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头部引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14641发布日期:2021-04-27 13:3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头部引流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头部引流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医疗工作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在手术结束后,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头部置入引流管,帮助引流积血积液,降低颅内压,减轻水肿等症状,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意识。
3.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胶带来固定头部引流管,但其稳定性较差,常常因患者躁动或护理操作不当出现意外脱管,或翻身时引流管被折叠、扭曲而造成引流不畅,这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患者的痛苦。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头部引流固定装置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头部引流固定装置,能够对头部引流管起到牢靠的固定作用。
6.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包括编织弹力帽或者编织头围,还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基座以及设置于所述基座外周的若干个支脚,所述基座上开设有引流管夹槽;所述支脚与所述编织弹力帽连接。
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脚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帽,所述定位帽与编织绳之间的通孔扣接。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编织弹力帽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固定夹。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编织弹力帽的帽沿设置有脖颈固定带。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脚为硅胶或者凝胶材质。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座的头部贴合面设置有缓冲层。
12.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支脚与所述基座一体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头部引流固定装置结构合理,通过利用带支脚的固定夹,使固定夹连接于编织弹力帽上,将头部引流管夹设于固定夹的引流管夹槽内,即可实现将头部引流管定位的目的,不易发生意外脱管和引流不畅的情况,且引流管的走向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固定夹的位置。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实施例1的中固定夹2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实施例1中图2的侧视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实施例2的示意图。
18.图中:1、编织弹力帽;2、固定夹;21、基座;22、支脚;23、引流管夹槽;24、定位帽;
25、缓冲层;3、脖颈固定带;4、编织头围。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0.基座21、支脚22和定位帽24可以为一体设计,也可通过热熔等方式固定连接于一起;
21.基座21与支脚22均为硅胶材质,这样引流管夹槽23与引流管之间可以形成较大的摩擦力,有效防止引流管轻易脱落;
22.基座21若为硬质材质,则在基座21的头部贴合面设置缓冲层25,缓冲层25为硅胶、乳胶等柔性材质,防止基座21与患者头皮贴近时,引起患者的不适感。
23.定位帽24呈半球形设置,定位帽24的直径大于编织弹力帽1的网格对角线的长度,可以有效防止定位帽24从编织弹力帽1的网格中脱落;
24.支脚22的截面呈圆形,穿设在编织弹力帽1上时不需要太过在意支脚22的形状,若支脚22的截面为矩形,支脚22容易绞扭在一起,穿设在编织弹力帽1上的时候需要仔细整理,防止引起患者的不适;
25.实施例1
26.如图1

3所示,实施例1的头部引流固定装置,包括编织弹力帽1,还包括固定夹2,固定夹2包括基座21以及设置于基座21外周的若干个支脚22,基座21上开设有引流管夹槽23;支脚22与编织弹力帽1连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引流管可通过固定夹2定位,引流管与引流管夹槽23轻微过盈配合,从而避免了引流管易脱落的现象,同时保证了引流管内液体的流通性。
27.支脚22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帽24,定位帽24与编织绳之间的通孔扣接。通过这样的设计,固定夹2与编织弹力帽1紧贴,撑开编织弹力帽1的其中一个网格,定位帽24穿过其网格,随后从另一个网格穿出,定位帽24限位于编织弹力帽1外,这样支脚22部分位于编织弹力帽1内,支脚22与定位帽24相配合将固定夹2连接于编织弹力帽1上。
28.为了对引流管进行更牢固的固定,编织弹力帽1上设置有三个固定夹2。其他数量的固定夹2同样不影响引流管的固定。
29.为了使固定夹2连接于编织弹力帽1上更为牢固,三个支脚22环绕固定于固定夹2的外周。其他数量的支脚22只要可以满足固定夹2可以连接于编织弹力帽1上都可行。
30.编织弹力帽1的帽沿设置有脖颈固定带3。通过这样的设计,脖颈固定带3置于患者的下颌,达到编织弹力帽1防脱落的目的。
31.实施例1使用时,固定夹2通过支脚22与定位帽24相配合连接于编织弹力帽1上,引流管从患者头部穿过编织弹力帽1的网格间隙到编织弹力帽1外,位于编织弹力帽1外部的引流管夹设于引流管夹槽21中,从而实现固定引流管位置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调整固定夹2的位置来调整引流管的路径。
32.实施例2
33.如图4所示,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区别在于:将编制弹力帽1替换为编织头围4。这
样的设计,编织头围4对引流管的限位影响最小,引流管不必穿过编织头围4的网格间隙,引流管从患者头部引出即位于编织头围4的外部,即可直接夹设于固定夹2的引流管夹槽23内;多根引流管也可呈自然状态引出固定于引流管夹槽23内。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