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6582发布日期:2021-06-29 23:47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丝线缝合皮肤真皮层,再间接固定体腔(胸腔、腹腔)引流管的方法来避免引流管从体腔中滑脱出来。

所有通过丝线固定引流管的方式都会增加患者术后引流管口切口疼痛和感染的几率;同样,胸穿和腹穿的穿刺管也都是通过丝线缝合皮肤来固定引流管的,虽然这样固定方式看起来很牢固。但是,其弊端也是很明显的,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口疼痛明显:丝线固定引流管之后,患者会因为导管位置的改变而牵拉患者皮肤真皮层下的丝线,导致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明显,特别是身上引流管比较多的患者,不仅影响患者睡眠,甚至还需要止痛药来缓解患者疼痛;

(2)切口感染增加:丝线固定导管的方法由于真皮层皮肤会长期受到导管的牵拉和切割,留置引流管患者的皮肤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甚至是皮肤破溃、皮肤坏死,大大增加伤口周围组织感染和导管脱落的风险;

(3)操作繁琐:丝线固定导管的方法可调节性差,甚至有时候还需要退管,但是丝线固定的引流管相对固定,每次调整引流管前后都需要拆线后再重新固定,否则易发生丝线缠绕和由于丝线变短牵拉皮肤导致的疼痛;

(4)可靠性不强:丝线固定导管往往需要多条丝线进行固定,且丝线的弹性比较差,极易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侧一端安装有主连接管,且主连接管顶端为u型设置,所述主连接管的顶端一侧安装有小球囊注射口,所述主连接管的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大球囊注射口,所述小球囊注射口和大球囊注射口的底端分别安装有止回阀,所述主连接管的底端表面一侧安装有外大球囊,所述外大球囊的内部安装有外小球囊,所述主连接管的底端安装有内大球囊,所述内大球囊的内部安装有内小球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套的两侧表面中部设置有塑料垫片,所述塑料垫片表面安装有螺旋钮,且螺旋钮的个数为两个,呈上下对称安装,所述塑料垫片内侧安装有橡胶垫片,所述橡胶垫片的内侧安装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套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垫片表面为波浪状凸起设置,所述塑料垫片和固定套为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钮和橡胶垫片为固定连接,所述螺旋钮和塑料垫片为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带一端和橡胶垫片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带的另一端和橡胶垫片为卡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球囊注射口和大球囊注射口分别通过止回阀和主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大球囊注射口内侧设置有大球囊管道,且大球囊管道位于主连接管内部延伸至底端,所述大球囊管道分别与外大球囊和内大球囊为固定连通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球囊注射口内侧设置有小球囊管道,且小球囊管道位于主连接管内部延伸至底端,所述小球囊管道分别与外小球囊和内小球囊为固定连通设置,所述外大球囊和外小球囊为内外套接设置,所述内小球囊和内大球囊为内外套接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固定套,并在固定套上安装内外双球囊和引流管并列固定,可实现:

1、无痛化:体内球囊连接体外球囊的双球囊结构可以直接减少丝线缝合皮肤真皮层带来的切割痛、牵拉痛,明显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特别适合需要围手术期无痛化的患者;

2、可靠性强:体内和体外的双球囊、球囊套球囊的双重保险、固定带和引流管的多重波浪橡圈固定设计,不但可以保障体表和引流管位置的相对固定的多重保险作用;除此之外,一旦体内的球囊发生异常,体外的球囊就会发生改变,可以及时知道体内球囊是否处于充盈状态,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球囊破裂导致引流管滑脱的情况发生;

3、可调节性强:无论引流管的位置如何改变,都不会影响到双囊引流管固定环的固定效果;如果需要退管的话,只需要简单的将多重波浪橡圈松开,退管后再旋紧即可;

4、操作简便:只需要根据腹壁的厚度选择合适型号的双囊防脱固定带,不需要打结缝合等有创的外科操作的培训,避免了临床医生因为主观经验不足,导致缝合处针眼出血、固定线太短或者丝线缠绕导致的切口疼痛;

5、效益高:双囊防脱固定带的生产工艺、材料都比较普通,与传统的丝线固定相比,并没有增加太多的材质、无明显技术难题,简单的结构,效果却立竿见影;

6、降低引流管逆行感染的几率:多重波浪橡圈固定扣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防止固定带和引流管之间的相对滑动,而且临床中患者经常会遇到需要暂时封闭引流管的情况,这个固定扣就可以起到暂时封闭的作用,降低引流管的逆行感染几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尽早恢复生活的能力提供了又一便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连接管结构剖面图;

