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6567发布日期:2021-06-29 23:4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形成堵塞静脉血管是种常见的静脉疾病。该疾病可以发生在静脉系统的任何部位,危害极大。临床证明,尽可能早的治疗和彻底地清除血栓是治疗静脉血栓的核心手段。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是将血栓抽出后在经过过滤将血液重新输入患者的体内,但是,这样操作复杂,需要用到多个针管插入患者血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旨在解决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包括抽吸组件,所述抽吸组件包括针头、抽吸管、顺应性球囊、导管、转接件、顺管、转换阀、承接斗和端帽,所述抽吸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针头,所述抽吸管位于所述针头的一端,所述顺应性球囊套设于所述针头,所述顺应性球囊位于所述针头的外侧,所述导管固定连接于所述顺应性球囊,所述导管位于所述顺应性球囊的一侧,所述导管包括内管、外管、出血孔,所述内端帽设于所述外管的外侧壁,所述外管通过所述出血孔与外界相连通,且所述出血孔位于所述外管的一端外侧壁,所述转接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导管,所述转接件位于所述导管的一端,所述顺管固定连接于所述转接件,所述顺管位于所述转接件的外侧壁,所述转换阀转动连接于所述顺管,所述转换阀位于所述顺管的内部,所述顺管的上端设置有所述承接斗,所述转接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端帽。

优选的,所述转接件分为由内到外依次分为三层分别对应所述抽吸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

优选的,所述转换阀设置为圆柱形,且依次开设有三个贯穿的孔洞,两侧的孔洞对应所述外管,中间孔洞对应内管,且中间孔洞与两侧孔洞不在同一侧。

优选的,所述出血孔设置有多个,且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管的外侧壁。优选的,所述承接斗用于设置有内外两层,外层对应所述转换阀中两侧孔洞,内层对应所述转换阀中间孔洞。

本实用新型提供还提供一种抽吸系统,包括动力组件和回血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气压仓、进管、下堵球、出管、下堵球、隔板、过滤网、橡皮塞和旋钮盖,所述气压仓通过所述进管与所述端帽可拆卸连接,所述进管位于所述端帽的一侧,所述下堵球收容于所述进管的内部,所述出管连通于所述气压仓,所述下堵球收容于所述出管的内部,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气压仓,所述隔板位于所述气压仓的内部,所述过滤网可拆卸连接于所述隔板,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隔板的外侧壁,所述橡皮塞抽吸于所述气压仓,所述橡皮塞的部分收容于所述气压仓的内部,所述旋钮盖螺接于所述气压仓,所述旋钮盖位于所述气压仓的外侧壁,所述回血组件包括搭接管、软管和对接头,所述搭接管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出管,所述搭接管位于所述出管的一端,所述搭接管通过所述软管固定连接于所述对接头,所述搭接管位于所述对接头的一端,所述对接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承接斗,所述对接头位于所述承接斗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为圆锥状,且底面位于所述橡皮塞一侧。

