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骨克氏针引导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12691发布日期:2021-06-04 15:5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骨克氏针引导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克氏针引导固定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克氏针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治疗骨折时的固定方法,对一些不稳定骨折通常采用克氏针固定,临床上对于短骨、不规则骨、临近关节骨折固定及跨关节固定采用克氏针固定效果较好。在固定克氏针时,首先需要将克氏针的一端安装在电钻上,然后开启电钻,将克氏针打入需固定的骨骼,由于出针点与固定点之间距离较远,且中间部位经常弯曲,导致按预定角度和位置准确打入克氏针较难把握,当打入的角度和位置不准确时,需要拔出克氏针,重新打入,一次手术往往需多次打入,无形中加重了副损伤,进一步破坏了血供,延长了手术时间,进而影响了治疗效果。打入克氏针的角度和位置难以掌握,所以克氏针固定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较低。
3.手足外伤指骨骨折、瘢痕挛缩、手足先天性畸形通常是使用克氏针内固定。然而,现阶段指(趾)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主要依靠手术者的经验,指骨断了或先天畸形手术时很难准确的打准克氏针,一般要进行来回多次的穿针尝试才能获得满意的固定位置。但是,手指、足趾结构复杂,较小的手指、足趾空间中包含了较多的血管、神经、屈肌腱、关节囊、韧带等,多次的内固定尝试较容易损伤血管神经,若克氏针穿过肌腱、韧带及关节囊,则会导致手指、足趾肌腱滑动、关节活动受限,使手指、足趾功能恢复欠佳。这就需要设计一个手指克氏针固定和辅助装置,以达到解决目前问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指骨克氏针引导固定器,用于克氏针导向固定,能够实现精确复位骨折。
5.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骨克氏针引导固定器,包括手指套筒、固定片和调整固定螺丝,所述固定片设置在手指套筒内部并与手指形状相适配,所述调整固定螺丝的螺杆尾端穿过手指套筒后与固定片相抵触。
6.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起到导向作用,能对手指骨折部位准确固定,实现克氏针对骨折部位的一次性装卡固定,提高了效率。
7.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筒为前窄后宽的管状结构。
8.进一步的,在所述手指套筒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带内螺纹的通孔,与所述通孔配合设有调整固定螺丝。
9.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套筒的侧壁上具有两个通孔,并且两个通孔排列在同一轴线上。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的长度方向呈条状,宽度方向呈弧形状。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片沿长度方向其宽度逐渐逐渐变大。
12.采用上述结构,通过旋转两个螺丝使筒内片牢固的把手指挤紧,这样就可以用电
钻从指端垂直打入克氏针。打入时,触摸指尖的指骨末端,平行于套筒把克氏针打入指骨。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精确控制进针点的位置及方向,能够通过套筒把骨折远端固定好以及固定不能活动,使克氏针能够顺利的按要求固定,完全避免了骨折端的移位和反复穿针对组织的损伤,手术一次成功率高,可以明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缩短手术时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手指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片及调整固定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 1.手指套筒,2.固定片,3.调整固定螺丝,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实施例一
2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骨克氏针引导固定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手指套筒1、固定片2和调整固定螺丝3,固定片2设置在手指套筒1内部并与手指形状相适配,调整固定螺丝3的螺杆尾端穿过手指套筒1后与固定片2相抵触。
21.如图2所示,手指套筒1为前窄后宽的管状结构,在手指套筒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带内螺纹的通孔4,并且两个通孔4排列在同一轴线上,与通孔4配合设有调整固定螺丝3。
22.如图3所示,固定片2的长度方向呈条状,宽度方向呈弧形状并且固定片2沿长度方向其宽度逐渐逐渐变大。固定片2的左右两侧具有弹力,可以牢固地贴在手指套筒1的内壁上,在固定片2的表面制有与调整固定螺丝3螺杆尾端相对应的定位凹槽。
23.当进行克氏针固定手术时,先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直径的克氏针,再根据手指的直径选择合适内径的手指套筒1加配套的固定片2,依次在手指上套手指套筒1和固定片2,旋转调整固定螺丝3将固定片2推挤固定住手指,采用电钻沿手指末端指骨处垂直打入克氏针,采用该装置后克氏针进针位置准确。
24.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