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奶瓶消毒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4289发布日期:2021-05-07 19:5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奶瓶消毒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奶瓶消毒包。



背景技术:

奶瓶在清洗后还需要放入消毒柜中进行消毒以杀灭残留的病菌,但是若奶瓶在外使用时,消毒柜无法随身携带,因此奶瓶消毒就无法进行,于是,就诞生了奶瓶消毒包;奶瓶消毒包是一种可随身携带且无须外接电源就能对奶瓶进行消毒的收纳包。

现有的奶瓶消毒包体积固定,无法折叠,因此,在不使用时仍旧占用了较大体积,造成了空间浪费,不利于收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折叠功能,从而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以大幅减小体积,进而节省空间以利于收纳的奶瓶消毒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奶瓶消毒包,包括包体和设于包体上的消毒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包体包括包身、包盖、包底、第一拉链、第二拉链、连接片、第一隔离布、第二隔离布、第三隔离布、第四隔离布和隔离挡片;所述包身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片的左右两侧,所述包盖和包底分别设于包身的上下两端,所述连接片的上端固定在包盖的后侧边缘,所述连接片的下端固定在包底的后侧边缘,所述包盖的边缘通过第一拉链与包身的上端边缘相互连接,所述包底的边缘通过第二拉链与包身的下端边缘相互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布环向固定在包身的内壁上,所述第二隔离布、第三隔离布和第四隔离布分别固定在包盖、包底和连接片的内侧;所述包身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个折痕,所述第四隔离布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穿线孔,对应地,所述第二隔离布和第三隔离布的对应侧边缘分别开设有第二穿线孔和第三穿线孔,所述第二隔离布和第三隔离布上均固定有一个隔离挡片,设于第二隔离布上的一个所述隔离挡片与第二穿线孔和上侧的一个第一穿线孔相互配合,设于第三隔离布上的一个所述隔离挡片与第三穿线孔和下侧的一个第一穿线孔相互配合。

优选地,所述包体还包括侧挡片、前挡片、第一内隔离布和第二内隔离布,所述侧挡片包括两个,两个所述侧挡片对称固定在包盖的左右两侧边缘,两个所述侧挡片的内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一内隔离布;所述前挡片固定在包盖的前侧边缘,所述第二内隔离布固定在前挡片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包体还包括拉手、拉环和肩带,所述拉手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包盖的上方左右两侧,所述拉手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拉环,所述肩带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拉环中。

优选地,所述包体还包括透明片,所述透明片固定在包身和第一隔离布的前侧之间,所述包身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槽孔,对应地,所述第一隔离布的前侧开设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分别设于透明片的前后两侧。

优选地,所述消毒组件包括开关、电池、底板和微型紫外线灯,所述开关设于包盖的上方外侧;所述电池设于包盖和第二隔离布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布和第三隔离布上均固定有多个底板,每个所述底板上均嵌设有多个微型紫外线灯,每个所述微型紫外线灯均通过开关与电池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具备折叠功能,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以大幅减小体积,进而节省空间以利于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前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后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包盖和包底展开后的俯侧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包盖和包底展开后的仰侧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折叠后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奶瓶消毒包,包括包体和设于包体上的消毒组件,包体包括包身1、包盖2、包底3、第一拉链4、第二拉链5、连接片11、第一隔离布13、第二隔离布14、第三隔离布15、第四隔离布23和隔离挡片22;包身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连接片11的左右两侧,包盖2和包底3分别设于包身1的上下两端,连接片11的上端固定在包盖2的后侧边缘,连接片11的下端固定在包底3的后侧边缘,包盖2的边缘通过第一拉链4与包身1的上端边缘相互连接,包底3的边缘通过第二拉链5与包身1的下端边缘相互连接,第一隔离布13环向固定在包身1的内侧,第二隔离布14、第三隔离布15和第四隔离布23分别固定在包盖2、包底3和连接片11的内壁上;包身1的左右两侧均形成有一个折痕101,第四隔离布23的上下两侧边缘均开设有一个第一穿线孔231,对应地,第二隔离布14和第三隔离布15的对应侧边缘分别开设有第二穿线孔141和第三穿线孔151,第二隔离布14和第三隔离布15上均固定有一个隔离挡片22,设于第二隔离布14上的一个隔离挡片22与第二穿线孔141和上侧的一个第一穿线孔231相互配合,设于第三隔离布15上的一个隔离挡片22与第三穿线孔151和下侧的一个第一穿线孔231相互配合,消毒组件包括开关10、电池24、底板20和微型紫外线灯21,开关10设于包盖2的上方外侧;电池24设于包盖2和第二隔离布14之间,第二隔离布14和第三隔离布15上均固定有多个底板20,每个底板20上均嵌设有多个微型紫外线灯21,每个微型紫外线灯21均通过开关10与电池24相连。

包体还包括侧挡片16、前挡片17、第一内隔离布18和第二内隔离布19,侧挡片16包括两个,两个侧挡片16对称固定在包盖2的左右两侧边缘,两个侧挡片16的内侧均固定有一个第一内隔离布18;前挡片17固定在包盖2的前侧边缘,第二内隔离布19固定在前挡片17的内侧。

包体还包括拉手6、拉环7和肩带8,拉手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包盖2的上方左右两侧,拉手6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拉环7,肩带8的两端分别可拆卸的连接在两个拉环7中。

包体还包括透明片9,透明片9固定在包身1和第一隔离布13的前侧之间,包身1的前侧开设有第一槽孔102,对应地,第一隔离布13的前侧开设有第二槽孔131,第一槽孔102和第二槽孔131分别设于透明片9的前后两侧。

包体还包括拓展片12,拓展片12设于连接片11的后侧,拓展片12的下侧和左右两侧边缘均固定在连接片11上,从而与连接片11之间形成一个储物空间以便于使用。

使用时,拉开第一拉链4并将包盖2掀开,然后将奶瓶放入到包身1和包底3之间,接着,盖上包盖2并拉拢第一拉链4,再接着,按动开关10以使电池24与设在每个底板20上的每个微型紫外线灯21通电,通电后的每个微型紫外线灯21均发出紫外线光,从而对奶瓶进行消毒,上述原理为现有技术;第一隔离布13、第二隔离布14、第三隔离布15和第四隔离布23的设置能防止紫外线透过包身1、包盖2、包底3和连接片11向外泄露;前挡片17和两个侧挡片16的设置,能借助第二内隔离布19和两个第一内隔离布18防止紫外线经由第一拉链4的缝隙向外泄露;用于连接设于包底3处的每个微型紫外线灯21的导线可以经由第三穿线孔151、两个第一穿线孔231和第二穿线孔141伸入到包盖2处以与电池24相连,两个隔离挡片22的设置能有效防止紫外线照射到导线上,从而保证了线路安全;借助透明片9可以观察消毒时包内的情况。

若不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拉链4和第二拉链5均拉开,然后沿两个折痕101将包身1的左右两侧向内翻折,并按压包身1以使其前后两侧相互靠拢;然后先将包底3翻折到包身1的上方,再将包盖2翻折到包底3的上方,最后拆下肩带8并将其捆绑在包盖2、包底3和包身1外,这样就完成了折叠收纳。

本实用新型具备折叠功能,能在不使用时进行折叠以大幅减小体积,进而节省空间以利于收纳。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