优选的,所述隔板和所述橡皮塞将所述气压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为下方的血栓层,上方的血液层。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通过手动的所述气压仓和所述橡皮使得医护人员可以手动控制每次抽吸的量,从而便于随时的改变和调控,在所述气压仓的上、下两侧设置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所述进管和所述出管内部分别收容有所述上堵球和所述下堵球,从而在抽气时,所述下堵球移动,开启所述进管,所述上堵球堵塞,关闭所述出管,反之在充气时,所述下堵球堵塞,关闭所述进管,所述上堵球移动,开启所述出管,从而在一吸一出之间可以将含有血栓的血液抽出,并及时的过滤后的血液重新注入患者的体内,将所述导管分设为三层,且在外侧壁开设所述出血孔,可以将所述导管的所述内管与外界连通,从而避免了再次扎针即可将血液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吸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管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抽吸组件、11-针头、12-抽吸管、13-顺应性球囊、14-导管、141-内管、142-外管、143-出血孔、15-转接件、16-顺管、17-转换阀、18-承接斗、19-端帽、2-动力组件、21-气压仓、22-进管、23-下堵球、24-出管、25-上堵球、26-隔板、27-过滤网、28-橡皮塞、29-旋钮盖、3-回血组件、31-搭接管、32-软管、33-对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深静脉置管血栓抽吸装置,包括抽吸组件1,抽吸组件1包括针头11、抽吸管12、顺应性球囊13、导管14、转接件15、顺管16、转换阀17、承接斗18和端帽19,抽吸管12固定连接于针头11,抽吸管12位于针头11的一端,顺应性球囊13套设于针头11,顺应性球囊13位于针头11的外侧,导管14固定连接于顺应性球囊13,导管14位于顺应性球囊13的一侧,导管14包括内管141、外管142、出血孔143,内管141套设于外管142的外侧壁,外管142通过出血孔143与外界相连通,且出血孔143位于外管142的一端外侧壁,转接件15固定连接于导管14,转接件15位于导管14的一端,顺管16固定连接于转接件15,顺管16位于转接件15的外侧壁,转换阀17转动连接于顺管16,转换阀17位于顺管16的内部,顺管16的上端设置有承接斗18,转接件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端帽1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时,首先将用于定位的加硬导丝从端帽19弹性膜的十字形通孔插入,导丝穿过端帽19和导管14内部的抽吸管12,然后进入患者的静脉(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血栓处,再将导管14顺着导丝移动,导管14进入患者的静脉中,并将设有顺应性球囊13的端部,即抽吸端置于血栓处,根据顺应性球囊13所在静脉的管径大小,医务人员转动转换阀17,将两侧的孔洞接通,随后将造影剂通过承接斗18、顺管16、转接件15,然后沿着导管14的外管142,流入到顺应性球囊13,对顺应性球囊13进行充液,使得顺应性球囊13充盈,膨胀后的顺应性球囊13顶贴静脉血管,抽吸管12的抽吸端口无法接触静脉血管壁,防止导管14抽吸对静脉血管壁造成损伤,最后端帽19分离,并将端帽19与动力组件的进管22连通,即可通过抽吸管12对血栓进行抽吸。

进一步的,转接件15分为由内到外依次分为三层分别对应抽吸管12,内管141和外管142。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接件15分为三层,从而每层分别对应抽吸管12,内管141和外管142,将三个隔开避免相互干扰,

进一步的,转换阀17设置为圆柱形,且依次开设有三个贯穿的孔洞,两侧的孔洞对应外管142,中间孔洞对应内管141,且中间孔洞与两侧孔洞不在同一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转换阀17设置为圆柱形,便于在使用时医务人员对其进行的转动,三个贯穿的孔洞,可以将上方和下方进行接通,从而保证将血液从中间孔洞进入到导管14的内管141中,并从出血孔143流出,同时也可以保证将造影剂从两侧的孔洞中进入到导管14的外管142中,随后进入到顺应性球囊13的内部,对之进行充盈。

进一步的,出血孔143设置有多个,且环绕设置于导管14的外侧壁。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多个出血孔143,从而增加了整体的输血的速度,壁免了对内管141形成较大的压力,可以快速的将内部的血液输送给患者,避免了血液变冷造成的不舒适和其他并发症。

