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矫正器的矫正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6601发布日期:2021-05-25 12:28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矫正器的矫正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正鞋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内置矫正器的矫正靴。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脚部以及小腿部分的连接位置的矫正一般采用的是绷带或者直接穿矫正器的形式来进行治疗和保养,这种方式虽然实现了矫正的目的,但是却也存在一些弊端:绷带使用中会使得脚步和腿部舒适度降低,闷热感强;而直接穿矫正器的话,会使得行动较为不便,从而影响了关于脚部的正常活动,增加了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穿着方便、功能性强、穿着舒适的矫正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内置矫正器的矫正靴,包括矫正靴主体、嵌设在主体内部的硬质矫正器,所述主体包括鞋底、鞋帮以及鞋筒,所述鞋筒转动式连接在鞋帮上;所述矫正器从靠近鞋筒的上端位置向下延伸、经过后脚跟后向着靠近脚趾的方向延伸,并终止在脚心位置;所述矫正器包括从后部半包裹腿部的第一矫正部以及半包裹从脚踝至脚心部分下部位置的第二矫正部,所述第一矫正部和第二矫正部转动式连接;所述鞋帮下端与鞋底周向固接,所述鞋帮上端靠近脚面位置,且所述鞋帮和鞋筒上均设有活动粘接部。

进一步地,所述矫正器的纵截面呈l型结构,且所述第一矫正部和第二矫正部的连接处位于脚踝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矫正部设为横截面为u型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二矫正部的纵截面呈l型结构,且从后部包裹脚踝,并半包裹脚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矫正部和第二矫正部之间设有转动式连接用连杆、分别穿设在连杆两端的螺钉,所述螺钉还分别与第一矫正部、第二矫正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鞋筒设为包裹小腿后部且前侧带有纵向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开口从鞋筒的上端延伸至下端;所述鞋筒上的粘接部设为粘扣式结构,其中,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母粘扣一,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设有子粘扣一,所述子粘扣一和母粘扣一相互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子粘扣一固接在开口一侧,所述母粘扣一通过一柔性连接带固定在开口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鞋帮在脚趾位置向上延伸至前脚掌上部位置,并使得两侧的脚趾暴露出来;所述鞋帮上设有将矫正靴固定在脚上的魔术贴式粘扣装置,其中,所述粘扣装置包括固接在鞋帮一侧的子粘扣二、一端固接母粘扣二且另一端固接在鞋帮上的连接带二。

进一步地,所述鞋帮上与固接连接带二相对的一侧固接一穿设环,所述连接带二从穿设环中穿过后通过母粘扣二与子粘扣二粘接;所述连接带二下部穿设有缓冲块。

进一步地,所述鞋筒下端设有与鞋帮活接的活动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通过设置带有矫正器的矫正靴,实现了矫正脚踝位置的目的,且舒适度高,又能兼具美观性能,实用性强;

(2)通过将鞋帮与鞋筒之间设置为转动式连接方式,从而能够使得本装置能够适应用户处于不同体态的状况,从而扩大了本装置的使用范围;

(3)本装置鞋帮采用粘接形式,固定便利,从而提高了穿着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矫正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2,一种内置矫正器的矫正靴,包括矫正靴主体1、嵌设在主体1内部的硬质矫正器2,主体1包括鞋底101、鞋帮102以及鞋筒103,鞋筒103转动式连接在鞋帮102上;矫正器2从靠近鞋筒103的上端位置向下延伸、经过后脚跟后向着靠近脚趾的方向延伸,并终止在脚心位置;矫正器2包括从后部半包裹腿部的第一矫正部201以及半包裹从脚踝至脚心部分下部位置的第二矫正部202,第一矫正部201和第二矫正部202转动式连接;鞋帮102下端与鞋底101周向固接,鞋帮102上端靠近脚面位置,且鞋帮102和鞋筒103上均设有活动粘接部。

在本装置中,通过将鞋帮102以及鞋筒103之间设置为转动式连接方式,从而能够在穿着矫正的过程中达到提高舒适度的目的,对于处于不同体态的患者均能实现灵活微调转动角度,达到在不同环境下使用的目的。

矫正器2的纵截面呈l型结构,且第一矫正部201和第二矫正部202的连接处位于脚踝位置。

第一矫正部201设为横截面为u型的筒状结构;第二矫正部202的纵截面呈l型结构,且从后部包裹脚踝,并半包裹脚掌。

第一矫正部201和第二矫正部202之间设有转动式连接用连杆3、分别穿设在连杆3两端的螺钉4,螺钉4还分别与第一矫正部201、第二矫正部202转动连接。

在通过连杆3以及螺钉4将第一矫正部201和第二矫正部202活接在一起时,组成了一个整体纵截面形状为l型的结构,在具体制作的过程中,直接将其通过硬质塑料制作而成即可。为了达到利用其达到矫正的目的,在将其内置于主体1内部之后,通过位于鞋帮102以及鞋筒103位置上的粘接部固定在脚上即可。

鞋筒103设为包裹小腿后部且前侧带有纵向开口的筒状结构,开口从鞋筒103的上端延伸至下端;鞋筒103上的粘接部设为粘扣式结构,其中,开口的一侧设有母粘扣一5,开口的另一侧设有子粘扣一6,子粘扣一5和母粘扣一6相互粘接。

子粘扣一6固接在开口一侧,母粘扣一5通过一柔性连接带7固定在开口的另一侧。

鞋帮102在脚趾位置向上延伸至前脚掌上部位置,并使得两侧的脚趾暴露出来;鞋帮102上设有将矫正靴固定在脚上的魔术贴式粘扣装置,其中,粘扣装置包括固接在鞋帮102一侧的子粘扣二8、一端固接母粘扣二9且另一端固接在鞋帮102上的连接带二10。

为了提高本装置固定在脚上的牢固程度,在具体设置的过程中,可以将粘扣装置设为若干个,并按照一定的间距通过缝合线实现固定连接。

鞋帮102上与固接连接带二10相对的一侧固接一穿设环11,连接带二10从穿设环11中穿过后通过母粘扣二9与子粘扣二8粘接;连接带二10下部穿设有缓冲块12。

在行走的过程中,距离脚脖位置较近的地方一般受力较大,为了提高此处的舒适度,故在连接带二10上穿设一缓冲块12,缓冲块12设为内部填充弹性海绵块、外部通过柔性材料包裹的结构,在柔性材料上设有穿设孔,连接带二10穿过此穿设孔。

鞋筒103下端设有与鞋帮102活接的活动轴13。

为了实现鞋筒103与鞋帮102之间的转动式连接,首先分别在鞋筒103的两侧对称设置两个活动轴13,从而连接鞋筒103与鞋帮102;为了更好地实现二者的活动连接,提高舒适度,将鞋筒103上与鞋帮102的连接部分设置一向下延伸的伸出舌部,活动轴穿设在伸出舌上。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直接将本装置穿设在待矫正患者的脚步位置即可,从而达到对患者的矫正问题。由于本装置为将带有矫正作用的部件内置在矫正鞋中的结构,在进行矫正的过程中,代替了在穿上鞋子的同时还要另外叠穿矫正器的方式,减轻了脚部在行走过程中的负担,提高了舒适度,使得患者在日常穿鞋的过程中实现矫正的目的,实用性和功能性强。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