位于顶端部6的端面与刚性段4的侧面之间的两层组织的厚度逐渐变小并达到钛钉4-4能够实施钉合的钉合厚度;通过超声波探测仪10能够监测到该两层组织的厚度变化情况,从而精确控制钉合厚度。

本实用新型中用于控制弯曲部5的弯角控制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至图13所示,刚性段4包括刚性段壳体4-1,刚性段壳体4-1的一端固定连接传感器定位盘4-2,传感器定位盘4-2的侧部开设有传感器定位槽4-2-1,传感器定位槽4-2-1内固定设置有角度跟踪传感器7;角度跟踪传感器7连接角度跟踪传感器信号线7-1的一端,角度跟踪传感器信号线7-1的另一端连接主板,以实现信号的同步传送及反馈;

刚性段壳体4-1的侧部开设有沿轴向延伸的钉仓座槽4-1-1,钉仓座槽4-1-1内活动设置有钛钉击发件4-7,钛钉击发件4-7的长度小于钉仓座槽4-1-1的长度;钛钉击发件4-7的一端固定连接发射钢丝4-8的一端,发射钢丝4-8的另一端连接手柄1;通过操控手柄1能够拉动发射钢丝4-8,从而带动钛钉击发件4-7沿钉仓座槽4-1-1前后运动;

钉仓座槽4-1-1内设置有钉仓座组件,钉仓座组件开设有五个钛钉容置槽4-3-1,钛钉容置槽4-3-1用于容置钛钉4-4和推进器4-6;推进器4-6抵于钛钉4-4的底部;

如图14所示,钛钉击发件4-7包括并列设置的三片击发板4-7-1,三片击发板4-7-1对应于五个钛钉4-4,以使五个钛钉4-4能够同时接触钛钉击发件4-7;

击发板4-7-1具有第一平面4-7-11、推送斜面4-7-12和第二平面4-7-13,第二平面4-7-13高于第一平面4-7-11,第二平面4-7-13与第一平面4-7-11之间的高度差为钛钉4-4的击发行程;

钛钉击发件4-7的一端形成钢丝连接部4-7-2,钛钉击发件4-7通过钢丝连接部4-7-2固定连接发射钢丝4-8的一端。

如图15所示,钉仓座组件包括钉仓座4-3,钉仓座4-3的表面为刚性段壳体4-1的部分圆周(即钉仓座4-3的弧形表面为刚性段壳体4-1的部分圆周);

如图16所示,钉仓座4-3上开设有五个钛钉容置槽4-3-1,钛钉容置槽4-3-1内容置有钛钉4-4和推进器4-6;推进器4-6位于钛钉4-4的底部;

钉仓座4-3上还开设有反射镜容置槽4-3-2,反射镜容置槽4-3-2内容置有超声波反射镜4-5,超声波反射镜4-5用于接收超声波探测仪10所发送的超声信号,并将接收到的超声信号反射给超声波探测仪10;

钉仓座4-3上还开设有与端部定位销11相对应的定位销孔4-3-3,以及与砧板螺丝6-3相对应的两个砧板螺丝配合孔4-3-4;定位销孔4-3-3的孔深小于端部定位销11的伸出长度,砧板螺丝配合孔4-3-4的孔深小于砧板螺丝6-3的伸出长度。

如图17所示,推进器4-6包括推进器主体4-6-1,推进器主体4-6-1的底部开设有滑槽4-6-2,滑槽4-6-2的宽度与击发板4-7-1的厚度相匹配,以使推进器4-6能够骑跨于击发板4-7-1上,从而能够实现推进器4-6与击发板4-7-1之间的相对滑动;推进器主体4-6-1的后部形成导向部4-6-3,导向部4-6-3的底部形成导向斜面4-6-12,导向斜面4-6-12的斜度与击发板4-7-1的推送斜面4-7-12相配合,钛钉击发件4-7在运动过程中能够通过推送斜面4-7-12推动推进器4-6向外运动;

推进器主体4-6-1的前部形成限位部4-6-4;当钛钉击发件4-7运动至第二平面4-7-13接触推进器4-6时,此时钛钉击发件4-7的第二平面4-7-13接触限位部4-6-4的底面。

钛钉击发件4-7、发射钢丝4-8、推进器4-6组成钛钉击发机构;初始状态下,钛钉击发件4-7位于钉仓座槽4-1-1的后端;此时钉仓座4-3内的钛钉4-4和推进器4-6位于击发板4-7-1的第一平面4-7-11的上方;为避免误击发,推进器4-6与第一平面4-7-11之间形成间隙,如图13、图18所示;此时钛钉4-4位于钛钉容置槽4-3-1内,推进器4-6位于钛钉容置槽4-3-1的底部,如图19所示;

