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固定器

文档序号:25060673发布日期:2021-05-14 14:40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腹腔引流管固定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器。


背景技术:

2.腹腔引流管是腹部外科最常用的医疗用品之一,其在普外科手术中大量使用,但临床实践过程中常有引流管从腹腔脱落或深入腹腔造成感染的不良事件发生,这通常与患者腹腔内的引流管固定不牢固有关。
3.据文献调查,意外拔管后需要重新置管的病人病死率高达25%,插管重置的二次感染率明显高于计划性拔管的病人。
4.目前临床腹腔引流管的常规固定方法是使用缝线将引流管缝在病人皮肤上,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5.1、患者术后活动常引起引流管的牵拉移位、缝线断裂、滑脱,上述固定不牢的情况不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从而使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恢复速度减慢,并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甚至导致腹腔积脓或脓肿形成;
6.2、缝线的牵拉容易引起患者插管部位疼痛,患者在疼痛的驱使下容易变得烦躁易怒,采取过激的自主拔管行为,导致需要重新置管,并且容易引起感染。
7.市面上有采用思乐扣或3m胶布的外部固定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缝线固定引流管的方式存在的不足,但该固定方式会对创口及外部皮肤造成一定程度损害,且不能够完全有效的防止腹腔引流管的滑脱,严重者会引发感染,故目前市场上未大范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腹腔引流管固定器,它解决了现有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固定不牢靠,对创口及外部皮肤容易造成损害的问题。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腹腔引流管固定器,包括引流管;其还包括柔性套筒、内锁定环、外锁定环及外抵块;柔性套筒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腰形孔,其在相邻腰形孔之间形成条形瓣,柔性套筒活套在引流管上;内锁定环安装在柔性套筒的一端,并将柔性套筒的一端压紧在引流管的外壁上;外锁定环可拆卸的安装在柔性套筒的另一端,并将柔性套筒的另一端压紧在引流管的外壁上;外抵块可拆卸的连接在外锁定环上,其上设有向引流管径向外侧伸出的径向伸出部。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内锁定环呈套筒形,其由分体a和分体b相互拼接而成;外锁定环呈套筒形,其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其由分体c和分体d拼接而成。
11.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外抵块呈套筒形,其中心孔中设有与外锁定环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其径向伸出部为设在其外圆面一端的环形飞边,其通过内螺纹连接在外锁定环的外螺纹上。
12.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柔性套筒的腰型孔的数量为四个,相应的,条形瓣的数量为四条。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4.1、固定效果好,大大降低了患者翻身等活动过程中引流管脱出的风险,避免了重新插管对患者造成的损伤与负担。
15.2、无需针线缝合,避免了针线缝合对切口周围的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伤口的恢复和愈合,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瘢痕。
16.3、留置安全性高,防止引流管向外滑脱出的同时,还可防止引流管在外力作用下向腹腔内部深入,避免发生腹腔脏器挫伤、扭转、梗阻等危险情况,另外,位于患者体内的柔性套筒和内锁定环均无尖锐棱角,不会挫伤腹内脏器。
17.4、使用方法简便,其在现有的腹腔引流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置放引流管的操作过程与现有的置管操作基本相同,临床医生仅需尝试几次便能掌握。
18.5、商业应用前景好,其采用套置于普通引流管外的模型,材料易得,成本易控制,且可根据引流管的相应型号配套制作大小,无需对原有引流管本身进行高成本改造,现有工艺已可实现量产。
19.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柔性套筒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柔性套筒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如图1

2所示,腹腔引流管固定器,包括引流管1、柔性套筒2、内锁定环3、外锁定环4及外抵块5。
24.引流管1为临床医疗常用的硅胶引流管。
25.柔性套筒2上设有多个轴向延伸的腰形孔21,其在相邻腰形孔21之间形成条形瓣22,柔性套筒2活套在引流管1上。柔性套筒2选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柔软、有弹性的材料。
26.内锁定环3安装在柔性套筒2的一端,并将柔性套筒2的一端压紧在引流管1的外壁上。
27.外锁定环4可拆卸的安装在柔性套筒2的另一端,并将柔性套筒2的另一端压紧在引流管1的外壁上,其外圆面上设有外螺纹。
28.外抵块5呈套筒形,其中心孔中设有与外锁定环4上的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其外圆面一端设有径向伸出部51,径向伸出部51为一圈环形飞边,外抵块5通过内螺纹连接在外锁定环4的外螺纹上。
29.优选,内锁定环3呈套筒形,其由分体a31和分体b32相互拼接而成。外锁定环4呈套筒形,其由分体c41和分体d42拼接而成。
30.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置管的方法:
31.1、将柔性套筒2套装在引流管1上,再将内锁定环3安装在柔性套筒2的一端,从而将柔性套筒2的一端压紧固定在引流管1上;
32.2、用无齿镊引导引流管1沿腹壁切口送入腹腔内,当柔性套筒2另一端仅剩2

4cm
露在腹壁外时,引流管1停止向内输送;
33.3、操作者一只手轻捏柔性套筒2的露出端,另一只手向腹壁外轻拉引流管1,使柔性套筒2两端之间的距离缩短,则柔性套筒2上所有的条形瓣22逐渐从中部向引流管1的径向外侧拱出,并抵住腹腔内壁;
34.4、将外锁定环4安装在柔性套筒2的露出端上,从而将柔性套筒2的外露端压紧固定在引流管1上;
35.5、将外抵块5螺纹连接在外锁定环4上,并使径向伸出部51与腹壁相贴,即完成置管。
36.简述使用本实用新型拔管的方法:
37.1、将外抵块5从外锁定环4上旋下,再拆除外锁定环4,然后使用络合碘消毒腹壁切口周围皮肤以及外露在腹壁外的一小段引流管1;
38.2、操作者一手轻捏柔性套筒2的露出端,另一只手向腹壁内轻推引流管1,使柔性套筒2两端之间的距离拉长,则柔性套筒2上所有拱出的条形瓣22逐渐缩回并贴合在引流管1外壁上,然后捏住柔性套筒2的露出端及引流管1,将引流管1、柔性套筒2及内锁定环3从腹壁切口拉出,即完成拔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