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式上肢康复器具

文档序号:25746640发布日期:2021-07-06 19:1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穿戴式上肢康复器具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器具,具体涉及一种穿戴式上肢康复器具。


背景技术:

2.‌
据研究表明,偏瘫为发病率世界第一,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百分之七十的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中风后偏瘫肢体的恢复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风后偏瘫最大特点为肢体肌张力明显增高,故上肢表现为屈曲,手指呈屈曲状态,被动伸直有僵硬的抵抗感。为帮助患者恢复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功能,树立自信,合理控制恢复、避免症状恶化,穿戴式上肢康复器是不可或缺的。
3.就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康复器具而言,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器具与肢体完全固定,长时间佩戴会产生不适感,使用者会产生抵触情绪;二、不能调节角度,达不到循序渐进的训练效果;三、外观结构比较复杂,不便于日常穿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穿戴式上肢康复器具,便于穿戴和脱下,穿戴舒适,便于储放。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上肢康复器具,包括大臂托板、小臂托板和手部托板;小臂托板的上端与大臂托板的下端铰接,小臂托板的下端与手部托板铰接;大臂托板包括大臂支承板、大臂固定圈、大臂固定带和固定带穿孔,大臂支承板内壁设有大臂固定圈,大臂支承板的一个侧边设有大臂固定带,与大臂固定带对应的另一个侧边设有固定带穿孔;小臂托板包括小臂支承板、小臂固定圈、小臂固定带和限位滑槽,小臂支承板内壁设有小臂固定圈,小臂支承板的一个侧边设有小臂固定带,与小臂固定带对应的另一个侧边设有固定带穿孔,小臂支承板的一个侧边开设限位滑槽;手部托板包括手指固定带、拇指固定圈、握杆和连接杆,拇指固定圈与握杆的一侧端部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握杆的另一侧端部连接;连接杆的上端通过t型螺栓和限位滑槽的配合与小臂托板的下端铰接,小臂托板的上端与大臂托板的下端铰接。
6.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轴承套圈、plc驱动器、第一电机外壳、第一驱动器前盖、驱动器后盖和电池仓,plc驱动器设置在第一电机外壳内部,第一轴承套圈内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驱动器后盖、第一电机外壳、电池仓、第一驱动器前盖,第一驱动器前盖外表面设有定位开关,定位开关与电池仓电连接,plc驱动器与电池仓电连接,小臂托板的上端一侧边与大臂托板的下端的一侧边通过第一轴承套圈连接。
7.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包括第二轴承套圈、第一步进电机、第二驱动器前盖和第二电机外壳,第一步进电机设置在第二电机外壳中,第二轴承套圈内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第二电机外壳、第二驱动器前盖,连接杆与第二轴承套圈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驱动器和第一驱动器通过第一线箱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小臂托板的上端另一侧边与大臂托板的下端另一侧边通过第二步
进电机连接,plc驱动器与第二步进电机通过第二线箱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带与固定带穿孔配合以实现调节松紧程度,提高穿戴的舒适感,通过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工作能够实现肘部康复使用、腕部康复使用状态,大臂托板和小臂托板可以折叠,折叠后通过固定带与固定带穿孔配合以固定,便于储放。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部康复使用状态示意图;
15.图5为第二驱动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滑槽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第一驱动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第一驱动器,1

1、定位开关,1

2、第一驱动器前盖,1

3、电池仓,1

4、plc驱动器,1

5、驱动器后盖,1

6、第一轴承套圈,1

7、第一电机外壳,1

8、第二步进电机;2、第二驱动器,2

1、第二轴承套圈,2

2、第二电机外壳,2
‑2‑
1、盲孔,2
‑2‑
2、第一步进电机,2
‑2‑
3、第二驱动器前盖;3、大臂托板,3

1、大臂固定带,3

2、大臂固定圈,3

3、大臂支承板;4、小臂托板,4

1、限位滑槽,4
‑1‑
1、t型螺栓,4
‑1‑
2、垫片,4
‑1‑
3、螺母,4

2、小臂固定带,4

3、小臂固定圈,4

4、小臂支承板;5、手部托板,5

1、拇指固定圈,5

2、手指固定带,5

3、握杆,5

4连接杆;6

1、第一线箱、6

2、第二线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大臂托板3、小臂托板4和手部托板5;小臂托板4的上端与大臂托板3的下端铰接,小臂托板4的下端与手部托板5铰接;
22.大臂托板3包括大臂支承板3

