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

文档序号:25110150发布日期:2021-05-19 00:37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工具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心脑血管高危人群数量明显增多,心血管病发病率与死亡率仍将逐步上升。心电监护是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监测的重要手段,其可有效识别心肌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危险事件。目前,对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电监测,已有两电极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实现居家心电监测;但心电监护仪胸导联连接需要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大多为非医务人员。因此急需一种简便易用的心电图胸导联定位器。
3.既往的心电图机胸导联电极的固定装置是固定的不可调节的,包括:固定座和胸导联电极。其固定座上有六个胸导联定位部,每个定位部对应心电图机检测的人体位置病包括若干个定位孔;胸导联电极包括平板电极和位于平板电极中部的固定柱,固定柱上有插孔并固定于定位孔;固定座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带。既往还有一种一体化导联心电图电极带,包括:柔软可塑的保护带、多个肢体导联电极夹、多个胸导联电极夹以及总输出接口。保护带呈长条状,其展开形状与人体待检测部位的分布相对应;肢体导联电极夹和胸导联电极夹均设于保护带上且在保护带的位置分别与人体各待检测部位一一对应;肢体导联电极夹、胸导联电极夹的背面均设与一次性电极片扣接的金属凹槽;肢体导联电极夹、胸导联电极夹独立地由多根第一电极导线与总输出接口连接,第一电极导线均包埋于保护带中。
4.上述这些装置都是针对十二导联心电图机使用来固定胸导联电极所用,并对不同胖瘦体型的个人可调节性弱。对于两电极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居家佩戴过程中需要简便易用且可调节的心电图胸导联定位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个人的胸廓大小,通过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准确辅助定位各胸导联位置,实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居家心电图胸导联专业定位。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标尺、下标尺和底座,所述底座内水平设有轨道一和轨道二,轨道一设在轨道二的上方,轨道一和轨道二的方向垂直,所述上标尺穿过轨道一沿着轨道一滑动,所述下标尺穿过轨道二沿着轨道二滑动,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定位上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一和用于定位下标尺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二,所述下标尺的下表面设有用于吸附在人体上的吸盘。
7.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一包括控制按钮一和压块一,所述压块一与上标尺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控制按钮一控制压块一下压或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上标尺。
8.优选地,所述定位组件二包括控制按钮二和压块二,所述压块二与下标尺的上表面接触,所述控制按钮二控制压块二下压或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下标尺。
9.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上底座和下底座,轨道一设在上底座上,轨道二设在下底座上,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通过旋转底盘连接,上底座通过旋转底盘在下底座上旋转,上底座和下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对上底座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的卡扣。
10.优选地,所述控制按钮一设在上底座的顶部,所述压块一上设有开槽,控制按钮一上设有与开槽配合的凸块,控制按钮一下压或抬起带动压块一下压或上抬。
11.优选地,所述压块二为锥形结构,所述控制按钮二设在上底座上位于轨道二的两端,控制按钮二上设有用于卡住锥形结构一端的凹陷部,控制按钮二下压或抬起带动锥形结构的另一端上抬或下压。
12.优选地,所述压块一和压块二上设有用于下压时向压块一和压块二施加压力的弹簧。
13.优选地,所述上标尺和下标尺的上表面均设有刻度。
14.优选地,所述上标尺可弯折。