图中:1、引流管;2、固定套;201、塑料垫片;202、螺旋钮;203、橡胶垫片;204、固定带;205、海绵层;3、主连接管;4、小球囊注射口;401、小球囊管道;5、大球囊注射口;501、大球囊管道;6、止回阀;7、外大球囊;8、外小球囊;9、内大球囊;10、内小球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的双囊防脱固定带,包括引流管1,引流管1的中部安装有固定套2,固定套2的内侧一端安装有主连接管3,且主连接管3顶端为u型设置,主连接管3的顶端一侧安装有小球囊注射口4,主连接管3的顶端另一侧安装有大球囊注射口5,小球囊注射口4和大球囊注射口5的底端分别安装有止回阀6,主连接管3的底端表面一侧安装有外大球囊7,外大球囊7的内部安装有外小球囊8,主连接管3的底端安装有内大球囊9,内大球囊9的内部安装有内小球囊10。

进一步的,固定套2的两侧表面中部设置有塑料垫片201,塑料垫片201表面安装有螺旋钮202,且螺旋钮202的个数为两个,呈上下对称安装,塑料垫片201内侧安装有橡胶垫片203,橡胶垫片203的内侧安装有固定带204,固定套2的内壁设置有海绵层205。

橡胶垫片203表面为波浪状凸起设置,塑料垫片201和固定套2为固定连接,螺旋钮202和橡胶垫片203为固定连接,螺旋钮202和塑料垫片201为螺纹连接,固定带204一端和橡胶垫片203为固定连接,固定带204的另一端和橡胶垫片203为卡扣连接。

小球囊注射口4和大球囊注射口5分别通过止回阀6和主连接管3固定连接,大球囊注射口5内侧设置有大球囊管道501,且大球囊管道501位于主连接管3内部延伸至底端,大球囊管道501分别与外大球囊7和内大球囊9为固定连通设置。

小球囊注射口4内侧设置有小球囊管道401,且小球囊管道401位于主连接管3内部延伸至底端,小球囊管道401分别与外小球囊8和内小球囊10为固定连通设置,外大球囊7和外小球囊8为内外套接设置,内小球囊10和内大球囊9为内外套接设置。

具体的,引流管1在插入患者的体腔内部后,其中部主要通过固定套2内侧一端的固定带204固定,固定套2内侧一端的固定带204主要与引流管1为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卡扣连接,卡扣连接可如暗扣等结构形成,方便拆卸,另一端的固定带204则与主连接管3形成固定结构,从而使主连接管3和引流管1形成并列固定结构,固定带204则位于固定套2内部形成多个呈列状结构,且为对称设置。

随后即可将主连接管3底端的内大球囊9和内小球囊10置入患者的同一体腔内和引流管1底部相邻,外大球囊7和外小球囊8至于体外,再分别在小球囊注射口4和大球囊注射口5注入生理盐水,所注入的生理盐水将分别从小球囊管道401和大球囊管道501进入内小球囊10和内大球囊9储存,内小球囊10和内大球囊9在涨大后会间接扩宽腔内宽度,并堵塞篓口处,方便引流管1引出腔内液体。

内外双囊结构和固定套,可间接达到了固定套固定引流管1与胸腹壁位置的目的,进而有效地防止引流管1掉入体腔或者是从体腔中脱落出来的结构设计,同时外大球囊7和内大球囊10经大球囊管道501连通,外小球囊8和内小球囊10经小球囊管道401连通,可以有效减低单个球囊因为挤压后破裂导致导管脱出的风险,其中套接的大球囊不但可以防止内层小球囊直接被异物刺破,还可以使内层球囊表面受到的张力更加均匀不易破裂;外层球囊还可以有效缓冲体腔内部压力的骤然变化,使得小球囊内部的压力差变化相对稳定,进一步保障了小球囊结构的完整性,此种连通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观察外大球囊7和外小球囊8的变化,间接知道内大球囊9和内小球囊10的状态,如果体内的球囊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的话,体外球囊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这个能够早期发现异常情况,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固定套2结构的内侧亦采用了波浪结构的橡胶垫片203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固定套2和引流管1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而达到间接固定引流管1的作用;除此之外,临床中患者经常会遇到需要暂时封闭引流管1的情况,这个固定套2所安装的螺旋钮202即可转动并在塑料垫片201上产生螺纹伸缩作用,使内侧的橡胶垫片203能够与另一端的橡胶垫片203同时挤压引流管1,就可以起到暂时封闭的作用,降低引流管1的逆行感染几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尽早恢复生活的能力提供了又一便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