击发时,拉动发射钢丝4-8,带动钛钉击发件4-7沿钉仓座槽4-1-1向前运动一段行程;在钛钉击发件4-7向前运动的过程中,钛钉击发件4-7的推送斜面4-7-12接触到推进器4-6,从而通过推进器4-6推动钛钉4-4向外运动,如图20、图21所示;当钛钉击发件4-7运动至钉仓座槽4-1-1的前端时,钛钉击发件4-7的第二平面4-7-13接触到推进器4-6,钛钉4-4完成击发行程,如图22、如图23所示;此时钛钉击发件4-7将推进器4-6推动至钛钉容置槽4-3-1的顶部,推进器4-6将钛钉4-4推出钛钉容置槽4-3-1,如图24所示,则五个钛钉4-4同时射出;

在钛钉4-4离开钛钉容置槽4-3-1的过程中,钛钉4-4的钉腿接触砧板6-2的表面,砧板6-2为钛钉4-4提供折弯的反作用力,钉腿受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的导向作用,使同一钛钉4-4的两个钉腿发生两次向内折弯,钛钉4-4变形成为如图10所示的钉合形状,此时钛钉4-4能够将两层组织紧密地固定在一起,从而形成新的呈锐角的his角α。

本实用新型通过发射钢丝4-8带动钛钉击发件4-7沿钉仓座槽4-1-1向前运动,在钛钉击发件4-7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依靠钛钉击发件4-7与推进器4-6的导向部4-6-3所形成的斜面配合,通过推进器4-6推动钛钉4-4向外运动,从而实现钛钉4-4的击发。由于钛钉4-4的击发行程由钛钉击发件4-7的斜面高度决定,即使拉动发射钢丝4-8的力过大,也不会影响钛钉4-4的击发行程,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控制钛钉4-4的击发行程,不会由于不同操作者的力度不同而影响钉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超声波反射镜4-5设置于钛钉容置槽4-3-1的附近,将超声波探测仪10设置于顶端部6的端面,在超声波探测仪10的协助下,能够准确确定钉合点,从而能够大幅提高胃底折叠术的操作精度。

本实用新型在刚性段4上设置有角度跟踪传感器7,当手柄1绕轴向旋转时,刚性段4随之发生轴向偏转,则角度跟踪传感器7也随之一起发生偏转,角度跟踪传感器7将偏转角度信号实时传递到主板,主板接收到该偏转角度信号后,最终直观地显示于显示器画面中。本实用新型通过角度跟踪传感器7能够准确地确定顶端部6与食管的相对位置,以确定另一处胃底的具体位置,为胃底折叠术提供准确、直观的可视化指导。

如图25至图27所示,顶端部6包括顶端座6-1,顶端座6-1的端面设置有砧板6-2、微型摄像机8、led灯9、超声波探测仪10和端部定位销11,砧板6-2固定设置于端面的中部,砧板6-2的长度沿纵向延伸,砧板6-2的表面突出于顶端座6-1的端面,从而能够为钛钉4-4提供折弯力;微型摄像机8和led灯9位于砧板6-2的一侧,超声波探测仪10和端部定位销11位于砧板6-2的另一侧;led灯9用于提供照明光源,微型摄像机8用于图像的采集;超声波探测仪10用于超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超声波探测仪10与刚性段4的超声波反射镜4-5相匹配,超声波探测仪10发射超声信号,经超声波反射镜4-5反射回超声波探测仪10,超声波探测仪10通过所接受到信号的强弱变化情况,来判断顶端部6是否与刚性段4的钉仓座4-3位置配合完好;当超声信号处于稳定后,使端部定位销11向外伸出并与刚性段4的定位销孔4-3-3相配合,从而实现对组织的定位;

端部定位销11的中部形成外螺纹11-1,端部定位销11通过螺纹连接顶端座6-1;端部定位销11的自由端为尖端,端部定位销11的固定端连接定位销驱动电机;通过定位销驱动电机带动端部定位销11旋转,能够实现端部定位销11相对于顶端座6-1的伸缩运动;端部定位销11的自由端与刚性段4的定位销孔4-3-3相匹配,能够进行组织定位,以避免或降低手术过程中组织发生定位位置的偏移。

由于钉合状态下刚性段4的侧面与顶端部6的端面相对,此时位于顶端部6的微型摄像机8的视角被胃底组织所遮挡,因此无法采集图像信息,导致整个钉合状态均处于盲区。本实用新型在刚性段4的侧面和顶端部6的端面分别设置有超声波反射镜4-5和超声波探测仪10,能够监测钉合过程中刚性段4与顶端部6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使操作者在钉合状态下仍然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刚性段4与顶端部6之间的位置信息。

如图28、图29所示,砧板6-2包括表面呈弧形的砧板体6-2-0,砧板体6-2-0的弧形表面与刚性段4的侧部相吻合;砧板体6-2-0的长度方向对应于钉仓座4-3的圆周方向(即弧长方向);当顶端部6处于钉合状态时,砧板体6-2-0的表面与刚性段4的侧部相配合;

砧板体6-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砧板螺丝穿设孔6-2-1,砧板螺丝穿设孔6-2-1内活动设置有砧板螺丝6-3,砧板螺丝6-3连接内置于顶端座6-1的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砧板螺丝6-3在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的作用下能够相对于砧板体6-2-0进行伸缩运动;

