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07135发布日期:2021-05-04 10:08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防护手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



背景技术:

报道,截止到2018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7.9%。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近年来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数量明显上升。由于卧床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生活不能自理,缺乏专业护理及康复指导,不仅延缓了疾病的恢复,降低了患者及家人生活质量,而且会造成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问题。

基于上述,中国专利cn201353258公开了一种新型上肢约束带,包括棉布、厚2.5cm的海绵体及橡胶扣环。在手套顶端、拇指顶端、拇指根部与腕部约束体相连线的中点处,小拇指侧的中点处各缝制长15cm、宽2cm的系带,共4根。腕部长方体一侧边缘6cm处始,每隔5cm安装1枚宽4cm的橡胶扣环,共3枚;应用时使患者手固定成握拳状,最后将腕部约束体上的两根系带固定于床缘。

应用手部约束带对长期卧床患者的手部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抓伤以及肢体躁动,是卧床患者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手部约束装置包括肢体海绵约束带、封闭式手套约束带两种,但肢体海绵约束带不利于手背静脉输液,易勒伤皮肤;封闭式手套常不利于手指的功能锻炼、增加患者的不适及抵触情绪,两者在临床种应用往往带来想不到的不利作用,并且现有医院大量应用量产的封闭式手套约束带患者及家属使用方便,但没有一种既可以安装使用便捷,又可以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因此现有的手部约束装置结构死板单一,功能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以解决现有的医院大量应用量产的封闭式手套约束带患者及家属使用方便,但没有一种既可以安装使用便捷,又可以促进患者功能锻炼,因此现有的手部约束装置结构死板单一,功能实用性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包括手套主体,软球,所述手套主体由底部和顶部缝合在一起的两片纺布制成,所述手套主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其中下部开口用于穿放手腕,所述纺布均采用透明透气网格设置,其中底部纺布的顶面上设置有内置垫板,所述内置垫板的顶面缝合有一层内置海绵,所述手套主体的上部开口处还设置有可开合打开的第一毛刺贴,所述手套主体的顶层纺布上设置有第二毛刺贴,所述手套主体的下部开口处缝合有松紧带式的固定绑带;

所述手套主体的顶层纺布上还缝合有内置手套,所述内置手套缝合于顶层纺布的内表面上,即内置手套位于所述手套主体的内腔顶部;

所述软球通过第二毛刺贴连接在所述手套主体的顶层纺布上,即软球位于手套主体的顶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置垫板为厚度为三毫米的塑料衬板,其尺寸与底层纺布的尺寸一致,且内置垫板填充在底层纺布的内面上。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置海绵采用缝合的方式平铺在内置垫板的顶面上,且两者轮廓及尺寸一致。

作为优选的,所述软球为半圆形软球,由高弹性的tpe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的,所述内置手套为四处布套材质的管套,呈直线排列的方式缝合于顶层纺布的内表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其中可粘贴弹性软球,手部非伸入手套中时,可由外部抓取贴弹性软球,令卧床者通过不断抓握及活动锻炼手指,提高了功能性,并且还在手套内部设置可供四个手指穿入式的手套,令手掌伸入后可进一步固定卧床者手指在约束带中的位置,防止过度活动,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2)、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舒适便捷,不仅提高了卧床患者手部舒适感,也减少压疮的发生率,患者抓握时起到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透明透气网络有利于观察患者的手部情况,内置手套避免了手指抓伤,整体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感和避免抓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侧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由图1引出的两部分纺布拆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软球安装在手套上时,以及上部开口处第一毛刺贴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部伸入手套后的原理图(不代图1-图3的具体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手部伸入手套后四个手指插入内置手套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手从手套内移出后抓握软球训练时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手套主体;101、透明透气网格;102、纺布;103、内置垫板;104、内置海绵;105、第一毛刺贴;106、第二毛刺贴;107、开口;2、固定绑带;3、软球;4、内置手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附图1-6,一种长期卧床患者多功能手部约束手套,包括手套主体1,软球3,手套主体1由底部和顶部缝合在一起的两片纺布102制成,手套主体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开口107,其中下部开口107用于穿放手腕,上部开口107打开时,用于令位于手套中的手掌得以定期性通气,纺布102均采用透明透气网格101设置,便于由外部观看内部手掌的情况,具有可视可观性,如图2所示,其中底部纺布102的顶面上设置有令手套底部具有一定硬度支撑的内置垫板103,内置垫板103的顶面缝合有一层用于舒适插放手掌的内置海绵104,手套主体1的上部开口107处还设置有可开合打开的第一毛刺贴105,打开后可令手套内腔通气,令插入的手掌定期通气,提高实用性,手套主体1的顶层纺布102上设置有第二毛刺贴106,手套主体1的下部开口107处缝合如图1、图2所示的松紧带式的固定绑带2,固定绑带2两端捆扎后可捆扎于手腕部位,防止脱落,手部插入手套主体1中的原理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手套主体1的顶层纺布102上还缝合有内置手套4,内置手套4缝合于顶层纺布102的内表面上,即内置手套4位于手套主体1的内腔顶部,内置手套4为四处布套材质的管套,呈直线排列的方式缝合于顶层纺布102的内表面上,内置手套4是用来对插入手套主体1内的四根手指形成再次插紧,进一步固定卧床者手指在约束带中的位置,防止过度活动,插放原理如图5所示;

如图1、图3所示,软球3通过第二毛刺贴106连接在手套主体1的顶层纺布102上,即软球3位于手套主体1的顶部,构成了位于手套主体1顶部的一个可拆式抓取训练机构,软球3为半圆形软球,由高弹性的tpe材料制成,令患者手部抓握时起到功能锻炼,握取锻炼原理如图6所示。

具体的,如图2左侧局部剖可以看出,内置垫板103为厚度为三毫米的塑料衬板,令手套主体1的底层具有一定的支撑强度,手掌插入落放具有底部支撑,其尺寸与底层纺布102的尺寸一致,且内置垫板103填充在底层纺布102的内面上,对手掌形成舒适性落放,落放原理如图4所示,因此内置海绵104采用缝合的方式平铺在内置垫板103的顶面上,且两者轮廓及尺寸一致。

工作原理:将瘫痪病人的手部插入手套主体1中,并且四指分别穿放在四个内置手套4中,内置手套4避免了手指抓伤,手套主体1是由两片透明的纺布102构成的手套腔,因此手掌插入后具有外部观看特性,并且第一毛刺贴105打开后可令手套内腔通气,令插入的手掌定期通气,提高实用性,固定绑带2两端捆扎后可捆扎于手腕部位,防止手套脱落,还可将软球3通过第二毛刺贴106连接在手套主体1的顶层纺布102上,将患者手掌从手套主体1拉出,并落放在软球3上,慢慢锻炼握取动作,令患者手部抓握时起到功能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达到慢慢恢复的目的,握取锻炼原理如图6所示。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