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0164发布日期:2021-05-07 19:4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植入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美产业的发展相当迅速,特别体现在提升肌肤紧致度的拉提手术。有效改善肌肤松弛老化的问题,是目前医疗器材业者亟欲发展创新的领域之一。提拉缝合线是提拉手术的重要工具,缝合针把线送进组织内以封闭创口和把组织固定在一起,从而支持愈合和再生长。

目前手术植入线强度较低,容易扯断,并且缝制在皮肤后容易掉落,不利于伤者伤口的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手术植入线强度较低,容易扯断,并且缝制在皮肤后容易掉落,不利于伤者伤口的恢复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包括植入线主体,所述植入线主体包括贴肤层,所述贴肤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内侧设置有药物层,所述植入线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多个钩齿,所述贴肤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渗透孔,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渗透孔,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三渗透孔,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渗透孔,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五渗透孔。

优选的,对应的第一渗透孔、第二渗透孔、第三渗透孔、第四渗透孔和第五渗透孔相连通,使得药物渗透到伤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均为陶瓷纤维,提高植入线主体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的厚度均为0.1-0.5mm,提高植入线主体1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贴肤层的厚度为0.3-0.4mm。

优选的,多个第一渗透孔呈环形等间距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初步提高植入线主体的强度,通过设置的第一纤维层和第二纤维层进一步提高植入线主体的强度,防止植入线主体扯断,并且植入线主体上设置钩齿,提高植入线主体缝制在皮肤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药物层,药物层内设置消炎止痛药物,药物可以通过第五渗透孔、第四渗透孔、第三渗透孔、第二渗透孔和第一渗透孔渗出到伤口处,帮助伤口愈合。

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提高植入线主体的强度,提高植入线主体缝制在皮肤后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患者伤口的愈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的植入线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植入线主体;2、贴肤层;3、第一加强层;4、第二加强层;5、第一纤维层;6、第二纤维层;7、药物层;8、钩齿;9、第一渗透孔;10、第二渗透孔;11、第三渗透孔;12、第四渗透孔;13、第五渗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包括植入线主体1,植入线主体1包括贴肤层2,贴肤层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3,第一加强层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层4,第二加强层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纤维层5,第一纤维层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纤维层6,第二纤维层6的内侧设置有药物层7,植入线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钩齿8,贴肤层2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渗透孔9,第一加强层3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渗透孔10,第二加强层4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三渗透孔11,第一纤维层5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渗透孔12,第二纤维层6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五渗透孔13。

本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一渗透孔9、第二渗透孔10、第三渗透孔11、第四渗透孔12和第五渗透孔13相连通,使得药物渗透到伤口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纤维层5和第二纤维层6均为陶瓷纤维,提高植入线主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层3和第二加强层4的厚度均为0.1-0.5mm,提高植入线主体1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贴肤层2的厚度为0.3-0.4mm。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一渗透孔9呈环形等间距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通过设置的第一加强层3和第二加强层4初步提高植入线主体1的强度,通过设置的第一纤维层5和第二纤维层6进一步提高植入线主体1的强度,防止植入线主体1扯断,并且植入线主体1上设置钩齿8,提高植入线主体1缝制在皮肤后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药物层7,药物层7内设置消炎止痛药物,药物可以通过第五渗透孔13、第四渗透孔12、第三渗透孔11、第二渗透孔10和第一渗透孔9渗出到伤口处,帮助伤口愈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包括植入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植入线主体(1)包括贴肤层(2),所述贴肤层(2)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3),所述第一加强层(3)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层(4),所述第二加强层(4)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纤维层(5),所述第一纤维层(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纤维层(6),所述第二纤维层(6)的内侧设置有药物层(7),所述植入线主体(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钩齿(8),所述贴肤层(2)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渗透孔(9),所述第一加强层(3)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二渗透孔(10),所述第二加强层(4)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三渗透孔(11),所述第一纤维层(5)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四渗透孔(12),所述第二纤维层(6)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五渗透孔(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其特征在于,对应的第一渗透孔(9)、第二渗透孔(10)、第三渗透孔(11)、第四渗透孔(12)和第五渗透孔(1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纤维层(5)和第二纤维层(6)均为陶瓷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层(3)和第二加强层(4)的厚度均为0.1-0.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肤层(2)的厚度为0.3-0.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其特征在于,多个第一渗透孔(9)呈环形等间距间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术植入线领域,尤其是一种提拉塑形用手术植入线,针对现有的手术植入线强度较低,容易扯断,并且缝制在皮肤后容易掉落,不利于伤者伤口恢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植入线主体,所述植入线主体包括贴肤层,所述贴肤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纤维层,所述第一纤维层的内侧设置有第二纤维层,所述第二纤维层的内侧设置有药物层,所述植入线主体的外侧设置有多个钩齿,所述贴肤层的外侧开设有多个第一渗透孔。本实用新型实用性好,提高植入线主体的强度,提高植入线主体缝制在皮肤后的稳定性,同时便于患者伤口的愈合。

技术研发人员:郑罡;樊鸿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罡
技术研发日:2020.07.31
技术公布日:2021.05.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