3、大臂固定圈3

2、大臂固定带3

1和固定带穿孔,大臂支承板3

3内壁设有大臂固定圈3

2,大臂支承板3

3的一个侧边设有大臂固定带3

1,与大臂固定带3

1对应的另一个侧边设有固定带穿孔;通过大臂固定带3

1可实现对于不同大臂围人群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23.小臂托板4包括小臂支承板4

4、小臂固定圈4

3、小臂固定带4

2和限位滑槽4

1,小臂支承板4

4内壁设有小臂固定圈4

3,小臂支承板4

4的一个侧边设有小臂固定带4

2,与小臂固定带4

2对应的另一个侧边设有固定带穿孔,小臂支承板4

4的一个侧边开设限位滑槽4

1;通过小臂固定带4

2可实现对于不同小臂围人群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24.手部托板5包括手指固定带5

2、拇指固定圈5

1、握杆5

3和连接杆5

4,拇指固定
圈5

1与握杆5

3的一侧端部连接,连接杆5

4的下端与握杆5

3的另一侧端部连接;
25.如图6所示,连接杆5

4的上端通过t型螺栓4
‑1‑
1和限位滑槽4

1的配合与小臂托板4的下端铰接,通过t型螺栓4
‑1‑
1在限位滑槽4

1位置的移动,调整手部托板5与小臂托板4之间的距离,小臂托板4的上端与大臂托板3的下端铰接。
26.使用时,患者将大臂、小臂分别放入大臂托板3、小臂托板4中,然后手握握杆5

3,之后将大臂固定带3

1、小臂固定圈4

3紧固,穿戴好之后就可以进行正常的康复训练了。
27.在小臂托板4与大臂托板3铰接处设置第一驱动器1,如图7所示,第一驱动器1包括第一轴承套圈1

6、plc驱动器1

4、第一电机外壳1

7、第一驱动器前盖1

2、驱动器后盖1

5和电池仓1

3,plc驱动器1

4设置在第一电机外壳1

7内部,第一轴承套圈1

6内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驱动器后盖1

5、第一电机外壳1

7、电池仓1

3、第一驱动器前盖1

2,第一驱动器前盖1

2外表面设有定位开关1

1,定位开关1

1与电池仓1

3电连接,plc驱动器1

4与电池仓1

3电连接,小臂托板4的上端一侧边与大臂托板3的下端的一侧边通过第一轴承套圈1

6连接,小臂托板4的上端与第一轴承套圈1

6连接。按下定位开关1

1,电池仓1

3给plc驱动器1

4供电并由plc驱动器1

4带动第一轴承套圈1

6和小臂托板4转动,此时为肘部康复使用状态;小臂托板4的上端另一侧边与大臂托板3的下端另一侧边通过第二步进电机1

8连接,plc驱动器1

4与第二步进电机1

8通过第二线箱6

2连接,plc驱动器1

4可以和第二步进电机1

8联动提高肘部康复使用时的康复训练效果。
28.在连接杆5

4与小臂托板4铰接处设置第二驱动器2,如图5所示,第二驱动器2包括第二轴承套圈2

1、第一步进电机2
‑2‑
2、第二驱动器前盖2
‑2‑
3和第二电机外壳2

2,第一步进电机2
‑2‑
2设置在第二电机外壳2

2中,第二轴承套圈2

1内部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第二电机外壳2

2、第二驱动器前盖2
‑2‑
3,连接杆5

4与第二轴承套圈2

1连接,第二电机外壳2

2上开设盲孔2
‑2‑
1,t型螺栓4
‑1‑
1穿过垫片4
‑1‑
2、螺母4
‑1‑
3后与盲孔2
‑2‑
1连接,第一驱动器1与第二驱动器2通过第一线箱6

1连接,按下定位开关1

1,如图4所示,通过plc驱动器1

4联动第一步进电机2
‑2‑
2工作带动连接杆5

4、握杆5

3转动,此时为腕部康复使用状态。
29.折叠状态:用户在使用完后,如图3所示,将大臂支撑板3

3在第一驱动器1的作用下做圆周运动可将其折叠收纳,此时小臂托板4和大臂托板3均为竖直状态,再将大臂支撑板3

3收缩进入小臂固定带4

2中,小臂固定带4

2将大臂托板3固定。此时关闭定位开关1

1,使本使用新型实现折叠。手指固定带5

2,握杆5

3均有抓握作用,方便使用者移动、携带本使用新型。
30.plc驱动器1

4选用粤豫yf

19plc驱动器、第二步进电机1

8选用粤豫yf

1957步进电机、第一步进电机2
‑2‑
2选用粤豫yf

1942步进电机。
31.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