一步的,承接斗18用于设置有内外两层,外层对应转换阀17中两侧孔洞,内层对应转换阀17中间孔洞。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承接斗18设置为内外双层,外层对应转换阀17的两侧孔洞,从而将造影剂输入到顺应性球囊13中,内层对应转换阀17中间孔洞,从而将过滤干净的血液重新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一种使用该装置的抽吸系统,包括动力组件2和回血组件3,动力组件2包括气压仓21、进管22、下堵球23、出管24、上堵球25、隔板26、过滤网27、橡皮塞28和旋钮盖29,气压仓21通过进管22与端帽19可拆卸连接,进管22位于端帽19的一侧,下堵球23收容于进管22的内部,出管24连通于气压仓21,上堵球25收容于出管24的内部,隔板26可拆卸连接于气压仓21,隔板26位于气压仓21的内部,过滤网27可拆卸连接于隔板26,过滤网27位于隔板26的外侧壁,橡皮塞28抽吸于气压仓21,橡皮塞28的部分收容于气压仓21的内部,旋钮盖29螺接于气压仓21,旋钮盖29位于气压仓21的外侧壁,回血组件3包括搭接管31、软管32和对接头33,搭接管31可拆卸连接于出管24,搭接管31位于出管24的一端,搭接管31通过软管32固定连接于对接头33,搭接管31位于对接头33的一端,对接头33可拆卸连接于承接斗18,对接头33位于承接斗18的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抽吸系统,可以在抽吸患者静脉血栓的同时,将滤去血栓的静脉血回输至患者体内,在使用时,首先将端帽19于气压仓21中的进管22相接通,然后将对接头33与承接斗18对接,并转动转换阀17,将中间的孔洞接通,然后医务人员手持橡皮塞28的手柄,向外拉动造成气压仓21变为负压,从而导致上堵球25下降堵塞,下堵球23上移打开进管22,从而混着血栓的血液被从抽吸组件1中一路抽吸进入到气压仓21中,然后通过气压仓21中被过滤网27过滤,随后医务人员推动橡皮塞28的手柄,对气压仓21进行施压,从而上堵球25上移,出管24打开,下堵球23下移堵塞,从而将过滤干净的血液重新注入通过软管32,对接头33、承接斗18、导管14的内管141口出血孔143重新输入患者的体内,随后进行下一次的抽取,如此反复进行即可,直至血栓被全部吸尽并过滤。

进一步的,过滤网27设置为圆锥状,且底面位于橡皮塞28一侧;隔板26和橡皮塞28将气压仓21分为上、下两个部分,分别为下方的血栓层,上方的血液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过滤网27设置为圆锥形,且通过和隔板26配合将气压仓21隔断,分为上层的血液层和下层的血栓层,从而使得血液过滤时必须要通过过滤网27,且过滤网27为圆锥形设置,从而导致需要经过两层的过滤从而能够进入到上层,将圆锥形的底面设置在橡皮塞28的一侧,从而为橡皮塞28的抽吸移动提供了空间。

进一步的,进管22和出管24的按照血液的流动方向,对应设置有进液管口和出液管口;下堵球23与进液管口相适配,上堵球25与出液管口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压强的原理,首先橡皮塞28的抽出,导致气压仓21的内部为负压,从而对上堵球25、下堵球23都有吸力,上堵球25被吸引,堵塞住出管24,下堵球23上移开启进管22,从而可以将混合物吸入,随后橡皮塞28的推入,导致气压仓21的内部为正压,从而对上堵球25、下堵球23

有推力,上堵球25被推走,开启出管24,下堵球23被下移,封闭进管22,从而可以将过滤后的血液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首先将用于定位的加硬导丝从端帽19弹性膜的十字形通孔插入,导丝穿过端帽19和导管14内部的抽吸管12,然后进入患者的静脉的血栓处,再将导管14顺着导丝移动,导管14进入患者的静脉中,并将设有顺应性球囊13的端部,即抽吸端置于血栓处,根据顺应性球囊13所在静脉的管径大小,医务人员转动转换阀17,将两侧的孔洞接通,随后将造影剂通过承接斗18、顺管16、转接件15,然后沿着导管14的外管142,流入到顺应性球囊13,对顺应性球囊13进行充液,使得顺应性球囊13充盈,膨胀后的顺应性球囊13顶贴静脉血管,随后将端帽19于气压仓21中的进管22相接通,然后将对接头33与承接斗18对接,医务人员再次转动转换阀17,将中间的孔洞接通,然后医务人员手持橡皮塞28的手柄,向外拉动造成气压仓21变为负压,从而导致上堵球25下降堵塞,下堵球23上移打开进管22,从而混着血栓的血液被从抽吸组件1中抽吸管12一路顺利的抽吸进入到气压仓21中,然后通过气压仓21中被过滤网27过滤,随后医务人员反向推动橡皮塞28的手柄,对气压仓21进行施压,从而上堵球25上移,出管24打开,下堵球23下移堵塞,从而将过滤干净的血液重新注入,并通过软管32,对接头33、承接斗18、导管14的内管141和出血孔143重新输入患者的体内,随后进行下一次的抽取,如此反复进行即可,直至血栓被全部吸尽并过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