15.优选地,所述下标尺的下表面均布多个吸盘安装孔,所述吸盘通过吸盘安装孔设在下标尺上。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操作过程简便、可折叠收纳,上下标尺可以在各自的轨道内滑动,由上下标尺控制按钮控制,标尺上有刻度,可以进行定量调节,使得定位更加精准。能够实现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居家心电图胸导联专业定位,可推广用于可穿戴心电监护仪居家监测时胸导联快速专业定位,辅助获得高质量心电图谱,从而及时、准确地识别心肌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危险事件,最终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的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正面示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背面示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收纳状态示意图;
21.图4为旋转底盘与上下底座之间位置关系示意图;
22.图5为控制按钮一透视图;
23.图6为控制按钮二透视图;
24.图7为压块一透视图;
25.图8为压块二透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8.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心电图胸导联定位装置,包括上标尺1、下标尺2和底座,底座内水平加工有轨道一3和轨道二4,轨道一3位于轨道二4的上方,轨道一3和轨道二4的方向垂直,上标尺1穿过轨道一3沿着轨道一3滑动,下标尺2穿过轨道二4沿着轨道二4滑动,底座上安装有用于定位上标尺1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一和用于定位下标尺
2滑动位置的定位组件二,下标尺2的底面装有用于吸附在人体上的吸盘14,吸盘14上有特殊材料(如水凝胶)可以吸附在人体身上并可以重复使用。
29.上标尺1长20cm,下标尺2长25cm,上标尺1和下标尺2均宽1.5cm,刻有以1mm为最小单位的刻度。上标尺1可弯折,下标尺2的下表面沿长度方向均布三个吸盘安装孔13,吸盘14通过吸盘安装孔13设在下标尺2上。
30.如图5和图7所示,定位组件一包括控制按钮一5和压块一7,压块一7与上标尺1的上表面接触,控制按钮一5控制压块一7下压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上标尺1。控制按钮一5安装在上底座9的顶部,压块一7上加工有开槽701,控制按钮一5上加工有与开槽701配合的凸块501,控制按钮一5下压或抬起带动压块一7下压或上抬。当松开控制按钮一5,压块一7被抬起,上标尺1可以滑动,按下控制按钮一5,上标尺1被压块一7压紧不能滑动。
31.如图6和图8所示,定位组件二包括控制按钮二6和压块二8,压块二8与下标尺2的上表面接触,控制按钮二6控制压块二8下压上抬用于压紧或松开下标尺2。压块二8为锥形结构,控制按钮二6安装在上底座9上,位于轨道二4的两端,控制按钮二6上加工有用于卡住锥形结构一端的凹陷部601,控制按钮二6下压或抬起带动锥形结构的另一端上抬或下压。当按下控制按钮二6,压块二8被抬起,下标尺2可以滑动,松开控制按钮二6,下标尺2被压块二8压紧不能滑动。
32.如图9所示,压块一7和压块二8上均安装有弹簧15,压块一7和压块二8下压时,弹簧15通过向压块一7和压块二8加压力,从而增加压块一7与上标尺1、压块二8与下标尺2之间的摩擦力。
33.底座包括上底座9和下底座10,轨道一3加工在上底座9上,轨道二4加工在下底座10上,上底座9和下底座10之间通过旋转底盘11连接,如图4所示。上底座9通过旋转底盘11在下底座10上旋转,上底座9和下底座10之间安装有用于对上底座9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的卡扣12。当压块二8被按压到底后,整个下底座10可以旋转,旋转到如图3所示位置时有卡扣12卡紧,上标尺1和下标尺2重叠,达到减小体积进行收纳的目的。
34.根据已有文献报道与研究发现,肋间隙与胸骨长度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经初步确定肋间隙定位与胸骨长度的比例关系,即胸骨颈静脉切迹至第五肋上沿的长度约占总胸骨长度的80%。因此,根据该肋间隙与胸骨长度的比例关系,可快速定位第四、五肋间水平,同时结合胸骨旁线与锁骨中线,可快速、准确定位胸导联位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36.1、将下标尺2通过吸盘14固定于胸骨皮肤表面,下标尺2上端零点平行于胸骨颈静脉切迹,通过确定胸骨体下端点测量出胸骨总长度。
37.2、根据80%的比例,按压控制按钮二6从而上下滑动下标尺2,调整上标尺1的位置水平移动至第五肋水平,此时上标尺1上沿为第四肋间水平,上标尺1下沿对应第五肋间水平。上标尺1可以折弯,当上标尺1在女性胸口滑动时,可以折弯收起长的一端,不会卡住。
38.3、根据体表标志,锁骨中线为经乳头的垂直线,腋前线为前胸与侧胸的交界线,腋中线为侧胸的中线。根据v1

v6胸导联的位置,依次确定v1

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即上标尺1上缘与下标尺2右缘的交点)、v2

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即上标尺1上缘与下标尺2左缘的交点)、v4

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即上标尺1下缘与左经乳头垂直线的交点)、v3

v2与v4连线中点、v5

左腋前线v4水平点(即上标尺1下缘与左侧胸前线的交点)、v6

左腋中线v4水平点
(即上标尺1下缘与左侧胸中线的交点)。
39.上下标尺可以在各自的轨道内滑动,由上下标尺控制按钮控制,上下标尺与各自轨道接触的部位可设置锯齿用于增大该处的摩擦力系数,上下标尺上有刻度,可以进行定量调节,使得定位更加精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