砧板体6-2-0的表面分布有五组钛钉折弯导引槽6-2-2、6-2-3、6-2-4、6-2-5、6-2-6(图中用五种不同图案分别代表五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槽底);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包括并列的两个折弯导引凹槽,每个折弯导引凹槽对应于钛钉4-4的一个钉腿;每个折弯导引凹槽的槽底为两端高、中间低的弧形,每组钛钉折弯导引槽的弧形槽底对称设置;折弯导引凹槽能够对钛钉4-4的钉腿的折弯方向进行导向。

砧板体6-2-0的侧部设置有两个挡耳,第一挡耳6-2-7位于led灯9的上方外侧,并位于出水孔的正上方;第二挡耳6-2-8位于微型摄像机8的上方外侧,并位于出气孔的正上方,如图25所示;两个挡耳的底面分别垂直于出水孔和出气孔;当出水孔喷水时,第一挡耳6-2-7对水流进行反射,使水流喷向微型摄像机8和led灯9,从而对微型摄像机8的镜头和led灯9进行冲洗;当出气孔排气时,第二挡耳6-2-8对气流进行反射,使气流喷向微型摄像机8和led灯9,从而对微型摄像机8的镜头和led灯9进行吹扫。

如图30、图31所示,砧板螺丝驱动机构包括砧板驱动轴6-4,砧板驱动轴6-4在动力驱动下能够旋转;砧板驱动轴6-4上设置有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一从动齿轮6-5;两个从动齿轮6-5分别固定连接砧板螺丝6-3;

砧板6-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两个砧板螺丝导向座6-6,砧板螺丝导向座6-6通过螺纹连接砧板螺丝6-3;砧板螺丝导向座6-6与从动齿轮6-5一一对应且同轴设置;

从动齿轮6-5的底部设置有从动齿轮定位销6-7;从动齿轮定位销6-7沿纵向穿设于顶端座6-1的从动齿轮定位销孔6-1-9内;从动齿轮定位销6-7能够对从动齿轮6-5进行限位,防止从动齿轮6-5发生轴向位移,以保证砧板螺丝驱动机构的传动精度;

通过砧板驱动轴6-4带动两个从动齿轮6-5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砧板螺丝6-3相对于砧板6-2作伸缩运动;砧板螺丝导向座6-6能够对砧板螺丝6-3进行导向,从而能够精确控制砧板螺丝6-3的行程。

如图32至图34所示,顶端座6-1包括顶端座体6-1-1,顶端座体6-1-1的端面中部开设有沿纵向延伸的砧板定位槽6-1-2,砧板定位槽6-1-2与砧板6-2的底部相配合,砧板6-2固定设置于砧板定位槽6-1-2内;砧板定位槽6-1-2的两端分别形成限位凸台6-1-10,限位凸台6-1-10的宽度与砧板6-2的宽度相配合,从而在宽度方向上(即横向)实现对砧板6-2的限位;

砧板定位槽6-1-2内开设有一砧板驱动轴穿设孔6-1-3和两个从动齿轮轴穿设孔6-1-4;砧板驱动轴穿设孔6-1-3和从动齿轮轴穿设孔6-1-4沿轴向延伸;

顶端座体6-1-1的一侧开设有微型摄像机定位孔6-1-6和led灯定位孔6-1-5,微型摄像机定位孔6-1-6内固定设置有微型摄像机8,led灯定位孔6-1-5的端部固定设置有led灯罩9-1,led灯定位孔6-1-5内固定设置有led灯9;

顶端座体6-1-1的另一侧开设有端部定位销容置孔6-1-8和超声波探测仪安装孔6-1-7,超声波探测仪安装孔6-1-7内固定设置有超声波探测仪10;端部定位销容置孔6-1-8的下部形成内螺纹孔6-1-8’,端部定位销容置孔6-1-8的下部内螺纹孔6-1-8’通过螺纹连接端部定位销11;

顶端座6-1的端面沿纵向形成与刚性段4的侧部相吻合的弧形6-20;顶端座6-1的端面沿横向形成上小下大的锥面,从而使端面的两侧形成第一斜面6-31和第二斜面6-32,微型摄像机定位孔6-1-6和led灯定位孔6-1-5位于第一斜面6-31,端部定位销容置孔6-1-8和超声波探测仪安装孔6-1-7位于第二斜面6-32;

顶端座6-1与砧板6-2两端的连接部沿横向开设有砧板定位销孔6-11,砧板定位销孔6-11内穿设有砧板定位销6-8;通过两个砧板定位销6-8能够实现砧板6-2与顶端座6-1之间的长度方向的(即纵向)定位。

本实用新型将位于顶端部端面的微型摄像机8、led灯9、端部定位销11和超声波探测仪10均设置于砧板6-2两侧的斜面上,以避免受钉合动作的干扰,无论设备是否处于钉合状态,微型摄像机8、led灯9、端部定位销11和超声波探测仪10能够保证各自的工作状态。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同等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